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熊貓,我們想到的都是它們憨笨蠢萌的模樣,不過爪爪看到一段熊貓基地的畫面,在哈哈大笑之餘也顛覆了對熊貓的傳統觀念,人家不但不蠢萌,還是爬樹好手啊!
01一言不合就爬樹,欺負飼養員上不來
熊貓基地的熊貓飼養員們,經常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奶媽」「奶爸」,因為這裡的熊貓幼崽從小都是飼養員們手把手用奶瓶餵大的。
這天一位飼養員端著盆盆奶走進來,打算喊熊貓小朋友們下來吃飯,結果他望了望小朋友們所在的方位,一臉無奈。
為啥「奶爸」一臉無奈呢?鏡頭往上一轉,當場笑哭:原來兩個糰子高高掛在一棵樹上,從樹頂俯瞰著「奶爸」,似乎登高還不盡興。
奶爸都要哭了:這好幾米的樹,欺負我爬不上去唄!要是我有消防隊的雲梯,鐵定把你們一個一個都從上面摘下來!
吃飯的時候不積極,飯盆要端走了,又要追著「奶爸」們要吃的,一言不合就抱大腿,一個個的臭毛病,都是誰慣出來的?
好吧……好像是飼養員們自己慣出來的……
不知道後來這位「奶爸」是怎麼把兩隻糰子從樹上哄下來的,不過這段畫面真是顛覆了我們對熊貓的想像,原來它們對爬樹有這麼熱愛嗎?
02一場地震暴露實力
要說熊貓爬樹的能力,那還真不是蓋的,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網友「二哥第一現場」在成都基地拍攝大熊貓的時候,突然兩隻大熊貓珍喜和晶亮扔下手裡的竹筍,以超快的速度爬上一棵樹。網友過了幾秒才感到地在震動,原來那個時候四川綿陽發生了地震,成都也有震感,而平時看起來相當懶散的熊貓們,居然在危急時刻比人的反應速度還快!
順著這兩隻大熊貓往上看,樹上還爬著一位呢,看到自己的同伴光速上樹,嚇得它又往樹頂爬了幾步。
不少網友看到這段畫面也是相當震驚,大家都沒想到,在災難面前,熊貓是真的連最愛的竹筍都不要啦,還是逃命要緊嘛。而且它們奔跑爬樹的速度都相當驚人,這一刻才讓人感到它們真的是野生動物,而不是只會賣萌的吉祥物啊!
03熊貓可是熊啊,你們想啥呢?
網友「Real_Sag」表示,她和男朋友一起去成都基地玩的時候,已經感受過熊貓對樹的熱愛了,他們那次去看熊貓,結果10隻熊貓有9隻都掛在樹上,要不是她男朋友眼尖,他們那趟就算白去了。
▲網友「Real_Sag」拍攝的照片上,熊貓悠然自得地躺在樹杈上,一臉享受。
不光是熊貓,其實所有熊科動物都是爬樹好手,大概只有北極熊除外,因為它們住的地方實在是沒有樹,只有冰。
順便一提,北極熊其實是被劃在了「海洋哺乳動物」的分類裡,所以會不會爬樹根本不重要,人家擅長遊泳就行了,一點也不丟熊。
住在四川深山裡,缺啥都不會缺樹,熊貓要是不會爬樹,那生活也太沒意思了。無論是帶孩子躲避食肉動物,還是尋找食物,爬樹都是熊貓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
樹也是熊貓玩打發時間的娛樂場所,熊貓館一定要放一些樹給熊貓們爬著玩,遊客們就會發現它們爬樹的技巧,一點也不亞於人類的雜技演員。
看上面這隻小傢伙,從樹上下來的動作還玩了一把倒掛金鐘,如果這裡是奧運會體操比賽場,此刻評委們應該紛紛亮出10分的牌子了!
還有一邊爬樹,一邊打架的熊貓,原來功夫熊貓不是老外瞎編的呀!
熊貓很小就會爬樹了,看這隻小糰子爬得多好啊。
熊貓基地的工作人員為了訓練這些熊貓從小就學習爬樹,讓它們不要遺忘了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能,會特意把一些食物,比如蘋果片掛在高高的樹杈上,引誘熊貓們爬上樹去吃東西,所以在基地裡的熊貓,一點也沒丟了它們的這項好本事。
熊貓爬起樹來這動作可太萌了,左搖右晃的,就上去了。這穩如蹬梯的模樣,讓爪爪想起了修電線桿的工人們……
04熊貓沒有猴子靈巧,為什麼爬樹爬得這麼好?
說到爬樹高手,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猴子。猴子四肢修長,手指靈活,還有長長的尾巴做平衡和輔助,在樹林中簡直如履平地。
可是熊貓和猴子一比,這缺點也太明顯了!熊貓那短粗的小四肢,那兔子一樣的尾巴,那沉重的身體,哪一點都跟靈活掛不上鉤啊……
所以熊貓為什麼能輕鬆爬上樹呢?
其實人家也沒什麼別的優點,靠的就是這一身的熊力氣唄。
熊貓雖然主要以竹子為食,但它們的爪子依然鋒利無比,用來爬這些樹幹表面崎嶇不平的樹,是最方便不過的了。
熊貓的力氣也很大,四隻爪往樹上一扣,牢牢勾住,爬樹,根本不在話下。
即便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人家也不怕疼。那一身毛皮和脂肪可不是白長的!熊貓短粗的體型在摔落的時候有著特別的用處,它們蜷起身體用厚實的腰部著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傷害。
而且熊貓爬樹以前也會選擇長在斜坡地面的樹,這樣萬一掉下來,它們可以順著斜坡就地一滾,把摔落的傷害緩衝掉一大部分。
最後一點,不要小看人家胖。熊貓身上的肉可不都是肥肉,還是有很多肌肉的,要不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支撐它們平時跑來跑去,以及追著飼養員抱大腿……
05熊貓戰鬥力這麼強,為什麼還是瀕危了?
相信有小夥伴一定會問了:為什麼熊貓戰鬥力這麼強,好像也沒什麼天敵,還是數量很少,需要大力保護呢?
一種動物的數量大幅減少,其實原因還是蠻多的。
拿熊貓來說,首先它們的棲息地面積一直在減小,而且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棲息地也被分割的支離破碎,不同地區的熊貓都很難見面,這就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近親繁殖,降低種群基因的優良性。
任何一種大型動物,一旦棲息地縮小或碎片化,它們的數量就會開始急劇減少,這是對動物種群很不利的變化。
其次,熊貓雖然沒有天敵,但在解放前還是有不少獵人會獵殺它們,它們的毛皮和肉都是很上乘的商品。
獵殺一頭熊貓很容易,但想要繁殖一頭就沒那麼容易了。熊貓作為體型較大的動物,本來就繁殖力較差,加上它們躲在深山裡數萬年,不但沒有進化,反而懶散地退化下去,從食肉為主變成食素為主。
熊貓的戰鬥力和人比很強,但和其他熊類同胞比,可能就差一些了。這就是食物給它們帶來的影響:吃一斤竹筍提供的熱量,和一斤蜂蜜、一斤鮭魚、一斤海豹肉,根本沒法相提並論。熊貓每天24小時不停的吃,轉化出的熱量也不夠它們折騰幾下的。
食肉改食素,不光會影響它們的體能,也會影響它們身體各部分的功能,包括大腦發育和繁殖能力。熊貓的狀態有點像樹袋熊以及樹懶。後者也是因為只吃樹葉,食物滿足不了身體消耗所需的熱量,所以平時都行動遲緩,繁殖能力也差。
可見自身能力再強,也不能光靠這個吃老本,無論是應對生存競爭還是面對自然變化,都要一直與時俱進,隨時提高和改變自己,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站穩腳跟,綿延不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