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三十而已》可謂是火遍全網,裡面的主演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最火的應該是顧佳的飾演者童瑤了,顧佳成了大眾心目中的標杆女神;童瑤也因為顧佳一角火了起來;然而作為主演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似乎不盡人意,明明是主演,可為什麼到結局的人氣還沒有毛曉彤飾演的鐘曉芹一角的人氣高,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一個角色給人感覺的好壞來自於飾演者對它塑造的程度;飾演者塑造得越好,給人的感覺自然也越好;更不用說還是主角,作為觀眾給的印象分自然也會比其他角色多一點。然而江疏影對於王漫妮這個角色似乎沒有精準的認識,拿捏的也不夠到位;給不了觀眾想要的那種感覺,也看不清楚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放在劇中之後,王漫妮這個角色變得不那麼清晰,甚至沒了一個固定的人設,給觀眾的感覺也變得不那麼明朗,反而更加不討喜;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主演的江疏影人氣自然也不會高,而王漫妮這個角色也成了全網黑。
劇中的王漫妮,在多重人設之中失去了本來的個性,讓觀眾找不到她的獨特點。前期的她追求有錢,捨棄了原本的窮男友姜辰,尋求自己夢想中的男人。如果放到生活中來看,這完全沒有什麼;畢竟身處現如今這麼一個物質的社會中,拜金的人比比皆是,觀眾吐槽歸吐槽,但是她的個性還在;可她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想得太多;她擇偶的標準必須是在多金的基礎之上還要專情,並且只愛她一人;多金的男人一般都濫情,但也不是說每一個多金的男人都濫情吧,可在正常人看來,她的要求似乎有點偏高。在女大三抱金磚的這個年紀,追求愛情的可能性太低了,她的想法無疑還是太天真。等來等去,等來了一個梁正賢。
梁正賢這個人可也不是什麼善茬,多金是沒錯,濫情也是真的,妥妥的一枚海王;可就是這麼一個人,讓要求極高的王漫妮覺得愛情來了。一開始對待梁正賢的種種暗示,王漫妮表示不接受;她不覺得自己的要求很高,也不覺得自己那是拜金,自己只是單純地追求愛情。可到了後來回到上海的她面對屢次尋她的梁正賢,自己主動投懷送抱,在得知自己成為第三者之後又不敢直面自己,明明可以結束這段戀情卻又不甘就此退出。
看到這裡,小編就想說,這本身就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她要自己默默承受過去也就罷了,卻偏偏又要表示自己很可憐,不應該受到這種傷害;這難道不是讓人很討厭?自己做的選擇,難道不應該自己承擔結果?既然結果已經這樣了,為什麼又要擺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感到反感?
要說受到了情傷,那感情上也應該有點覺悟了,可她回到家鄉後的行為依舊讓觀眾喜歡不起來。給她介紹鎮上優秀男同胞她不喜歡;這很好接受,畢竟彼此不認識,也不怎麼了解,沒有在一個地方工作過,這可以理解。可是面對前男友姜辰悉心的照顧和認真的挽留,她又是怎麼能夠做到那麼傲嬌,不接受不說還說出一系列傷害姜辰的話,這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的討厭又多了一分。所以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對王漫妮的看法從始至終都是不討喜,她的人生目標與追求也是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的;王曼妮依舊是當初的那個王曼妮,身上的標籤越來越多,個性卻消失不見;自然而然地,王漫妮這個角色也就成了全網黑。
然而在《歡樂頌》中的樊勝美相對於王漫妮來說就討喜許多了;一開始的樊勝美也和王漫妮一樣拜金,但她對於自己的那種行為也更是大大方方地承認了,這樣在別人眼中看來是不是就真實一點。當然,拜金不值得我們崇尚;但是一個是不敢直面自己,一個是敢於承認自己;那麼,相比之下,是不是給人的感受就大為不同?在對待感情方面也是,樊勝美也曾幻想過,但最後不也是歸於現實;即使後來結果並不美滿,她也沒有選擇胡鬧,和平分手,回歸平常;也不曾有過王曼妮那般多番糾纏。不同的還有,隨著劇情的發展,樊勝美依靠自己走向未來,撕下了自己拜金的標籤,完成了自我的蛻變,開啟了人生新的徵程。
人的成長從來不是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而是心態的改變和對自身認知的深化,然後再一步步走向自我,也希望這個社會多些樊勝美,少些王漫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