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10億美元,《摩天營救》票房開門紅:被萬達「拋棄」後的傳奇影業該如何重新做回自己?

2021-02-15 文創資訊

 

3天3.3億,就在普遍認為7月將被國產片完全主導的時候,一部好萊塢大片突然悄悄打破了國產片保護月的傳言,而且在排片上竟然開始碾壓《我不是藥神》。

 

傳奇影業出品的《摩天營救》這個周末可謂勢頭正勁,首日上映就拿下1.12億票房穩居榜首,上映2天累計票房突破2億,3天後票房突破3億,排片上升到了37%,超過《我不是藥神》!網友不得不發出感嘆,「巨石強森真的是一如既往的穩呀」。

 

從《摩天營救》目前的趨勢來看,雖然豆瓣評分只有6.6分,但是很有可能突破5億,甚至達到6億以上總票房。《動物世界》和《邪不壓正》恐怕有些慌,在國產片壓陣的暑期檔,票房第二的位置難道要被傳奇影業的這部動作災難片反超獲得嗎?

雖然北美票房慘澹,但是對於中國地區票房大賣,出品方的傳奇影業應該是可以滿足;而且就在上個月6月29日,據外媒Deadline報導,美國傳奇影業完成了一筆額度10億美元的融資,這筆新的融資取代了此前在2021年到底的5.85億美元的信貸融資。換言之,傳奇影業獲得了更多的融資。

 

雖然明裡暗裡,傳奇影業早就被被王健林剔除在萬達電影的重組方案之外,但是自身融資的完成和影片的中國票房成功總算讓傳奇影業找到了一條重新做回自己的出路。 

 

客觀分析可以發現,傳奇影業雖然重新做回了自己,但是遠未達到「恢復當年勇「的程度。

 

巖石強森主演的《摩天營救》雖然在中國地區票房打響開門紅,三天三億,有望成為暑期檔僅次於《我不是藥神》的第二名,但是其北美票房卻一片慘澹,票房收入目前還不到3000萬美元,遠遠落後於預期,並且這部電影在其他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很一般,在57個放映市場僅拿到了4000萬多萬美元的票房。

 

換算一下,中國地區以外的票房大概不過也就4億多人民幣的水準,很有可能這部《摩天營救》又將成為一部由中國票房主導的好萊塢「中倉片「。

對於一部耗資1.25至1.29億美元的電影而言,這樣的票房可謂差強人意,但是話說回來,能夠在中國重新獲得票房青睞,對於傳奇影業來說也算是一個「勉強合格「的成績。

 

「勉強合格」的情況,傳奇影業早就習以為常,畢竟自身出品的許多影片包括《環太平洋2》《魔獸爭霸》《長城》《金剛骷髏島》等多部影片的中國票房都要好於北美,所以傳奇影業真可謂是「中倉片「的始祖天尊。

 

從2016年35億美元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再到2018年7月萬達電影再次重組,傳奇影業被宣告正式剝離在重組方案之外不知不覺間傳奇影業已經在這三年蛻變為了一家專業製作在北美不受歡迎,在中國頗受熱捧影片的好萊塢電影公司。雖然和萬達的結局誇張點說是「始亂終棄」,但是中國市場也確實曾經給傳奇帶來了極高的知名度和「勉強合格」的票房。

 

現在被萬達正式完全「拋棄」後,傳奇影業恐怕終於有機會重新做回自己。就在萬達電影宣告重組4天前,傳奇影業公司被deadline爆料要把融資規模從最初計劃的5.85億美元提高到10億美元——這恐怕不是巧合。

 

獲得新的10億美元貸款後,傳奇影業旋即表示:「結合資產負債表原有的現金餘額以及獲得的這筆新的貸款,公司將獲得2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

 

這樣的資金到位保證了傳奇影業可以重新上路,拍一些「不那麼中倉片」的電影了。7月初傳出消息,傳奇影業將要拍攝新版的基於好萊塢經典影片IP改編的《沙丘》,並且請來了《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來負責這個項目。與此同時,傳奇影業和Sunrise動畫工作室聯合宣布計劃打造一部以「機動戰士高達」題材改編的真人電影。

 

終於,傳奇可以放開手做自己想做的影片,再也不用為了《長城》和《魔獸》而拼命討中國觀眾喜愛了。

 

眾所周知,電影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燒錢。傳奇影業雖然獲得了新的貸款,重新充了值,雖然從《沙丘》到《高達》,發布了新的項目,但是始終自身還是籠罩著提升業績以便持續燒錢的壓力。

 

如果仔細觀察傳奇上個月拿到手的這筆10億巨款可以發現,該筆融資基本是一個「借債「,是傳奇影業和摩根大通及一家銀行籤署的「周轉信貸」

 

所謂的周轉信貸,是指銀行承諾借款一定額度給企業,若企業沒有貸得足夠的額度,則對剩餘部分付一定的承諾費。如果企業信譽惡化,即使籤訂了信貸協定,企業也可能得不到借款。所以銀行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滿足企業的借款要求。

 

所以,這10億美元只是一個額度,需要傳奇影業一筆筆去申請獲得,並非一口氣就轉到了傳奇的公司帳上。

 

由此看來,傳奇燒錢拍新片的前景恐怕也並非一片光明燦爛。其實,一直以來,缺錢和虧錢就幾乎一直是傳奇影業的屬性。

 

就在萬達收購之前,傳奇影業2014年和2015年淨虧損高達22.4億元和36.3億元。當時,萬達為了這樣一年虧損幾十億的企業卻愣是給出了估值35億美金的巨額資金,讓外界大感以外。萬達給出的理由是「傳奇影業最近兩年虧損較大的主要原因包括被收購管理層加速行使期權導致非現金股權激勵費用大幅增加,當年廣告宣發成本較高以及對部分資產計提減值。而管理層期權已全部行使完畢,對未來業績不會再產生影響,預計傳奇影業 2016 年將實現盈利,2016~2018 年間將合計實現淨利潤約31億元。」

 

現在看來,當時預計傳奇影業可以盈利31億元的公告真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從2017年的情況看,傳奇發布了三部大片《魔獸》《長城》和《金剛:骷髏島》,除《金剛:骷髏島》全球票房達到5.6億美元,其他兩部均不及預期。雖然傳奇從未對外正式公布其2017年或者2018年的財務狀況,但是正所謂「報喜不報憂」,外界預測傳奇的虧損或許不會比前幾年減少多少。

 

現在萬達終於下定決心徹底「拋棄」了傳奇,接下來傳奇將要走怎樣的道路呢?

 

作為一家重量級的電影公司,傳奇影業曾經出品包括《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侏羅紀世界》在內的多部大片,在全球票房上也曾經取得過極佳的成績,但是這一切似乎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近些年從傳奇出品的影片來看,動作類打怪電影成了傳奇最愛的類型,從《魔獸》,《長城》,《環太平洋》系列,再到《金剛》系列,以至於現在正在籌備中的《沙丘》以及《高達》,我們看到的都是充斥著大量特效鏡頭和動作場景的「英雄人物打怪物」的情節。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傳奇將會延續這一風格。

 

當然,與過去有所不同的是,傳奇將不再局限於將自己的精力時間一味地投入給中資主導的影片。就在融資10億之後,傳奇影業對外表示:「傳奇影業始終在尋求與萬達和亞洲市場上其他機構合作,以最大化其業務的擴張和在積累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中的優勢。」 從中可以看出,傳奇已經不再單獨聚焦萬達,他們希望的是能夠將打怪獸式的作品推廣到整個亞洲地區。

 

雖然今後傳奇可以擺脫中國勢力的完全影響,但是懸掛在頭上對於業績的壓力勢必還將進一步決定傳奇未來的拍攝方向。《摩天營救》在北美地區大敗而歸,在中國卻有希望衝擊1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這對於傳奇來說還是敲響了一個警鐘:雖然萬達「拋棄」了自己,但是中國市場卻並沒有,未來自己的影片無論如何變化,恐怕最牢靠的一塊市場還是會在中國。

 

2017年,包括創始人Thomas Tull(託馬斯.圖爾)和臨時執行長高群耀以及傳奇東方總裁Peter Loehr(羅異)在內的傳奇影業高管紛紛離職,在當時傳奇出品影片面臨票房困境以及萬達在國內市場開始捉襟見肘的敏感時期,外界紛紛對這樣的人事變動表示擔憂。畢竟圖爾一手打造了傳奇的版圖,而高耀群更是推動萬達投資傳奇的關鍵人物。

 

後來人去樓空,傳奇的決策層也面臨動蕩。今年一月爆出消息,原引力影視董事總經理以及安樂影業總經理姜偉已經悄悄接替羅異出任傳奇東方總經理。

 

資料顯示,姜偉去年12月底辭去了香港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一職,他也曾擔任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旗下引力影視的董事總經理。姜偉自1994年開始在索尼任職7年,在此期間參與製作並發行了《臥虎藏龍》,並且還曾經幫助發行了多部環球影業影片,包括《速度與激情》等。

 

由此看來,傳奇影業不僅在資本運作層面在進行調整,在人事上也在迎接新的局面。只是從羅異下課再到姜偉被傳接任,傳奇東方的首腦之位空缺了將近半年,從中也可以看出傳奇對於其中國業務的方向確實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

 

所謂人在事在,人走事砸。或許,對於傳奇來說,真正的關鍵不在於又融了多少錢或者是否能隨著萬達重新打包上市,而是在於究竟是怎樣的人來幫助自己進行內容和管理上的決策。

新鮮文創資訊報導、深度文創政策解讀
精準文創趨勢分析、有趣文化創意分享

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平臺

商務合作、採訪、投稿:rock0_0(微信)13581866303(tel)

相關焦點

  • 傳奇影業,與萬達共度的921個夜晚
    作為傳奇影業的又一部作品,《摩天營救》看上去沒有那麼重要。它就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標準的完成它所有的標準動作。這像不像現在的傳奇影業,標準的走著,被萬達電影重組計劃剝離後依舊「標準」的走著,或是融資或是獨立上市或是沿著如今的道路,按部就班的輸出標準答案。 但如果回顧921天之前,這是否是萬達電影想要的答案呢?
  • 《皮卡丘》先到,《哥斯拉》後至:背後是萬達與傳奇影業的姻緣故事
    5月的《皮卡丘》和《哥斯拉2》算是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重新牽手後的心血之作,如果兩部影片大賣,無疑將給傳奇未來的前景增添極重的砝碼。對於被萬達電影剔除在上市包之外的傳奇影業來說,今年無疑成了其命運的轉折之年。
  • 《摩天營救》北美首周末票房撲街,只有中國能救傳奇了?
    《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北美首周末票房IMDB只有6.2的口碑評分,《摩天營救》北美票房恐難過億,要想回本就只能指望中國市場了。為什麼萬達電影併購萬達影視時不把傳奇影業納進去?10億。事與願違,被給予厚望的《環太平洋2》高開低走,內地票房最終落在6.3億,沒有超過5年前的第一部票房,似乎給了執著於「中國元素」的傳奇狠狠一擊。
  • 萬達35億美元併購美國傳奇影業 最全分析
    全世界特別是中國,對高品質娛樂內容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已蓄勢待發,將為全球觀眾提供更好的內容和體驗。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併購傳奇影業使萬達影視控股公司成為全球收入最大的電影企業,特別是在美中兩個全球最重要的電影市場,萬達擁有了極大的影響力。萬達打造的電影製作、院線、發行產業鏈,極大地提升萬達在全球電影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
  • 萬達35億美元併購美國傳奇影業 故事怎麼講?
    1月12日,萬達集團併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籤約儀式在京舉行,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樁文化併購。傳奇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託馬斯·圖爾將留任,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
  • 萬達影業融資項目項目分析(詳細分析)
    > 最近,萬達影業估值350億,融資100億,2016年預計利潤11億元,估值到了30餘倍。成立至今,傳奇影業出品了一系列具有全球影響的大片,包括《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宿醉》、《侏羅紀世界》、《300勇士:帝國崛起》、《環太平洋》、《超人:鋼鐵之軀》等,在全球累計獲得超過120億美元的票房。2016年,傳奇影業將在全球推出根據暴雪娛樂獲獎遊戲改編的《魔獸》以及投資最大的中美合拍片《長城》(張藝謀導演)。
  • 不在安全區的傳奇影業
    那邊,傳奇影業此前被曝光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有意以7億美金收購其股份,雖然萬達火速否認,但傳奇影業未來如何走,恐怕早已不是萬達所能左右的事情了。去年,王健林在接受FT總編萊昂內爾·巴伯採訪時表示,傳奇影業會有一個規模很大的重組計劃,最終寄希望其2020年衝到世界前五,從而幫助萬達建立一個全球發行體系。
  • 《魔獸》全球票房或止步4.5億美元,傳奇影業今年恐將面臨10億虧損
    如此看來,《魔獸》在全球的總票房或將止步於4.5億美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出品方傳奇影業將在《魔獸》這個項目上面臨虧損,「萬達爸爸」給予了壟斷性的排片資源撐腰,卻依然沒有把《魔獸》打造成與《速度與激情7》、《美人魚》類似的現象級爆款。
  • 116億萬達電影重組落定,放棄傳奇影業轉型泛娛樂平臺型公司
    與第一次重組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剝離傳奇影業、加入遊戲和電視劇板塊。這也直接造成了此次重組估值的變化。 早在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合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也是電影史上中國企業在國外最大的一筆併購投資,並在2016年第一次嘗試打包裝入A股。
  • 深度解析:為什麼萬達院線中止併購傳奇影業?
    由於傳奇影業收購完成時間較短、體量較大,且涉及中美兩地電影製作業務,所以交易各方認為,應該在內部整合基本完成後,再探討整合機會,可以更好發揮整合效應。第二,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後,預計其 2016 年扭虧為盈,但是由於傳奇影業收購時間較短,客觀上需要獨立運行一段時間,以證明盈利預測的穩定性,再擇機實施重組,更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 你是傳奇,我是傳奇中的傳奇!萬達35億併購美國傳奇影業
    萬達豪擲35億美元併購美國傳奇影業,打入好萊塢。從談判到籤約儀式,王健林等了兩年。
  • 私募詳解博納影業回「A」路徑:啟動15億融資
    10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一位參與此交易的私募投資總監處獲悉,博納影業已擬定回歸A股的時間表,擬於2018年一季度IPO或借殼回歸A股市場。「目前公司已啟動私有化後新一輪融資。其估值為投前135億,本輪融資15億元,投後估值150億元。」上述私募投資總監表示。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路演材料表明,參與此輪投資的投資者均沒有回購條款。
  • 傳奇影業再現高管離職:拐點之下,萬達正在經歷轉型陣痛
    《魔獸》成本1.6億美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儘管在國內的票房達到了14.7億,但是在北美的口碑反響卻不好,北美票房僅有 4740 萬美元(約合3.2億人民幣)。與《魔獸》類似的是,傳奇影業此前的大片《環太平洋》 4.11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更是大部分來自北美以外的地區。
  • 別忙著吹捧萬達收購傳奇影業,這230億有可能打水漂的哦!
    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合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是2016年國內影視行業第一起投資併購案。在王健林看來,這也是電影史上,中國企業在外國的最大一筆併購投資。雙方籤約後,為萬達舉旗吶喊的報導不在少數,認為萬達集團用230億購買一家擁有《魔獸世界》、《蝙蝠俠》、《盜夢空間》、《哥斯拉》、《環太平洋》等知名電影的IP版權的海外公司是一筆非常划算交易。仔細推敲之下,萬達併購傳奇影業,差不多就是把自己架在了火山口上。
  • 30億融資,能拯救王健林的萬達電影嗎?
    10月電影市場迎來小爆發以來,幾部大片獲得了較好口碑。國慶檔期開始發力的《我和我的家鄉》領銜票房,10月整月票房達到26.8億;《姜子牙》排名第二,10月票房為15.8億;此後還有《奪冠》的5.4億。 搜索幾部電影的主投公司,《姜子牙》背後的光線傳媒、《奪冠》背後的阿里影業應該都獲益不少。而萬達電影似乎缺席了整個國慶黃金檔期。
  • 萬達又要買了?被曝將收購派拉蒙影業49%股份,後者估值80-100億美元
    這一估值與1993年維亞康姆集團以100億美元收購派拉蒙影業的價格幾乎一致,也就是說歷時二十多年後,派拉蒙影業的估值反而有所下滑。1993年,順應當時傳媒業合併的大趨勢,經營著有線電視網的維亞康姆集團最終以100億美元的出價將派拉蒙納入麾下。
  • 傳奇影業CEO「承壓」辭職,連萬達這樣的大佬都抗不過電影市場的拐點期
    《魔獸》成本1.6億美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儘管在國內的票房達到了14.7億,但是在北美的口碑反響卻不好,北美票房僅有 4740 萬美元(約合3.2億人民幣)。與《魔獸》類似的是,傳奇影業此前的大片《環太平洋》 4.11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更是大部分來自北美以外的地區。
  • 萬達集團王健林:併購傳奇影業 增加萬達IPO戲碼
    很多人以為萬達就是奔著電影,其實萬達看得是更長遠,萬達是全方位進軍電影產業,傳奇影業幾千個IP智慧財產權,將來就會變成整個旅遊行業或者兒童娛樂行業巨大的生命,實現電影產品的延續,這是我們併購傳奇影業的一個重要考慮。
  • 《金剛:骷髏島》票房破七億熱度不減,傳奇影業如何做成「大有不同」?
    成為進口片扎堆的三月裡最受關注的影片,隨後而來的小長假之中有望突破10億。9個月內,傳奇影業負責宣傳營銷的三部電影在中國取得超高票房成績,更難得的是均超過北美票房。這當然與這些電影本身緊湊的情節、宏大的視覺效果息息相關,但對外片來說,對票房產生直接影響的還有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如何通過本土化拉近受眾距離。近期只做了三部電影,但每部都在國內火了的傳奇影業,對好萊塢的本土化自有一套方法。
  • 《金剛:骷髏島》票房破七億熱度不減 傳奇影業如何做成「大有不同」
    成為進口片扎堆的三月裡最受關注的影片,隨後而來的小長假之中有望突破10億。近期只做了三部電影,但每部都在國內火了的傳奇影業,對好萊塢的本土化自有一套方法。 除此之外,結合影片特點和超強視效,傳奇影業在萬達的支持下,突破性地在全國10地城市舉行「探秘骷髏島」VR體驗,覆蓋各區標誌性的票倉城市,為電影上映鋪墊了良好的觀影氛圍,也對電影期待值的迅速提升有巨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