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剛滿三十、初舞臺第一、今天倒數第一的乘風破浪的瑩瑩子。沒有天賦、不是學霸,但是我只相信,有了夢想,不要害怕,去做就對了,畢竟我幹一行就是要像一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乘風破浪的瑩瑩子殺青了,讓我們下一個賽道見!」
這是藍盈瑩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之夜上對觀眾說的肺腑感言,也是對自己此次綜藝之旅的自我總結。
有很多網友為藍盈瑩6場公演僅收穫14萬票的結果打抱不平,覺得這個數字配不上她的努力,但我們也發現,心疼歸心疼,這些憐愛是無法轉化成喜愛的。「雖然她有點慘,但我還是get不到。」諸如此類的評價很多。
藍盈瑩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最大的標籤是「努力」。第一期節目裡,有的姐姐在表演中出現意外,要求重來,有的姐姐因為表演順序焦慮,而藍盈瑩坐在臺下全程泰然自若,一登上舞臺便氣場全開,順利拿下了最高分。
接受採訪的時候,藍盈瑩野心勃勃:「我會直面困難,然後把它們踩碎。」
藍盈瑩不是僅說說而已,她一直有在踐行自己的承諾。即使遇到不擅長的事物,藍盈瑩從來不會說放棄,永遠是那句話:「我可以!」
因為對自我苛求完美,所以藍盈瑩對待別人也是同樣的標準,她讓所有人都背上沙袋,畢竟,她不允許自己的人生裡有遺憾,可這種行為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藍盈瑩被罵太自我、好勝心過強……
但身處一個「優勝劣汰」的選秀節目中,她爭她拼,她的野心赤裸裸,她不遺餘力只想成功,有錯嗎?
藍盈瑩沒錯,可人和人之間是有奇妙磁場的。「我知道你很優秀,但我就是不喜歡你。」
她就像是班級裡學習成績最好、最用功的班幹部,誰都知道,她坐到那個位置是自己拼搏來的,但是,誰都不願意去到她的世界,因為一旦進去,就會成為陪襯。
尤其是,當藍盈瑩的努力侵犯到他人時,大家對她的感覺可能會更複雜。藍盈瑩可以為一件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她不能保證其他人也是這樣的想法,「我知道上進沒錯,可我就想當一條鹹魚。」「管好你自己」。
和藍盈瑩形成強烈反差對比的人是吳昕。前者始終狼性附體,後者則是遇事就哭。
藍盈瑩、黃齡和吳昕成立了三人聲樂組,藍和黃都特別想要在舞臺上展示樂器,可是吳昕不會。這個時候,藍盈瑩直截了當地提議讓吳昕10天學會貝斯。吳昕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崩潰了。
在後臺採訪時吳昕直接大哭,她說:「不喜歡在一個團隊中,這種拖著別人的感覺。這個樂器不是說,十天能學明白的。」
吳昕的「哭」人設是出了名的,不止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在《我家那閨女》裡,她也是動不動就哭。
因為節目被砍,哭:「為什麼別的主持人都有,只有你的被拿掉了?因為你就是最差的,你是能被拿掉的那一個。」
因為戀情被父母反對,哭:「爸媽不同意,就較勁,我想說為什麼不同意,不是說好了我喜歡就可以嗎?」
雖然吳昕因為情緒問題總是被外界扣上廢柴的帽子,但是,吳昕的觀眾緣、路人緣總是出奇的好。
尤其是參加完《乘風破浪的姐姐》後,風評更佳。一字馬、綢帶舞、戲曲唱腔多場表演下來,外界對吳昕的評價是「閃閃發亮」。
藍盈瑩付出的可不比吳昕少,但是二者收到的評價天差地別。歸根結底在於前者讓人感覺遙遠,後者則讓人產生共情。
藍盈瑩的人生有三大法則:不賣慘,不示弱,不迎合。即使被黑了那麼長時間冷血、自私、情商低、皇族,她一次都沒有流下過淚水,反而是在表演的時候,心情有些波動,感覺眼淚即將流下,她迅速扭頭。
對於這樣的人,說實話我是敬佩的,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像藍盈瑩這樣始終昂揚著頭顱從不認輸?少之又少。
很多成年人都和吳昕一樣,工作中會遇到難題,感情中會遇到阻礙,雖然這些困難對藍盈瑩這樣的人來說,不值一提,但對自己而言,就是無法逾越的高山,能怎麼辦?只能哭。
但哭只是發洩方式,吳昕每次哭完之後都能自愈,她不會貝斯,不代表她不會通過唱歌、跳舞來彌補短板。
她節目被砍,這次失敗激勵她勇敢走出舒適圈,參加《我們相愛吧》,使商業價值大大提升。她因為戀情和父母鬧彆扭,但最終還是和家人和解,也釋懷了那段失去的愛情。
大多數普通人也是如此,無論是主動自愈,還是被動自愈,最終還是要走出陰影,迎接更讓自己感到快樂的生活。
人們常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裡的性不應該是「性別」的性,而是「性格」的性。我們也許會因為有個人和自己不同於是對對方產生興趣,但是,能讓彼此接近的橋梁卻是二人共通的點。
大多數人喜歡吳昕,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和吳昕經歷過同樣的崩潰,所以,吳昕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乃至其他節目中,有所成功時,我們都會發自內心地為其感到高興。
而大多數人不喜歡藍盈瑩,並非是三觀不正,而是因為我們無法感同身受她的要強、她的拼命。
不過,無論是野心勃勃的藍盈瑩還是哭唧唧的吳昕,都有在好好的享受自己的生活。藍盈瑩從來不覺得表達欲望、追逐欲望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外界對她的負面評價並不影響她繼續當拼命三娘。吳昕還是那個喜歡表達情緒的人,哭完,然後繼續樂呵呵過好每一天。
無論你是選擇藍盈瑩的人生,還是選擇吳昕的人生,我都希望,你要永遠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