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省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雖然不像韓國如今躋身發達經濟體,不過相對來說,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2018年臺灣實現17.77萬億新臺幣,折合5894億美元,如果按照平均人口2358萬人計算,那麼臺灣的人均GDP接近2.5萬美元。近年來隨著內地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地區已經率先跨入高收入行列,比如四大一線城市,無論是在城市建設,還是經濟發展水平,都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那麼經濟上先行一步的臺灣省,人均GDP接近25000美元,在內地一線城市中處於什麼水平?
根據2018年的數據,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按人均GDP排名分別是深圳,廣州,北京和上海,人均GDP是人民幣19.33萬元,15.77萬元,13.97萬元,13.51萬元。按照2018年6.6174的平均匯率,則深圳的人均GDP是29211美元,廣州為23831美元,北京為21111美元,上海為20416美元,全部突破了兩萬美元大關。可見與內地一線城市相比,臺灣省的人均GDP並不是最高的,只能排在深圳之後,位居第二。並且內地的經濟增長率也遠高於臺灣省,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廣州有很大希望在今年就可以趕上臺灣省。
從歷年的人均GDP數據看,臺灣省是在2011年首次突破兩萬美元大關,到了2013年,臺灣被深圳追上,深圳市人均GDP突破22000美元,達到22113美元,而這一年臺灣省人均GDP為21916美元。當年臺灣媒體形容是一個深圳打敗了整個臺灣。如今6年時間過去,臺灣即將面臨被另一座城市-廣州趕超,那樣的話,就不是一個深圳打敗了臺灣,而是珠三角打敗了整個臺灣。或許過不了多久,北京,上海也會趕上來。
根據今年第3季度的經濟數據,臺灣省的經濟增長率達到2.9%,按照這一水平,暫時在四小龍經濟體中處於領先位置,一時間,臺灣競爭增長位居四小龍之首成為熱門話題,因為這是近年來臺灣首次在四小龍排名第一,當然格外被看重。不過與內地相比,恐怕將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處境,人均GDP即將被更多的內地城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