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尋空的營銷啟示錄」(ID:xunkong2005),作者:尋空2009,36氪經授權發布。
「大紮好,我系軲天樂,我四渣渣輝,探挽懶月,介四裡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擠需體驗三番鍾,裡造會幹我一樣,愛象節款遊戲。」
這句話相信你一定聽過,它在2018年成為當年最洗腦廣告,成為不少人的夢魘,一閉眼就在腦中揮之不去。這句話是網頁遊戲《貪玩藍月》的廣告。
最近它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發布了「船新廣告大片」。這個大片用了電視購物、竊·格瓦拉梗,但我還是只能用一個爛字來形容。
《貪玩藍月》的廣告一直是爛的代名詞,因此這視頻並沒有什麼人關注,微博上寥寥無幾的互動讓人頓生同情之心。
不過,對於《貪玩藍月》,比它的廣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款遊戲已經四年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也許讓你更不可思議的是,這款2016年4月上線的遊戲最高月流水超過2億元,截止2018年末累計流水超過30億。
這款製作粗糙,人見人罵的爛遊戲賺的盆滿缽滿,並且過了4年依然活得很好,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這麼成功的呢?這跟它的營銷策略是分不開的。
《貪玩藍月》這款遊戲的原型是《熱血傳奇》,《熱血傳奇》2001年由韓國WEMADE Entertainment發行,2001年,陳天橋拿下了它的代理權,然後開始收割國內遊戲用戶。
那個年代,PC還沒有普及,不少人都是去網吧上網。21世紀初那幾年,如果你去網吧掃一眼,玩遊戲的有80%以上玩的都是傳奇。
巔峰時期,《熱血傳奇》是世界上同時在線人數最高的網遊,有數據號稱達到千萬,要知道,這是在PC不普及的網吧時代。盛大網絡也藉此一戰成名,很快在美國上市。
很多時候,成功來自於複製前人成功的經驗。《熱血傳奇》在當年火遍大江南北證明了其遊戲的設計、邏輯等都是頂尖的,也是經過市場證明的,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大批粉絲懷舊。《貪玩藍月》基本是山寨《熱血傳奇》,這保證了其遊戲設計的基本邏輯是過關的,並且在啟動期就自帶一批有記憶基礎的用戶。
不少年輕人都覺得身邊沒什麼人玩《貪玩藍月》,其實《貪玩藍月》在一開始就將自己的受眾定位在21世紀初玩《熱血傳奇》的70、80後,這與如今玩《王者榮耀》的年輕人有顯著差別。
在《貪玩藍月》的傳播素材中,各種金龍滿天飛,大刀砍來砍去,感人的五毛特效,這些東西對年輕人毫無吸引力,而對於80後中年男,則喚起了21世紀初的記憶,他們想要找回當年那種血脈噴張,買了裝備豪橫砍人的狀態。
根據STN2017年的數據統計結果,「頁遊玩家的年齡分布中,30-39歲的佔比54%,其次是40-49歲的玩家他們大多有家庭要照顧,沒有太多時間,所以更喜歡操作簡單,不用動腦的2D即時戰鬥。」
B站up主敖廠長曾通過調查發現,《貪玩藍月》70%的玩家年齡都在35-49歲之間,在敖廠長視頻下這位網友的評論就很有代表性。
所以《貪玩藍月》從誕生起就避開了《王者榮耀》這類年輕人和學生的遊戲市場。它避開了鋒芒,走了一個差異化,將受眾定位在80後中年用戶。
一款遊戲如果能夠讓明星代言,當然可以迅速讓市場了解,但是作為一個新遊戲,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讓自己以最小的成本找明星代言呢?
2017年羅振宇的跨年演講講過一種找代言明星的策略,原話是這麼說的:
有款遊戲,一夜之間籤下很多明星代言,從常理看這不可能,其實,他們開始沒籤合同,明星的照片先用了再說,然後網絡大數據會瞬間告訴你,哪個明星對於這個市場是有效的,就立馬給這個明星的經紀人打電話:只要肯授權,幾百萬馬上到帳。沒錯,這就是侵權。但明星團隊是願意打曠日持久的官司,還是落袋為安?反過來說,遊戲公司是願意侵權拿到市場的先發優勢,還是在規則之內緩慢行動?
很多人認為羅振宇說的就是《貪玩藍月》的找明星策略,據不完全統計,給《貪玩藍月》代言過的有張家輝、古天樂、陳小春、甄子丹、吳孟達、喬杉、馬麗、胡軍、劉燁、孫紅雷、徐錦江等。
從後來《貪玩藍月》主要使用的明星來看,裡面最好用的就是古天樂和張家輝了。
在明星投放這裡,《貪玩藍月》用了精益創業思維,這種思維是先開發一個最小化可行產品(MVP),然後小範圍推出、收集反饋,迭代、完善、大範圍推出的動態過程。它是用最快的方式,以最少精力完成「開發—測量—認知」的反饋循環。
從明星代言、投放角度來看,《貪玩藍月》在這種策略下,使用了多個明星進行小範圍投放測試,獲取反饋,從中選擇反饋效果最好的明星,進行籤約,然後再進行大範圍投放。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古天樂和張家輝的效果最好,後來二者也的確讓《貪玩藍月》大火。
今年初《貪玩藍月》又籤約了謝霆鋒為代言人,可以發現,這款遊戲找的代言人基本也是70、80後香港明星,這些明星基本上是陪伴廣大80後走過青春歲月的人,這與上面說的遊戲的人群定位也是相符的。
《貪玩藍月》最為大眾所知的莫過於它的洗腦廣告,它的洗腦廣告比鉑爵旅拍、知乎們還要早。五毛特效,大紅、大黃的顏色,配上「古天樂綠了」、「我系渣渣輝」、「是兄弟就來砍我啊」、「船新版本」等臺詞,讓大批網友邊吐槽邊模仿。
洗腦廣告的原理非常簡單,一首一般的歌聽夠幾百遍,也會覺得不錯,一個有槽點的洗腦廣告,重複幾百遍,槽點必被記住並大範圍傳播。
對《貪玩藍月》來說,廣告中最有名的那句臺詞莫過於「我四渣渣輝」,這句臺詞成了不少人茶餘飯後的笑點,而張家輝甚至藉此又火了一把。
他在接受陳魯豫採訪的時候說,當時只是因為拍的東西比較多,心情有點煩躁,再加上普通話不太好,所以聽起來是「我四渣渣輝」,但是自己完全不知道這句話為什麼會這麼火。
在今天,「梗營銷」已經成了營銷的一種策略,奧迪的「燈廠」稱號,Kindle的「蓋泡麵神器」等都是這種營銷的體現,而無心插柳的「渣渣輝」與「是兄弟就來砍我啊」、「船新版本」等臺詞成為《貪玩藍月》廣告中傳播最廣的梗,這讓《貪玩藍月》的廣告效果遠遠超過預期。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頁遊的生意已經是日薄西山,但是《貪玩藍月》卻憑藉著差異化的定位和大規模的明星代言,意外取得成功,其從遊戲的定位開發和營銷廣告策略,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但《貪玩藍月》的問題在於產品本身質量相當之低,遊戲的質量已經被不少網友吐槽。最近它還投資拍了一部名為《藍月》的衍生電影,雖然還沒有評分,但從不多的短評來看,這絕對又是一部無敵大爛片。
營銷決定商業的下線,產品決定商業的上線。《貪玩藍月》的產品如果沒有實質性提高的話,恐怕它的故事也就沒法再往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