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古典神曲的不同版本演繹

2021-02-19 FiPlay影音平臺

他是一位多愁善感、極富表現力及戲劇性的作曲家;他是一位出色的管弦樂大師、不可否認的天才;他被古典發燒友親切地稱為「老柴」,是最受歡迎的俄國作曲家之一。說到這,相信也呼之欲出了,他就是柴可夫斯基

作為一名古典音樂愛好者,您的歌單裡面相信也會有柴可夫斯基的一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吧。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該曲在音樂舞臺上久演不衰,成為許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同時也逐漸成為古典音樂發燒友之中的必聽神曲。

柴小協是老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首樂曲於1878年創作,當中的特色不但充分發揮了主奏小提琴絢爛的近代演奏技巧,展開了色彩豐富的管弦樂,創造出比以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新鮮的韻味。另一方面,老柴以其富有俄國民謠的地方色彩,獨特的充滿哀愁的優美旋律,炮製出格調新穎、獨特的作品。《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號,是柴可夫斯基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與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聽到拉羅所作的《西班牙交響曲》後受到了深刻啟發而創作的作品。《西班牙交響曲》這部著名的充滿著西班牙情調的樂曲帶給了柴可夫斯基極大的快樂,從而燃起了他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的念頭。

柴可夫斯基僅僅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創作並將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獻給了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彼得堡音樂學院院長萊奧波·奧爾,可惜卻因「不能演奏「等原因被塵封箱底。直到1881年才由柴可夫斯基的好友、著名俄國小提琴家阿道爾夫·布德斯基在維也納首演,並得到了廣泛的讚譽。

時至今日,已有數十種不同版本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唱片被發行,當中也不乏很多小提琴大師的演繹。不同的大師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和領悟不盡相同,也就產生了多種不同風格的演奏版本了。以下我列舉幾位演奏過「柴小協」的幾位小提琴大師:皮恩卡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

他是一位小提琴家和指揮家,出生於1948年的祖克曼是當代傑出小提琴家中比較年輕的一位了。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誇張賣弄,也不過分熱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極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則充滿了甜美和盪氣迴腸。他還有一個十分獨特的演奏個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強調突如其來的重音。許多小提琴家都感慨稱在這個隨著年齡增長技巧將不可避免地退化的領域中,祖克曼創造了一個不老神話,極其合理的技巧運用和科學的演奏理念讓他從巨星升華為一代宗師。

帕爾曼有一雙靈活的大手,可以在提琴上任意隨行。帕爾曼演奏音色豐富,風格獨特,對音樂有著他自己獨到的理解。觀眾對帕爾曼的肯定,不僅僅在於他無懈可擊的演奏技巧,更多的是因為通過音樂的溝通,帕爾曼帶給人們的歡樂。值得一提的是,帕爾曼4歲因患小兒麻痺症下肢癱瘓,所以只能坐著演奏。他以超凡的毅力,克服困難,終成大師,大家對他的喜愛,或許也源自這份堅韌的意志。

1904年生於俄國的美籍小提琴家米爾斯坦,他的跳弓非常精確而輕巧,震音充滿韻味,音色變化也非常精緻。他與阿巴多、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演奏的柴科夫斯基作品,深刻地體會了柴科夫斯基的喜怒哀樂。

海菲茲演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炫技路線」的代表人物海菲茲,江湖人稱「神弓」。海菲茲的演奏極具說服力,不談那凌厲無匹的技巧,單單是那份君臨天下的王者氣質就不是其他小提琴家所能比擬的。他的名字和小提琴藝術幾乎化成一體,人們一提起小提琴藝術就必然首先想到他。他對弓子壓力很大,發出宏亮的聲音;左手有力的揉弦帶來輝煌的音色。 

相關焦點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號,創作於1878年,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此生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與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 在小提琴音樂史上,能與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比肩的,大概只有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了。與貝多芬、布拉姆斯、孟德爾頌一樣,柴可夫斯基一生也只寫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現在,人們稱這4部奏曲為「四大小協」。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木 子   譯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年,俄羅斯作曲家)作品眾多,但是一生中只創作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於1878年創作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背景及賞析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背景及賞析導讀: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ΠётрИлъ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19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是浪漫主義時期、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
  • 講座綜述|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之演繹
    在第二個問題中,鄒教授表達了對小提琴分句的興趣,並結合錄像呈現了王教授在第一樂章展開部中的特殊演繹方式。王教授將主題旋律上方的兩個音進行強調,利用了第一樂章貫穿的元素——木管的上行自由主題,並給予這一元素更多的發揮空間,整體構成一種內在邏輯。貝多芬較為成熟的協奏曲,往往存在一定的對抗性,但《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仍保留了許多室內樂的性質。
  •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丨鄭石生講解視頻
    >淺論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對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為喜歡柴可夫斯基作品的人們帶來一些可取之處。 曾宇謙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探析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在俄羅斯維亞特卡省的一個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家庭。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小提琴協奏曲,是指以小提琴獨奏、管弦樂團伴奏的古典音樂作品。通常有三個樂章,但偶有例外。
  • #藝術#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荷蘭巴赫協會:完全巴赫系列 -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5西方音樂史中你必須知道的50個小常識!
  •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憂鬱小夜曲等
    到2010年為止,她在PentaTone已發行十張錄音,曲目包括巴哈、莫札特、孟德爾頌、舒伯特、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作品,可說是張張精採,同時獲得樂迷和樂評的青睞。  每一位小提琴家必挑戰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茱莉亞‧費雪在PentaTone Classics已完成兩首。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附小提琴譜-柴可夫斯基曲,帕爾曼、穆特演奏
    掃一掃左邊二維碼,關注小提琴之家,更多學琴經驗、優質樂譜、好聽曲目每日推送。
  • 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經典版本
    孟德爾頌安逸的生活與貝多芬同命運苦鬥的歷程相比,《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相比,鮮明地反映出兩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強烈地表現出他們在相同體裁中所表現出的不同的音樂氣質。因此,用亞當與夏娃作兩部協奏曲的比喻是不無道理的。 孟德爾頌寫過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他在十三歲時寫作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雖流露出非凡的才華,但仍不成熟。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⑩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往期協奏曲主題:協奏曲賞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次聽完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丨 協奏曲賞析系列②;是愛情激發蕭邦寫下了《第二鋼琴協奏曲》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徵及演奏技巧丨協奏曲賞析系列
  • 聆聽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78年,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創作了獻給他的好友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1831—1907)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有趣的是,3年後,他創作《第二鋼琴協奏曲》時,又貫徹了他的初衷,寫成4個樂章的協奏曲,由此可見勃拉姆斯頑固的一面了。 列賓演奏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說到勃拉姆斯的頑固,他在創作這首樂曲當中多次徵求約阿希姆的意見,約阿希姆很慷慨地給了他一些專業性的建議。但是,他並不能爽快地接受那些建議。
  •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大衛·格瑞特 2068
    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被譽為世界「三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其他兩首為貝多芬與勃拉姆斯創作。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充滿了濃鬱、優美的俄羅斯風味和柴科夫斯基鮮明的特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很少用光輝的D大調寫成的作品之一。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78年,是作曲家一生創作黃金期最傑出的一部作品。1877年柴科夫斯基結束了與他的學生米留科娃僅有兩個星期的婚姻後,作曲家前往巴黎、維也納、及義大利旅遊散心。
  • 你決不可錯過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據貝多芬年表記載,這首協奏曲是貝多芬專門為當時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而作,也是由克萊門特首演小提琴。當時一、三樂章中的華彩(Cadence)部分是由克萊門特譜寫的。現在演出的基本是二個華彩版本,一個是約阿西姆(Joseph Joachim)華彩,另一個是克萊斯勒華彩。
  • 巔峰之作丨柴可夫斯基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
    那就是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貝多芬、勃拉姆斯、孟德爾頌一樣,柴可夫斯基一生也只寫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現在,人們稱這四部協奏曲為「四大小協」。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不但充分發揮了主奏小提琴絢爛的近代演奏技巧,展開了色彩豐富的管弦樂,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新鮮、
  • 「經典版」世界著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孟德爾頌安逸的生活與貝多芬同命運苦鬥的歷程相比,《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相比,鮮明地反映出兩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強烈地表現出他們在相同體裁中所表現出的不同的音樂氣質。因此,用亞當與夏娃作兩部協奏曲的比喻是不無道理的。孟德爾頌寫過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他在十三歲時寫作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雖流露出非凡的才華,但仍不成熟。
  • 愛樂留聲 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號
    本期【愛樂留聲】為大家帶來的是杭州愛樂樂團2016-2017音樂季「伏爾加的迴響」音樂會中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號。指揮:楊洋小提琴:曾宇謙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裡米尼的弗蘭切斯卡》、義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帕爾曼 0625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