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簡介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本名:白先勇

  其它名:鬱金、白黎、蕭雷

  性別:

  出生年:1937年07月11日

  籍貫:廣西省桂林市

  個人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碩士。大學時代曾和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創辦《現代文學》雙月刊,旋又創辦《晨鐘出版社》。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教授,教授中國語言文學。著有散文集《驀然回首》等兩種,小說集《臺北人》、《孽子》等多種,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等多種。

  寫作風格:

  白先勇的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刊登於1958年九月《文學雜誌》五卷一期。他的前期作品,作者的個人色彩和受西方文學影響較重;後期作品的現實性較強,藝術上日臻成熟。小說的內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舊日官宦世家的興衰,二是描寫大陸播遷來臺人士和旅美華人對故國家園的縈念,三是臺灣社會人民的側影。歐陽子曾出版研究《臺北人》的專書《王謝堂前的燕子》,認為白先勇作品的主題包括「今昔之比」、「靈肉之爭」和「生死之謎」。余光中則對白先勇的文學成就有如下的評述:「在主題上可以說為當代臺灣的中上層社會塑下了多面的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說熔中國古典小說和西洋小說於一爐。」

相關焦點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正本清源,重現程乙本《紅樓夢》之美《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白先勇,首版時間是2017年2月。該書由白先勇臺灣大學《紅樓夢》導讀通識課(2014-2015)課堂講義編纂而成。
  • 白先勇 | 一個人的文藝復興.
    白先勇被隔離的白先勇,整日對著院子發呆,開始幻想現實之外的另一個世界。這時,白家的一位廚子,無意中成為了白先勇的文學啟蒙老師。白先勇第一次有了一個念頭:我要當一位作家。白先勇演講在臺大外文系,白先勇遇到了對他影響深遠的一位老師,夏繼安。
  • 洪惟助 | 白先勇的崑曲事業及其影響
    摘   要:白先勇認為,民俗文化、一般通俗文化固然需要,但是士大夫的精緻文化更不可忽略,而最足以代表華人精緻文化的應是崑曲。崑曲綜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表現於舞臺上,是中華精緻文化的代表。因此白先勇迷戀崑曲,狂熱地推動崑曲事業。白先勇對崑曲的推動可以分為兩階段:一為20世紀的《遊園驚夢》;二為21世紀的青春版《牡丹亭》。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今天還是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此書首版發行於2017年2月,我在2017年1月17日就收到了白先勇先生親贈的樣刊,說來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對於此書我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是愛不釋手。白先勇簡介白先勇,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劇作家。
  • 《白先勇紅樓夢導讀》
    白先勇藉此細讀機緣,仔細比對「庚辰本」與「程乙本」的差別,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與微妙意蘊,得以重新發現失落已久的「程乙本」《紅樓夢》之美。 《紅樓夢》導讀是白先勇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主要授課之一,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持續二十多年。
  • 在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在認識白先勇先生之前,我有讀過先生的成名之作《臺北人》,在當時只是覺著先生的文字異常感傷。直到後來,在先生80歲壽辰宴上收到《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著作之後發現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滋味越來越厚。近來,閒來無事整理自己的書架,看到案幾之上還放著昨天的翻閱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讓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3年前和白先勇老先生初次見面的情形。我之所以會認識白先勇先生是因為3年前,我作為華人記者參加了白先勇先生在聖塔巴巴拉舉行的80歲壽辰宴。
  • 再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在認識白先勇先生之前,我有讀過先生的成名之作《臺北人》,在當時只是覺著先生的文字異常感傷。直到後來,在先生80歲壽辰宴上收到《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著作之後發現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滋味越來越厚。近來,閒來無事整理自己的書架,看到案幾之上還放著昨天的翻閱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讓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3年前和白先勇老先生初次見面的情形。
  • 張愛玲與白先勇(曹可凡)【專欄】
    我和徐俊兄設宴於愚園路、鎮寧路口的「福1088」,為白先生及其助理鄭幸燕小姐接風。席間,從李鴻章、張佩綸,一直到張愛玲,海闊天空,無所不談。關於當時風靡一時的《小團圓》,白先勇先生坦言,讀了之後,覺得張愛玲似乎要在小說中吐盡這輩子所受的苦難與怨恨。她的筆就如手術刀,冷冷地挖著一塊又一塊傷疤,不留丁點情面。即
  • 白先勇:生活就是一部《紅樓夢》
    ▲ 白先勇與父親白崇禧1944年,日軍進攻廣西,7歲的白先勇跟隨母親率領的八十餘口家族成員匆忙逃難。離開時,家鄉桂林燒成一片火海。逃亡列車一路走走停停,後有日軍窮追不捨,氣氛緊張。一次火車暫時停靠,白先勇的姨婆帶孫子下車吃東西,突然有人大喊「日本人追來了」,火車慌忙中開動,一老一幼來不及上車,自此白先勇再也沒見過他們。
  • 白先勇:我為什麼寫悲劇
    作家白先勇在做客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時如是說。「上下蒼茫,到處都是殘年急景。我立在堤岸上,心裡突然起了一陣奇異的感動,那種感覺,似悲似喜,是一種天地悠悠之急,頃刻間,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來,驀然回首,二十五歲的那個自己,變成了一團模糊,逐漸消隱。我感到脫胎換骨,驟然間,心裡增添了許多歲月。」這是白先勇在《驀然回首》裡寫下的一段文字。
  • 白先勇,與他的《臺北人》
    作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臺北人》,是臺灣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一部深具複雜性的短篇小說集,描寫了臺灣社會各階層人物在新舊時代交替中的人生轉變,具有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小說家白先勇出版《臺北人》之後,當中有七年沒有新書問世。
  • 白先勇的「耿耿於懷」
    學生把座位擠得滿滿的,陸生也來了,教室和走廊水洩不通,坐著的,站著的,人群中還有兩位大陸來的遊客,他們為了來聽這門臺灣大學所開設的《白先勇崑曲美學》,改籤了回上海的機票。這是5月1日下午。課堂上的白先勇老師頗有幾分青年人才有的精神風採,他柔圓的眼睛和笑容最引人注目。這是一種耐人尋味的笑容,摻雜了羞澀,謙遜,溫和等諸多明朗的色彩。
  • 詹丹︱評《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近年來,研究《紅樓夢》文本的白先勇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代表作《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受到了諸多名家的認可。在紅樓夢版本研究的脈絡中,白先勇此書固然清楚地凸顯了庚辰本和程乙本各自的思想藝術特點及其局限,加深了我們對《紅樓夢》的深入理解,但其中許多所謂的「不當或錯誤」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他對程乙本所做的毫不掩飾又殫精竭慮的辯護,許多都缺乏必要的邏輯。
  • 曹可凡 | 白先勇與張愛玲的唯一一次會面
    因此,白先勇先生以為,《小團圓》的價值或許更多在於其資料性,從中可以看出她的過往經歷人生態度,以及她的孤獨感和隔絕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不少評論家常常喜歡拿張愛玲與白先勇作比較,認為白先勇的小說裡有著濃濃的「張腔」。
  • 白先勇談紅樓夢 震撼500聽眾
    慢生活、細品嘗、閱讀精選各地報導處德州、觀天下、得知他州華人消息應中美文化講壇邀請,作家白先勇82歲高齡的白先勇語言幽默詼諧,侃侃而談近三個小時,吸引臺下500名聽眾。白先勇表示,一共教了29年書,其中《紅樓夢》差不多教了20年,第一次真正看《紅樓夢》大概十歲,看我母親的那本《繡像紅樓夢》。
  • 白先勇與他的《臺北人》
    作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臺北人》,是臺灣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一部深具複雜性的短篇小說集,描寫了臺灣社會各階層人物在新舊時代交替中的人生轉變,具有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小說家白先勇出版《臺北人》之後,當中有七年沒有新書問世。
  • 白先勇:我有一顆天真的老靈魂
    白先勇成就了今天的崑曲,崑曲也成就了白先勇。 就像他小說裡寫的「不老的尹雪豔」,白先勇也不老。年過耄耋的他依然有著一對含情的濃眉大眼,談吐間總是笑語盈盈、臉頰緋紅,談到高興處,還會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充滿了天真之氣。 談及不老的原因,白先勇笑說:「我現在弄青春版《牡丹亭》,整天和年輕孩子在一塊,能不年輕嘛?」
  •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
    也就是這一年,馬佩璋在老家桂林的一個小賓館裡,為白崇禧生下第八個孩子,是個男孩,取名白先勇。多年以後,滿嘴跑火車的高曉松,在脫口秀裡聊起桂系軍閥,說:白崇禧的一生最偉大的地方,是創造了他的兒子白先勇。幼
  • 悅讀 在舞臺欣賞白先勇長篇小說《孽子》
    白先勇曾自稱是個劇場上的後援軍,原以為可以氣定神閒,笑看江山,結果一旦悉心投入,卻又毫無意外的成了團隊的領頭人。從《孽子》場刊上登載的照片所見,幾乎在場場排演中都可以看到白先勇的身影。他那凡事親力親為,要求完美的性格,在《孽子》舞臺劇誕生的過程中,再一次表露無遺。
  • 白先勇 :82歲,「孽子」回家
    紅樓一夢,寶玉為重中之重,而如果將命運參差對照,白先勇身上總也逃不脫賈寶玉的影子。 1944年,日軍進攻廣西,7歲的白先勇跟隨母親率領的八十餘口家族成員匆忙逃難。離開時,家鄉桂林燒成一片火海。 逃亡列車一路走走停停,後有日軍窮追不捨,氣氛緊張。一次火車暫時停靠,白先勇的姨婆帶孫子下車吃東西,突然有人大喊「日本人追來了」,火車慌忙中開動,一老一幼來不及上車,自此白先勇再也沒見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