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發布了主播海霞與「工地詩人」李小剛的「過招」視頻,兩人切磋朗誦心得,畫面溫馨,李小剛說的那句「我不是一顆普通的土豆,我是一顆有夢想的土豆」更是感動了許多人。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就像王爾德說的,「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仍然有人仰望星空。」誰在仰望星空?我們想到李小剛,想到在工棚裡彈古箏的農民工陳江山,想到做了一輩子保姆卻留下15萬張攝影底片的薇薇安·邁爾,想到《刺蝟的優雅》裡那個給自己造了一間圖書室的門房……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抵達那個詩意的世界,可以看看李小剛。陝西榆林的李小剛是一名開裝載機的工人,一直堅持朗讀,自學播音腔。他用工地上的各類材料設計、製作朗誦造型;他手捧磚塊在工地讀詩,從海子到徐志摩、卞之琳,從李白到杜甫、陸遊;他感受過「康河的柔波」,慨嘆於「大風起兮雲飛揚」,渴望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聽了他的朗誦,有人說:「小時候覺得讀詩抑揚頓挫就是有感情,後來發現真正的感情是從經歷中孕育出來的。」有人說:「一開口就震撼了。你赤手空拳來到這世界,為了那片海不顧一切。」熱愛生活、尊重夢想的人,永遠鮮活而燦爛。工人李小剛,用磚頭、裝載機建造高樓大廈;朗誦者李小剛,用熱情、熱血、熱愛,澆築屬於自己的滾燙人生。他靠著朗誦,靠著這份對詩意的堅持,走進了央視,和主播海霞當面「過招」。可是他也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湖,突然有一塊石頭掉進來的時候,濺起水花也好,會有波浪也好,但慢慢的你還會歸於平靜。但在平靜之後,我們還可以繼續用心中的詩意與庸常的生活對抗。李小剛說:「人跟人之間的愛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打牌,有的人喜歡下象棋,我的愛好就是朗誦、寫詩,我在那個角落裡,開心、無拘無束,這就是我自己的小世界。」對22歲的農民工小夥陳江山來說,一架古箏,一首《笑傲江湖》,一曲腳手架上的高山流水,也許就是答案。陳江山來自貴州,是一位苗族青年。眼下,他在山東青島即墨區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給樓房搭設腳手架。休息時,他會給工友們彈奏古箏,或在直播間給網友們演奏,地點可能是工棚,可能是宿舍,也可能是堆滿鋼筋水泥的工地某處……他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古箏,大部分時候都是對著網上的視頻自學。《笑傲江湖》是他最喜歡的曲子。更年輕時,他嚮往仗劍走江湖;現實生活中,他做到了攜琴闖天涯。如果一個女人,沒有家庭、沒有愛情、沒有孩子,甚至鮮有親人和朋友,她可以不至於崩塌地度過這一生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除非,她有信仰,或類似於信仰的愛,或類似於愛一樣讓她著迷的東西。
對薇薇安·邁爾來說,這個東西,是攝影。
薇薇安·邁爾的「自拍」
她一生以保姆為職,終身未婚,孤獨終老,無一子嗣,我們本不會知道世界上有一個女人這樣活過,直到發現了她留下的15萬張底片。一個敏感、孤僻、怪異卻稱得上有趣的靈魂才得以透過那萬千的影像,被這個時代凝視。
2007年,歷史學家約翰·馬盧夫發現了她留下的大量底片並開始整理。2010年,邁爾的作品開始在芝加哥展出,頓時成為攝影圈中的熱議人物,被認可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之一。
薇薇安·邁爾的部分作品
即使身份只是一個當時社會底層的保姆,她卻完成了許多人都想完成的夢想——環遊世界。1959年和1960年之間,薇薇安去了美國西南部、菲律賓、泰國、埃及、義大利甚至中國。旅行途中她也拍下了無數的影像,生動、鮮活、充滿生命力。
40年的保姆生涯,一生留下了15萬餘張底片,但薇薇安從未把這些作品展示給任何人,甚至自己,也只衝洗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她對拍攝的愛如此純粹,不渴求旁人的認同、不奢求點讚分享,蜷居於自我的世界中,以至於我們差點就要錯過它們。
「她用孤獨隱秘的一生,服事了影像的光輝與不朽。」
——文自/@四分之三少女D
在暢銷書《刺蝟的優雅》裡,作者妙莉葉·芭貝裡寫了這樣一個人物:荷妮,巴黎一座豪宅裡的門房,中年,肥胖,醜陋,操勞,不修邊幅,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兒,為住在這裡的富人們服務,她的具體工作是管理信箱鑰匙,收垃圾跟打掃清潔。這個看似不起眼,幾乎從未被她所服務的對象正眼瞧過一眼的人,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她熱愛讀書、看電影、聽古典音樂,對繪畫、茶道、家庭裝飾都有自己的見解,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眼光。也許,她是這座樓裡擁有最多精神財富、最為博學的人。從未上過學,一生都很窮的荷妮有一間密室,那是一間私人圖書室,裡面有一張單人沙發,一個茶几。在那裡,她會一邊喝紅茶,吃黑巧克力,一邊讀谷崎潤一郎(日本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書。這裡是荷妮享受心靈之旅的地方,沒有人知道,她也不曾告訴過任何人,直到她死後,別人幫她收拾,發現她有二十幾箱書。圖文/央視新聞撰寫、整編
部分出處見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