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歷史故事——尊王攘夷

2021-02-13 講故事的翁老頭

管仲為齊相後,根據當時形勢,對齊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由於管仲推行改革,齊國出現了民足國富、社會安定的繁榮局面,齊桓公對管仲說:「現在咱們國富民強,可以會盟諸侯了吧?」管仲諫阻道:「當今諸侯,強於齊者甚眾,南有荊楚,西有秦晉,然而他們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稱霸。周王室雖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東遷以來,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號召,海內諸侯必然望風歸附。」

齊桓公二年(前684年),齊桓公借報收納公子糾之仇,出兵伐魯。當時魯國剛被齊國打敗不久,元氣尚未恢復,齊兵壓境,舉國上下一片恐慌。恰巧魯國曹劌出來為魯莊公出謀獻計,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把齊國打敗。魯國勝利後又去侵犯宋國、齊國為了報復長勺之敗,又勾結宋國來攻打魯國。由於魯莊公採納大夫公子偃的建議,在秉丘(今山東巨野西南)打敗宋軍。宋軍一敗,齊軍自然也就撤走。

次年,宋國為了昭雪秉丘之恥,又興兵攻魯,魯莊公發兵抵抗,趁宋兵還沒站住陣腳就發動猛攻,結果宋國被打得慘敗。宋國連.吃敗仗,國內又發生內亂。大夫南宮長萬殺了新立的鄭閔公,不久宋貴族又殺了南宮父子。宋國的內亂,魯國的戰敗,使他們的力量大為削弱。譚國(今山東濟南東)是齊國西鄰的小柄。齊桓公出奔時曾經過這裡,當時譚國君對齊桓公很不禮貌,齊桓公繼位,譚國也沒派遣使臣祝賀。按照春秋的禮法,象譚國這樣失禮,遭到譴責是自然的。齊桓公對此極為不滿,因此管仲建議出兵問罪。譚國本來很小,力量十分微弱,怎能經受齊國大兵的進攻。結果很快就被齊國消滅。齊國沒費力氣消滅了譚國,擴大了國土。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議下,齊國與宋、陳、蔡、鄭等國在齊的北杏(今山東聊城東)會盟,商討安定宋國之計。遂國(今山東肥城南)也被邀請,但沒有參加。管仲為了提高齊國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國消滅。

魯國本來比較強大,但因接連被齊國打敗,又看到諸侯國都服從齊國,不服從齊國的遂、譚兩國又被消滅,所以也屈服了齊國。不久,齊國與魯國和好,在柯(今山東東阿西南)會盟。這次會盟很隆重,會場布置莊嚴。修築高壇,兩邊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齊桓公和管仲正坐壇上。就在這次會盟中,發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會盟規定,只許魯君一人登壇,其餘隨員在壇下等候。當魯莊公與衛士曹沫來到會場,將要升階入壇時,會盟賓相告訴他,不準曹沫升壇。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劍緊跟魯莊公身後,對賓相瞪大圓眼,怒目而視,嚇得賓相後退幾步,魯莊公與曹沫就順階入壇。魯莊公與齊桓公經過談判,然後準備歃血為盟,正在這時,曹沫突然拔劍而起,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劍直逼齊桓公。頓時齊桓公左右被嚇的目瞪口呆。此時管仲沉著勇敢,急忙插進齊桓公與曹沫中間,用身體保護住齊桓公,然後問「將軍要幹什麼?」曹沫正然道:「齊強魯弱,大國侵略魯國,欺人太甚。現在魯國城破牆毀,幾乎快要壓到齊國。請考慮怎麼辦?」齊桓公見形勢不妙,馬上答應歸還佔領的魯國土地。諾約草成,曹沫收劍徐步回位,平息如初,談笑如故。

會盟結束,魯國君臣勝利回國。齊桓公君臣卻憤憤不樂,許多人都想毀約,齊桓公也有這種想法。管仲不同意毀約,勸說齊桓公:「毀約不行,貪圖眼前小利,求得一時痛快,後果是失信於諸侯,失信於天下。權衡利害,不如守約,歸還佔領的魯國國土為好。」齊桓公聽取了管仲的意見。

不久宋國叛齊,次年齊桓公邀請陳、曹出兵伐宋,又向周王室請求派兵伐宋。周王室派大臣單伯帶領王師,與三國軍隊共同伐宋,結果宋國屈服了。這時,魯、宋、陳、蔡、衛都先後屈服齊國,譚、遂兩國早已消滅,只有鄭國還在內亂。管仲因此建議齊桓公出面調解鄭國內亂,以此來提高齊國的地位,加速實現做霸主的目的。鄭國自厲公回國殺了子儀,又殺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稱君後,為鞏固君位,就要聯合齊國。管仲抓住這一時機,建議齊桓公聯合宋、衛、鄭三國,又邀請周王室參加,於齊桓公六年:(前680年)在鄄(今山東鄄城)會盟。』第二年齊桓公又以自己名義召集宋、陳、衛、鄭又在鄄會盟。這次會盟開的很成功,取得圓滿成果。從此齊桓公已成為公認的霸主。晉獻公十年(前667年)冬,齊桓公見鄭國已屈服於齊國,就召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君,又在宋國的幽會盟。周惠王也派召伯參加。這是一次空前盛會,幾乎全部中原國家都參加了這次會盟。在這次盟會上,周天子的代表召伯又以天子的名義,向齊桓公授予侯伯的頭銜。從此齊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霸主。

相關焦點

  • 尊王攘夷!《銀魂》背後真實的日本幕末
    《銀魂》以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天人」來到地球為背景,講述了地球人和天人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之時,攘夷派志士為反抗幕府與天人勾結進行鬥爭的故事。它借用了江戶末期的時代背景以及部分明治時期的人物原型,並將一些歷史元素融入其間,例如反對「天人」的攘夷戰爭,即幕末反對「開國」的運動,以及禁止武士帶刀的「廢刀令」等等。
  • 尊王攘夷,保合諸侯的齊國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安定華夏。     何為尊王攘夷?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攻守易形,制止內捲化,指導方針是「尊崇周王室,諸侯不兼併,侵奪外地」。     通俗的講就是漢人不要打漢人,咱們團結起來一起去幹外人。
  • 尊王攘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尊王攘夷,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國古代對東方各民族的泛稱。效忠統治者排除少數民族侵擾。出自: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但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 尊王攘夷,號令天下(管仲故事之十二)
    此時周王室已經衰落,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覲和納貢,所以必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所謂「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朝天子是各國共同領袖的地位;所謂「攘夷」就是聯合各國諸侯,共同對付山戎、北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犯。
  • 齊桓公:尊王攘夷 一匡天下
    在先秦齊國八百年歷史長河中,最顯赫的君主要算齊桓公,最輝煌的業績當數桓管霸業。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姜齊第十六代國君,是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創建霸業是在「尊王室」「攘夷狄」的旗幟下進行的。
  • 尊王攘夷,實現一統,淺談《天人三問》的第二思想
    歃血修戰事,尊王攘夷盟。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中興之主,也是春秋首霸的締造者。齊桓之所以能夠從晉楚的包圍中脫穎而出,成為遠東霸主,離不開自身的胸懷和管仲的輔佐。由於姜尚的後人們前期荒誕五道,齊國在春秋早年一度淪為末流國家,好在管仲橫空出世,用尊王攘夷重新為齊國奪回了國際地位。
  •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之五霸之首齊桓公
    齊桓相管,尊王攘夷;九合一匡,始霸葵丘 《左傳》裡有個叫「齊小白」的,他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姓姜,齊氏。在他的策劃下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出兵據狄,挽救了邢衛兩國,為齊桓公增了不少粉兒。此時的齊桓公儼然以國際警察自居。三十年春他又順道徵討了最有實力的「蠻夷」楚國。楚成王覺得很無辜,問道:「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我招你惹你了?」管仲卻一臉嚴肅地質問:「說!給周天子進貢的楚國包茅你們拖欠了多少?當年昭王南巡淹死在漢水是不是你們背後搞鬼?」
  • 人類新時代的「尊王攘夷」,誰是那個王,那個夷狄?「皇協軍」則如糞土!
    人類新時代的「尊王攘夷」,誰是那個王,那個夷狄?「皇協軍」則如糞土!特郎普到上帝那求教怎麼樣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上帝默默地塞給川大爺一顆炸彈,特郎普一拍腦袋說我懂了,是讓我炸中國啊。沒等川大爺說完,上帝點燃了那個抱在特郎普懷中炸彈的引信。特郎普連忙用嘴吹滅。
  • 古國探尋之唐晉:尊王攘夷,晉國霸主級的實力第一次顯現
    不過雖然諸侯國不拿周天子當回事,但是在表面上來說,維護王室的地位和顏面還是必須的,同時「尊王攘夷」的同時還可以藉機稱霸,何樂而不為。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春秋五霸。宋襄公,子莊雨,這是一位飽受歷史爭議的話題人物,有的人說他「仁義滿天下」,有的人則說它「沽名而釣譽」,但是不管如何,宋襄公在位期間,將頻於內亂的齊國扶正,同時號令天下、大會諸侯、尊周天子王室地位,從這一點來看,也是一位傑出的君主(他的故事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會講述)。
  • 從尊王攘夷到推翻幕府,日本擺脫了被外國奴役的命運
    為到達這一目的就必須要改革藩幕體制,以恢復天皇權力為名進行改革,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其代表人物有:佐久間象山、橋本左內、吉田松陰等。尊王攘夷運動要求去除外國侵略勢力,保護民族國家獨立,同時也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將日本的舊學(儒學、國學)和西方的科學相結合,名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
  • 《銀魂》攘夷四人組在真實幕府末年的風雲迭起
    同時為了迎合歷史,《銀魂》中著名的攘夷四人組(坂田銀時、桂小太郎、高杉晉助、坂本辰馬),也均取材於日本傳說和歷史中,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些人物在真實的文化裡面,都有哪些故事吧。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相比於空知英秋刻意用坂田金時和久坂玄瑞結合來套主角坂田銀時,桂小太郎就直接太多了,因為他的原型就是被譽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本名桂小五太郎。很顯然,攘夷四人組的老師吉田松陽就是來自於真實歷史中的吉田松蔭,而曾拜吉田松蔭為兄,又從師於江戶三大道場之一的神道無念流宗主齋藤彌九郎為師的木戶孝允,不僅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劍豪,同時在尊攘、討幕運動中是核心的領導人物。
  • 松陽弟子集結,攘夷四天王歷史原型
    松陽弟子集結,攘夷四天王歷史原型       有跟銀魂的小夥伴們就知道,最近銀魂的動畫也是到了高潮部分,松陽的四個弟子終於集合在了一起
  • 《銀魂》攘夷四人組到底是不是真人啊魂淡!!
    同時為了迎合歷史,《銀魂》中著名的攘夷四人組(坂田銀時、桂小太郎、高杉晉助、坂本辰馬),也均取材於日本傳說和歷史中,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些人物在真實的文化裡面,都有哪些故事吧。相對於主張和平的桂小太郎來說,在真實幕府時期末代歷史上的著名尊攘、倒幕運動志士高杉晉作和《銀魂》中那個被稱為「攘夷志士中最過激
  • 幕末尊王攘夷的中心:長州藩
    周布政之助從開港的中央政局和海防發展出發,採取富國強兵和重商主義的政策,長州藩逐漸成為尊王攘夷派的據點。經過1863年的八月十八日政變及幕府兩次徵伐長州後,與薩摩藩同為討幕的領導力量。幕末長州藩的思想家吉田松陰提出了「一君萬民論」,主張天皇一人之下萬民平等。
  • 《銀魂》用劇情解歷史,無節操劇情背後,如何闡述新選組興亡變遷
    從一個戰場上被譽為「白夜叉」的勇者演變成一個廢柴大叔,過著勒緊褲腰帶的生活,每天還要躲避著被房東追繳房租的生活。創立一個不起眼的萬事屋,卻總接受著各種回報與付出不等價的委託。正是這樣的劇情也讓很多身處當代社會中的漫迷愛好者產生了共鳴,除此之外,新選組作為日漫歷史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素材,也被作者以反差的形式創作出來。在《銀魂》的世界中,新選組的日常可謂是多姿多彩。
  • 厚植國力,尊王親鄰,聯眾擊強,鞏固諸夏
    其後,齊桓公之定霸,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實際上維護了宗法為紐帶的封建制度。 所謂「尊王」,就是尊重周天子在封建制度中的宗主地位,「攘夷」在於保護封建諸侯的安定,代替周天子維持封建秩序。 因此,齊桓公霸業的意義,不僅在為「春秋五霸之首」,更在維護中原周文化的貢獻。
  • 歷史柯學 | 第十話 可愛的萩喵背後隱藏著什麼歷史呢?
    也就是在這裡,松陰傳播了「陽明學派」,造就了能夠適合當時政治形勢和政治理想的人才,培養了許多具有尊王攘夷思想的進步知識分子。他建立了組織「草莽志士組合」,拉起「尊王攘夷派」的旗幟,尊崇天皇,抗擊侵略。他的手下,有兩位比他還要出名的人士,他們就是高杉晉助和桂小五郎(木戶孝允)。
  • 《銀魂》背後的歷史——師徒
    別了,高杉同學1830年9月,吉田松陰出生於長州藩的一個武士家庭。自此,他產生了「尊王排幕,開國攘夷」的思想。第二年,松陰因私下接近外國船艦被關押。在獄中,松陰開始教化獄友,並最終成為獄中的領導人。後來,松陰被遣送回家,開設了松下村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