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 1000個人眼中的孤獨職業

2021-02-15 張德芬空間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瀚濤

前幾天,我們問大家,「你見過最孤獨的職業是什麼?」,於是,就看到了大家在不同工作中,有著類似的孤獨。

以下,是精選的讀者留言:

1.只有我,在和這個廣大的世界對峙

| 如果你在蒼茫的大海上一呆就是半年

@遠方的貓

我認識的國際海員,幾個月(一個合同期一般是6個月到10個月)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總共10多個人。有網絡的船並不多,如果不靠港,整天面對的就是那些同事,而且大家是輪班,不會同時見到所有人

工作枯燥,與世隔絕,壓力大。

| 方圓幾十裡沒有人家,一天只有一班車

@等等

我的工作在偏遠的水文站。

我們甘肅有的站,方圓幾十裡都沒有人家,買菜都要走到有公路的地方等路過的班車,再到最近的鎮上買菜,才能和外界交流。

聽說有的站一天只有一趟車路過,站員就等在那和司機師傅說句話。



| 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晚我卻淚千行

@白開水

我在非洲撒哈拉南部工作,在這裡修建公路。每天只能待在營地,沒有娛樂,只能自娛自樂。

2017年初,創業失敗,家裡人說我不務正業,加上女朋友跟自己分手,當時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自己。後來面試通過,就毅然決然到了非洲。

剛到這邊是最孤獨無助的時候。語言的障礙,對未知的恐懼,工作不順心,加上對前女友的思念和不甘,僅存的心理堤壩,轟然瓦解。

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晚我卻淚千行……

 

| 在高速上班4年

@雲朵

我是高速收費站人員,工作在一座深山裡,周圍都是山,山上的墓碑多過於人,距離縣城有段路,就很少外出。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適應,偶爾回家,都覺得自己和社會脫離了。

在高速上大夜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守著3尺崗亭,時常會問自己的內心,這是否就是小時候想要的生活?

在高速上班4年,不曾關燈,回家的時候才睡得踏實。

 

「孤獨」的詞條解釋是說,「這是一種主觀自覺與他人或社會隔離與疏遠的感覺和體驗,而非客觀狀態;是一個人生存空間和生存狀態的自我封閉。

 

它強調了孤獨的主觀性,然而,對有些人來說,孤獨,就是一種客觀狀態,因為他們在一份與世隔絕的工作,與龐大而空曠的世界常年對峙。 

在這之中,可能最難受的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問,沒有喧囂的應答聲和眾多的選擇,生活也敗給了虛無……

2.有一種孤獨,叫越熱鬧越孤獨

 

人潮湧動,但都與你無關。這是工作中的另一種孤獨。

他們可能是枯燥地重複著自己千篇一律的職業角色,也可能是一個外向的孤獨者,在熱鬧喧譁中,感受著另一個自己的靜默。

自己的身體有時候是一個囚禁室,悲歡離合只會留在這個個狹小的空間裡,喜怒哀樂也被工作隔離在自己之外。


| 我傾聽客人的孤獨,卻從不說自己的孤獨

@Jasmin

調酒師,站在吧檯裡,聽著客人們的喜怒哀樂,享受了夜晚的繁華,承受了客人的心事,品味了生活的孤獨。

他們不會跟客人表露自己的孤獨,凌晨兩點過後,是疲憊,潮溼的情緒,無人的路邊,獨自回家的身影。

| 我被關在銀行櫃檯裡,竟然還有孤獨的老人來找我聊天

@ bule_簡

我是銀行櫃員,雖然每天有來來往往的客戶,但我只能被囚禁在玻璃屏障裡,說著固定的話術。

當窗外車水馬龍,人群熙熙攘攘,自由熱鬧,我卻坐在冰冷的防彈玻璃前,迎來送往。更有孤獨的老年人來辦業務,只為了和我們聊天。

 

| 旁邊貼著「不要和駕駛員說話」

@不忍遠離。oO

最孤獨的職業恐怕是公交車司機了吧,我每天都會乘158路公交車去律所,我們每天都不會交談,即使我問他問題,他也是愛答不理,仿佛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司機的右邊貼著「不要和駕駛員說話」。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是能坐公車就坐公車,儘量不坐計程車。問他為什麼。他說,計程車司機太健談了,我不想坐計程車的時間還要敷衍、社交,上班已經說太多話了。

這個朋友是一個醫生。

你發現了嗎,有時候健談和沉默,同時是孤獨。你承擔著生命的負荷,無奈地感受身體在這裡、靈魂在那裡的壓抑和錯位。

 

3.人的孤獨,來自心裡幽暗的地方

人們對關係的終極渴望是希望不僅僅是做事的時候有人陪伴,而更多的時候是希望有人能夠分享。但是能夠和你分享的人,需要和你有相似的心境,這可遇不可求。

 

| 這是「一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C.Y.L

我從事著最孤獨的職業:譯者。我獨自在家做著書,偶爾和編輯線上溝通,不知道電腦那端的同事長什麼樣子。

如果生活在一二線城市還幸運些,可以去聽講座,讀書會,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越繁華的城市,越適合孤獨的職業,因為有越多人陪你孤獨

| 見慣了生離死別

@養樂多winnie

我看過最孤獨的職業:停屍房的管理員。

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偶然看到一個管理員冷靜地幫痛哭的家屬處理了故人的身體,不停地擦著滲出來的血,再抬故人放在指定的冷櫃機。等著家屬哭著離開,一個人和冷櫃碎碎念,好像在和人聊天。

感覺他見慣了生離死別,卻沒有辦法排解自己的情緒。

| 誰了解一個生活在他鄉的高齡無孩已婚大學教師的孤獨?

@玻璃後面

上班是一個人的辦公室,下班是一個人的臥室,出門是一個人的背包,常常只有買東西才會與人說上句話。看到精彩的劇情興奮地想與人分享,環顧四周,又生生地憋了回去。

一個人的工作狀態久了,也就不那麼渴望有人走近你了,人也是會有「習得性無助」的,習慣了也就變得懶了,懶得去找什麼找不到的理解,懶得去對抗孤獨,比起孤獨來說,反而覺得關係是麻煩和不適應……

 

4.孤獨:是不完整的感覺

 

很多人說,沒有孤獨的職業,只有孤獨的人。因為在工作帶來的孤獨感背後,是內在自我的壓抑。

 

卡爾羅傑斯在《論人的成長》一書中,說到了人的基本境遇,就是無法溝通的隔離感。他描述了一個畫面,「就像有個犯人孤身一人被關在地牢裡,每天發出摩爾斯電碼,『有人能聽懂我嗎?有人在嗎?』」

等到終於有人聽到,一個簡單的回覆就能讓他逃出牢籠。他說,「在你不知道對方處在囚牢中的時候,你必須非常敏銳地捕捉其中的微弱信號。」所謂溝通就是去捕捉到對方的微弱信號,作出回應。

 

真正的「溝通「之下,你會覺得你和自己是整體,你和世界的連接是真實有效的,感到了統合感。

 

工作中,出於自我保護、策略、慣性、效率等,人們習慣設置厚厚人際屏障,對於這樣的人來說,要獲得真正的溝通,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確認其他人是不是真的關心他,而不是想控制他。

其實,很多情感是彼此相通的,在觸及到真實的瞬間,就是我們打破孤獨的時候

 

而多數人在工作中忙著處理外界的事情,內在自我是擱置、靜默的,所以一直感覺不完整,甚至會不滿而自我攻擊。

 

5.在註定孤獨的人生中追求歸屬感

 

話說回來,工作中的孤獨,有一種必然的成分。

就算是自己喜歡的事做久了,也有一種枯燥無聊的感覺,乃至於孤獨苦悶,至於本身就重複性強、沒什麼縱深度的工作就更是如此,可能是責任感讓你堅持下來。

 

正如心理學家認為的:「被看見」的生命力是正向的生命力,「不被看見」的生命力是黑暗的力量。

 

當我們在工作中的人和事中,沒有找到建立在真我基礎上的溝通,沒有找到真我想要的真實和健康的生命力,我們就傾向於對工作做出負面評價。

 

孤獨的解藥,關鍵不在於你身邊是否有人陪伴,而在於你是否能讓心中的這份對人和世界的愛回來,你有沒有在工作中找到類似的,跟你內在生命力有關的打開方式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中,記者採訪一位鄉村郵遞員,他被問到,每天在這條山路上來回,背著幾十斤重的郵包,一走就是幾十年,你不孤獨嗎?

 

他說,孤獨。但是他又說,孤獨的時候我就吹口琴。走一段,休息的時候吹一下。

 

問他為什麼不換份工作,他說:如果我不做了,他們(那些他服務的山村)就真的與世隔絕了,而且我也不知道我能幹什麼。

 

談論喜歡和不喜歡一份工作是容易的,但是談論一份工作跟生命和自我的相關,意義更為深遠。這個郵遞員,認可了這份工作的意義,並且在努力建立和它之間的正向關係。

 

正如每個光芒萬丈的職場人,白天在格子間裡拼搏著,他們也是在構建自我與世界的關係。而你之所以孤獨,正是因為你承擔著這份意義的責任和重量。

 

在那無人可曉、必須找到出路的時候,你必須要用工作完成著自己意義的建構——這不是簡單的平凡之路,要不然也不會有人說「發現我用了全部力量才完成了普通人的生活」。

 

的確,這也就是作擔當者的一份使命和意義,有時候勝任這份孤獨,就是勝任這份工作

我很喜歡一個讀者的留言,他說:孤獨才是人間的常態,有人陪伴的時候,要感恩。

 

我喜歡他的淡定和灑脫,我們不是一直在被命運玩弄,而是在自我流放,尋找一個事物接受自己的意義,然而並沒有,所有的意義都在你的心中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媒體人,在婚戀文化、女性成長、親子等方面著有多篇文章發表在媒體專欄上。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

主播 | 瀚濤,電臺主持人,配音員,微信公眾號:暖被窩FM。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思緒飄蕩在這城市的夜,讓我用聲音溫暖你吧。

插圖 | 電影《計程車司機》

今日話題


親愛的,你見過最孤獨的職業是什麼?或者,你最孤獨的時刻是哪一刻?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掌握這24張圖,輕鬆搞定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模型就是企業建設內部人才標準的常用工具,但是想要合理運用卻並不容易。 今天我們就通過24張圖片,讓大家快速掌握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是什麼 基本概念: l 勝任力這個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McClelland)於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夠將某一崗位上表現優異者與表現平平者區分開來的潛在的、深層次的個人特徵; l 勝任力可以是動機
  • 日本這些「奇葩」工作再次令人懷疑人生!你覺得自己能勝任哪個?
    日本這些「奇葩」工作再次令人懷疑人生!你覺得自己能勝任哪個?一談起日本這個國家,你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不是和小編一樣就起日本的壽司料理和日本動漫,以及它的和服文化,但是今天小編想和你聊聊日本的一些職業,當然你可能會想職業有什麼好聊的,不就和我們中國一樣嗎。
  • 日播時尚:用勝任力模型開闢職業發展新路
    無疑,這一戰略對當下及未來日播時尚的人力資源運營與變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公司高層經常提及的要「以事業和發展留人」的理念,也因為缺乏明確的職業發展通路而變成一句口號。典型的現狀就是:作為職業經理人的高管在面對如此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下,沒有意識到自身需要強化的創想、引領和成就的能力,缺乏從老闆的高度去理解二次創業對於日播時尚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 《坡道上的家》「媽媽」,是一份非常孤獨的職業
    太真實了,沒有特別drama的劇情,除了被告人親手淹死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大道理沒有說教沒有對錯,只有點滴瑣碎日常,但就是因為瑣碎,才格外真實,才讓人覺得壓抑、痛苦乃至崩潰。別人一般都是這麼做的……一般人都能兼顧工作和家庭……是有點難,但一般不都是這麼熬過來的麼…
  • 《致命呼叫》裡的職業,你能勝任否?
    一個人一生中也許會從事很多行業,但永遠也嘗試不了所有的工作~一些看起來十分容易且簡單的工作,你其實未必能夠勝任,因為你根本不清楚這個行業所要達到的職業素養與要求~一個有經驗的人和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處理同一件事,可以有千差萬別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招聘時總要求是有工作經驗的原因~
  • 公司裁員,雖然給了賠償,理由卻寫我無法勝任工作,我如何追責?
    什麼是無法勝任工作辭退?1.什麼是無法勝任工作?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任務或者同工種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2.員工無法勝任工作該怎麼辦?a、公司要向員工說明,拿出證據證明員工無法勝任工作;b、給出選擇,公司提供再培訓或者調整崗位,雙方協商確定方案;3、再培訓或者調整崗位仍然無法勝任工作怎麼辦?公司以無法勝任工作為由,辭退該員工。
  • 怎麼才能勝任日語翻譯工作呢?日語翻譯公司有話說
    在中日交流不斷深化的當下,日語翻譯的需求開始急劇增長,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開始選擇日語翻譯這一職業,但在日語翻譯公司看來,想要勝任日語翻譯一職,並沒有想像中得那麼簡單,是需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大量的實踐才行。 首先,日語翻譯公司認為必須要練好基本功。
  • 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被公司辭退,主動申請仲裁,獲得二倍補償
    我們平時工作過程中,員工被公司勸退的一個常見的說法是,你無法完成公司交給你的任務,你自己離職吧,然後公司發滿你當月的工資。很多員工遇到此類情況後,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殊不知,單位這樣的操作是很值得商榷的。如何界定員工不勝任工作?員工不勝任工作後是不是可以勸退員工?勸退員工是不是要對員工進行補償?
  • 看上一份工作,自己卻不夠格?四種方法助你得到無法勝任的工作
    如果你想要事業有進步,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確保你的下一份工作永遠比現在的工作高出一個或者多個等級。如果你現在還是一個不夠格的申請人,那以下四種辦法,也可以讓你在眾多簡歷當中脫穎而出:一、申請申請再申請!
  • 因工負傷不能勝任工作,公司可以開除嗎?
    因工負傷不能勝任工作,公司可以開除嗎?艾勞動是建築公司的工人,一次去工地作業時被建築材料砸傷,經醫院鑑定為七級傷殘無法繼續從事重體力勞動。事發後,公司為其支付醫療費並前去醫院看望,表示將為艾勞動安排時間靈活並且內容輕鬆的工作。但是艾勞動出院後經常腰痛無法行走,更無法從事公司安排的新工作。公司考慮再三,決定開除無法勝任工作的艾勞動。公司通知艾勞動解除合同,並且表示將額外支付其一個月的上半年平均工資。
  • 有時候孤獨並不是壞事。只有孤獨才能享受的幸福《孤獨的美食家》
    孤獨也有孤獨的好處,孤獨也是一種自由,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隨心所欲,尋找幸福。而今天我要講的作品就是以孤獨為主題的美食番,那就是深受吃貨熱愛的漫改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孤獨的美食家》對於國內的吃貨們來說,想必大家也聽說吧,在日本,它被譽為深夜檔電視劇金字塔,在中國也是深受吃貨的熱愛,影響力和知名度實非常大。
  • 有時候孤獨並不是壞事。只有孤獨才能享受的幸福《孤獨的美食家》
    孤獨也有孤獨的好處,孤獨也是一種自由,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隨心所欲,尋找幸福。而今天我要講的作品就是以孤獨為主題的美食番,那就是深受吃貨熱愛的漫改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孤獨的美食家》對於國內的吃貨們來說,想必大家也聽說吧,在日本,它被譽為深夜檔電視劇金字塔,在中國也是深受吃貨的熱愛,影響力和知名度實非常大。
  • 任職資格與勝任素質模型有差別嗎?
    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提到任職資格、勝任素質模型,在與同事的交流中,明顯發現,很多人對任職資格、勝任素質模型傻傻搞不清楚,到底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在什麼情形下使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任職資格,是為了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任職者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要求。簡單通俗的來說,也就是一個職位最基本的要求。常常以職位所需的學歷、專業、工作經驗、工作技能、能力等來表達。
  • 老員工已申請辭職,新招的員工一直勝任不了工作,怎麼辦?
    有人問,老員工已經提交辭工單,可新招的員工一直勝任不了工作。怎麼辦?我就想問一句,新招的一直勝任不了工作,為什麼還要招他?難不成是靠關係來的,擠走了老員工?如果老員工還沒有新工作,儘量說服他留下,哪怕再多幹一兩個月,請他儘量幫你度過這段困難時期。成功率不好說,就看你之前有沒有虧待過他了。但是總要試一試,萬一能行呢?內部選拔,看看公司現有的員工中,有誰對此工作更了解,能夠勝任的。
  • 歐巴馬痛批川普:能力不夠,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
    編輯:葉風 校對:陳城 近日,美國前總統川普歐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痛批川普稱川普能力不夠,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並稱對於川普的執政方略也表示十分不滿。
  • 把長長的木板凳放在家裡,竟然能勝任這麼多工作!
    然而時間走得很快,長長的木板凳已經很少見,但如果把它們放在家裡,才發現原來它可以勝任很多工作.+++  餐廳  +++長木板凳放在餐廳,簡直就是超級實用沒有之一,尤其是應對家庭成員多的情況,樣式也可以根據需求打造,加寬加長都ok。
  • 孤獨者的生存選擇——當《深夜食堂》遇上《孤獨的美食家》
    這些溫馨的個人回憶享有一種共同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商品的簡樸乃至粗糙往往因附加其上的一抹人情味而獲得補償,從而顯得格外惹人憐愛。正如在《深夜食堂》中,客人之所以能把那些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食物吃得興致盎然,就是因為他們來到小店更多是為了滿足情感上的需求。
  • *ST新億敲定2019年度審計機構 審計質量及專業勝任能力受關注
    這亦令外界頗為關注該事務所的專業勝任能力、能否按期出具審計報告以及本次審計的審計質量等問題。對此,當晚,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對相關事項予以說明。是否具備專業勝任能力?(1)請深圳堂堂結合*ST新億相關風險情況和深圳堂堂近年來審計業務開展情況,專業審計人員配置情況等,充分論證是否具備專業勝任能力;(2)籤字合伙人和會計師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具體業務名稱、承擔的具體工作;(3)請公司補充披露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為評價深圳堂堂的專業勝任能力、投資者保護能力、獨立性和誠信狀況等所採取的措施,相關措施是否充分,結論是否客觀。
  • 這就是所謂的孤獨,孤獨來自內心……
    孤獨,一般都與孤單相議,但是我認為,孤獨與孤單還是有不同的。孤單只是代表一個人外在的冷清,身邊沒有朋友,走到哪裡都是一個人,而孤獨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孤寂,就算身邊有再多的朋友也沒有一個可以談心的對象。這就是所謂的孤獨!孤獨存在於內心。每當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們總會有很多的感想,有很多的惆悵,有時候試著去找人溝通,卻發現難以遇到一個願意傾聽你內心的人,哪怕是自己的愛人,自己的伴侶。每當感到孤獨的時候,總會聽一些自己喜歡聽的歌,平靜下自己的心情,或者去外面田野裡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魄力。
  • 穿越回去,你能否勝任史上最怪的8個工作?
    ,比如說青樓啊、太監啊、皇上啊,話說這些消失的職業Man哥我能勝任哪個呢?敲窗人Knocker-up 的職業出現在英格蘭愛爾蘭工業革命時代,當時的人們還沒有發明出鬧鐘這個東西,所以為了按時起床工作他們需要這樣一個敲窗人Knocke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