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名故事|用銅器打出名氣的二纛街

2020-12-25 騰訊網

昆明地名故事 | 用銅器打出名氣的二纛街

本文共計258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圖為:二纛街老建築

昆明有條老街叫「二纛街」

◎《辭海》解釋:纛,音dào,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又讀。唐代詩人許渾《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詩中云:「柳營出號風生纛。」

「二纛街」街名源於清代。此街位於雲貴總督府的後轅門(勝利堂後面),當時有人沿圍牆蓋建簡陋房屋,後逐漸形成街道,街西有纛旗廟,是總督豎旗與祭旗之地,廟內常年豎有兩面纛旗,故名。昆明方言將「纛」讀為「dú」「tú」,民間便把老街讀為「二毒街」或「二徒街」。

抗戰勝利堂

老街東起文廟橫街,西至五一路,東西走向,今勝利廣場至五一路還殘留一小段,早先全長410米、寬11米,原為青石路面,後改成水泥路面。1912年,街名改為民生街,意為擁護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至今尚存的幾間老民居門頭上,還釘有民生街門牌。

一直以來,二纛街很出名頭,坊間提及,無人不曉,這當然不是那兩面迎風呼啦啦的封疆大吏旗,而在於一代又一代默默無聞的匠人。名氣是用銅器打出來的。

這裡幾乎匯集了全城的銅器店。據1922年出版的《旅滇之南》記載,這條不長的街道上,在冊登記銅器字號就有15家。和省城多家店鋪一樣,都是前店後廠的手工作坊,做著自產自銷、加工訂製的買賣。或許學藝徒弟很多,人們借音取義,也是「二徒街」得名之故。從早到晚,滿街叮叮噹噹打銅之聲,初聽清脆悅耳,引得路人駐足觀看,但聽多了也會心煩。加之這裡是從大、小西門入城必經之道,格外繁華熱鬧。風箱拉扯呼嚕嚕,火苗上躥紅騰騰,催人振奮,似乎走進了中古時代手工業市井。

銅器店

老街另一特點是店家名號。或許是要讓顧客來此獲得至寶,或許是商家期盼招財進寶,故店名多以「寶」字起頭,諸如「寶興號」「寶華號」「寶茂號」「寶光號」等。匠人天天敲打鍛造,各種紅銅、黃銅及白銅器物在手下誕生,產品多為「打銅」,全憑手工敲打,其中有銅盆、銅錫茶壺、銅勺、銅鑼鍋、燭臺和鑼鑔打擊樂器等;也有鑄銅製品,主要有神佛銅像和香爐,顏色呈褐色,顯出莊嚴和神聖,市民稱之為「古銅」或「烏銅」,銅佛像則尊稱為「古銅聖賢」,是每戶人家佛桌上必供之物。另外較高雅者當數斑銅製品,以博古架和案頭的擺設物件為主。

二纛街上有兩種傳統銅製品名頭極大,受世人追捧。其一,「烏銅走銀」。「烏銅走銀」為雲南特色傳統工藝品,製作工藝已瀕臨滅絕。史料記載,其工藝源於雲南省石屏縣冒合鄉嶽家灣。《石屏縣誌》云:烏銅器「生產於清雍正年間(1723~1735)……」由一位叫嶽中正的人所創。又據羅養儒先生《紀我所知集》中說:清光緒二十年前後,昆明市場上已有烏銅鋪。

烏銅走銀工藝品

所謂「烏銅」,主要成分是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顏色並非銅之本色,經過加工處理後,使原本的紫紅變成烏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過了「化學反應」。匠人的傳統方法還有使其受潮,慢慢產生氧化而變成明快烏黑之色,但此加工過程太漫長,隨著工藝不斷改進,後人採用化學藥水處理,速度加快,便於量產。

「烏銅走銀」名貴之處不僅在於器皿底色的處理,更在於「走銀」的精妙,工藝相當複雜。匠人須掌握冶煉合金、器物造型、書法繪畫和微雕等諸多技藝。製作時先用烏銅合金進行碾片、敲打造型或通過鑄造製作器物胎底,在銅胎表面繪製、鏤刻精美紋飾圖案,最後進行「走銀」。

烏銅走銀工藝品

早先工藝採用古代火鍍金法。匠人把銀屑填入陰刻紋飾細槽內,加熱銅胎,銀屑熔化,自然填滿細槽,再經打磨而顯出銀色圖案紋飾。後有匠人改進工藝,同樣先在胎體上鐫刻所需圖案線條,然後將其置於火上加熱,同時熔化銀水在銅器上「走」之,使銀水流入刻紋之中,冷卻後再進行加工打磨。

烏銅走銀工藝品

其工藝品主要有香爐、花瓶、筆筒和墨盒等。常見紋飾有詩詞歌賦、花鳥魚蟲、梅蘭竹菊和龍鳳鹿鶴等吉祥圖案。誘人之處在於莊重深沉的烏黑底色襯託著銀光悅目的燦爛,而且由於合金緣故,不會起銅綠或氧化成斑,銀線也不會隨時間延長而剝落。黑質白章,顯出雅致古樸韻味;雍容華貴,有了寶氣煥然品質。清末民初,是「烏銅走銀」的黃金時代,上流社會以贈人典雅別致的墨盒為時尚,視為高貴禮品。省城大官吏、大財東和大文人爭相定製,落下對方和自己的名號,相互饋贈,增進友情,甚至送到京城去走動關係。

前面提到石屏「老嶽家」後人嶽永康把工藝發展到高峰。他的鋪面開在民生街(二纛街)沙朗巷口,老招牌為「嶽記福興烏銅莊」。他的器物以墨盒為主,還有筆筒、花瓶和煙鍋杆等。「嶽記」產品追求完美,講究一個「精」,每道工序明細,碾片、鐫刻、鑽花、走銀及拼接打磨,各司其職,嚴格把關,精益求精,一定做到極致。嶽永康本人只做兩件事,一是添加熔化烏銅配料,那是祖傳秘技,不容他人窺視;二是親自操刀鐫刻重要器物紋飾,他刻花不打底稿,信手拈來,線條流暢,圖案傳神,技藝爐火純青,可與名家爭伯仲。

二纛街的另一精品為滇省特有的白銅器物。白銅是雲南雞血銅與鎳的合金。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白銅出雲南,赤銅以砒石煉為白銅。」這裡所說「砒石」不是「砒霜」,而是紅砷鎳礦,滇省銅礦資源豐盛,並有煉白銅原料的銅鎳共生礦石。

白銅製品起於省外,但工藝傳入滇省後卻躍居全國前茅,被視為珍品。清代以來,昆明出現專制白銅器物的作坊,多集中於二纛街。它色澤光潔,泛出寶色,質地軟硬適中,經久耐用,不起浮垢,若是用舊之物,一經拂拭,即耀眼如新,美倫美奐,精妙無比。清嘉慶年間,檀萃《滇海虞衡志》中談到滇省白銅作坊情況:「白銅面盆,唯滇制最天下,自四牌坊以上皆其店肆。夫銅出於滇,滇匠不能為大鑼、小鑼,必買自江寧,江寧匠自滇帶白銅下,又不能為面盆如滇之佳,水土之故也。白銅製器皿甚多,雖佳亦不為獨絕,而獨絕者唯面盆,所以為海內貴。」由此可見,雲南白銅器皿尤其是銅盆,堪稱中國一絕。

白銅商家以「江南寶號」最為著稱。該店創於清中葉,早先開在二纛街,後因質量好而名氣大,老闆不願與「低檔者」為伍,便遷至錢局街經營。他家器物造型美、品種多,有臉盆、茶壺、暖壺、手烘爐、水菸袋、旱菸鬥、託盤、墨盒和帳鉤等,僅茶壺就有圓形、瓜形、四方、六方、八方和高頸等款式,上面還加刻花鳥魚蟲、山川人物並以詩詞點綴,工藝絕妙,堪稱精華。其產品又以白銅盆最享盛譽,色澤光潔,圓度精確,暗花圖案頗為精美,因名聲太大且質量太好,使得京津、江南一帶客商都來滇訂購而遠銷內地。該作坊相傳好幾代,到了清光緒年間才歇業。

市井中稍微富裕之家要嫁女兒,嫁妝中都以有「江南寶號」白銅盆為光彩。昆明民俗,但凡嫁女娶妻,陪嫁物品絕對都要新制,若用舊物會被譏笑為「二婚」嫁妝。但自從「江南寶號」停業後,欲購者仍以得其銅盆陪嫁為榮耀,甚至用舊之物,哪怕價格高出別家新品三四倍,仍有人在所不計,購之欣慰且還為他人所羨。後來,萬鍾街、文廟街也有製作白銅盆店家,但技術未及「江南寶號」,不能用整塊白銅皮打制而成,而是用三四塊拼鬥連接成型,質量也要次些。

銅器店

二纛街改為民生街後,商家的生意依然紅火,究其原因,除了自古以來已經聚集的旺盛財氣外,更多的還在於遵循祖訓:篤信誠意,絕對真貨,如假包換,言不二價。

END

相關焦點

  • 昆明為什麼叫昆明?這些本土地名都有故事和來歷~
    武林外傳裡有一集,呂秀才用唇舌之力讓殺手姬無命自殺,他說:「你可以叫姬無命、我也可以叫姬無命、他們都可以叫姬無命。」 話是沒錯,但每個人,乃至每個城市的名字,都是有寓意,包含了每個愛你的人對你的期許,就算同名同姓,但故事和歷史是獨一無二的。
  • 昆明地名設置芻議
    並把以往昆明地名的設置史分為:清代以前的古代時期;民國時期;1950以來至今等三個時期一、清代以前的昆明地名設置1、古代民族約定俗成的地名稱謂自古以來,雲南這片土地上的歷代先民,用他們各自的民族語言,呼出了林林總總的地名。這是昆明在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地名的一個重要特點。大者如:滇。這是古族名。
  • 昆明為什麼叫昆明?這些本土地名都有故事和來歷~
    話是沒錯,但每個人,乃至每個城市的名字,都是有寓意,包含了每個愛你的人對你的期許,就算同名同姓,但故事和歷史是獨一無二的。在昆明,有著許許多多我們非常熟悉的地名,北京路、文林街、黃瓜營、圓通山……這些地名我們或許能脫口而出,但是卻又說不出它們的來歷和故事。
  • 滇池大壩上的城市連環畫,蘊藏著許多老昆明的故事
    海埂大壩位於滇池北部草海東岸,經過提升改造,成了昆明市民休閒、遠足、運動、看海鷗的好地方,離大壩不遠的海埂會堂是雲南省最大的會議中心,很多重要的會議、大型的活動都常選擇在這裡舉辦。每年一次,我們都會參加昆明走進自然群組織的徒步環滇活動,用7個周末的時間、分段環滇池行走一圈,踐行綠色出行、保護滇池的理念,親歷滇池治理、生態修復帶來的變化,同時能夠強健體魄,陶冶身心,實乃一舉多得也。今年的環滇活動起點、終點都是海埂大壩。
  • 英語中典型的地名、街名
    溫哥華英文教練, 致力於地道英文表達 在起地名、街名這方面,地球人的想像力都比較貧乏
  •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春天 「春」字地名有幾十個
    原標題:藏在南京地名裡的春天,滿目皆花很多人說,南京「春如四季」,不過眼下這幾天倒正是春光大好的時分。很多人抓緊轉瞬即逝的春光,到郊外踏青賞花。南京的春天雖然短暫,但南京很多地名卻與春天有關,藏著很多與春天有關的故事,已經被南京人使用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 臺灣地名的大陸情結:鄉愁的一種
    「作為寫在大地上的歷史,地名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內涵。一個臺灣地名,就是一個歷史片段,就是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 街口地名由來閒扯
    街口鎮:以60裡街源之口命名,原來的街口鎮中心在如今的街口村水面以下,是當時的街口整治中心。之前也曾叫過界口,意思就是兩地交界之口。街口村:繼承了原來街口中心的地名,但是行政中心已經遷到新門。對面山:由於街口村是原來的行政中心,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加上當時對面山沒有幾戶人家,故而在以街口村人數為多的情況下,對面山就是指他們對面的一座山,然後對面山的人也沒用話語權了,大家都會說,那地方就在街口對面啊。前山:以街口村為中心,60裡街源街口村在最前,那麼還在它前面的山就叫前山嘍。
  • 「鶯谷」=風俗街?東京地名背後的小秘密一次告訴你!
    其實,地名不只是地名,代表的還有許多背後意義,透過該地區、該市鎮的歷史、氛圍、店鋪與文化,呈現出更多有趣故事,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一篇東京地名事典,一一介紹這些地名的秘密喲!新宿作為一座越夜越熱鬧的不夜城,除了許多居酒屋、卡拉OK和餐廳通宵開業之外,在歌舞伎町周邊也有許多特種行業聚集於此,日本女歌手椎名林檎的作品《歌舞伎町的女王》,也用妖嬈的嗓音描繪著此處的情景,她唱道:「從JR新宿車站東口出來/那兒就是我的後院/大遊戲場歌舞伎町/今夜開始」。
  • 「歌舞伎町」=風俗街?東京地名背後的小秘密一次...
    大家在看日劇、綜藝節目,或翻閱日本的報章雜誌時,是不是常常聽到或看見「永田町」、「歌舞伎町」或「三茶」這些地名呢?其實,地名不只是地名,代表的還有許多背後意義,透過該地區、該市鎮的歷史、氛圍、店鋪與文化,呈現出更多有趣故事,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一篇東京地名事典,一一介紹這些地名的秘密!
  • 香港地名文化
    (E)二英一中地名,即一條地名,有一個中文名稱,有兩個英文名稱,這兩個英文名稱中一個為純英文名稱,另一個為羅馬字母粵語方言注音,這裡我們暫且都稱它們為英文名稱。,即中文名稱和英文名稱彼此沒有關係,華人用中文名稱,英國人用英語名稱。
  • 【文苑熱土·秋冬】八景話八街
    《安寧民間故事》中,《朝陽寺鐘聲》講的就是關於這口洪鐘的故事。 「大雲映木於泉內」:中所的大雲山上有座寺院名叫「大雲寺」。據《昆明佛教史》一書說:大雲寺也叫「華嚴寺」,「為元代中期北來的大雲法師所建」,明代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成書的《滇志》中就有大雲法師和他建寺的記載。大雲寺是「研究昆明地區佛教發展史的三大古寺」。
  • 「一二三四五六七」,用數字趣談無錫老地名
    無錫,作為地名,這一詞最早可能來源於春申君黃歇「立無錫塘,治無錫湖」。漢高祖五年,即公園202年建縣,因無錫湖而名無錫縣。今天,我們用以數字為線索,去找尋無錫的那些有趣的地名。一:一裡街在無錫北柵口附近,有一條百年老街,名為一裡街。清朝時,梨花莊的延聖殿香火非常旺盛,很多錫城市民前往燒香拜佛,從北閘口走到延聖殿,大約一裡的路程,又因梨花莊農民都在此處出售農產品而形成了一個集市,故取名一裡街。
  • 照母山原叫照墓山 與南宋狀元有關 老地名藏故事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將此山叫為照墓山。  「於是,我們就取其含義將照墓山改為照母山。」楊波說。  應加強對重慶地名文化資源的挖掘  對於照母山名字的演變,重慶圖書館研究員王志昆認為,照母山與馮時行是否真有這段傳奇的故事,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母山這個地名蘊含了對孝文化的推崇和尊重,這無形中會對後人起到激勵和教育作用。
  • 一百元從街頭吃到街尾的5條美食街,來昆明必須打卡!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小吃街,每一條小吃街都是一條老街,在這裡,你能用味蕾真正感受到這座城的「味道」。小編的外省朋友經常問昆明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為了讓吃貨朋友加深對昆明的愛,小編找了5條美食街,每一條都有其各自的特點不僅種類繁多、品種齊全、味道出色,而且實惠到只要兜裡揣上100元,就能從街頭吃到街尾,各種各樣的美食盡收無餘。
  • 漫步昆明老街懷舊民國風
    在昆明就有這樣的建築,被稱為「昆明老街」。昆明老街包括光華街、甬道街、景星街、錢王街,是國內唯一以整個街區作為一個統一地名命名的街區項目。錢王街北起人民中路,南接景星街,全長400餘米,較好地保留了馬家大院、傅氏宅院等文物及掛牌歷史建築。
  • 昆明安寧縣街八街可自駕賞花
    安寧縣街、八街兩地萬畝梨花已開放。  另外,記者昨日從安寧市政府獲悉,當地縣街、八街兩地上萬畝梨花已競相開放,是市民踏春賞花的不錯選擇。安寧市是「中國紅梨之鄉」,境內的縣街和八街有悠久的梨樹種植史。這裡梨樹樹大型美、與眾不同。兩地連片種植梨樹近萬畝,在春天花開時節,遍地梨花似白色海洋,大有「佔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的氣勢。每年春天,這裡都是昆明及周邊地區市民賞花踏春的「打卡點」。
  • 講好中國地名故事 《地名中國》人文紀錄片採風陝西大荔
    大荔冬棗 講好中國地名故事《地名中國》人文紀錄片採風陝西大荔 《地名中國》紀錄片攝製組邀請文化研究學者,圍繞大荔縣域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民俗、建築、非遺等開展調研座談。
  • 昆明的美食街有哪些特色美食你知道嗎?
    翠湖1、翠湖。翠湖與文林街、文化巷一片;美食推薦:怡德飯莊、廣益飯店、金太陽、聖地陶沙;這裡的傳統滇味館算一流,還有曾經引領了昆明咖啡的時尚的聖地陶沙,至今為止,翠湖片區一直都是美食的引領之地。昆明的西餐廳最集中的地方:海逸酒店、青鳥、茵香、金太陽等多家店,大概佔了昆明西餐的1/3。文林街、文化巷裡的酒吧,異國風餐廳,頗有「洋人街」的感覺。
  • 「崇德」還是不「崇德」——關於德州經濟開發區改地名的一點看法
    故地名它就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符號、一個方位的標識,特別是一些老地名了,它們所蘊含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種期盼,一種文化和一種文化嚮往。所以,地名並非是一個枯燥的名稱,它記錄著、代表著這個地域的歷史,風霜雪雨的經歷和空間的刻度,故在它們之中包含著歷史發展、地域文化、社會及民俗民風等,諸多方面地域、民俗等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