#時間不會等你#
#每周多一點追求#
張輝:昨天晚上我看了電影《圍捕》,講的是二戰期間,德佔時期的法國政府圍捕猶太人的歷史。看完之後我在昨天的日記裡問自己兩個問題:1.為什麼以理性著稱的德國人會在二戰中追隨瘋狂的希特勒?2. 為什麼法國的猶太人在看到有各種危險信號的前提下,依然放鬆警惕,沒有選擇提前躲避,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被投入集中營?我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是:從眾心理。別人都作惡,所以我也作惡;別人都麻木,所以我也麻木。戰爭時期的從眾心理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那麼平時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是從眾心理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歡迎和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從此以後,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by SusanKuang
前陣子,約好友X先生吃飯,問其最近的安排,他眉飛色舞地和我說道:「9月份,準備在北京看故宮石渠寶笈特展,然後去廣州看廣東省博物館書畫大展,從那直接前往香港去看漢武帝特展,順便嘗嘗香港唯一的米其林三星中餐廳--龍景軒,中秋節當日再去維多利亞港灣賞個月,緊接著,就得去臺灣看範寬特展和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當然,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品嘗一下東坡肉,再去塘村吃牛軋糖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10月中旬,打算再去趟日本,看奈良正倉院特展,九州國立博物館10周年紀念特別展和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書畫特展;11月,去南美旅行之前,還準備先去紐約看大都會博物館百年中國書畫展。」
雖說我早已習慣了X先生獨特的生活方式,但這種「看展生活」還是讓我小吃一驚,於是半開玩笑道:「你這生活也太奢侈了吧!」說其奢侈,並不全是因為它的花費,相比那些奢華的生活方式,這些花費其實並不算很高,更多的是因為他能夠不受錢和時間的限制,隨心所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似乎才是真正的「奢侈」。
X先生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的狂熱愛好者。他自小熟讀史書,書上能夠讀到的,他已經了解得差不多了,因此他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身臨其境那些留存下來的世界遺產。為此,他把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行走的路上,遊走於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哪裡有好的展覽,就專程飛過去看。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去過近五百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也把中外頂級中國歷史文物看了個遍。
和X先生相識已經有兩年多時間了,因為彼此身上的一些共同點,我們慢慢地從最初的工作關係變成了朋友。關於他的這種生活方式,我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轉變到現在的欣賞和支持。不過,我欣賞的並不是他能夠到處行走,而是他敢於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能夠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勇於去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會有從眾心理,這種心理使得我們想要與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原始社會,從眾會增加我們的生存機率,因此這種選擇是明智的。不過,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從眾」與「生存」似乎不再有直接關係,但是這種原始的力量依然存在並主宰著我們。從有意識起,我們便開始「模仿」周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繼承了父輩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並不是壞事,反而使得生活相對簡單,因為我們不需要過多地去思考和選擇。若生活能夠一直這樣下去也無大礙,可問題在於,有一天,我們很有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原來是有選擇的,生活可以有多種可能性。於是,我們會陷入了一種困境:是選擇繼續從眾還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去探索。從眾是穩定和安全的,但我們很可能會因為某一天的覺醒而生活在遺憾中;探索,毫無疑問,是種「冒險」,因為沒有了「模仿」的對象,一切都得依賴自己,但這也許會讓我們的人生少些遺憾。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於這種困境中:我知道自己並不適合那種穩定的上班生活,但卻沒有足夠勇氣去擺脫它,也沒有想明白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今年,外在因素終於促使我脫離了「正常」的軌道。這時,我才發現「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生活,直至你過上了這種生活。我原以為自己是個事業型的女強人,渴望成為叱吒風雲的職場精英。過了一段不上班的日子後,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野心和志向,我似乎更喜歡這種不慌不忙,有足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去享受生命和發展自我的生活。於是,我的生活目標變成了:用儘可能少的時間賺足夠生活用的錢,然後把其他的時間用來好好生活,不斷充實頭腦,並精通幾門技藝。
儘管過得充實和快樂,但這樣的生活卻時常讓我陷入「身份危機」。每當有人問我是做什麼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和解釋。在大家腦子裡,大致有那麼幾種分類:求職者、上班族、創業者或者全職太太,而我似乎不屬於其中任何一類。有的人甚至為我不上班,也不創業而感到惋惜,覺得我在浪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
我很理解他們的想法。過去,我一直以為像上班賺錢那樣的日子是必須的,因此對於X先生的那種生活,我曾一度無法理解。辭職之後,我才慢慢發現,工作只不過是手段而已,不是最終目的。的確,它給我們提供收入來源,但如果已經有足夠支撐自己生活的資金來源呢?當然有人會說,工作讓我們個人價值得以實現,那麼不斷學習,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難道不是一種自我實現麼?倘若一個人不用擔心經濟問題,每天活得充實,有意義,也能夠給身邊的人創造價值,那可不可以不去過分追究他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我絕沒有想要否定工作賺錢的重要性與合理性,朝九晚六的上班生活畢竟是現在的主流生活方式,但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不可改變的。我們應該允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存在,不去過分評判他人的生活選擇。要知道,當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人身上時,我們也在限制自己,同時失去了本可以擁有的更多生活可能性。
然而,讓我驚訝並感動的是,當我把自己關於未來生活的想法分享給一些朋友時,他們超乎想像地支持我。有人甚至特別誠懇地叮囑我,一定堅持下去。對他們來說,我似乎代表了一種希望——「過不一樣的生活也是種可能」的希望。的確,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在做一場試驗,一場需要花上一輩子的試驗。雖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我甘願冒險走下去。說到底,「路」不都是走出來的麼?
坦白說,對於這種不把工作賺錢作為重點的人生,我也曾糾結過。我心中始終有個結——萬一哪天遇上個花費很高的病,我怕自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醫治。某天,和好友聊天時,我無意間談起了自己的顧慮,結果她一句話便徹底打開了我的心結:「如果實在沒錢治,那就別治了唄。」我恍然大悟,是呀,為什麼要如此執著於「生」呢?所有生命都將在某個節點結束,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生命是如此無常,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預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所以與其擔心未來,犧牲現在去為那些可能的意外做準備,還不如好好地用心把每一天過好。人這一輩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當死亡來臨時,你突然發現自己從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過。
本文授權轉載於作者Susan Kuang(微信 ID:susankuang2014 | 一個通過寫作來堅持獨立思考的八零後)
封面圖 by Evan Thomas Cole
今天我做了什麼改變
改變會是會員的7人小組,每個人定一個小目標,每日打卡,每周總結。我們相信,你就是你每日重複做的事情。改變會,一起改變!
上海92 第13周小結
@ Tim
上周又是忙碌的一周,3天工作日晚上繼續上表演課,周末結業表演幾乎2天都泡在會館了。雖然身體很累,但心情還是很愉悅高漲的,認識了一班很有熱情活力的小夥伴,也通過這個課程讓自己對戲劇有了完全不同的視角,也許可以成為長期的一項興趣。不過另外一個感受是,就算精神能量高,但體能較長時間的超負荷狀態還是很不健康的。這幾天明顯感覺到睡眠不足的狀態下,身體和大腦的反應都有些跟不上了。所以接下去這周要回歸正常的軌道,首要的目標是要:早睡早睡早睡,補充睡眠變回聰明的大腦!10月總結:忙忙碌碌地,10月就又過去了。在自己常規總結裡面寫到:該做的事情好像都在做,該有的大方向好像都有,但又覺得有些混亂。。。回顧這個月,好的地方是依然保持著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嘗試了新的領域,結交了新的朋友。不好的地方是時間管理和身體管理都沒有做好,讓自己處在一個過度疲勞的狀態了,反而影響了效率和效果。但整體來說,還是有非常多的收穫,可以讓自己在接下去的時間裡有所改進!期待11月!趕緊休息好,恢復狀態,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 想想
除了回來後立馬就出差了,之後還是能夠堅持每天看書學習。總能等到量變到質變的。10月總結:10月去臺灣玩了半個月,出門在外也沒有心情靜下心來看書學習,感覺好習慣又要重頭開始了。上班依然很忙,希望好習慣能夠堅持下去。
@ 傳麒
本周有個在留學的同學,諮詢我一些益生菌研究方面的問題,聊到最後她問:如果留學日本你想去哪個學校? 夢太遠了,小到看不見,小到連說出口的勇氣都沒有,生怕說出口就破滅。那就把夢藏在肚子裡,變成每天學習鍛鍊的動力,化成每天早起的理由。不要再談總有一天,只有今天,現在,這一秒。全力以赴!10月總結: 十月的前半段在北京學習,後半段在沒日沒夜的拍宣傳片。依舊感覺自己在繩之胡之,因為忙,是在瞎忙,沒忙在點上。11月份工作上相對沒有那麼忙了,需要給自己安排個休假,好好整理規劃接下來16年的工作重點和學習重點,不能再瞎忙了!
@ Wendy
本周持續很忙,估計還要忙兩個月。和上周一樣,周末的學習還是保持的比較好,平常下班回家,一有時間就選擇加會班,看書時間非常有限。
@ 小魔魚
單詞繼續背,每天差不多15到20分鐘,為自己加油。日文單詞背不出,背了會忘,忘了想起。我常覺得學習一門語言像是交朋友,真正了解他,喜歡他,他會成為自己真正的朋友。依然,為自己加油。10月總結:日常打卡漏了兩次,其他照常進行。2500已破,下月破3000。10月做了自己從未做過的決定:辭掉工作,離開上海。與兩三好友告別後剪了個短髮。[呲牙]新的一個月,為自己加油!
想知道會員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秒鐘加入我們。
相信我,改變自己一定是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