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2020-12-22 小小的書齋

今天還是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此書首版發行於2017年2月,我在2017年1月17日就收到了白先勇先生親贈的樣刊,說來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對於此書我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是愛不釋手。

情是宇宙的一種原動力,湯顯祖對情的設計影響了曹雪芹

中國人講「情」,跟「愛」又不一樣,「情」好像是宇宙的一種原動力,一切的發生就靠這個「情」字,它比那個「愛」字深廣幽微。曹雪芹是用一個宇宙性、神話性的東西來說這個「情」字,「情」字還不夠,還有「情根」,情一生根,麻煩了!《牡丹亭》裡面有句話:「情根一點是無生債。」情一生根以後這個債就還不完了。

青埂峰下這塊靈石,後來就變成賈寶玉了。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用來補天,剩下的這一塊使命更大,它要去補情天。情天難補,他得墮入紅塵,經過許許多多情的考驗,最後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一生歷了一劫。每個人到這個世上來,同樣是歷劫,也是走一趟,也是經歷紅樓一夢。

浪漫文學講「情」字,對於情的解釋,集大成之書是《紅樓夢》。《牡丹亭》上承西廂,下啟紅樓。《西廂記》還在社會性、歷史性的層次,是寫實的。到了《牡丹亭》,愛情提高了一層,是形而上的情。情是很重要的原動力,是一種形而上的、隱喻式的力量。湯顯祖對於情的解釋與設計影響了曹雪芹,《紅樓夢》更往前走了一步,對情的解釋更廣、更寬、更博。

賈寶玉的一生是一部《佛陀傳》

我們念《紅樓夢》,一方面是看小說的藝術,特別是文字的藝術;另一方面則是看它的哲學思想。《紅樓夢》將中國人的哲學,儒、佛與道,所涉及的入世與出世的糾結,以最具體、最動人的人生故事呈現出來,這就是《紅樓夢》偉大的地方。此外還有一點,中國人特別重視人情世故,而《紅樓夢》裡面到處都是中國式的人情世故;在極端複雜的宗法社會底下,該怎麼表現禮數,這本書應有盡有。

我們講寶玉,就講他痴、傻,常常我們所謂的聖人,也是痴、傻,中國的傳統如此。很多禪宗的高僧,都是痴、傻。外國也是,聖方濟各(St.Francis)會跟鳥講話。在某方面來說,曹雪芹把賈寶玉寫成一個像痴傻的聖人一樣,一種聖人(Saint),唯其要到痴傻的程度,才能夠包容這麼大的世界。如果我們倒過來想,賈寶玉是一個很精明、很漂亮的公子哥,這個人怎麼寫,我不知道了,反而寫不出什麼來了。曹雪芹創造這麼一個人,《紅樓夢》可能可以發展成一部《佛陀傳》似的書,前傳的悉達多太子享盡榮華富貴,賈寶玉跟他也很相似,一直要經過很多很多生老病死苦,慢慢地看透了,最後出家得到解脫。

一個人的命運,包括我們自己的,永遠是一個謎語

「假作真時」,本書一開始不就借著甄士隱、賈雨村的兩種生活態度,提出要悟道解脫,還是沉淪紅塵?「無為有處」,什麼是有?什麼是無?什麼是空?什麼是色?賈寶玉這個時候還渾然不覺。渾然不覺的好!如果這時候懂了,就沒有下文了。人生的真昧,人生的命運,警幻仙姑講給賈寶玉聽,他這時候還沒開竅。要等到很後頭,歷經痛苦劫難,賈寶玉第二次再回到太虛幻境來看,那時他懂了,知道了認識的人的命運,他自己的命運,他才大徹大悟。

作者在十二金釵的冊子中,把陸續將上場的十二金釵的命運,老早寫出來了。但他用謎語式的詩讓讀者去猜、去揣測。他告訴讀者,一個人的命運,包括我們自己的,永遠是一個謎語。

我想命運是最神秘的東西,人這一生,到底是怎樣一條路?沒有人不好奇,但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命運以後會怎樣。你二十歲時絕對想不到你四十歲時是怎麼樣一個人,也許你有想像,可是命運要你走什麼路子,老早已經定了。在我們中國有這樣的思想,西方的哲學、戲劇也有很多在說,人逃不出自己的命運,是吧?

呼啦啦如大廈傾:藝術家的「第六感」

《紅樓夢》是一本在頂點的書,清乾隆時代是中國文化到了最成熟、最極致的巔峰,而要往下走的時候。作為一個像曹雪芹那樣敏感的作者,我想他雖然是在寫小說《紅樓夢》,寫賈府的興衰史,但是在無意中、在潛意識中,他同時感覺到整個文化將要傾頹、崩潰,一如他寫到的:「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我想藝術家有一種獨特的靈感,特別能夠感受到國事、乃至於民族的文化狀況。或許類似於所謂的「第六感」,我覺得曹雪芹就顯示出這種感受能力。所以他寫的不光是賈府的興衰,可能在無意間,他也替中國的文化寫下了「天鵝之歌」。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它的意義更大。

我們隨便舉個例子,我剛剛說文學家或藝術家的感受與靈感,尤其是中國的傳統,對於時代的興衰特別敏感,因為中國的歷史是延續下來的。其他像歐洲的話,它們的文化中心一下子遷到這邊,一下子又遷到那邊,所以歐洲的歷史比較是分期的;但中國的歷史是從古到今,一直延續下來的。這種各個時代的興衰刺激了很多文學作品的產生。舉個例子,像是李商隱,大家都知道他的《登樂遊原》那首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首詩講了晚唐,講完了唐朝的興衰。這種感受對曹雪芹而言,可能更加深刻。雖然乾隆時代表面看起來很繁華,但我們從歷史的後見之明來看,在乾隆晚年已經開始衰微,已經有很多瀕臨崩潰的跡象了。

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把後四十回痛批不頓,我不同意

張愛玲的《紅樓夢魘》,把後四十回痛批一頓,我不同意。我覺得後四十回寫得非常高明,非常了不得。後四十回他的style改了,因為前面講盛,文字當然華麗,後面講衰,文字自然蕭疏。前面是慢慢、慢慢地經營;後面是「譁」的一下就崩潰下去。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

第一百二十回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峰。寶玉光頭赤足,身披大紅鬥篷,在雪地裡向父親賈政辭別,合十四拜,然後隨著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聲禪唱,歸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睛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低昂。寶玉出家,並不好寫,而後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

摘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白先勇簡介

白先勇,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劇作家。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名將白崇禧之子。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等,重新整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記》,並撰有父親白崇禧傳記《白崇禧將軍身影集》。近年來致力於兩岸崑曲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

相關焦點

  • 在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在認識白先勇先生之前,我有讀過先生的成名之作《臺北人》,在當時只是覺著先生的文字異常感傷。直到後來,在先生80歲壽辰宴上收到《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著作之後發現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滋味越來越厚。近來,閒來無事整理自己的書架,看到案幾之上還放著昨天的翻閱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讓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3年前和白先勇老先生初次見面的情形。我之所以會認識白先勇先生是因為3年前,我作為華人記者參加了白先勇先生在聖塔巴巴拉舉行的80歲壽辰宴。
  • 再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在認識白先勇先生之前,我有讀過先生的成名之作《臺北人》,在當時只是覺著先生的文字異常感傷。直到後來,在先生80歲壽辰宴上收到《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著作之後發現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滋味越來越厚。近來,閒來無事整理自己的書架,看到案幾之上還放著昨天的翻閱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讓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3年前和白先勇老先生初次見面的情形。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正本清源,重現程乙本《紅樓夢》之美《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白先勇,首版時間是2017年2月。該書由白先勇臺灣大學《紅樓夢》導讀通識課(2014-2015)課堂講義編纂而成。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是「細說」還是「戲說」?
    也因為實在不明白這項學問的意義,平時我也很少看「某某解讀<紅樓夢>」之類的書。白先勇細說的《紅樓夢》則不太一樣。作者主要從兩部分切入,第一,小說寫作與鑑賞;第二,小說隱含的宗教哲學思想。是「細說」而不是「戲說」。
  • 詹丹︱評《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近年來,研究《紅樓夢》文本的白先勇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代表作《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受到了諸多名家的認可。在紅樓夢版本研究的脈絡中,白先勇此書固然清楚地凸顯了庚辰本和程乙本各自的思想藝術特點及其局限,加深了我們對《紅樓夢》的深入理解,但其中許多所謂的「不當或錯誤」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他對程乙本所做的毫不掩飾又殫精竭慮的辯護,許多都缺乏必要的邏輯。
  • 《白先勇紅樓夢導讀》
    請聽《紅樓夢》共享其語言清麗流暢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讓你身臨其境、如入夢中。深度解讀曹雪芹創作理念及文學之妙,帶你讀懂紅樓夢、賞析古典文學之美。白先勇藉此細讀機緣,仔細比對「庚辰本」與「程乙本」的差別,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與微妙意蘊,得以重新發現失落已久的「程乙本」《紅樓夢》之美。 《紅樓夢》導讀是白先勇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主要授課之一,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持續二十多年。
  • 白先勇:《紅樓夢》是我的文學聖經
    許多讀者對《紅樓夢》望而生畏,和曹公草蛇灰線的行文筆法,夾雜眾多詩詞曲賦的半文半白的文體不無關係。但是讀者一旦讀懂,無一不深感其精妙。為了讓讀者真正讀懂這部奇書,許多作家學者都對《紅樓夢》做過解讀。在百家之言中,我們為你推薦《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白先勇談紅樓夢 震撼500聽眾
    82歲高齡的白先勇語言幽默詼諧,侃侃而談近三個小時,吸引臺下500名聽眾。白先勇表示,一共教了29年書,其中《紅樓夢》差不多教了20年,第一次真正看《紅樓夢》大概十歲,看我母親的那本《繡像紅樓夢》。對我來說《紅樓夢》就是一本「文學聖經」。談到《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要用對比的手法,像賈政跟寶玉,一個代表儒家,一個代表佛家道家,薛寶釵跟林黛玉,一個是非常理性的,另一個是極端感性的。談到「紅樓夢中戲曲的點題功用」,湯顯祖對曹雪芹的影響相當大,尤其是《牡丹亭》。《牡丹亭》上承《西廂記》,下起《紅樓夢》,到了明朝,湯顯祖寫《牡丹亭》時寫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白先勇:紅樓夢是天下第一書,藏著解不完的人生密碼
    在未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前,國館君只知書中寫的是寶黛痴戀、家族傾覆;拜讀後才知,原來《紅樓夢》果真不負「天下第一書」之名,裡面不止有情愛世故,》的白先勇,將每個字句認真品味,細細拆解講說,才有了如今的「細說」紅樓。
  • 陳毓賢談與白先勇合撰《紅樓夢》英文導讀
    白先勇先生自幼喜愛《紅樓夢》,多年細讀研究頗有心得。他在西方的《紅樓夢》講座極受歡迎,往往一座難求。陳毓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問世,可以說是無數偶然的巧合。1990年代加州大學財政短缺,加大教職員工的退休基金卻因經營有方頗有盈餘,校方利用此機會以特別優惠的條件鼓勵資深教授提前退休,以節省日後薪酬開支。白先勇先生決定告別課堂時才五十七歲,打算替他父親白崇禧將軍作傳,並致力復興他喜愛的瀕危劇種——崑曲。
  • 白先勇:《紅樓夢》後四十回,有的地方寫得非常好
    識別二維碼,或打開豆瓣APP搜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點擊藍字了解詳情:《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在聲音裡,聆聽文學赤子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音頻課八十歲的白先勇遇見三百歲的曹雪芹兩位小說家跨越時空心靈相印音頻節目預告片▽「曹雪芹是我的『師父
  • 白先勇:《紅樓夢》為什麼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
    非要用劉姥姥的眼睛,所以劉姥姥進大觀園,變成一個經典之作。用她的觀點進入大觀園時,我們也變成劉姥姥了,看見大觀園就好像看到Disneyland 一樣這麼新鮮。如果不是用劉姥姥來寫,換一個人來寫,大觀園就寫得不那麼活了。劉姥姥進去之後,我們聽到一陣陣笑聲從大觀園裡洋溢出來,所以他的point of view 用得極好。
  • 白先勇:生活就是一部《紅樓夢》
    當人生走入暮年,白先勇為《紅樓夢》跑過的活動,一場一場又一場。201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在廢棄工廠改造的6000平米場地裡,82歲的白先勇西裝革履,給臺下烏泱泱上千人講《紅樓夢》的版本問題。興到濃處,他擺擺手示意不許工作人員打斷,於是原本不足一個小時的演講硬生生被拉長一倍。
  • 白先勇||讀了一輩子,教了一輩子,年輕人不得不看《紅樓夢》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扉頁文字《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內涵豐富、雅俗共賞。白先勇認定《紅樓夢》是與自己最有緣的一部作品(另一部是《牡丹亭》),是他的「文學聖經」。「19世紀以前,放眼各國的小說,似乎還沒有一部能超越過《紅樓夢》,即使在21世紀,在我閱讀的範圍內,要我選擇五本世界最傑出的小說,我一定會包括《紅樓夢》,可能還列在很前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是他以小說家的身份,對這部書寫於300年前的,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的解讀,「書裡凝聚了我幾十年反覆閱讀中慢慢琢磨所得的收穫」。
  • 《紅樓夢》的真正結局應該是怎樣的?
    前面的話|今天,看理想在豆瓣時間上線的第一檔音頻節目——《白先勇細說紅樓夢》137集節目正式完結了。從去年3月到今天,不知道這近11個月的時間,有多少人和我們一起走過?最後一集《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伴隨著白老師那句有點傷感的「紅樓一夢作到今天,是醒的時候了」,和看理想音頻節目標誌性的掃弦尾音,結束了。
  • 白先勇:《紅樓夢》後四十回是曹雪芹所寫,張愛玲沒讀懂它的妙處
    但白先勇卻說:除了曹雪芹,還有誰能把《紅樓夢》後四十回寫得這麼好?在看理想推出的音頻節目《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中,白先勇也提出許多例證,闡述這個觀點。所不同的是,白先勇並非紅學專家,也不是從考據出發來研究,而只是從一個小說家的視角,去欣賞、分析另一個天才小說家的名作。
  • 紅樓夢告訴你為什麼還是一夫一妻制靠譜
    這裡要說說紅樓夢程乙本和庚辰本處理的不同了。程乙本非常簡要,三姐一聽,無可救藥,姐姐已經根本沒有鬥志,認了命了,那我也沒辦法救你, 長長嘆一口氣,走了。我覺得這一段寫得比較有力量,也比較含蓄。 庚辰本則是尤三姐兒又多說了一大段,我覺得講多了,小說對話含蓄一點, 有時候言外之意,不講比講還有力量。
  • 臺灣紅學大師白先勇開紅樓夢講座 一把青女主角現身助陣
    華夏經緯網3月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本學期開設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紅樓夢》,由紅學大師白先勇領銜,廣邀臺灣外多位紅學專家,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及波士頓大學教授等,從文學、美學、性別、戲劇、現代科技等多元角度賞析《紅樓夢》。
  • 蔣勳細說紅樓夢
    這是蔣勳老師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反覆閱讀《紅樓夢》三十多遍後的系列講座錄音集,蔣勳從美的角度,從情感出發梳理《紅樓夢》文本中滲透出的細微感覺。蔣老師完全超越了考據,滿足的不是人們的好奇心,而是與你生命的對接。
  • 名家講座 白先勇《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0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名人對話‧名家講座」,11月15日壓軸場次於佛陀紀念館五觀堂,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白先勇,以「《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悲劇力量─寶玉出家與黛玉之死」,分析《紅樓夢》全書二大關鍵「寶玉出家」、「黛玉之死」,以及書中內容所呈現融和的儒釋道三家精神,象徵手法和架構等,共750人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