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生命,在奔向深水的那一瞬嘎然而止。惋惜,痛心,疑惑不解。十萬個為什麼,也挽不回一個鮮活的生命。
這幾天,安徽女孩跳水自殺身亡事件,一直熱議不減。太多輿論的風口都集結在了警察是否見死不救。其實警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無能為力。那些站著圍觀的路人,舉著手機攝像的群眾,無一不是眼望一切就那麼發生了。
儘管喊叫,儘管也歇斯底裡,但是也沒有跳下去救起孩子。只因為,人們都很理智的知道不能盲目的救,或者不會遊泳,或者水深跳下去也於事無補,只會兇多吉少。你不是警察,怎知警察當時心裡不難過,面對一個孩子做出這樣的選擇,任何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會感到痛心。但難過不代表,就要讓盲目入水施救。
試想,四個不會水的警察貿然入水,光榮的殉職,大眾的輿論又會怎麼樣呢?會說他們傻明知道水深救不起來還跳。很多人說,警察的職業賦予的使命,就應該迎難而上,不畏艱險,不畏犧牲。但是,卻忽略了,「逞能」的英雄主義不可取,只能增加無畏的犧牲。不是只有以身殉職,就是不辱使命。作為警察,更懂得生命財產人生安全的重要性!如果只會盲目的感情用事,才是作為一個警察不可取的做事態度!
相比於輿論對警察的指責,今日女孩父親的發聲讓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個父親在接受採訪時,沒有一句對警察救人不利的指責,怪罪,埋怨。他的家人跟沒有網友想的那樣,大哭大鬧派出所。這不難看出,這一家人還是心存善良,包容和理解。心痛難免,但沒有因此把責任推卸給他人。因為他們明白,這件事根本所在是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說到底他們明白這件事的根源出在了家庭內部的關係上。
一個優秀的懂事的女孩,父親口中自己能緩解壓力的孩子,終究沒有邁過心裡的坎。不管原因如何,是學習壓力太大,是感情問題,還是家庭矛盾,都能說明作為父母一定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變化。
一個生命的逝去,一朵花悄然凋落,一個 慘痛的代價,讓很多家長發自肺腑的感覺到,我們真的該重視起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教育,關心下孩子的成長路上的煩惱不順,而不是,讓孩子稚嫩的心靈去獨自承擔。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青春期這個特殊的成長的時段呢?
首先,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傾聽始終讓人倍感親近,能夠很快的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作為父母,要懂得聽孩子的心聲,有耐心聽孩子在學校裡的雞毛蒜皮,從而從言談中撲捉到孩子的思想認識和變化。
有的家長,往往孩子一開口就被制止了。一句話「好好學習,其他的事都別管。」對孩子在學校的所見所聞,毫無興趣。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和家長傾訴的意願。也有的家長,沒等孩子說完,就滔滔不絕的給孩子講起大道理,出謀獻策,根本不給孩子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這也是孩子開始疏遠父母的第一步,長此以往,家長就會感覺抓不住孩子這隻風箏的線了。青少年,正是形成獨立人格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家長適時了解孩子的心裡變化,思想變化,有助於對孩子動態的掌握。做到家長不在學校,卻能把校內的事情了熟與心。
其次,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把眼光過度放在學習成績上,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好好學習的前提。
現在社會,是一個智商和情商並重的社會。好好學習固然重要,成績是檢驗孩子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一次的好壞都說明不了什麼。而思想的波動,心理健康變化卻影響孩子人格形成,甚至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只是學業壓力加重,還要面對身心一系列的變化。影響最大的就是,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過早陷入情感漩渦。這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而不是指責和置之不理。做孩子的朋友,揭開孩子的疑惑,正確的對待每一個問題,用良好的健康的心態面對這一切。陪伴孩子走過這個特殊時期。
再次,作為家長不要一味給孩子傳輸堅強勇敢,自強自立的觀念。讓孩子學會釋放,學會減壓,學會自我調節比逞強的做個內柔外剛的人更重要!因為,內心的強大才是戰勝一切困難的資本,表面的剛強總會有崩盤的時候。
孩子就是孩子,再堅強也只是倔強的表現。有時不哭不說,只是為了不丟了面子。當一個人內心承受太多不解的東西,思想陷入牛角尖裡,就可能會發生可怕的思想變化,這種不解有對現實的不滿,對家庭父母的失望,對社會的憎惡,和對生命的無所謂。
這是一段艱難的路,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才不會感到孤單不會迷路。孩子才會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喜怒哀樂,學會面對,學會理解,學會接受,學會掙脫!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成長的過程就像一幅畫作,留下的所有痕跡都是經歷,作為父母就是要從攙扶到放手獨立前行,而達到這樣的目的就是要在你放手前,讓孩子掌握獨立前行的本領!
所以,不要缺席孩子的每一個成長曆程。用心感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變化,教會他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因為學會承受比學會享受和接受更不容易。與其在悲劇發生後痛苦不堪,不如在悲劇發生前,將孩子的心靈救贖,才是避免悲劇發生的根本!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作者:歸來少年不再 看世間冷暖 品人生百味,關注歸來少年不再,一起暢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