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電影裡有個最大的彩蛋:《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使用了同樣的配樂。
雖然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卻很值得好好說道一番。
人們常把姜文比作電影詩人,一個詩人最大的忌諱就是重複,況且《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的第三部電影,《讓子彈飛》是他的第四部電影。
自己抄襲自己也就算了,而且還是第四部抄襲第三部,世界上還有這樣拙劣的電影詩人嗎?
有人說,這是致敬自己唄。
這個說不通,一般的致敬是點到為止,但這首配樂在《讓子彈飛》裡反覆出現,是靈魂附體一般的存在,哪有這樣的致敬。
還有人說,很簡單啊,因為這首曲子很貴。
這倒算是個理由。
在拍完《太陽照常升起》後,姜文找到配樂大師久石讓作曲,但久石讓的曲子遲遲沒達到姜文要的那種「莫扎特」的感覺。
抓狂的久石讓委屈地跟翻譯抱怨:有這麼讓人作曲的嗎?他(姜文)想要莫扎特,甚至超越莫扎特,你告訴我這世界上有幾個莫扎特?
姜文聽罷之後笑著對久石讓說:我對你有信心,你肯定能超越莫扎特。
最後這首「超越莫扎特」的配樂誕生,成為了《太陽照常升起》裡的靈魂配樂。
幾年後,姜文要拍攝《讓子彈飛》,他又找來了久石讓,這一次他要求作一首「超越《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久石讓直接瘋了,他說,我的腦殼已經被你掏空了,這樣會出人命的,原先那首你就湊合著繼續用吧。
於是就出現了這次烏龍事件。
但皮哥覺得事件遠沒有這麼簡單,據說《讓子彈飛》姜文為了邀請周潤發和葛優組成三巨頭實屬不易,網上現在還流傳著他給二人用文言文寫的邀請函,可謂用心良苦。
《讓子彈飛》裡有一場三巨頭飯局的戲,據說當年有一家知名酒廠願意贊助這場戲,條件是在餐桌中間擺放該廠家的酒,姜文擔心影響電影效果,拒絕了這個大單。
所以說,姜文拍攝《讓子彈飛》是不差錢的,就算久石讓撂挑子不幹了,他可以找別人配樂啊,怎麼會輕易重複自己上一部電影的配樂?
為了解開這個謎底,皮哥反覆看了這兩部電影很多次,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姜文實際上耍了一個小聰明,《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講的是同一個故事,姜文在兩部電影裡使用同一首曲子,就是為了告訴觀眾這個道理。
先後兩部電影講一件事,這麼聰明的做法,還不止姜文一個。
比如張藝謀,在1990年拍攝《菊豆》講的是性壓抑,但用力過猛,觀眾都當小電影看了,所以他才在1991年拍攝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雖然講的還是性壓抑,這一次就含蓄高明很多,《大紅燈籠高高掛》成了他的代表作。
再比如馮小剛,在2000年拍攝了《一聲嘆息》講的是婚外情,但故事太過平淡,沒掀起什麼水花。2003年他又拍了《手機》講的還是婚外情,這一次電影活色生香起來,《手機》也成了馮小剛的代表作。
姜文也是如此。
2000年,姜文拍攝了一部電影,因種種原因被禁5年內擔任導演,這期間他只能去新人導演作品裡當主演。
時隔7年後,他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給觀眾帶來了《太陽照常升起》,結果票房慘敗,觀眾表示看不懂。
這對於一個天才導演來說,打擊是致命的,姜文之前只拍過兩部電影,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豆瓣8.8分),一部我們剛剛提到的(豆瓣9.2分),口碑全都爆了。
《太陽照常升起》為什麼遭遇滑鐵盧,原因很簡單:用力過猛。
姜文憋了7年,太想證明誰才是中國第一導演了,他摒棄了傳統的電影敘事,用最華麗的電影語言,最斑斕的色彩碰撞,最顛覆的結構設計,整出來一個自認為牛X轟轟的東西,結果觀眾不買帳了。
姜文將這種不滿通過自己的電影表達出來。還記得《讓子彈飛》裡那些經典臺詞嗎。
「霸氣外露!」
「步子邁大了,扯著蛋。」
「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TM的驚喜?」
「(我要)站著把錢掙了!」
這些話都是姜文借著電影人物的口給觀眾說的。
最後的結果我們要看到了,姜文果然站著把錢賺了,《讓子彈飛》是他眾多電影裡最淺顯直白的一部,也是最賺錢的一部。
證明過自己的姜文,又開始放飛自我,後來拍《一步之遙》又開始不說人話了,當然這是後話。
我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都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20年後的久別重逢」,故事的內核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破滅。
《讓子彈飛》裡,姜文飾演的張牧之和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在20年前都是革命分子,兩人互不相識,只有過一面之緣。黃四郎參與了辛亥革命,張牧之則一直追隨蔡鍔將軍走南闖北。
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黃四郎發了國難財,佔據鵝城吸食百姓的血汗。而張牧之對革命一度失望,落草為寇,成了「張麻子」,帶著兄弟劫持了新任縣長馬邦德的馬車,冒充縣長來到鵝城任職。
張麻子和黃四郎久別重逢,一個是理想主義者,一個是現實主義者,整部影片就在講他們之間相互鬥法,最後張麻子利用手槍激起了民怨,推了黃四郎的老家,看似是他獲勝了。
但影片的結尾,張麻子的弟兄女人都離他而去,被炸死的只是黃四郎的替身,在遠去的火車上,黃四郎帶著勝利者的微笑向他招手。
《太陽照常升起》由四個看似獨立的故事組成,結構是模仿《低俗小說》那樣的環形敘事,按照時間線四個故事編號為1,2,3,4,在電影中呈現的卻是2,3,4,1,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觀影的困難。
姜文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是一個故事,沒有四個,是他們說有四個,你看也就只有一個,而且,就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
本片編劇過士行說:這部電影國內以前沒有過,國際上也不太多,它是一部非故事邏輯的電影。姜文要把可能在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放到許多空間上去表現。
明白了導演和編劇的話,就明白了電影的故事。
姜文飾演的老唐和周韻飾演的秀氣大學生在1958年是一對戀人。
老唐是南洋歸僑,電影裡稱他為最可愛的人,可他私生活卻極其不檢點。
周韻飾演的年輕女大學生也是老唐的狂熱粉絲,兩人很快睡到了一起,這大概是最早的「睡粉」事件。
老唐並不把這段感情當真,現實中他有真正的女友(孔維飾演),女友對自己也是一片痴情,老唐給女友留下一張字條:你來,我們結婚,我在路的盡頭等你。
而另一邊女大學生被搞大了肚子,也要找老唐討個說法。
於是兩個女人在尋夫過程中相遇,女大學生明白了自己只是個備胎,更難以接受的是,老唐為了擺脫她,留下一身中彈的衣服,偽裝自己已經犧牲。
心灰意冷的女大學生離開邊疆,在火車上生下了兒子李東方。老唐在天涯盡頭等到了女友,兩人結為夫妻。
女大學生帶著兒子來到了老唐的故鄉:位於雲南的一個村莊,一個女人帶著兒子生活難免遭遇周圍人的非議,為了保護自己,女大學生學會了裝瘋賣傻,兒子李東方輟學在家只為照顧瘋媽,瘋媽苦苦等待愛人有一天能回來。
老唐結婚後來到了東北小城當老師,梁老師是他的同事兼好友,梁老師曾暗戀老唐的妻子,不料後來被老唐橫刀奪愛。
木訥的梁老師只有過著老實本分的生活。
學校的護士林大夫暗戀梁老師,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指控他摸自己的屁股,企圖先在輿論上搞臭梁老師,再親自出面為梁老師喊冤,說自己是自願的,這樣兩個人就名正言順在一起了。
梁老師果然中招,一番折騰之後,最後終於甩掉了流氓的帽子,滿心歡喜的他卻發現林大夫對自己根本不是真心喜歡,他和老唐早就保持著不正當的關係。
老唐之前從他手中奪走了暗戀對象,現在又把林大夫當作玩物,老實人就該這麼被欺負嗎?
第二天,梁老師上吊自殺。
多年後,老唐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帶著妻子被下放到了雲南老家,而當初的那個女大學生已經在那裡等了他快20年。
瘋媽聽聞愛人歸來的消息欣喜萬分,立刻不瘋了,可是得知愛人是帶著妻子回來的,立刻心灰意冷, 她選擇了自殺,臨死前像老唐一樣留下衣服,扔進水中,任其漂流。
老唐和女大學生時隔20年久別重逢,但老唐看到的只剩對方的衣物,那個對愛情忠貞的女子已經死去。
而老唐也得到了報復,在老家他整天只顧打獵,疏遠了老婆,最後老婆被當了小隊長的李東方睡了。
影片結尾,老唐發現了姦情,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李東方。
和《讓子彈飛》一樣,理想主義者破滅,現實主義者笑到了最後。
《太陽照常升起》和《讓子彈飛》一樣都是喜劇的外殼,悲劇的內核,久別重逢後,當初心有靈犀的兩人要麼形同陌路,要麼陰陽兩隔,讓人唏噓。
讓人驚奇的是,之後姜文在拍攝《一步之遙》、《邪不壓正》時繼續沿用了《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我想《太陽照常升起》應該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憋了七年,磨一劍,可惜觀眾不買帳,更讓他苦笑的是,自己隨手拍個《讓子彈飛》,觀眾卻吹上天,誰來翻譯翻譯,什麼叫TM的驚喜?!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