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如老師說摔跤——中國跤也有擒拿和地面控制?

2020-12-22 騰訊網

李寶如老師大家都很熟悉和敬仰,他是中國跤界的老前輩和活化石,我們整理了李老師關於中國跤各方面知識的一些講解,幫助大家更全面的認識這一堪稱最實戰的傳統武術。

中國跤來源

摔跤呢,顧名思義,這兩個字就是倒了,如老太太摔一跤,小孩子跑跑摔倒了,摔一跤。我們現在作為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摔跤世界上有很多種,就我們國家有以北京跤為基礎的叫中國式摔跤!其中有蒙古族的摔跤叫搏克,有藏族摔跤叫北嘎,有新疆少數民族的摔跤叫切裡西,還有鮮跤,回族的絆跤,北京地區的叫撂跤!

五十年代,引進了國際式摔跤,也就是羅馬的古典式摔跤和中世紀埃及的自由式摔跤稱為國際式摔跤,把我們國家固有的摔跤叫中國式摔跤,顧名思義,範圍大了,就不是京跤了。

但是中國式摔跤是以京跤為基礎,它的規則、服裝、禮儀,以及技術結構和它的文化內涵都是以京跤為基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磨合又融入了很多各地區各民族不同的摔跤文化,形成了現在的中國式摔跤,但總體講,就目前中國式摔跤還是以京跤為主,如它的技術動作名稱,禮節,以及整體結構,輸贏技法,名稱術語等等。

中國式摔跤他融合了山西人的抱腿,蒙古人的功力,以及保定山東以武術為基礎的摔跤的技法,他們之間相互融合,借鑑。

中國跤與中國文化

我們中國式摔跤最大的特點,是一躺著一站著,倆倆相對,撲倒為勝。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到現在,仍是栽倒手扶地就算輸了,不砸不摞。形成了我們國家的中國式摔跤,跟我們的文化理念緊密相連。任何摔跤形式,體育運動,和當地文化理念是相吻合的。比如,水滸中盧俊義和對方對手,讓對手三拳,這就是禮讓。我們在實戰過程中,早年間也有人較量先不摔你,給你漂一跤,然後再摔你。那需要把握,有範兒大的,水平高的高手。最主要的,他沒有傷害對方的理念,兩人搭手,就只摔你。

摔跤與武術

過去有講京跤怯把式(京城地區稱說話帶有外地方言的人為怯子,這裡指滄州等地習練武術者)。京跤,顧名思義,北京的摔跤。把式,就是早年武術叫把式,現在稱武術。把式和摔跤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脫離過,現在從開展的規範上講,摔跤成為了另立的項目,跟武術脫離。其實不然,從古到今,把式的內容和摔跤有必然的關係。

摔跤,應當從他的動作上以及在它的派別上,摔跤不像武術,沒有流派,武術中有,是近百年來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早年的武術摔跤從文獻上看,應當說都是相通的,說武術既是摔跤,我們很多摔跤的資料,武術也借用,我讀資料,很多東西都很難分開。

早期的散打

八十年代初,我國開展了武術實戰項目:散打和推手。我當時剛好中年,就同梅惠志在北京開展了散打教學工作。梅惠志師承八卦掌名家王榮堂,有深厚的武術基礎。我們又有多年的摔跤教學經歷,就以教授摔跤的手段教散打。我和梅惠志邊教邊練,將摔跤的訓練方法和跤絆融入到散打運動中。又請當代拳擊名家王守忻來教授拳擊。第一批學生大部分是摔跤運動員改練散打的。

左一梅惠志先生,左二李寶如先生,左三吳彬先生

由於我和梅惠志都是摔跤教練員,從訓練手段到技術結構都帶有很多的摔跤痕跡,形成了以摔見長的技術特點和戰術風格。散打規則以踢打為得分率最高,而摔法是從屬技術規則,要求在摔的過程中,須在3秒鐘之內將對方摔倒才能得分。這就要求運動員要快速施技才能有效得分。我們在初期教學中選快摔動作,如抱腰,抱腿和接腿涮摔。快摔就是在雙方接觸一瞬間施技。

摔跤技術中有很多接手跤絆,我們在教學中堅持突出摔法和拳腳並用的戰術風格,訓練中從基本功培養,以摔為主的的技術風格,除拳腳外要培養出2-3個摔法動作為個人絕招,使個人摔法動作形成自動化,只要得機會,自動出擊施技。

如何培養摔法

摔跤技法要堅持訓練基本功,有了堅實的基本功,摔法技術才能形成自動化。提高實戰的摔法,就需要配合,在配合中提高自己的接手摔法、抗摔能力。施技者提高個人摔跤的功力和施技時機,提高動作質量。不同的配合達到不同的目的,使到運動員在摔法方法得到提高,並加以鞏固形成自己的絕招。

抱腿高手的故事

清末善撲營有位外號叫「搬腿陸」。此人善使穿腿,每天用傘墩子練臂力,拉腕穿、散手抱堪稱一絕。傳說西營撲戶搬腿陸身材矮小,初入營時總是被別人摔,同輩人稱其跤活跤筐。搬腿陸在家苦練跤功,用48斤大城磚做成擰子,每天早晚兩遍功風雨無阻。每次入營訓練勤苦出力從不懈怠,並以抱腿絕技名震全營,得到西營鋼達的賞識,被撲戶們稱其為搬腿陸。人們沒有將其實名大號傳下來。

一次搬腿陸到朝陽門外賣靴子,巧遇齊化門連傘墩被人推到護城河坡下,有兩個兵用手向上坡推。陸爺見狀上前幫忙,只見陸爺將袖一挽,將左臂叉入傘墩子孔內,右手一託,直腰就上河坡,將傘墩子回歸原位,觀者無不稱奇,謂此京跤抱腿也是傳統。

社會影響

自民國初年很多武術名家在北京發展,原清善撲營撲戶走向社會將善撲營技術傳入社會,很多武術名家也都習跤。跤手又習武術,當時跤武兼修者眾多。我輩習練武術皆是受當時社會環境影響和社會生活條件所限,男孩子都好打鬥,尤其是南城男孩,經常到天橋、土地廟等地免費看摔跤,武術表演,城鄉都有香會,武會。閒時大家就練把式,永定門內有五虎棍,關廂門東有楊家園公義普善五虎少林會,門西有東西莊雙石老會。

男孩受其影響從幼年時就練就出爭強好勝的性格。常有同村兩撥的約會打鬥,一般也有潛規則,對打不打臉,打頭不打眼。最講究單打獨鬥,找幾個人助威,事先講好是文打還是武打,文打躺下就住手,叫「好漢不打躺下的」。武打就是打躺下的,繼續打打服了為止,對方一求饒就住手了。對方負了從此結為一體。北京男孩從小就在社會的影響下,講究江湖義氣,受武俠小說的影響任打服輸,很少以大欺小。

胡同孩子愛摔跤,並以跤定勝負。常有兩撥人約好一起對跤,一般三跤兩勝,講究不砸不落,乾淨利落。有句俚語「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北京孩子從小就幫助鄰居小孩,帶小朋友去天橋或廟會。從小不欺負女孩叫「好男不跟女鬥」,北京男孩大部人講江湖義氣,很少有像水滸傳中的牛二,特別敬仰江湖俠士,總以好漢自居。從小就拜把兄弟,學三國劉關張。一般情況到成年也不就不當回事兒了,也有重感情的終生為友。

南城男孩江湖義氣十足,但是發展成打架鬥毆,橫行霸道,一身流氓習氣很少。如習練跤者有不良習氣也只能停留在初練階段,不會有名師再教他了。業內稱其為半吊子,高手皆是正人君子。老北京警局都有跤場,很多警察習練摔跤,那些半吊子常以偵察隊為伍,其實他們並不太下功夫練。北京年輕人比較保守,一般打架不拿器械,平常所拿傢伙無非是飛輪板帶,常帶叉子匕首者都是偵緝隊和一些土混混。

北京南城土流氓沒有摔跤高手,但是他們與摔跤人為伍,給人一種印象是不正經。加上天橋跤場的壞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不叫自己的孩子練跤,社會影響很壞。

中國跤的地面控制

早年間,中國式摔跤也有將對手按到地上不讓起來的,應當說是早年間善撲營有這個規矩,因為當時比賽,同時摔四場跤,裁判不在場上,有桌子椅子坐著。選手把對方摔倒了,要支呼一聲(如老爺,給您請安,王爺,給您請安……),那就是你算贏了。不然他站起來了,裁判看別處,沒瞧你撂跤,你白摔了。

中國跤的擒拿技法

摔拿法是京跤基本技術,早年善撲營技法中有八大拿之說。撲戶們所穿跤衣都瘦小貼身,小袖大領都很難抓握,雙方交手以拿肘腕為主。插(北京話,第二聲)腋下、抱肘拿臂為主要技法。早年撲戶交手將對方摔倒後必須按拿,否則對方可以快速立起不算負。善撲營是為培養武館教習和侍衛,遠能踢打、近能摔拿,從實踐出發有拿必摔,摔拿結合。

早年北京警局專有摔拿教官教授摔拿法。刑警偵緝隊也設跤坊練功並邀請跤壇名家任教練,廣大警員都能掌握摔拿法的基本動作。摔拿法的特點是搭手即拿,拿中有摔,將對方擒獲,徒手格鬥以拿肘,拿腕為主可借對方衣襟袖口施技。

而摔跤實戰是借用跤衣施技。現代競技摔跤有嚴格的規則,嚴禁使用反關節擒拿法,但很多高手都是用手法配合跤絆取勝。武術界有「遠了打,近了拿,不遠不近講摔法」之說。好的摔拿一般不會傷人,它是以摔擒為目的而不是以將對方關節拿死,而是要使其倒地被擒。

1948年美國記者記錄下來的前清武術教官摔跤擒拿技法演示

摔法中的拿法主要是拿腕,拿肘,拿頸,拿肩。摔跤實戰中可借用跤衣和腰帶拿,生活中可借用袖口拿其臂施摔法。拿腕有主動握對方手腕、有被被抓握我腕我在接㩐時拿對方(這叫「接腕拿」)、有順手拿及我右手抓握對方右腕、有搶手拿及我左手抓握對方左腕等。拿臂又叫捯胳膊,捯臂方法很多常用技法有外繞、內打、下壓、接腕等變化。拿頸叫掰歪子,反拿頸叫反夾脖。

摔拿法最後是要將對方摔倒,所以拿中帶摔。拿腕拿臂最終是摔。摔法動作繁多,入腰進胯,抱腿踢絆都可以。拿腕拿臂所施摔法千變萬化,有的拿法可在摔跤實戰中應用,有的屬於犯規但可在格鬥中應用。

相關焦點

  • 中國跤壇元老、原國家摔跤隊總教練李寶如:中國跤不會消失
    中國跤比賽中國式摔跤在北京和河北兩個地區一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目前在中國跤依然徘徊低谷的情況下,在這兩個地區仍然保持傳統,作為一項蘊涵深厚文化內涵、強身健體的運動興盛流傳兩個地區的中國跤風格不同,特點突出。北京跤手法細膩、技巧多樣,而河北的保定跤則以「快捷、迅速」而聞名。中國跤對於武術散打的貢獻良多,武術散打的許多摔法技擊動作便是源於中國跤。中國武術散打王名將中也有許多人自幼練習中國跤。
  • 褡褳浸汗水,戳哪都立著,北京胡同跤場往事
    現已古稀之年的前北京中國式摔跤輕量級冠軍白文亮先生介紹,中國跤歷來倍受群眾喜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朝陽門、馬甸、西直門、白塔寺、西便門、廣外、豐臺、通州、門頭溝、石景山和房山等地共有100多家民間摔跤場,那是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今天的跤壇狀況確實冷清了許多,1994年中國式摔跤退出全運會的比賽項目,這項運動就更難逃頹勢了。
  • 日本徒手武術始祖——「大明武林」陳元贇(從柔道與中國跤的相似說起)
    今天我們轉載鬼丸老師的文章,從柔道與中國跤的相似說起,詳細介紹陳元贇,這位少為人知的大明傳奇人物。      柔道和中國跤很多技術很相似,兩者各有所長,都是亞洲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技術上兩者都是有道服摔法,兩者在投技的技術動作上基本是相同的,基本上中國跤有的技術,柔道都有對應的技術,比如背負投vs揣,牽別vs體落,內股vs勾子,大內刈vs大得合,這些技術都相似度達百分之九十。
  • 中國式摔跤為啥又火了(健身新視野)
    史雪恩練習的項目叫作中國式摔跤(簡稱中國跤)。中國跤規則簡單,摔跤者雙腳之外的身體部分著地為失分,這也是中國跤和奧運會摔跤項目(簡稱國際跤)的最大區別。「絆子」,是對中國跤技法的專門稱呼,有「大絆三十六,小絆賽牛毛」的說法,說的是因身體角度和用力方向不同,中國跤的攻防手段多變,極富技術含量,讓練習者痴迷的原因也在於此。
  • 中國跤:集表演,實戰於一體的中華武術,堪稱經典
    「中國跤」是以摔的技術為主體的,起源於徒手武術中的一門專門技術。它是中國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後來它和踢、打、拿分開了,集武術各個門派擇取的精華徒手動作,自成一門。但現在和拳術仍有聯繫,只是各自發展了各地中國跤(一)、北平跤:天子腳下也稱王,是承繼清代「善撲營」的遺風形成,王者風範,技術動作大、出場架勢小(跤架)形似狸貓夜巡。
  • 看過《摔跤吧!爸爸》,你知道真實的印度式摔跤嗎?
    摔跤基本是每個民族都會有的運動項目,有上千年歷史的摔跤種類有很多,而進入現代才有的摔跤墊等等優越訓練條件,那麼在過去人們練習摔跤在土地上進行就是最好的選擇。實際上過去無論是中國的傳統摔跤,日本的相撲,還是奧運會中古典跤自由跤的前身,都是在細土場地中訓練和比賽的。其中也有一些項目至今仍然出於重視傳統的原因,重大比賽在傳統細土場地中進行。
  • 今年省內首個摔跤賽事精彩落幕 山西跤壇決出新「霸主」
    「恆義和杯」山西省第七屆跤壇爭霸賽總決賽,12月6日晚在山西省體育博物館戰罷,王迪、薛源、周志鑫、張振國、裴偉斌分獲女子-66公斤級、女子+66公斤級、男子-66公斤級、男子-85公斤級、男子+85公斤級冠軍。
  • 跤場生死鬥,摔死不償命,老年間的摔跤場不是比武場,乃是生死場
    偶有時間,還去看他人摔跤。舉凡看過筆者江湖系列的朋友,都知道筆者多寫津門文化,很少寫外省文化,那是因為筆者對外省文化不甚了解,因此不敢妄言。津門素來有善摔跤的好手,在北派摔跤文化當中,也算得犀利。天津摔跤自成一派,與保定摔跤和北平摔跤有差異,比保定跤法慢,比北平跤法快,動作異常粗野剛猛,因而稱為「中間型摔法」。
  • 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麼火,摔跤運動和四川摔跤的信息都在這裡!
    (電影截圖)電影中所闡述的摔跤規則是 2010 年以前國際摔聯的規則,然而摔跤經歷了差點被踢出奧運會的厄運後,國際摔聯為了摔跤更具有觀賞性場面更激烈更受關注,規則進行了很大的改變。摔跤比賽運動員用紅藍兩色來區分,根據出場順序表來定摔跤服的顏色,前紅後藍。內容分站立和跪撐。(跪撐是指一方將另一方摔倒在地面後繼續進行的地面動作)。
  • 了解摔跤學《摔跤》
    課文《摔跤》片段選自徐光耀老師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小兵張嘎》。短文描寫了小嘎子跟小胖墩通過摔跤的方式比輸贏,最終小嘎子摔了個仰面朝天。別看是寫小孩子打鬧,在進行這段描寫時,徐光耀老師卻絲毫沒有將就,在這短短300來字裡,運用的卻處處是中國傳統摔跤的技法。下面讓我們了解些中國摔跤的常識,欣賞一下這場比賽,從而進一步學習徐光耀老師細緻入微描寫人物的高超技法。
  • 《摔跤吧!爸爸》:改變印度的電影,女孩們摔的不是跤,而是命運
    今天小董要推薦的是2017年在中國上映、由涅提蒂·瓦裡導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在中國拿下了驚人的票房,了解小董的讀者知道小董非常喜歡印度電影,而《摔跤吧!馬哈維亞人到中年,和妻子育有四個女兒,這讓他感到絕望,因為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為印度爭光,他以前是一個優秀的摔跤運動員,但只有前途沒有金錢,為了對家庭負責,他放棄了自己的運動員生涯開始像別人一樣正常地工作,這時候他指望妻子生下兒子替他去完成夢想,所以小董在前文說四個女兒讓他感到絕望。
  • 【最美李滄人】河邊上的摔跤王黃保清:他是青島的《摔跤吧爸爸》
    之所以強調「業餘」,並不是因為黃師傅水平不行,而是教摔跤不足以養家餬口,因此白天的黃師傅在廠裡搞電焊給別人打工,晚上他給自己的愛好打工,教授中國式摔跤的各種技法。所謂中國式摔跤,是一種區別於國際式摔跤的叫法。與《摔跤吧,爸爸》中的自由式不同,中國式摔跤有自己的摔跤服,選手可以抓住對方衣服上的「把位」發力,從大形式上,中國式摔跤與柔道更相近,只不過是評分規則和技法上有一定的區別。
  • GIF圖教學:散打摔法,泰拳手發憷的中國跤,常練就是你的絕招
    經典的中國跤技法,防敵擺拳並將其重摔於地面使之喪失侵害能力中國功夫跤51:串腦袋撮,獨特的傳統摔跤技法,輕鬆摔倒對手
  • 傳授中式摔跤技巧
    當日的訓練與往日不同,該支隊邀請了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摔跤隊教練及其學員來到特警訓練基地開展中式摔跤技能的交流和學習活動,操場上不時傳來陣陣歡呼聲。中式摔跤是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中國的跤術要求很嚴謹,有著固定的姿勢和步伐。當日上午,教練就跤術的基本姿勢和步伐,為特警隊員們進行了深入的講解並示範。
  • 擒拿的基本知識擒拿中的手與法
    大門躭如同走進院中,來到屋裡,假如我們只是打開了第一 丨道或第—道大門,我們說這時你只是剛剛走進院中,根本沒 :到屋裡,當然S裡所藏之物X法取到。如果在擒拿技擊中我 們刁住、抓住、挑開、撥開的只是手尖手腕或是肘部,沒有控 制住對方的膀根部,此時出手快者得先,手慢者吃虧,這僅 僅是-拳-腳的得與失,並沒有將對方控制住,對方仍然有 機會、有能力更舉換勢,改變招法和進攻的策略,向我們發 起新的攻勢。
  • 盤點人類史上最強的12種格鬥技 ,中國武術竟倒數第一
    【中國的最強格鬥技 —— 散打】散打又稱"散手",是20世紀70年代根據現代搏擊與摔跤所創的一門格鬥技,國外稱之為"中國式自由踢打格鬥術",而中國國內的一些傳統武術家則輕蔑地稱散打為"拳擊加個腿"。 在中國的軍隊中,普通的兵種要練習軍體拳或擒拿,而特戰隊則需要練習散打實戰。
  • 陝西古典式摔跤:為金牌打拼的「後浪」,最棒
    陝西古典式摔跤隊的訓練館內,32年前曾在奧運賽場上奪得第四名並創下我國古典跤奧運最佳戰績的楊長嶺和為陝西培養出全運冠軍的「金牌教頭」範雁軍正在低聲耳語,看著年輕的選手們準時來到訓練館並一個個自覺地站上電子秤稱量體重,兩人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果說這些孩子們是陝西古典跤未來的希望,是肩負使命的『後浪』,那我和範教練這樣的『前浪』、『中浪』能做的就是為他們鋪好路、扶他們上戰馬,讓他們在最好的環境裡去奔湧
  • 摔跤:津城的時代烙印
    在我十三四歲時,還曾練過在當時盛極一時的體育項目,那便是「中國式摔跤」。過去國內有四大「跤城」,天津就是其中之一。天津的摔跤運動能如此興盛,很大一個原因在於滿清皇室喜好觀賞摔跤表演。辛亥革命後,皇宮內的摔跤手紛紛離開北京,其中有一部分人來到了天津,摔跤這一體育運動也隨之在天津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