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地理知識的朋友都清楚「雙重內陸國」的概念,即本國及周邊鄰國都是內陸國家,這樣的國家在全球僅有兩個,即歐洲「彈丸小國」列支敦斯登和中亞大國烏茲別克斯坦。那麼,它們都是怎樣的國家?生存現狀如何?
烏茲別克斯坦行政區劃圖
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中部,西北、北部毗鄰哈薩克斯坦,東接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東南界阿富汗,西南、西部和土庫曼斯坦為鄰,國土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3338萬,首都是塔什幹。由於周邊鄰國都是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由此成為雙重內陸國之一,同時也是面積最大的雙重內陸國。烏茲別克斯坦屬於穆斯林國家,絕大多數民眾都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便與中國交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度。不過,烏茲別克斯坦在歷史上始終未能建立起統一的民族國家,而是反覆遭受西亞、中亞、東亞各大強勢帝國的徵服或統治,等到19世紀70年代後半期,已基本上被沙俄徵服。蘇聯成立後,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其中,並獲得加盟共和國的身份,直到1991年8月31日才宣布獨立。
身穿傳統服裝的烏茲別克族少女
作為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具備發展經濟的各項優勢條件,不僅富含黃金(儲量為3350噸,佔世界第4)、石油(儲量為1億噸)、凝析油(儲量為1.9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萬億立方米)、煤(儲量為18.3億噸),鈾(儲量為18.58萬噸)、錳(儲量為1500萬噸)等礦物,而且耕地廣袤、土壤肥沃、水利基礎設施非常發達,因而很適合大規模的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
然而,由於烏茲別克斯坦長期實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加之吏治腐敗、政府效率低下等原因,導致資源不能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經濟發展嚴重滯後。時至今日,烏茲別克斯坦依舊是個相對落後的農牧業、礦業國家,民眾收入水平距中低收入國家還相距甚遠。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烏茲別克斯坦2018年的人均GDP僅有1532美元(約合10724元人民幣),人均日收入僅有29元,是世界低收入國家之一。
塔什幹
經濟的一貧如洗導致烏茲別克斯坦民生維艱,嚴重影響民眾的幸福感。截至目前,烏茲別克斯坦貧困率高達62.1%,失業率高達13.2%,新生兒死亡率高達11.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21.4‰,國民營養不良率達2.6%。為了討生活,數以萬計的烏茲別克斯坦民眾紛紛前往外國打工,其中在俄羅斯務工的人員最多,截至2016年初,人數已達18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0%。
列支敦斯登,全稱列支敦斯登公國,屬於中歐國家,位於阿爾卑斯山中部和萊茵河上遊東岸,處於瑞士與奧地利之間,國土面積約161平方公裡(全球第6小的微型國家,僅相當於香港面積的14.5%),總人口約3.8萬,首都是瓦杜茲。由於奧地利和瑞士都是內陸國,列支敦斯登由此成為全球僅有的2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同時也是面積最小的一個。
列支敦斯登行政區劃圖
列支敦斯登本是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城邦,1719年獲得自治權,此後百餘年間,列支敦斯登相繼遭受法、俄等國的侵略,一度還被迫加入過德意志邦聯,直到1866年才贏得獨立。由於列支敦斯登國小民寡,單靠自己的力量無法保障生存,遂採取「傍大腿」的方式,先後將國防、外交完全委託給奧地利和瑞士管理。由此,列支敦斯登其實並非完全獨立的國家,而是準附庸國。
列支敦斯登雖然國小民寡、資源匱乏,但依靠發達的工業、金融業、郵票產業和旅遊業帶來的滾滾紅利,從而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列支敦斯登2017年的人均GDP高達17.34萬美元(約合121.4元人民幣,幾乎是中國的12倍),人均日收入為3325元,是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列支敦斯登的郵票以精美著稱
經濟的高度發達,為政府推行各項高福利政策奠定了基礎,從而大大提升了民眾的幸福感。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8年度人文發展指數,列支敦斯登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8位,屬於「極高人類發展水平」。不過,列支敦斯登雖然高度發達、人民生活極度幸福,但國際知名度很低,而為了提升本國的影響力,從2011年開始,列支敦斯登「破天荒」地推出「出租」國家的計劃。
瓦杜茲
根據租約規定,只要申請者願意接受每天4萬英鎊(約合42.5萬人民幣)的報價,他/她便可以租下整個國家。在租期內,臨時擁有者可享受該國大公私人酒窖中的紅酒、參加滑雪活動、觀看焰火和坐馬車遊覽首都瓦杜茲街景,甚至可以在臨時貨幣上印上自己的頭像,足足地過一把君主癮。從效果來看,列支敦斯登 「出租」國家的計劃大獲成功,如今已成為全球旅遊愛好者趨之若鶩的目的地,國際知名度大增。
參考資料:《列支敦斯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