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閱讀《平王東遷為哪般?》上篇
叄
周平王東遷之路並不孤單。秦襄公帶兵全程護送,還有鄭武公、晉文侯、衛武公陪同,算是威風凜凜。但平王卻高興不起來,身邊這四大護法個個心懷鬼胎,誰知道憋著什麼壞呢。
秦襄公表現最積極,打犬戎賣力不說,這次又出兵護送,有點無利不起早的意思,畢竟王室東遷對秦最有利。鄭武公一直沒個笑模樣,跟死了爹似的(確實死了爹),不好相處又不能得罪,鄭國離洛邑很近,以後還要多仰仗,外公打算把小姨許配給他,這就算一家人了。
衛武公鶴髮童顏,看上去人畜無害,但此人過去是個狠角色,不容小覷,好在已經八十多歲,也蹦躂不了幾年。最讓人琢磨不透的是晉文侯,跟了一路卻很少說話,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周平王順利進入洛邑,這座兩百年前就已建成的大都市,早已做好成為王朝中心的準備。一切都是現成的,連九鼎都早已搬到王城。
待塵埃落定,平王開始論功行賞,正式冊封秦襄公為諸侯,任命鄭武公、衛武公擔任卿士,共同輔佐朝政。晉文侯誰也沒打招呼,悄悄離開洛邑,回到自己的封國。
秦國成為諸侯國,從此擺脫了蠻夷的身份,正式加入中華大家庭,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它將與晉、齊、楚、燕等國一較高下,爭奪天下。這些老對手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諸侯,與它們相比,秦只是個小弟弟。但誰能料到,五百年後,是這個小弟弟一統天下。
是時候扒一扒秦國的起源了。按照以往慣例,一個統一王朝基本上都會與黃帝家族扯上關係,大秦也不例外。只是從父系上扯有難度,只能從母系上做文章。
秦最早的先祖女修是顓頊的後代,織布時吞了玄鳥蛋(和商朝始祖契一個套路),生子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落(黃帝也出自少典部落)女子女華,生子大費,也就是伯益,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舜賜姓嬴,並將女兒許配給他。
之後的嬴姓家族混跡於蠻夷之間,逐漸沉淪,直到商朝中期,後代孟戲、中衍被商王太戊請來駕車,嬴姓家族逐漸成為商朝大族。商朝末年,嬴家的蜚廉、惡來父子被商紂王寵信,先後死於武王伐紂之戰,可以說是為商捐軀,典型的「助紂為虐」。
西周初期嬴家又與西戎混在一起,蜚廉另一個兒子季勝這一枝出了個牛人造父,為周穆王駕車立下大功,受封趙城,成為趙國的始祖。整個嬴姓家族都跟著沾光以趙為氏。
惡來這一枝也出了個牛人非子,因為擅長養馬,被周孝王賞識,獲封秦地,秦國就此誕生,非子作為始封君被稱為秦嬴。秦國為了生存,自誕生起就與西戎(主要是犬戎)爭戰不休,那時候的秦人就三件事:吃飯、睡覺、打犬戎。
秦人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秦嬴的重孫子秦仲被犬戎所殺,秦仲的長孫世父為了給爺爺報仇,把國君的位置讓給弟弟,自己在戰鬥中被俘,關了一年才被釋放。他的弟弟後來即位,就是秦襄公。
秦襄公的功績很大,剛上位就把妹妹嫁給西戎豐王,又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穩定了秦國的被動局勢。從此秦國開始步步為營,不斷開疆拓土,到秦襄公的兒子秦文公時代,整個岐山地區盡歸秦國,當年周人崛起的風水寶地變成秦人的地盤,為秦人崛起奠定了基礎。
秦人以關中平原為根據地,以養馬駕車為基本技能,在戰鬥中不斷磨鍊,商鞅變法又解決了國家的組織效率問題,這樣的鐵血之國自然也就變成虎狼之國,統一天下不在話下。
肆
不過在春秋時代,秦國還要屈居晉國之下。作為中原正統,晉國是當仁不讓的帶頭大哥,什麼小齊、小楚、小秦,你們不過是東夷南蠻西戎,在晉面前統統都是小弟。
晉國的出身根正苗紅,始封君是周成王最疼愛的弟弟唐叔虞。據說他倆小時候有一次玩過家家,周成王把一片桐葉削成珪狀送給叔虞,並煞有介事地說:我以桐葉的名義冊封你。旁邊的史官馬上奏請成王擇吉日冊立叔虞為諸侯。
成王不以為然,過家家怎能當真。史官表示,君無戲言,既然說出來了,俺們也記錄下來,就要把冊封按禮儀完成(感覺這史官被收買了),周成王無奈,只好把唐地(今山西翼城縣)封給叔虞。
唐叔虞的兒子晉侯燮上位後,因為國境內有晉水,於是改國號為晉,晉國由此誕生。此後一直到第十任國君晉穆侯都無甚大事。
晉穆侯幹了兩件事,一是娶齊國宗室之女齊姜為王后,晉國與齊國通過婚姻結盟,在西周后期成為很重要的諸侯力量;二是給兒子起名不當留下後患,晉穆侯的父親晉僖侯名字叫做姬司徒,因為與官職司徒重名,最後生生將這個官職給廢除了。可惜晉穆侯沒有吸取父親的教訓,給兒子起名時太隨心所欲。
齊姜生下他們第一個兒子時,正值晉軍與外敵交戰大敗,晉穆侯為了不忘雪恥,給大兒子起名「姬仇」。三年後,齊姜生下第二個兒子,此時晉軍大獲全勝,穆侯一高興,給二兒子起名「姬成師」。
大夫師服對此表示異議:長子起名為「仇」,次子卻叫「成師」,這樣起名互相牴觸,將來必有禍亂。
沒想到這烏鴉嘴又一語成讖,晉國因為姬成師這一枝內亂,差點分裂。此是後話,暫且不表。單說這位姬仇還真是苦大仇深,父親晉穆侯去世,本該繼位,沒想到叔叔殤叔自立為君,並一路追殺。姬仇在國外逃亡四年後,集結黨羽誅殺殤叔,完全靠自己奪回寶座,是為晉文侯。
晉文侯正趕上西周滅亡東周初立的歷史關頭,如何站隊便成了緊要問題。我估摸著晉文侯開始是想站在周攜王一邊的,畢竟這才是西周正統。可惜攜王實在不爭氣,毫無上進心,和他站一起並無益處。
晉文侯真是狠人,一旦做出決定便迅速出手殺死周攜王,血淋淋的腦袋不一日就送入洛邑。平王喜出望外,直到這一刻才真正體會到做天子的感覺。從此周平王開始自稱天王,他以為自己是周杰倫啊。
晉國吞併了周攜王的地盤,其勢力範圍從山西延伸到河北中南部,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
尾聲
平王東遷四大護法還有衛武公和鄭武公沒說,最後再簡單說說。
衛國的始封君是周武王的弟弟衛康叔,與王室關係也很近。三監之亂後,周公為了更好地控制商朝遺民,把康叔封到原商都朝歌,建立衛國。
前幾任國君沒留下什麼事跡,到第十任國君衛共伯就比較慘,被自己的弟弟追殺,逃到父親衛釐伯墓前仍難逃一死。這位弒兄的弟弟即位,就是衛武公,他一直活到九十多歲。
衛武公讓我想起西周第一位弒兄篡位的諸侯魯魏公,他在位五十年,也活了一大把年紀。這說明好人未必長壽,壞人未必短壽。當然,對政治人物不能簡單以好壞劃分,他們都是狠人還是比較確定的。
衛國在春秋屬於攪屎棍角色,前期還經常出鏡,後來就比較低調,它的看家本領就是念隱身咒語:看不見我看不見我……於是大家就真的看不見了,別人打的死去活來,衛國竟然苟活到秦二世才被滅,堪稱開掛的奇蹟。
鄭武公留到下文再講,鄭國三公有必要專門說說,尤其是鄭莊公,這是個大騙子,我小時候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