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你也能體驗難民的生活

2021-02-13 Mingo鳴哥

文|隱於野鳴哥,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香港離難民這麼近。在這片繁華都市,竟然有一處角落可以讓你體驗一次戰場上的難民生活,所有參與過體驗營的人都留下感言——這是足夠震撼身心的兩小時。室友月妹子恰巧曾經去過那個體驗營,位置在新界一處郊區。在月妹子的描述中,我逐漸了解「難民營」的全貌。

進入難民營,組織方先會發給參與者一袋東西,這就是你的全部財產,主要是一些錢,因為在逃命時候便於攜帶。有些體驗者會被裹上繃帶,他們是「負傷」了的難民。有些人會被設定成為帶著孩子或者家人逃難。

開始的時候你和你的朋友三三兩兩在村子,在你的家裡。突然,戰爭爆發,軍隊席捲整個村莊,遍地戰火。你帶著你的財產被驅趕到一個小房子裡,那是難民營。燈一開一滅是一天。敵方政府在難民營派駐的軍隊,暴戾又野蠻,他們大聲吼叫著,「都老老實實的,別給我惹麻煩」。


負傷的難民白天要去條件惡劣的醫務所治病。別以為醫療人員都是白衣天使,殘酷的生存環境下,他們發給你廉價的藥物和食物,換取你巨額的錢財,最後連鞋子都會被搶走。他們對你怒吼,推搡你像推一件貨物。有些軍人會告訴年輕的女孩,給她們找了更好的住所。然後將她們帶到一個房間,威脅要侵犯她們。

軍隊會在混亂中把你的親人驅趕到不同地方,沒有人會管你妻離子散,也沒有人管你死活。

一切秩序都不成立了,錢也不成立了。

職業和常識,所有的事情都脆弱不堪。

*

月妹子上學時候她們採訪過一個來自索馬利亞的難民。

他曾經加入政府反叛軍,因為政治原因被判處死刑。後來組織中的人協助他,男扮女裝逃出警方控制,九死一生,輾轉來到香港。

他申請了難民保護。國際難民署每年會發放一定的政治避難名額,機構將調查申請者的資格,在原地區犯下何種罪等等。身份配額稀少,輪候及調查期有時長達十餘年。這期間,他們沒有任何公民權力,不能打工,只能領取配額食品卷。

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沒有安置難民的資格,所以,如果他在一定期限內不能拿到難民身份,他將被遣返回索馬利亞並接受極刑。

現在,他日復一日在這裡等待。等待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永生不能再見到親人。但是這對他來說,會是這一生最圓滿的結局。

*

後來知道的一個事實,是那個難民體驗營中的軍人和工作人員的扮演者,均為來自世界各處的等候避難資格的難民。他們在演出的,是他們完全真實的經歷。

*

月妹子已經不大記得清當時問過受訪者什麼,除了下面這個問題。我以它作為結尾吧。

採訪中,有學生這樣問索馬利亞的那位難民,當然,這聽起來非常殘酷——「你覺得你的生活,還有希望嗎?」

而索馬利亞男人只是笑笑,說。

——有。

——我希望每周讀一本書。就是這樣。


【後記】

再讀這篇文章,我已經做了三年多國際新聞,我們部門老闆,當時在前線親歷阿富汗戰爭的爆發,後來回到國內,繼續關注阿富汗局勢的膠著,再到如今的塵埃落定。在我工作中編輯的第一個專欄,就是當時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記者所作,他們年紀和我差不多。當時,我給那個專欄起名為「阿富汗正傳」,每周一篇。

接觸了一次次發在新聞線上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也接觸了在爆炸間隙,沒有發在線路上的,身邊同事們與當地人接觸的一手感受。這是個美軍當道、難民四散、被各方國際勢力撕扯的國度;這也是一個在美軍撤軍後百姓能買得起軍備淘汰的潘婷洗髮水、剛剛用起3g手機、同時也擁有古老皇宮的國度。

古諺有云:「唯有穿上他人鞋履,走一裡路,方能真正了解別人。」


沒有哪一個國家應該被碾壓。

沒有哪一個人活該是難民。

【體驗資訊】

提供難民營體驗的NGO機構:香港 國際十字路會。

除了「難民營」,這裡還提供其他類別的體驗。

具體資料需致電詳詢,不確定現在是否還開設項目

通常只接待團體,如果參與成功記得告訴我

地址:屯門青山公路2號

電話:2984 9309

隱於野公號幕後黑手--鳴哥,女,北京人,居港第五年。新聞記者/編輯/攝影師/平面模特,KLOOK旅行體驗師。用鏡頭發現更大的世界;在路上探索未知的自己。

知乎:Mingo鳴哥。謝謝觀看,下一篇還不知道什麼時候~


相關焦點

  • 《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麥路人》電影故事是取材真實的香港底層社會概況,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劇中陌路人成同路人,彼此互助,成為家人的情感,令人動容,尤其第三幕開始的結局,定讓你淚流不止。
  • 香港,亞洲未來的「難民天堂」?!
    話說,前幾天看見了一條令人憂傷的新聞啊,說是土耳其海灘發現的敘利亞跟隨爸比逃難的三歲北鼻的屍體啊,唉,真心希望小天使在天堂能夠安息。對於不少人來說,國際社會仍對敘利亞內部衝突的持不幹涉的態度,圈君覺得,咱也得多關注這些因為戰火和動蕩失去家園的難民們。古特雷斯在06年的紀念活動上的感嘆道,「遺憾的是,雖然現在很多難民的處境比當年匈牙利難民更悽慘,但世人對他們的同情心和幫助都在減少。」
  • 香港電影中的越戰難民
    在難民營內,出賣身體的母親、橫行霸道的南越黑幫、給予主角父愛的北越難民,一一在難民生涯中沉淪、死亡,最終九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離開香港,坐飛機飛往西方,成為「越戰僅存者」。此片反映了越南在港難民的困窘無助與末路掙扎,很能看到香港電影人的現實關懷。
  • 「影評」《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在觀影前,洋蔥圈覺得可以了解有關「麥難民」現象的問題,這個獨特的麥難民現象,不只在香港,整個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甚至臺灣等地,也有少數人寄居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裡。只是這個留宿麥當勞的情況,在已多年蟬聯全世界房價最貴的城市香港,顯得更為嚴重。
  • 又有香港麥難民身亡!
    當初快餐店推出24小時營業,本意是為了吸引客流,讓顧客能有更多的用餐時間,從而增加銷售量,但一個新的名詞卻從美國流傳開來——「快餐店難民」。2007年起,日本也給此類人群取了「McRefugees」,隨即,內地、香港、韓國等地都出現了「麥難民」等現象。
  • 香港如何成越南難民的「收容港」
    據統計,1978年到達香港的難民中大約有60%—70%是越南華人。1979年,華人難民的比例已接近80%。香港不僅是華南沿海最大的港口,而且是西太平洋地區航運的樞紐,它距越南北部僅500英裡。多數越南人乘船逃往香港,途中遇燃料不足或船上設備損壞,一般會在中國南方省市稍作停留,再繼續航行至香港。而隨著越南難民中的華人越來越多,香港自然成為首選的中轉站和落腳點。
  • 難民故事 | 你說他們是難民,他們也就成了難民
    「目前媒體和政客僅僅關注難民的負面案例。難民本身不是危機,這種輿論下的難民刻板印象才是真正的危機。」馬斯庫恩說。敘利亞戰爭爆發前,馬斯庫恩家境優渥,和普通人一樣擁有正常的生活。父親在阿勒頗經營著一家國際珠寶貿易公司,母親是阿拉伯語教授。
  • 四海志 由香港「麥難民」說起
    但世界那麼大,你不想去看看嗎?「四海志」嘗試提供多一種角度,記錄這個因不同色彩而美麗的世界。 歡迎你在此多一「度」看世界。第一個故事與香港「麥難民」有關,第一次聽說「麥難民」這個詞的人可能有點不解。我想寫篇文章說說這個群體,和背後的故事。
  • 越南狠人往事:那些年,20多萬越南難民湧入香港
    當時,拿國家工資的人,每月的工資(包括實物),只能維持10~15天的生活。可想而知老百姓過得什麼日子。另一方面,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對難民,尤其是包含很多華人在內的越南難民(1978年華人難民佔60~70%,1979年達80%),有較大的同情心,其包容程度是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最後一點就是,從越南北部到香港,只有500英裡,路程不遠,坐個帆船也能過去,成本低,最主要的是航線很安全,沒有海盜(當時,泰國海盜很猖獗)。
  • 越南「山雞」往事:20萬難民逃入香港,只為爭奪槓把子
    文丨瞅你一眼萬年V喜歡看八九十年代香港老電影的朋友,應該對香港電影中的越南元素不陌生,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於越南戰爭、越南黑幫、越南殺手、越南難民等等。另一方面,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對難民,尤其是包含很多華人在內的越南難民(1978年華人難民佔60~70%,1979年達80%),有較大的同情心,其包容程度是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最後一點就是,從越南北部到香港,只有500英裡,路程不遠,坐個帆船也能過去,成本低,最主要的是航線很安全,沒有海盜(當時,泰國海盜很猖獗)。
  • 香港麥難民,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最近,香港灣仔舉辦了一場個展,叫做「夜未央」,英文名是「How Heavy is the Night」。從英文名就能看出是一場很沉重的展覽。藝術家馬玉江在三面牆上貼滿了414張熱感紙——香港麥當勞餐廳的消費單據,整整齊齊,像是整理好的檔案櫃,又像是安放靈魂的骨灰龕位。
  • 【港聞】香港暴增大量無家可歸者,在「麥當勞」當難民!
    疫情下禁晚市堂食等措施,導致「麥難民」無處安身,是露宿者暴增原因 吳衛東指,疫情下禁晚市堂食等措施又導致500名麥難民無處安身,也是露宿者暴增的原因
  • 香港的「麥當勞難民」,居然還有那麼多年輕人!在香港居住到底有多難?
    香港各大品牌的聖誕套裝正在上市,在香港通 (微信公眾號: Hkknowing) 回復 "聖誕",可獲取最新最全的聖誕套裝優惠資訊!麥難民(McRefugees),是指一些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麥」則是指麥當勞。今年10月3日,香港一名中年女性死在了24小時營業的深水埗麥當勞內,數小時後才被發現。
  • 1.5萬名「假難民」滯留香港!
    近年香港的「假難民」越來越多,至今已多達1.5萬人,不但嚴重影響香港治安,過去5年更虛耗港府近50億港元公款。
  • 視聽丨殺戮旗兵:香港電影中艱難求生的在港越南戰爭難民
    在難民營內,出賣身體的母親、橫行霸道的南越黑幫、給予主角父愛的北越難民,一一在難民生涯中沉淪、死亡,最終九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離開香港,坐飛機飛往西方,成為「越戰僅存者」。此片反映了越南在港難民的困窘無助與末路掙扎,很能看到香港電影人的現實關懷。
  • 越南難民及其後裔 | 艾林在越南 - 001
    他們把人生看做體驗,自我追求到極致。但等我真正到了越南,旅經九個城市,生活近一個月,閱讀了一些文史資料後才後知後覺:他可不是普通的亞裔。他是越南裔——越南難民的後代。一越南的全稱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公元前111年到10世紀,是中國屬國。19世紀中晚期到1945年的一百年裡,是法國殖民地。1955年到1975年,越戰。美國進入越南戰場幾乎二十年。
  • 港人地鐵暴揍南亞人,香港假難民問題又升級!
    這個風波雖已平息,但風波背後關於香港南亞裔人的問題也牽扯而出:為什麼香港現在有那麼多南亞裔人士?香港人,或者說華裔對南亞裔的看法到底如何?其實,當歐洲備受難民潮困擾之際,香港亦面對「假難民」湧港的問題。這些人主要是南亞裔或非洲裔,假借「難民」之名,實則來港打黑工或從事非法活動。而「假難民」是如何入境香港的呢?
  • 兩名旺角暴亂頭目被曝獲德國「難民庇護」,香港各界聲討
    5月22日,兩人被曝出已於去年5月獲得德國「難民庇護」。 對此,香港不少聲音要求特區政府就此事件向德國提出嚴正交涉,有議員質疑德國政府庇護暴力罪犯,是否意味其認同這種行徑。 《紐約時報》22日援引黃臺仰和李東升的話說,他們於2017年11月離開香港前往德國申請「難民庇護」,德國政府於2018年5月批准這一申請。 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事務辦公室上周五(17日)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證實,去年向兩名來自中國香港的「難民庇護」申請人提供了籤證,但沒有透露他們的姓名。
  • 美政府還不消停:首次將香港納入「難民分配」項目
    美政府還不消停:首次將香港納入「難民分配」項目 時間:2020年10月02日 15:07:55&nbsp中財網   【文/觀察者網 齊倩】近日,全美都在圍觀川普拜登的首場「混戰」,但美政府仍不忘操作香港議題
  • 關於難民的電影 · 你知道當今世界有多少在外逃難中的難民嗎?
    生活看起來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充斥著暴力、毒品、犯罪的巴黎郊區,註定不會是他們平靜生活的淨土,當命運不可逆抗,迪潘只好用自己最熟悉的手段,守護這個由三個陌生人組成的相依為命的「家庭」。該片講的是嚴峻、冷酷的現實,但它還同時展現了詩意、流動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