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魔幻劇霸屏的暑期檔結束後,央視點名批評了藝人坐收高片酬導致製作經費低,作品呈現「劇熱門口碑差」的現象,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影視劇買方市場確實表現的缺乏內涵,急功近利。編劇汪海林在微博吐槽:「一劇兩星後,編劇酬勞下降,演員片酬飆漲」。
那麼是否所有人都在為了迎合市場一味盲目選角呢?作為擁有「金導筒」之稱的導演沈嚴帶著他的新作《中國式關係》給了我們答案。作為幕後工作者,沈嚴導演的名字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但是我想他的作品你一定很熟悉,接下來就來聊聊「金牌導演」沈嚴那些事兒。
多年來國內現實主義大劇並不多產,但是從《中國式離婚》到《手機》再到現在的《中國式關係》,螢屏每隔幾年便會出一部立足現實、深度擁抱生活的力作。《中國式關係》講述的是陳建斌所飾演的馬國梁經歷了老婆出軌等打擊後,脫離官場、從零開始,經歷職場打拼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沈嚴聯手劉海波組成豪華班底,聚焦當下現實社會,以冷幽默的方式書寫《中國式關係》,再探中國人情社會的敏感區域,其品質備受業界期待。一經開播便立刻穩居收視率排行榜首位,更被譽為「2016重量級作品」。
作為這部劇幕後的「大腦中樞」,導演沈嚴卻向來儒雅而低調,但是,提到沈嚴執導的電視劇作品,絕對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中國式離婚》、《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手機》、《辣媽正傳》、《穿越謎團》……
在偶像、架空、古裝以及玄幻劇的影視劇消費潮中,現實主義影視劇因其特殊性,已經成為創作者最難駕馭的題材之一,但是沈嚴導演不僅一直堅持現實主義題材劇,而且把這個在影視劇市場看來相對「冷門」的題材劇拍得引起全民討論,收視率與點擊率居高不下,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前面我們有提到如今的影視劇買方市場「重流量小生/小花」以及側重「粉絲經濟」帶來的巨大利潤投資回報。乃至目前許多抗戰題材的電視劇都走起了偶像劇路線。但眼尖的網友發現,這個斯文儒雅的處女座南方男人,合作的卻都是如今電視劇界的大咖:陳道明、王志文、蔣雯麗、佟大為、江一燕、孫儷、左小青⋯⋯
他們中,不乏眾多影帝視後,有些甚至是傳說中的「戲霸」。當看上去細緻認真的沈嚴與這些「戲霸」們合作,會有哪些「驚喜"?沈嚴導演說「我其實內心與外表很不相符,我實際上是個抓大放小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細』!」所謂「高人」還得「高人」收,能拿下這些圈內的「戲霸」們,相信導演的執導能力不能小覷。
目前,《中國式關係》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熱播,超高的收視率和五星居多的豆瓣評分,我們看到《中國式關係》口碑爆棚從而引發全民安利,在用人方面,沈嚴導演這次合作的,是「老戲骨」陳建斌和馬伊琍,都是中青年的實力派代表人物。在「老戲骨」之外,例如代旭、葉一雲等鮮花鮮肉也在劇中飆足演技,幾個回合拼殺下來不見半點怯場,新鮮血液吸睛十足。這種老戲骨帶領小鮮肉的強強聯合,也是本劇受到熱捧的原因。
十二年前一部《中國式離婚》,沈導發掘了陳道明、蔣雯麗這對金牌搭檔;《辣媽正傳》獲得2013國劇盛典「年度十佳電視劇」,也塑造了孫儷生完孩子後的辣媽形象;《穿越謎團》重新定義懸疑劇既走腎又走心獲網友追捧;如今從《中國式關係》片場流出的導演工作照中,我們看到他即使作為一個高產的「金導筒」卻沒有一絲傲氣,而是手把手地向演員傳遞對人物的拿捏技巧,從而才有了這一部熱度與討論度都居高不下的作品。
沈嚴的成名作不是電影也不是電視劇,而是一條廣告,也是雕牌牙膏史上最成功的廣告,婦孺皆知。廣告開始,一個小女孩說著「我有新媽媽了,可我不喜歡她」,然後圍繞親情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回頭來看,其實從最早的這則短短30秒的廣告裡,已經展現出沈嚴導演的個人風格:強烈的畫面敘事感、犀利的現實關照和人性本善的最終回歸。沈嚴擅長的領域是社會都市劇題材,他的每部作品都在反應中國當下的社會生活形態,從《中國式離婚》到《中國式關係》,不難發現,沈嚴一直在關注都市青年中「離婚族」這一群體。
沈嚴將鏡頭對準現代都市中經歷婚姻失敗的男人女人。談起為何接下該劇,沈嚴表示,「中國的離婚率逐年上升,我們周圍都有離過婚的人,而且越來越多。那麼這群從圍城中走出來的人,他們怎麼面對過去,又如何看待愛情、婚姻,是否還能像第一次那樣去愛,勇敢地開始新的戀情和新的生活?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探討這樣一個群體的生活和面臨問題,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想這也是他每部劇都能引起全民熱議的原因,因為他關注這些群體的時候,讓很多人仿佛看到了身上的自己。
中國是人情社會,我們處在社會中少不了各種關係,家庭關係、工作關係、朋友關係等。《中國式關係》中男主角馬國梁(陳建斌)在劇中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後,他的人物關係全部變了。他原來的跟班在後來卻變成了他的上司。他在體制內,周邊就有同事和上下級關係,經商之後就有了老闆、下屬和合伙人等關係。官場和職場都在劇中有所體現。
在這些「關係」中體現著特有的中國式幽默。沈嚴用他獨特的執導能力解讀著當下社會關係學 ,所以我們在看他的作品時,總能領悟很多。那些早已存在在我們周圍的司空見慣的事兒,也在沈嚴細膩的鏡頭之下展現出苦澀又溫暖的特別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