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憋了7年拍了部電影,你們不認,隨便拍的,卻被吹上了天

2020-11-06 皮皮電影

姜文電影裡有個最大的彩蛋:《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使用了同樣的配樂。

雖然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卻很值得好好說道一番。

人們常把姜文比作電影詩人,一個詩人最大的忌諱就是重複,況且《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的第三部電影,《讓子彈飛》是他的第四部電影。

自己抄襲自己也就算了,而且還是第四部抄襲第三部,世界上還有這樣拙劣的電影詩人嗎?

有人說,這是致敬自己唄。

這個說不通,一般的致敬是點到為止,但這首配樂在《讓子彈飛》裡反覆出現,是靈魂附體一般的存在,哪有這樣的致敬。

還有人說,很簡單啊,因為這首曲子很貴。

這倒算是個理由。

在拍完《太陽照常升起》後,姜文找到配樂大師久石讓作曲,但久石讓的曲子遲遲沒達到姜文要的那種「莫扎特」的感覺。

抓狂的久石讓委屈地跟翻譯抱怨:有這麼讓人作曲的嗎?他(姜文)想要莫扎特,甚至超越莫扎特,你告訴我這世界上有幾個莫扎特?

姜文聽罷之後笑著對久石讓說:我對你有信心,你肯定能超越莫扎特。

最後這首「超越莫扎特」的配樂誕生,成為了《太陽照常升起》裡的靈魂配樂。

幾年後,姜文要拍攝《讓子彈飛》,他又找來了久石讓,這一次他要求作一首「超越《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久石讓直接瘋了,他說,我的腦殼已經被你掏空了,這樣會出人命的,原先那首你就湊合著繼續用吧。

於是就出現了這次烏龍事件。

但皮哥覺得事件遠沒有這麼簡單,據說《讓子彈飛》姜文為了邀請周潤發和葛優組成三巨頭實屬不易,網上現在還流傳著他給二人用文言文寫的邀請函,可謂用心良苦。

《讓子彈飛》裡有一場三巨頭飯局的戲,據說當年有一家知名酒廠願意贊助這場戲,條件是在餐桌中間擺放該廠家的酒,姜文擔心影響電影效果,拒絕了這個大單。

所以說,姜文拍攝《讓子彈飛》是不差錢的,就算久石讓撂挑子不幹了,他可以找別人配樂啊,怎麼會輕易重複自己上一部電影的配樂?

為了解開這個謎底,皮哥反覆看了這兩部電影很多次,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姜文實際上耍了一個小聰明,《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姜文在兩部電影裡使用同一首曲子,就是為了告訴觀眾這個道理。

先後兩部電影講一件事,這麼聰明的做法,還不止姜文一個。

比如張藝謀,在1990年拍攝《菊豆》講的是性壓抑,但用力過猛,觀眾都當小電影看了,所以他才在1991年拍攝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雖然講的還是性壓抑,這一次就含蓄高明很多,《大紅燈籠高高掛》成了他的代表作。

再比如馮小剛,在2000年拍攝了《一聲嘆息》講的是婚外情,但故事太過平淡,沒掀起什麼水花。2003年他又拍了《手機》講的還是婚外情,這一次電影活色生香起來,《手機》也成了馮小剛的代表作。

姜文也是如此。

2000年,姜文拍攝了一部電影,因種種原因被禁5年內擔任導演,這期間他只能去新人導演作品裡當主演。

時隔7年後,他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給觀眾帶來了《太陽照常升起》,結果票房慘敗,觀眾表示看不懂。

這對於一個天才導演來說,打擊是致命的,姜文之前只拍過兩部電影,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豆瓣8.8分),一部我們剛剛提到的(豆瓣9.2分),口碑全都爆了。

《太陽照常升起》為什麼遭遇滑鐵盧,原因很簡單:用力過猛。

姜文憋了7年,太想證明誰才是中國第一導演了,他摒棄了傳統的電影敘事,用最華麗的電影語言,最斑斕的色彩碰撞,最顛覆的結構設計,整出來一個自認為牛X轟轟的東西,結果觀眾不買帳了。

姜文將這種不滿通過自己的電影表達出來。還記得《讓子彈飛》裡那些經典臺詞嗎。

「霸氣外露!」

「步子邁大了,扯著蛋。」

「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TM的驚喜?」

「(我要)站著把錢掙了!」

這些話都是姜文借著電影人物的口給觀眾說的。

最後的結果我們要看到了,姜文果然站著把錢賺了,《讓子彈飛》是他眾多電影裡最淺顯直白的一部,也是最賺錢的一部。

證明過自己的姜文,又開始放飛自我,後來拍《一步之遙》又開始不說人話了,當然這是後話。

我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都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20年後的久別重逢」,故事的內核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破滅。

《讓子彈飛》裡,姜文飾演的張牧之和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在20年前都是革命分子,兩人互不相識,只有過一面之緣。黃四郎參與了辛亥革命,張牧之則一直追隨蔡鍔將軍走南闖北。

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黃四郎發了國難財,佔據鵝城吸食百姓的血汗。而張牧之對革命一度失望,落草為寇,成了「張麻子」,帶著兄弟劫持了新任縣長馬邦德的馬車,冒充縣長來到鵝城任職。

張麻子和黃四郎久別重逢,一個是理想主義者,一個是現實主義者,整部影片就在講他們之間相互鬥法,最後張麻子利用手槍激起了民怨,推了黃四郎的老家,看似是他獲勝了。

但影片的結尾,張麻子的弟兄女人都離他而去,被炸死的只是黃四郎的替身,在遠去的火車上,黃四郎帶著勝利者的微笑向他招手。

《太陽照常升起》由四個看似獨立的故事組成,結構是模仿《低俗小說》那樣的環形敘事,按照時間線四個故事編號為1,2,3,4,在電影中呈現的卻是2,3,4,1,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觀影的困難。

姜文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是一個故事,沒有四個,是他們說有四個,你看也就只有一個,而且,就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

本片編劇過士行說:這部電影國內以前沒有過,國際上也不太多,它是一部非故事邏輯的電影。姜文要把可能在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放到許多空間上去表現。

明白了導演和編劇的話,就明白了電影的故事。

姜文飾演的老唐和周韻飾演的秀氣大學生在1958年是一對戀人。

老唐是南洋歸僑,電影裡稱他為最可愛的人,可他私生活卻極其不檢點。

周韻飾演的年輕女大學生也是老唐的狂熱粉絲,兩人很快睡到了一起,這大概是最早的「睡粉」事件。

老唐並不把這段感情當真,現實中他有真正的女友(孔維飾演),女友對自己也是一片痴情,老唐給女友留下一張字條:你來,我們結婚,我在路的盡頭等你。

而另一邊女大學生被搞大了肚子,也要找老唐討個說法。

於是兩個女人在尋夫過程中相遇,女大學生明白了自己只是個備胎,更難以接受的是,老唐為了擺脫她,留下一身中彈的衣服,偽裝自己已經犧牲。

心灰意冷的女大學生離開邊疆,在火車上生下了兒子李東方。老唐在天涯盡頭等到了女友,兩人結為夫妻。

女大學生帶著兒子來到了老唐的故鄉:位於雲南的一個村莊,一個女人帶著兒子生活難免遭遇周圍人的非議,為了保護自己,女大學生學會了裝瘋賣傻,兒子李東方輟學在家只為照顧瘋媽,瘋媽苦苦等待愛人有一天能回來。

老唐結婚後來到了東北小城當老師,梁老師是他的同事兼好友,梁老師曾暗戀老唐的妻子,不料後來被老唐橫刀奪愛。

木訥的梁老師只有過著老實本分的生活。

學校的護士林大夫暗戀梁老師,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指控他摸自己的屁股,企圖先在輿論上搞臭梁老師,再親自出面為梁老師喊冤,說自己是自願的,這樣兩個人就名正言順在一起了。

梁老師果然中招,一番折騰之後,最後終於甩掉了流氓的帽子,滿心歡喜的他卻發現林大夫對自己根本不是真心喜歡,他和老唐早就保持著不正當的關係。

老唐之前從他手中奪走了暗戀對象,現在又把林大夫當作玩物,老實人就該這麼被欺負嗎?

第二天,梁老師上吊自殺。

多年後,老唐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帶著妻子被下放到了雲南老家,而當初的那個女大學生已經在那裡等了他快20年。

瘋媽聽聞愛人歸來的消息欣喜萬分,立刻不瘋了,可是得知愛人是帶著妻子回來的,立刻心灰意冷, 她選擇了自殺,臨死前像老唐一樣留下衣服,扔進水中,任其漂流。

老唐和女大學生時隔20年久別重逢,但老唐看到的只剩對方的衣物,那個對愛情忠貞的女子已經死去。

而老唐也得到了報復,在老家他整天只顧打獵,疏遠了老婆,最後老婆被當了小隊長的李東方睡了。

影片結尾,老唐發現了姦情,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李東方。

和《讓子彈飛》一樣,理想主義者破滅,現實主義者笑到了最後。

《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一樣都是喜劇的外殼,悲劇的內核,久別重逢後,當初心有靈犀的兩人要麼形同陌路,要麼陰陽兩隔,讓人唏噓。

讓人驚奇的是,之後姜文在拍攝《一步之遙》、《邪不壓正》時繼續沿用了《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我想《太陽照常升起》應該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憋了七年,磨一劍,可惜觀眾不買帳,更讓他苦笑的是,自己隨手拍個《讓子彈飛》,觀眾卻吹上天,誰來翻譯翻譯,什麼叫TM的驚喜?!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姜文:我憋了7年拍了部電影,你們不認,隨便拍的,卻被吹上了天
    姜文電影裡有個最大的彩蛋:《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使用了同樣的配樂。雖然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卻很值得好好說道一番。人們常把姜文比作電影詩人,一個詩人最大的忌諱就是重複,況且《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的第三部電影,《讓子彈飛》是他的第四部電影。
  • 姜文用7年拍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隨手一拍的,反而成功了?
    從那之後,姜文就走上了自導自演的道路,有成就、落寞。因種種原因,他五年內都不能擔任導演,用7年時間拍了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被觀眾稱:看不懂。後來隨心拍了《讓子彈飛》成功走紅,讓他很是摸不著頭腦。就拿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與《讓子彈飛》來說,這兩部作品都是出自姜文之手,而且不知觀眾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部作品姜文都用的是同一首音樂。就連某百科上,也有相關的說明,誰也不知姜文為何不換,也許是因為那首音樂蠻珍貴的。
  • 姜文用7年拍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隨手一拍的,反而成功了?
    從那之後,姜文就走上了自導自演的道路,有成就、落寞。因種種原因,他五年內都不能擔任導演,用7年時間拍了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被觀眾稱:看不懂。後來隨心拍了《讓子彈飛》成功走紅,讓他很是摸不著頭腦。就拿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與《讓子彈飛》來說,這兩部作品都是出自姜文之手,而且不知觀眾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部作品姜文都用的是同一首音樂。就連某百科上,也有相關的說明,誰也不知姜文為何不換,也許是因為那首音樂蠻珍貴的。
  • 姜文花了7年拍一部大片,觀眾沒看明白,他的速成片卻被吹上天
    像這樣自我致敬的導演還有姜文,姜文在2007年上映了影片《太陽照常升起》,這是他潛心花費了7年拍出的一部大片,2010年又上映了自己的另一部作品《讓子彈飛》。兩部影片的名字看上去毫無關聯,實際上它們選擇了同樣的電影主題,還用上了同樣的配樂。
  • 姜文二十年拍五部作品 新片將拍北洋三部曲終結篇
    活動現場,《俠隱》編劇何冀平表示下個月她將遞交劇本,盛讚姜文非常尊重編劇,是「對編劇最好的導演」。繼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杭州放映後,姜文導演攜四部作品重返杭州,「我非常願意作為活體解剖的例子,讓大家談談電影,這是很開心的事」,姜文笑言,有人認為他的五部作品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他所探究的一直是真相到底在哪個方向。
  • 姜文將拍《俠隱》 「我的電影一直尋找真相」
    活動現場,《俠隱》編劇何冀平表示下個月她將遞交劇本,盛讚姜文非常尊重編劇,是「對編劇最好的導演」。繼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杭州放映後,姜文導演攜四部作品重返杭州,「我非常願意作為活體解剖的例子,讓大家談談電影,這是很開心的事」,姜文笑言,有人認為他的五部作品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他所探究的一直是真相到底在哪個方向。
  • 2000年,姜文沒敢拍的劇本,15年後卻被韓國人拿去拍成了電影
    2000年對於姜文是一個不錯的年份,一個是他的電影《鬼子來了》,在坎城電影節拿了評審團大獎,自此他在圈內的江湖地位,才算是真正牢固了;第二個是他一回國,就接到了作家餘華的電話,說要送他一份大禮!餘華是誰?
  • 姜文女兒近照曝光,當看到正臉後,網友:姜文怎麼不讓她拍電影呢
    姜文女兒近照曝光,當看到正臉後,網友:姜文怎麼不讓她拍電影呢?姜文憑藉1986年在《芙蓉鎮》中的表演獲得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憑藉1988年拍攝的《紅高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憑藉1993年在《北京人在紐約》中的表演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 姜文不僅擅長表演,而且導演的轉型也很出色。他的首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周刊》評為「1995年世界十大最佳電影」。
  • 無釐頭影評丨姜文:為什麼《讓子彈飛》後,拍不出這麼好的電影?
    我是無釐頭……(~ ̄▽ ̄)~有好多人問:為什麼《讓子彈飛》之後,姜文就再拍不出這麼好的電影了?是否已江郎才盡?當然不是了!姜文不是不能拍,而是不想拍!……《讓子彈飛》這樣的商業大片,正是姜文最不喜歡的電影之一。
  • 姜文又要拍新作了!猜猜這次是什麼題材
    活動現場,《俠隱》編劇何冀平表示下個月她將遞交劇本,盛讚姜文非常尊重編劇,是「對編劇最好的導演」。 繼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杭州放映後,姜文導演攜四部作品重返杭州,「我非常願意作為活體解剖的例子,讓大家談談電影,這是很開心的事」,姜文笑言,有人認為他的五部作品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他所探究的一直是真相到底在哪個方向。
  • 姜文將拍《俠隱》:「北洋三部曲」終結篇
    文丨新浪娛樂4月13日,在杭州出席導演生涯二十年活動的姜文宣布新片為《俠隱》,與前兩部作品《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共同構成「北洋三部曲」。「今天來到這裡的都是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活動現場,姜文與從世界各地趕來的朋友以及五部影片的主創回顧了自己二十年導演生涯。
  • 姜文拍完《讓子彈飛》,為何之後的電影全都不行了?
    在日益增長的電影市場,作為一部萬眾矚目的著名導演大製作電影,如此票房成績屬於嚴重不合格。《邪不壓正》的票房失利,繼2014年的《一步之遙》之後,再次證明了2010年那部票房口碑雙爆的《讓子彈飛》, 對姜文而言,真的只是個華麗的意外。甚至可以說,《讓子彈飛》究竟是如何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其實姜文自己也並不明白,正所謂「身在此山中,雲深不之處」。
  • 看完邪不壓正,感覺姜文再也拍不出來讓子彈飛這樣的電影
    難,姜文有能力再拍出子彈飛那樣的電影,但是很難再拍出類似的電影很多觀眾都太拿導演當回事兒了,姜文也不追求票房大賣他只是喜歡拍自己喜歡的電影你要求他再拍一個子彈飛那種的電影,觀眾說看不懂 太陽照常升起。他就拍個子彈,告訴觀眾,我知道你們喜歡看什麼,我也能拍出來,也能逗笑你們,但我就不喜歡拍,而姜文也不喜歡子彈這部片。
  • 27年只拍了6部電影,為配樂差點逼瘋久石讓,姜文到底有多厲害?
    ——史鐵生薑文從1993開始做導演,27年裡只拍了6部電影,按照時間軸來看,1994年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橫空出世,然後是文革時期的《太陽照常升起》,接下裡是抗戰時期的《鬼子來了》。圖丨姜文的6部電影姜文幾乎5年才拍出一部電影,放在當今一年一部是標配,兩年一部算漫長,三年以上實屬異類的影視圈來看,他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演,而且除了站著把錢掙了的《讓子彈飛》和深刻寫實的《鬼子來了》,其他四部作品觀眾都不怎麼買帳,叫囂著故事太破碎,情節太隱晦,直呼看不懂。
  • 「姜文」只拍了六部電影就躋身中國頂級導演,原則:只為自己高興
    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華語影視導演 、演員 、編劇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對於姜文的認知,很多人還是僅僅停留在她是個演員的層面上。1995年,姜文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陽光燦爛的日子》,一上映就震驚了世人,被《時代周刊》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獨攬5000萬,這個記錄整整十年都沒有人打破。
  • 5位大名如雷灌耳的導演,姜文只拍了6部電影,有一位只有3部作品
    5位大名如雷灌耳的導演,姜文只拍了6部電影,有一位只有3部作品大家經常聽到的導演有不少,如陳凱歌張藝謀一類,大多是導演編劇科班出身,他們的電影在前些年還是很值得期待的,畢竟名頭在那裡擺著,而且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 姜文:最高級的人生,是把吹過的牛逼實現
    王朔眼高於頂,卻極其欣賞姜文:「中國需要這麼個人。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電影也不都是行活兒。」這就是姜文,20年前他吹過一個牛逼,但20年後就實現了它。家裡人叫他「姜文」,同學們叫他「姜小軍」,「弄得我自己都不知道該叫自己什麼了。」1973年,姜洪齊調往北京,姜小軍一家隨之遷至京城。「轉學時,趁誰都不知道我叫『姜小軍』的時候,就把『姜文』用上了。」姜文從此才叫了「姜文」。
  • 姜文:只拍了六部電影就躋身中國頂級導演,拍電影只為自己高興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喜用凌厲與慢鏡交相輝映,打造出最能打動觀眾氛圍的電影導演----王家衛,看來觀眾老爺們還是很喜歡這個系列的。本著滿足各位老爺需求為第一要務的原則,本期,我們繼續《中國名導演圖鑑》。姜文對於姜文的認知,很多人還是僅僅停留在他是個演員的層面上,畢竟作為演員的姜文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機會也更多一點。
  • 姜文拍電影向來不計成本,《讓子彈飛》一分鐘的戲花了幾百萬!
    姜文的電影有人喜歡捧為「神」,而絕大多數人只是看看熱鬧,他的電影我個人認為場景鏡頭確實不錯,和張藝謀陳凱哥那些人一樣確實不錯,但是敘事手段不知道是剪輯問題還是導演要表達的方式問題,總是亂七八糟跳躍式的敘事。但是我非常喜歡他的臺詞特別有意思,值得細品回味,總有一些他的特色在裡邊。
  • 為什麼姜文拍的屁股,大家都愛看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電影天堂】→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最近在微博上又看到姜文的一段採訪:主持人:為什麼喜歡拍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