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戲劇史上是著名愛情悲劇之一,問世之初便在舞臺演出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熱情充沛,詩意盎然,洋溢著浪漫氣息和喜劇氛圍,深受著大眾喜愛,是莎士比亞戲劇中演出頻次最高的幾部作品之一, 直到現在還再以各種的改編形式搬上舞臺和屏幕。美國電影理論家道格拉斯·布朗德在其著作《電影中的莎士比亞》中說:「莎士比亞的劇本與其說是戲劇著作,不如說,它們是電影劇本,是電影誕生在三個世紀前寫作的電影劇本。」 電影自誕生以來便與莎士比亞的作品結下了不解之緣。莎劇以其深刻而永恆的主題、波瀾起伏的情節以及跨越時代與國籍的強大藝術魅力,吸引了一代代電影工作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電影改編也為電影工作者帶來了藝術上的成就與商業上的成功。

01對比莎劇與電影故事背景的變化
後現代改編電影故事背景的變化,將設置為一個正在發展的現代海濱城市——維羅納城,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貴族階層,所以影片中的蒙太古與蓋普萊特兩大家族由貴族家庭轉變為類似黑幫一樣有錢有權有勢的家族,戲劇中的親王變為警局局長, 送信人由神父變為速遞員, 樂匠變為女歌手, 成功地將莎劇的時代背景變得更貼近現代社會。
02年輕的演員
《羅密歐與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羅密歐的扮演者選擇的是因演技與帥氣外形並存而走紅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年僅22歲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為大眾帶來了「嶄新」的羅密歐。朱麗葉由 克萊爾·丹尼斯扮演。電影中出現了黑人演員,兩個重要人物警局局長和羅密歐的好朋友墨古修都是由黑人扮演。局長在劇中扮演審判者的角色, 具有無上的權威。
墨古修是情節變化的關鍵人物,他的死導致羅密歐喪失理智殺死提伯爾特而導致最後的悲劇。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黑人反種族歧視運動的成果,西方社會已經逐步承認黑人應有的人權,也將他們視為社會的一分子。

在以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電影改編中,都是忠實於原著的,但是,本文選取的1996年上映的莎士比亞戲劇改編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Juliet)進行研究,主要原因在於其為早期莎士比亞戲劇後現代電影改編的探索,無論是在大眾文化傳播層面,還是在電影藝術層面,都具有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