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耐
1921年12月22日生於當時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其父路易·熱爾內(Louis Gernet,1882—1962)是古希臘研究專家,尤其在古希臘宗教和法律史上建樹頗多,並擔任過法國文學院院長一職。
謝和耐於1942年之前在阿爾及利亞完成學業,獲得了古典文學(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和語言學)的學士學位和高等教育文憑。1942年,美軍在北非登陸,謝和耐應召入伍,參加了抵抗德國法西斯及其同盟的正義戰爭。1945年退伍後,他將精力轉向中國研究。
1945—1947年間,謝和耐在法國巴黎國立東方現代語言學院學習漢語,於1947年取得了相應文憑。1948年畢業於高等實驗學院。1949—1950年在當時設在越南河內的法蘭西遠東學院學習,並於其後成為著名漢學家戴密微的學生。法蘭西遠東學院期間,他在河內居住兩年,並多次赴中國和日本旅行,做學術訪問。
1951—1955年間,任國立科研中心的助理研究員。1951年還被任命為高等實驗學院研究導師,l952年底完成學位論文《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1987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譯本),獲得文學博士學位。1955—1976年在高等實驗學院從事研究導師工作。1957—1969年間,就教於巴黎大學文學院,開始作為中國語言和文化的講師,1959年任該校教授。l969—1973年在巴黎第七大主持其親自創設的一個東亞語言和文化教學與研究單位的工作。1975—1992年間任職法國最高學府法蘭西學院的漢學教授,主持中國社會和文化史講座。
1977年後一直作為學院遠東問題各個研究所的常務主持人,直到1992年退休。1975—1993年,他與荷蘭大學漢學院前任院長許理和(Erich Ziircher)教授共同主編創刊於1890年的國際漢學雜誌《通報》。
謝和耐對中國頗為友好,他曾於1949年8月間在昆明一帶進行考察,後又於1957年、1966年、1980年、1985年多次來華訪問,1974年和1980年到過臺灣,分別與海峽兩岸的中國學者進行過學術交流。此外,他還訪問過日本、柬埔寨、朝鮮及香港地區,與國際漢學界進行交流。1995年1月應邀參加在海南省召開的國際漢學會議,並向大會提交了論文《二戰以來法蘭西學院的中國學研究》(刊登在《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3期,嚴武譯)。
編輯本段漢學研究
謝和耐教授在漢學領域內一直勤耕不輟、著述頗多,已出版的著作有以下九種:《菏澤神會禪師(668-760)語錄》(1949)、《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1956)、《蒙古入主中原前夕中國中原的日常生活》(1959)、《前帝國時代的古代中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伯希和敦煌漢文寫本目錄》第1卷(與吳其昱先生合作)(1970)、《中國社會史》(1972)、《中國和基督教》(1982)、《唐甑的<潛書>》翻譯及作序和注釋(1991)、《中國的智慧,社會與心理》(1994)等。
這些著作每部都有多次重版或修訂再版,並大都被譯成西方多種文字出版,其中以《中國社會史》(1972)和《中國和基督教》(1982)兩部著作獲國際漢學界好評。除專著外,謝和耐教授還有漢學方面的大量論文,計約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