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2021-02-08 知樂古典音樂

意見和感情的相同,比之觸碰更能把兩個人結合在一起,這樣兩個人儘管隔得很遠,卻也很近。

——柴可夫斯基

 

在小提琴音樂史上,能與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比肩的,大概只有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了。


與貝多芬、布拉姆斯、孟德爾頌一樣,柴可夫斯基一生也只寫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現在,人們稱這4部奏曲為「四大小協」。


當然,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4位大師都不具備小提琴演奏水平,或者乾脆不會。


此曲寫於1878年,這部作品或許對柴可夫斯基來說真的是一個新的開始,卻也好事多磨:他剛擺脫了讓自己頭疼的婚姻,經濟上和精神上有了梅克夫人的支持,又結交了一些新朋友,住在瑞士的一處療養地,心情不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寫得很順利,全部完成也只用了20多天。


作品完成,柴可夫斯基自然把樂譜寄給了梅克夫人,想聽聽她的意見。梅克夫人看過樂譜之後提出了不少意見,柴可夫斯基都一一回應。雖然梅克夫人有一定的音樂修養,但畢竟不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尊重她的看法,卻不會動搖自己,不過他還是希望能夠徵求專家意見——如果沒有演奏大師的認可,這樣技巧性極強的作品是不能被輕易定稿的。柴可夫斯基選中了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利奧波德·奧爾。


奧爾是小提琴演奏史上的一位名家,也是一位名教授,開創了小提琴的俄羅斯學派。奧爾看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譜反應很冷淡,沒有提出什麼具體意見,只是給出了「無法演奏」的純技術性鑑定。柴可夫斯基原本想把這部協奏曲獻給奧爾,不料卻「剃頭挑兒」了。不過對方只是在技術上給予否定,對音樂本身並沒有惡意的攻擊,所以兩人之間沒有發生更多的不快,只是作品因此被擱置了。


後來,一位在維也納的俄國小提琴家布羅茲基拿到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解決了演奏上的技術難題。1881年12月,布羅茲基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在維也納首演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但以失敗告終。



首演不成功倒也罷了,然而更令人沮喪的是,這部作品竟遭到來自維也納的嚴厲指責,甚至是惡毒的攻擊,其中措詞最激烈、語意最刻毒的是維也納的大批評家漢斯立克。


漢斯立克是當時歐洲著名的評論家,他學養深厚,曾是幾家報社的音樂編輯和音樂評論員,並在維亞納大學教歷史和音樂美學。漢斯裡克顯然不滿於音樂中有過多的民間色彩,而且過於熱烈的節奏也不合維也納音樂傳統的規範……


好在音樂家布羅茲基對惡評如潮充耳不聞,在各地堅持演出,最終使這部作品獲得了成功。為了表達謝意,柴可夫斯基把這部作品獻給了他。批評家奧爾後來也改變了當初的看法,親自演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盡力推廣,在他的學生中教授這首曲子,為這部協奏曲能獲得如今的「顯赫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經過這次磨礪後,老柴再也沒有碰過小提琴協奏曲,但一曲封王足夠了。

文/茶茶斑竹、校對/Nancy


相關焦點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作為十九世紀後半葉俄羅斯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柴可夫斯基繼承了西歐的音樂創作技法,運用大量的俄羅斯民間音樂題材,譜寫的音樂作品具有鮮明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作為他唯一創作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不僅有著精湛的、絢麗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音樂內涵,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刻的思想性。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背景及賞析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背景及賞析導讀: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ΠётрИлъ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19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是浪漫主義時期、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木 子   譯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年,俄羅斯作曲家)作品眾多,但是一生中只創作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於1878年創作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 科普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古典神曲的不同版本演繹
    說到這,相信也呼之欲出了,他就是柴可夫斯基!作為一名古典音樂愛好者,您的歌單裡面相信也會有柴可夫斯基的一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吧。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該曲在音樂舞臺上久演不衰,成為許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同時也逐漸成為古典音樂發燒友之中的必聽神曲。
  •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丨鄭石生講解視頻
    >淺論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對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為喜歡柴可夫斯基作品的人們帶來一些可取之處。 曾宇謙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探析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羅斯維亞特卡省的一個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家庭。
  • #藝術#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荷蘭巴赫協會:完全巴赫系列 -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5西方音樂史中你必須知道的50個小常識!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附小提琴譜-柴可夫斯基曲,帕爾曼、穆特演奏
    掃一掃左邊二維碼,關注小提琴之家,更多學琴經驗、優質樂譜、好聽曲目每日推送。
  •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憂鬱小夜曲等
    到2010年為止,她在PentaTone已發行十張錄音,曲目包括巴哈、莫札特、孟德爾頌、舒伯特、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作品,可說是張張精採,同時獲得樂迷和樂評的青睞。  每一位小提琴家必挑戰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茱莉亞‧費雪在PentaTone Classics已完成兩首。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當中,有所謂的三大小提琴協奏曲,分別是: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77)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35)此外,還有所謂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即上述的三首再加上:上述四首小提琴協奏曲,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必演的曲目。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 巔峰之作丨柴可夫斯基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
    那就是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貝多芬、勃拉姆斯、孟德爾頌一樣,柴可夫斯基一生也只寫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現在,人們稱這四部協奏曲為「四大小協」。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不但充分發揮了主奏小提琴絢爛的近代演奏技巧,展開了色彩豐富的管弦樂,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新鮮、
  • 愛樂留聲 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號
    本期【愛樂留聲】為大家帶來的是杭州愛樂樂團2016-2017音樂季「伏爾加的迴響」音樂會中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號。指揮:楊洋小提琴:曾宇謙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裡米尼的弗蘭切斯卡》、義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
  • 講座綜述|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之演繹
    在第二個問題中,鄒教授表達了對小提琴分句的興趣,並結合錄像呈現了王教授在第一樂章展開部中的特殊演繹方式。王教授將主題旋律上方的兩個音進行強調,利用了第一樂章貫穿的元素——木管的上行自由主題,並給予這一元素更多的發揮空間,整體構成一種內在邏輯。貝多芬較為成熟的協奏曲,往往存在一定的對抗性,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仍保留了許多室內樂的性質。
  • 【今日名曲】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78年柴科夫斯基來到瑞士日內瓦做短期的休養,此前他經歷了逃婚、跳莫斯科河自殺未遂、結束為時9個星期的不幸婚姻等一系列事件。三月冰雪尚未消融,清新溫馨的春天氣息激發了作曲家的創作靈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就在異國他鄉完成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聆聽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78年,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創作了獻給他的好友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1831—1907)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有趣的是,3年後,他創作《第二鋼琴協奏曲》時,又貫徹了他的初衷,寫成4個樂章的協奏曲,由此可見勃拉姆斯頑固的一面了。 列賓演奏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說到勃拉姆斯的頑固,他在創作這首樂曲當中多次徵求約阿希姆的意見,約阿希姆很慷慨地給了他一些專業性的建議。但是,他並不能爽快地接受那些建議。
  •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⑩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往期協奏曲主題:協奏曲賞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次聽完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丨 協奏曲賞析系列②;是愛情激發蕭邦寫下了《第二鋼琴協奏曲》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徵及演奏技巧丨協奏曲賞析系列
  •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大衛·格瑞特 2068
    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被譽為世界「三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其他兩首為貝多芬與勃拉姆斯創作。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充滿了濃鬱、優美的俄羅斯風味和柴科夫斯基鮮明的特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很少用光輝的D大調寫成的作品之一。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78年,是作曲家一生創作黃金期最傑出的一部作品。1877年柴科夫斯基結束了與他的學生米留科娃僅有兩個星期的婚姻後,作曲家前往巴黎、維也納、及義大利旅遊散心。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帕爾曼 0625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 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經典版本
    孟德爾頌安逸的生活與貝多芬同命運苦鬥的歷程相比,《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相比,鮮明地反映出兩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強烈地表現出他們在相同體裁中所表現出的不同的音樂氣質。因此,用亞當與夏娃作兩部協奏曲的比喻是不無道理的。 孟德爾頌寫過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他在十三歲時寫作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雖流露出非凡的才華,但仍不成熟。
  • 你決不可錯過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而它當初的命運也和《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一樣,柴可夫斯基寫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後,把它題辭獻給當時傑出的小提琴家,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可是奧爾卻認為這一作品在技術上有許多困難,不適合小提琴演奏,並且和聲太古怪,效果難以想像,所以乾脆拒絕演奏。1881年維也納「知音樂隊」也認為它配器太笨重,和獨奏小提琴不相稱,因此預演之後就拒絕正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