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最為流行的電影是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還沒看電影,就深深地被打動了,人傳電影很動人,人們會為電影的故事和人物流淚,從頭流到尾,或潸然而下,或放聲大哭,總之影院內會哭聲一片。那年,可能是賀廣庭探家看過這電影,說起來更是有聲有色,更增加了電影對我們的誘惑力。
(1973年,電影《賣花姑娘》劇照。)
電影被傳得神乎其神,也就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越發勾引得人們對它的渴望。上個世紀70年代能放映的電影很少,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極為貧乏,連隊的娛樂活動除了打牌還是打牌,難得能看個電影。社會上關於《賣花姑娘》的傳聞傳到連隊,戰士們對能看到這部電影的渴望極為強烈。團部也許考慮到該電影是一部階級教育的好題材,能夠激發戰士們練兵保國的熱情,所以通過努力,不知從哪搞到了這部片子,決定放這部電影給部隊看。
聽說要看《賣花姑娘》,連隊沸騰起來,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先知者、好事者爭先恐後為師,侃侃而談,誨人不倦。
(賀廣庭,1970年新疆克拉瑪依入伍。)
一天傍晚,吃過晚飯,連隊吹響了集合號,全連人人背著打好的背包,攜帶好武器裝備在操場上齊刷刷地站好。連隊的人員今天到的格外齊,除了執勤的戰士外,連炊事班的人員一個不缺,因為今晚要看《賣花姑娘》,誰也不願意拉下。
連隊整裝後,向奇臺縣的電影院行進。團部放電影的場地是借用奇臺縣影院,影院是個露天影院,影院裡也沒有凳子,就是一個空闊的院子。所以我們到影院看電影要打背包,將背包當凳子坐。團裡各連隊呼喊著口號來到影院前,依次進入,爾後放下背包坐下。每逢團裡集合,各連之間也就開展激戰,那就是拉歌,你來我去,熱鬧非凡。
聽說影院要放《賣花姑娘》,縣裡的老百姓震蕩不小,紛紛湧向影院,雖然沒票,也知道是部隊放的電影專場,但他們還是不願錯過機會,而且人越聚越多,如潮如湧。
我們坐在影院裡唱著歌等待著電影的放映,可電影遲遲沒有放的動靜。久了,大家都耐不住了,紛紛將目光盯著放映房。影院外的群眾不願離開,潮水般地向影院門口衝來,把守大門的戰士一再頑強地抵抗著,但潮水越湧越急,浪花越激越高。團裡怕放電影出事,立刻決定終止放電影,讓各連帶回。
(1973年,電影《賣花姑娘》劇照。)
聽說不放電影了,戰士們氣憤地怨聲鼎沸,惱怒之情可想而知。但命令就是命令,雖有怨言也得聽從,各連無奈地背上背包走出影院。看到影院外擁擠的群眾,不少戰士都罵他們攪黃了看《賣花姑娘》。看到部隊紛紛走出影院,擁擠的群眾也洩了氣,漸漸離去。
回到連隊,仍有埋怨聲,但沒多會兒,熄燈號吹響了,大家才心灰意冷地平靜下來,倒床入睡。
夜深人靜,連隊營房裡突然響起「嗒鐺得啷鐺,鐺底底裡底,底裡底鐺裡底鐺」。我倏然起身,輕聲短促喊道:「快,緊急集合。」全班已醒來的戰士迅速地穿衣服、打背包,毫無聲響。連隊訓練以來,緊急集合已成了家常便飯,戰士們毫無緊張慌亂,有條不紊地從容應對著。沒幾分鐘全班列隊後迅速集結到排,全排列隊後,迅速匯集到操場上。連長、指導員站在操場上一言不發,待到全連各排分別報告集結完畢後,連長什麼也沒講,悄然無聲地帶隊走進黑暗中。
不講緊急集合的目的在連隊已司空見慣了,戰士們跟著連長在黑暗中行進,但走不多遠就發現了問題。通常連隊緊急集合後,都是向郊外走,練兵也好,奔襲也好,郊外才是練兵的場所。但這次我們卻是向縣城裡走,越走越讓人納悶。
隊伍裡悄悄議論起來,這是去哪,怎麼到城裡了。連長迅速制止了議論聲,仍一聲不響地帶著隊伍快速地行進。不久,人人都明白了,因為連長將隊伍帶到了縣影院門口,大家這才轟地高興起來,原來緊急集合是看電影啊。
為看電影《賣花姑娘》,團裡可真是煞費苦心,採用了少有的軍事行動,於半夜突然集合完成了看電影。這樣既檢閱了部隊的應變能力,又能避免群眾的幹擾。夜深人靜,影院門口再無群眾聚集,各連隊來時沒喊口號,都是悄然無聲地進了影院。
部隊剛剛坐好,電影就開始放映。
(1973年,電影《賣花姑娘》劇照。)
《賣花姑娘》是部寬熒幕彩色電影,其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悲歡離合確實打動了每一個看電影的人,抽泣聲此起彼伏,斷斷續續地延續著,一直到電影結束。
一生中看過不少電影,但看電影的過程大都平淡無奇,沒留下什麼印象。唯看《賣花姑娘》讓人銘記,它以少有的突發形式、傳奇的色彩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裡。
《賣花姑娘》的情節和人物早已淡忘,唯獨如何看電影卻永遠銘記。
附:
(1973年,戰友呂貴全{左}和陳通獻在奇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