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芒果TV熱播三個多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功吸引了一眾媽媽們的眼球,成為本年度的現象級綜藝。
9月初的成團夜為姐姐贏來了高光時刻。而成團名單卻讓好多粉絲意難平。好幾位姐姐都經歷了全網黑、路轉粉或從萬人迷到萬人罵的歷程。伴隨著爭議成長,可能就是明星的必修課吧。
其中一個毀譽參半的要數勤奮、努力、好學、善良,被大家公認的學霸藍盈瑩,喜歡她的人是因為她努力,討厭她的人是因為她太努力。
成也努力,敗也努力。
藍盈瑩的初舞臺是非常驚豔的,不僅徵服了評委、徵服了觀眾,就連同臺的專業選手們都覺得她怎麼可以在沒有彩排的情況下做到這麼穩,不簡單,特別優秀。
在成團夜,藍盈瑩自白:「哈嘍,大家好!我是剛滿30歲,初舞臺第一,今天倒數第一,乘風破浪的盈盈子。沒有天賦,不是學霸,但是我只相信,有了夢想,不要害怕,去做就對了。畢竟,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乘風破浪的盈盈子殺青了。」
她面帶微笑,語氣哽咽,大大的眼睛裡寫滿了不服與倔強。很明顯情緒有些激動,卻強忍著沒有哭出來。
看得讓人覺得好心疼。
回想我們一路走來,身邊似乎總有那麼幾個不討人喜歡的學霸,如果你也曾經是個學霸,很可能也曾有過被有意無意孤立的遭遇。
但也有一些學霸,卻做到了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同樣是努力,為什麼有人粉有人黑?
讓我們拋開綜藝劇本和幕後剪輯,試著從網民吐槽藍盈瑩的幾個點分析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要引導他們去化解。
槽點 1 :缺乏共情能力
當所有姐姐都在為一首歌感動到哭的時候,藍盈瑩面帶微笑,一臉的不解。放在一群體哭得梨花帶雨的姐姐中間,她的微笑就是一臉的不合時宜。
她坦言,她確實沒有要哭的衝動,她從來參加這個節目的時候,就清楚的知道這只是一個節目,是一個比賽,幾個月後,節目會結束,舞臺會拆掉。所以她不會哭。
這就好比,我們在電影院被大銀幕上的男女主人公感動得稀裡譁啦時,身邊有個標榜理性的朋友在不停地提醒我們:這都是假的,演員演的,你們哭什麼?傻啊?
我們知道那是假的,可那一刻我們感同身受,及時的釋放掉當時的情感,當影片結束,走出影院,我們繼續回到現實世界過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
這並不矛盾。
所以藍盈瑩的人間清醒不過是她缺乏共情能力的證明。
共情能力有多重要?
這是一項人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有時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你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悲歡痛苦時,會更容易走進一個人的內心,發現他的脆弱之處,當然不要隨便利用別人的脆弱之處傷害別人。
當一個人可以把脆弱展示給你的時候,你們之間建立起的這種強力信任,會讓你收穫多一份真心,多一份感激,也多一份幫助。
如果缺乏這種能力,就會像藍盈瑩一樣,在同組隊員情緒很大的時候,卻只是以為他們累了。
發現不了問題,自然也不會解決問題,甚至會讓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槽點 2 :為了贏提出不恰當的要求
藍盈瑩被罵得最狠的一次,是她讓吳昕10天內學會貝斯彈唱。
在10天內完成唱、跳、樂器這三個部分的學習和演出,別說她們是一個臨時的組合,就算是已經出道的女團,要在10天內學習一樣樂器還要完成歌曲的唱跳合作,那也是很困難的事情。導致吳昕崩潰大哭,連黃齡都翻了白眼,說完全不可能。
藍盈瑩的出發點沒有錯,這樣的選擇是會讓演出更加的飽滿,但是,也應該要考慮到每個人的能力是真的有限的,而且作為一個團隊應該揚長避短,重點發揮每個隊員的強項,求同存異。
果不其然,節目一播出,罵聲一片。藍盈瑩身為隊長,她想帶著團隊去贏得比賽,不想隊員們被淘汰,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眾,但卻沒有考慮過隊員們的實際情況的意願,給別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聯想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家長也會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美其名曰「我是在以更高的標準要求你,都是為了你好。」有些領導也會對下屬提出超出其能力的要求,導致下屬壓力過大,造成團隊不睦。
俗話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要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也是一個與人和諧相處的基本規範。
槽點 3 :缺乏界限感
在各組都在緊張地準備比賽的時候,藍盈瑩說希望找一個比較好的老師來教她們小組,在鄰桌大聲說出李斯的名字,還假裝無意中被李斯聽到,然後毫不客氣的直接向李斯丹妮提出了自己的訴求,問李斯丹妮能不能過去教她們。
李斯丹妮相對來說是一個性格比較隨和的人,在節目中也和每一位姐姐玩得十分好,在被分到張雨綺小組的時候也還經常跑到別的小組「送溫暖」,是一個比較好說話的女生,所以面對藍盈瑩提出要自己教跳舞這個要求後李斯丹妮不好拒絕直接就答應了。
這裡要表揚一下表面大大咧咧心裡比誰都明白的張雨綺,直接跟藍盈瑩說:「她(李斯丹妮)現在沒空。」這一句乾脆利落毫無迴旋餘地的拒絕讓網友大呼過癮。
讓比賽對手過來教自己跳舞,這種很迷的操作可能也只有缺乏共情能力的藍盈瑩做得出來吧。
槽點 4 :過於在意輸贏
在賽程過半,姐姐們不管是舞臺上,還是私下裡都有了比較默契的隊友兼朋友。再次分組時,大家的選擇不像剛開始,考慮因素只是喜歡哪首歌,甚至輸贏都沒有特別重要,大家的感情更重要。
此時的藍盈瑩再一次讓人大跌眼鏡,做出了讓自己的隊友和對方隊友全員尷尬的一件事,主動舉手加入寧靜組。
至於主動加入寧靜團隊,也完全符合遊戲規則。本來她們那一隊贏了,按照遊戲規則就有選擇團隊的權利。藍盈瑩只是在站隊之前,沒有料到寧靜已經私下和鄭希怡達成默契。
最終的結果是,寧靜組只能被迫接受她,張雨綺組的姐姐們也覺得她是外人。
認真算起來,這次的算是陰差陽錯,如果藍盈瑩早知道寧靜與鄭希怡的約定,可能也不會半路殺出來。
但如果她珍惜與隊友的感情,表達一個自己的意願,給大家一個商量和互相告白餘地,就不會讓事情鬧到這麼僵。
回想《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幾個月來,藍盈瑩所遭受的網絡非議,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觀眾緣真是玄學,有些人稍微用力,就能站上更高的席位,也有一些人即便拼盡全力,也無法獲得觀眾的認同。不過,如果每次都那麼努力還無法得到認同,可能也需要考慮一下自身存在的問題。
成就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寧靜曾說,她看不到藍盈瑩的另一面,我想這也是藍盈瑩性格不討喜的關鍵。是人就有七情六慾,若是你一直用所謂的堅強、理性、自律和努力把自己包裹成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鋼鐵戰士,那與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呢?藍盈瑩自己也意識到,真情實感會讓人變得柔軟。
優秀本身沒有錯,努力也沒有錯,錯在為了贏不顧他人的感受,畢竟世界上有很多比贏得比賽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團隊精神,比如友情,有時候比賽的贏只是一時的,而人生的贏是一場馬拉松,需要的是張馳有度,而不是一直緊繃。別太在間輸贏,有時候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如果你有一個勤奮、努力又自律但卻有點兒不招人喜歡的孩子,不妨從藍盈瑩身上取長補短,做個又努力又招人喜歡的人吧。
畢竟,放下武器收起鎧甲,才方便別人擁抱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