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王家衛,用東方特有的語境,描述孤獨的情,焦灼的愛

2021-01-09 李記電影君

#影視人物#

提起國內對色彩掌握極好的導演,那可能就要屬於王家衛了,無論是在哪一部電影中,王家衛都會用其獨特的色彩來展現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就是被人吐槽的《擺渡人》中,單單看畫面,依舊充斥著屬於王家衛自己的色彩。

1958年王家衛出生在上海,五歲的時候他到了香港,過了沒有多久,父親就去了馬來西亞,小時候的王家衛只能夠和母親相依為命,當時雖然家中貧寒,但王家衛的母親卻經常帶王家衛去看電影,這也為王家衛以後拍攝電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就好像《天堂電影院》中的多多,也是小時候在電影院中看過了數不清的電影,甚至自己就是一個小小的放映師,這其實也是多多後來能夠成為一名導演最初的契機。

在香港理工大學時期,王家衛並沒有選擇導演系,而是選擇了平面設計,或許就是在這一時期,王家衛本身對於畫面的追求有了新的突破,畢業之後他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多久,就加入了香港無線電臺學習編劇。

同樣,在TVB依舊沒有多久,他就離開了電臺從此以編劇為生,一直到82年,他憑藉劇本《彩雲曲》進入電影圈,雖然這部電影是朝著獎項去的,但劇本在當時其實並沒有得到什麼獎項,唯一得獎還是一個改編劇本的配樂獎。

不過這部電影卻對劉德華意義深遠,這可是劉德華的處女座,也是在這個時候劉德華和王家衛合作。

而他在編劇一待就是六年,一直到了88年,王家衛三十歲,和很多現在成名的大導演一樣,他開始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也就是《旺角卡門》,第一部電影就獲得了金像獎的提名,這大概就是天分,而劉德華也靠著電影獲得了金像獎的提名,這大概就是緣分。

兩年之後王家衛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阿飛正傳》讓他正式進入大導演的行列,靠著電影王家衛獲得金像獎,金馬獎等多個最佳導演,這也是王家衛 ,梁朝偉還有張國榮的第一次合作,最後說一嘴,阿飛正傳和阿甘正傳名字雖然差不多,但是阿飛正傳比阿甘正傳早4年,應該是後來譯製的時候,借鑑了阿飛正傳的名字。

四年之後王家衛再次獲得金像獎,這部為王家衛帶來殊榮的就是《重慶森林》,不過這部電影和七年之後的《春光乍洩》還是差了點,因為靠著梁朝偉,張國榮和王家衛三個人的第二次合作,將電影推到了國際上,王家衛獲得了坎城的最佳導演。

之後王家衛再獲得獎項,也就是國際上的獎項,《花樣年華》獲得凱撒金最佳外語電影,《2046》獲得金棕櫚獎提名,當然這期間王家衛拍攝的風格是越來越個人化,尤其是《2046》,看一遍似乎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就好像姜文一樣,都是屬於自己的電影。

不過在13年的《一代宗師》中,王家衛的導演風格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一次他沒有選擇講男女情愛,而是選擇了一場俠的電影,而類似的電影王家衛之前其實也拍過,那就是1994年的《東邪西毒》,不過票房差,名聲還不如後來劉鎮偉瞎搞的《東成西就》名聲大。

但是《一代宗師》,王家衛拍的很好,雖然不如臥虎藏龍,但拍的卻真的是恰到好處,尤其是梁朝偉和章子怡的動作戲配上王家衛的光影,真的是只有兩個大拇指,而也是靠著這部電影,王家衛再次獲得金像獎。

當然個人風格太嚴重,也是問題,就好像之後的《擺渡人》慘劇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代宗師》之後王家衛似乎就沒有特別好的作品,不過也說不定就在小編這麼說完之後,他就會出來啪啪打臉,當然打的越響越好。

不得不說,王家衛的電影都是焦躁的,是呈現出一種虛無的美的,黑色和暖色調似乎是他光影中經常使用的兩種色彩,每時每刻都似乎跟過去的致敬一樣,而這種情感其實和現代年輕人內心的情感更加的貼合。

當下社會中的浮躁或者正好能夠和王家衛電影中的孤獨,焦灼緊密的結合,直面自己內心的感情和愛慕。

相關焦點

  • 王家衛:一生與影共舞,香港電影五十年一遇的電影天才導演
    上一期,我介紹了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不羈結合體的中國知名導演李安,反響還不錯,很多朋友後臺私信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首先謝謝大家的支持。王家衛,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中國上海,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
  • 重狀態而不重結果的導演王家衛,看他的電影,就像讀詩
    它無法被用某種風格所局限,而是強調故事的喜劇性和戲劇性,它是蒙太奇和鏡頭語言的產物,講求故事的連貫性,但缺失了作為導演風格的主觀色彩。抽幀呢,則就是在原始幀率的基礎上,將部分幀率抽走,刻意降低原片的流暢度,《旺角卡門》在部分片段所用的,就是抽幀,我也喜歡將其稱為「幻燈片風格」。這種風格在王家衛後期的電影中佔比很重要,所以也是他的導演風格的主要展現之一,而為什麼要用「抽幀」的方式呢,原因就在於塑造質感。
  • 唐漢霄:王家衛用「飄渺」的描述指引我們
    此前片方發布了由陳奕迅演唱的愛情版主題曲《讓我留在你身邊》也引發網絡熱議,主題曲中的暖心歌詞,預示著「擺渡人」是陪你渡過人生路口的人,而一句「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為別人拼過命」更是帶出「擺渡人」為愛拼命的含義,讓這個冬日因愛漸暖。陳奕迅之前在採訪中說過,這首歌「非常有衝勁,讓人鼓舞」,它同時也會讓每個人感受到曾經經歷過的「很多情緒、很多回憶、很多片段」。
  • 頹靡而曖昧,朦朧又真實:在夏永康的鏡頭裡,藏著東方電影特有的濃烈與靜默
    談及著名導演王家衛,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王家衛御用劇照攝影師兼著名攝影藝術家夏永康。
  • 在武漢,如何用王家衛的方式描述一天
    王家衛是公認最會說「我愛你」的導演王家衛是香港電影的一個符號,在那個黃金年代,香港的慵懶與繁華、熱鬧與冷酷,摻雜著從圖片到文字帶著王家衛的濾鏡,看武漢這就是我眼中的王家衛,這就是我眼中的武漢。
  • 1994年,王家衛用迷幻美學,拍出了孤獨的《重慶森林》
    影片中看似無關的四人,各自都是孤獨的個體,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一些瞬間非常接近彼此,只是有的錯過,有的相識。正如大千世界的無數陌生人。本文將從電影技巧層面入手,看王家衛如何運用極具個人風格的迷幻色彩與構圖,描繪憂鬱與憧憬溫暖的矛盾狀態,如何選角、又如何通過沒有主線、看似鬆散的敘事,講述孤獨的靈魂渴望彼此發現的故事。
  • 在王家衛的光影世界裡,我們都是孤獨的「邊緣人」
    所以香港也一度被稱為「東方好萊塢」。如果總結一下,香港主流電影模式,是在銀幕上創造一種觀眾嚮往的世界,讓他們在匆忙的生活之餘陶醉其中。在香港的導演中,一直戴著墨鏡的王家衛,也是從內地到香港的一代移民,上世紀50年代王家衛出生在上海,隨海員身份的父親來到香港。全家來到香港這座陌生的城市不久,王家衛的父親便遠走馬來西亞,留下了王家衛母子相依為命。這段時間裡,電影成為了王家衛最初的精神歸宿。這種和電影獨特的緣分,也應該是最終造就王家衛光影風格的重要元素。
  • 《花樣年華》與《重慶森林》:為什麼王家衛的香港如此孤獨?
    香港導演王家衛從街坊鄰居的上海話、蘇麗珍精緻的旗袍和周慕雲筆挺的西服中,只能感覺出這是夾雜著很多上海意味的香港,也許這是導演心中架構起來的香港的六〇年代。王家衛在電影中打出這樣的字幕:「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捉不住,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電影中周慕雲把秘密交給了吳哥窟,然而六〇年代與蘇麗珍的那段花樣年華卻永遠成為他難以忘卻的回憶。對於導演王家衛來說,這也成為他抒發懷舊情緒的六〇年代。從導演的經歷來看,老上海情結是要追溯到他的童年。
  • 王家衛,被「神化」的前半生
    作為華語電影界最為風格化的電影導演之一,從處女作《旺角卡門》到《一代宗師》,王家衛用他獨特的電影語言構築了一個足以讓觀者沉醉的電影世界,那些繾綣人心的臺詞,那些陌生化的構圖,以及晃動的光影,在恰到好處的配樂烘託下,瀰漫著無處不在的孤獨情緒和曖昧情慾。也正是因為這份獨特,使得其最終能夠成為享譽世界的華人導演。
  • 《藍莓之夜》:王家衛式英文愛情電影,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
    《藍莓之夜》是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英文影片,對他本人來說,這部影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他第一次將帶有自己風格的元素融入西方,將東方情感中的細膩美,糅雜入西方的感性美之中。整個故事的場景設置在人人嚮往的大城市紐約,朦朧詩意中帶有些許快節奏的灑脫,品味之下別有一番風味。
  • 從導演王家衛對劉德華的評價說起!
    的確,王家衛在華語娛樂導演圈是一個「神」,可以理解為神出鬼沒,也可以理解為神一樣的導演才華。但是很遺憾的是,華仔僅僅和王家衛合作了兩部電影,第一部就是1988年6月9日上線,7月7日下線的《旺角卡門》,這部電影上映29天,票房成績1100萬,在1988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中第32名。
  • 虐遍香港巨星的王家衛,註定成為孤獨的一代宗師
    一談及王家衛,就不得不說他愛剪戲,也狠得下心來剪。人送外號「一剪沒」。辛辛苦苦拍好的,說剪就剪,毫不吝惜。王家衛是NG張國榮最多的一個導演。演《阿飛正傳》時的一場戲,他被王家衛NG了46次。九十年代,香港武俠電影的熱潮興起,林青霞的一襲紅衣,將東方不敗一角詮釋成經典。
  • 王家衛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王家衛電影風格從這裡開始
    《旺角卡門》作為王家衛導演處女作,被他的忠實粉絲認為非常謹慎,但不夠完美。
  • 王家衛導演的愛情影片《藍莓之夜》,一場關於愛的救贖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我看了很多遍的電影《藍莓之夜》,是由王家衛導演。故事是圍繞藍莓派展開的。伊莉莎白去了餐館和酒吧打工,認識了那個為情所傷每天喝到爛醉的男人,去賭場打工,認識了與父親決裂但是牌技驚人的女郎,她們身後的故事俗套卻深沉。伴著鏡頭和旋律,伊莉莎白一點點了解了他們的內心,為什麼男人戒酒多次卻不成功,為什么女郎不再跟父親說話卻後悔莫及。
  • 王家衛處女作《旺角卡門》,上演青澀的舊時光
    在這一特殊的百家爭鳴的時期,元素趨近於多元化,這也催生了不少獨具特色的導演,其中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王家衛導演。如果說,&34;是吳宇森導演的風格,&34;是徐克導演的情懷,那麼王家衛導演的特點就是&34;。
  • 有一種電影叫作王家衛
    說起王家衛,他常常被當做是一個「香港導演」,甚至在說起中國的名導演時,許多人都會直接將他忽略。他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往往充滿了西方的意味和異國的情調,而那極端的風格化,也為大多數中國人所不能接受。但從王家衛的電影中,又常常透露出一種東方美學的意蘊。這可能就是王家衛式電影美學形成的獨特魅力之所在,即極度的將東西方文化融合以此來創作另闢蹊徑的視覺盛宴。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東方特有的細膩。
    並不只因為它獨特的題材,更是因為那種日式的感情表達,師徒之情,兄弟之情,男女之情,父女之情,一點點娓娓道來,最終往往是落寞與無奈,這種東方特有的韻味正是本片最大的魅力所在。石田彰,山寺宏一,林原惠美,這三位老牌聲優的精彩演技支持起了全片,為這部另類的動畫注入了生命。儘管圓盤銷量不佳,但好在第二季早已提上了日程,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 《一代宗師》:王家衛的內斂之美
    其實,這樣獨特的電影,也只有中華文化下加上王家衛這種特有的導演才能得到的效果吧。王對電影的精益求精,也實在是華語電影的一筆寶貴財富。儘管像我這樣的人不是很喜歡他的風格,卻也不得不佩服他能將每一個畫面和鏡頭拍得如此盡善盡美的功力。說到王家衛的電影鏡頭,我最喜歡的還是《重慶森林》。
  • 王家衛:導演中的泥石流,讓影帝、影后們又愛又恨的幕後故事
    掌握生殺大權的導演們,個個呼風喚雨風光無限。但說起怪異和特立獨行,這些大佬恐怕都得讓香港導演王家衛一頭。人稱「墨鏡王」的王家衛,常年躲在一副黑黝黝的墨鏡後面裝深沉,他的表情和他的電影一樣永遠讓人捉摸不透。
  • 「一代宗師」王家衛的成名之路
    在我這輩的導演中,真正的天才是王家衛,我勉強算個人才。--李安近日,胡歌將出演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成了各大媒體的熱點資訊。讓人們再次注意到這個曾經驚豔了整個華語影壇的電影大師--王家衛。他訓斥王家衛說:我也是從編劇過來的,《搭錯車》我只用了48個小時,就連打破香港票房記錄的《最佳拍檔》我也只不過用了一周時間。你怎麼能幾個月連一個劇本都拿不出來! 老闆的訓斥,對當時的王家衛產生了刺激,他努力按照要求,打破自己的創作周期,用三個星期完成了劇本,結果劇組一看「就是廢紙一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