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不僅經濟上、內政上和軍事上進行了改革,而且在外交上也提出了明確的主張。齊桓公繼位後,曾經與魯國作戰,與有些國家也有過交戰,但都遠沒有勝利。而管仲卻認真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他覺得在國力強大之後,如何以正義的盟主面目出現,這是很重要的。
此時周王室已經衰落,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覲和納貢,所以必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所謂「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朝天子是各國共同領袖的地位;所謂「攘夷」就是聯合各國諸侯,共同對付山戎、北狄等部族對中原的侵犯。
管仲像
打出這個「尊王攘夷」口號,就使得齊國名正言順,出師有名,就使齊國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使他的霸業更加合理合法。這樣就使齊桓公可以用諸侯盟主的地位,挾天子以令各國諸侯。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的盟主,管仲在外交上做了許多努力。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救燕。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又 再次派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幫助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進攻衛國,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楚國比較強大,不太聽從齊國,於是管仲以楚國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進行責問,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與周天子定盟,保障太子的正統地位。
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齊國在諸侯各國中地位大大地提高,齊桓公已經成為了各國諸侯之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