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央視春晚劇組發了一份特別聲明,稱今天《瀋陽晚報》報導了關於春晚的諸多不實消息,刻意曝光語言類節目「包袱」,惡意劇透違背了媒體職業操守,對記者的行為深表遺憾並強烈譴責。
春晚劇組的這份特別聲明,給人一種事態異常嚴重的感覺,諸如刻意曝光、惡意劇透之類的字眼,無不透露出事情的嚴重性。看來,《瀋陽晚報》這位記者惹的禍不小,以至於讓春晚劇組大動幹戈,既深表遺憾又強烈譴責。
其實,對春晚劇組的這份特別聲明,從不同的角度看有著不同的理解。一方面,對尚未上演的節目提前劇透和曝光,確實對節目的預期效果會產生衝擊。畢竟,節目帶給觀眾最大的驚喜,莫過於「包袱」笑料突然抖落。倘若事先預知有哪些包袱,也就失去了笑料應有的作用,所謂的驚喜,就是有驚才能產生喜。
另一方面,作為萬眾矚目的春晚,已舉辦30多年,每年春節臨近,對春晚的期待必然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媒體和公眾抱著好奇心態,都想預先知道春晚的內部消息,包括主持人有那幾位,節目名單有哪些,演員情況等等。隨著節目的幾次彩排,春晚的內容不時會遭「洩密」。按說,這都是意料之中之事,無須過度渲染。試想,人們想提前知道節目內容,此應屬於正常的心理預期,這也恰好說明春晚的魅力所在,從這個角度講,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更沒有必要大動幹戈。
換個角度講,倘若對一臺節目,人們都抱著漠不關心的心態,不管節目內容如何,人人心不在焉,如同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也過年,無它也過年。如果是這樣的的話,就說明節目實實在在的缺少吸引力了。
由此看來,不管是春晚劇組也好,還是媒體和公眾也罷,都應該抱著一顆平常心看待春晚。同時,降低對春晚的期待,別讓它承擔太大的壓力。只有這樣,春晚這棵中華民族的藝術之樹才會永遠長青,並年年帶給人們驚喜。(王傳合 投稿)
(責編: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