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間的情誼有很多種,其中戰友情最深,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如此,畢竟戰友之間朝夕相處、相互鼓勵、激勵、甚至還相互間救過對方的性命。
而三國時代因為戰火連天,戰友之間的感情更是被升華,被後人推崇。劉備因為關羽身死,不顧一切向東吳復仇,最終爆發國運戰爭夷陵之戰;袁紹手下大將文丑因為自己的結義兄弟顏良被關羽斬殺,執意違抗袁紹的命令私自帶兵追殺關羽。
而趙雲和諸葛亮在新野相識,劉備死後兩人也成為了輔政大臣共同輔佐阿鬥,朝夕相處二十餘年感情十分豐厚。但有網友驚奇地發現,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沒有掉淚,但張飛的兒子張苞戰死後諸葛亮悲憤之餘差點吐血。這極度反差的對比讓網友質疑諸葛亮和趙雲的感情,甚至懷疑其中的陰謀。其實不是諸葛亮無情,而是兩人的定位、蜀漢的局面導致。
蜀漢面臨的現狀想必朋友們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主要描述蜀漢後繼無人的窘境,這其實也是蜀漢的無奈。劉備因為起家比較晚,儘管後來成立蜀漢政權,但這個政權並沒有底蘊,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人才儲備上和曹魏、東吳比起來差得太多,都是老一輩人比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代表的五虎上將死死撐著蜀漢的戰績。
劉備也培養過少壯派,比如劉封、馬謖、王平、向朗、向寵、霍戈、付彤等人。但隨著荊州的丟失,劉備在準備不充分,同時又被陸遜智商碾壓的時候經歷夷陵之戰的慘敗,這一仗直接讓蜀漢國力攔腰斬半,無數少壯派兵敗身死,劉備在戰敗的第二年也鬱鬱而終,臨終前把蜀漢託付給了諸葛亮、趙雲這樣的老臣。
諸葛亮接手不久後開啟北伐戰役,他的本意是為後人擴展生存空間,同時也歷練下這群少壯派,好讓他們成長。但隨著街亭失利,諸葛亮最看好的馬謖竟然是個草包,另一個同樣看好的少壯派將領向寵也因為鎮壓南中叛亂病亡,這時候的能堪大任的蜀漢少壯派將領實際上沒有多少人,以至於諸葛亮連姜維這種降將都吸收進來培養。
第一次北伐結束後趙雲因病離世,諸葛亮雖然未惋惜但其實也做好了心理準備,畢竟趙雲是沙場老將,他在出徵的時候也顯露了老態。而且趙雲臨終前也交待了自己的後世,算是非常體面過完了這輩子,他沒牽掛也沒有遺憾。操勞了一輩子終於得到解脫,作為戰友的諸葛亮甚至為趙雲高興,所以流淚不多。
張苞的戰功和定位而張苞不同,他是張飛的親兒子,他的妹妹張星彩也是蜀漢的皇后,可以說是整個蜀漢除了皇室之外最有權勢的家族。張苞並沒有因為如此顯赫的家族放棄自己,反而嚴格要求自己,不論武藝、兵法都是一流,所以自從馬謖、向寵死後諸葛亮就決心把張苞培養為蜀漢少壯派第一人,希望他未來能夠扛起北伐大旗。
張苞的表現的確沒讓諸葛亮失望,他在第二次北伐戰役中作為蜀軍的先鋒官,以3000的兵力抵禦曹魏8000騎兵,為諸葛亮爭取到了戰機。後來曹魏韓氏五虎奉命殲滅張苞部隊,張苞且戰且退,事先把他們五人引誘到埋伏圈隨後將其擊殺。魏軍得知消息後領著部隊打擊張苞,張苞靈活採用迂迴戰術反包抄魏軍,最後和諸葛亮配合又擊敗魏軍。張苞的戰績一度讓曹魏震動,魏明帝本人甚至把張苞當做心腹大患。
第三次北伐戰爭時張苞的結義兄弟關興在戰場上被曹魏猛將王雙擊殺,關興是關羽的兒子,張苞關興兩人從小在蜀地長大,一起學習兵法一起練舞一起成長,關係深得不能再深。後來在祁山看見王爽,張苞把王爽逼入絕境,王爽且戰且逃,張苞帶著部隊在後面追趕。但因為不熟悉地形不慎掉落懸崖,等蜀軍把他撈上來的時候已經回天乏力,諸葛亮聽聞放聲大哭差點吐血。
諸葛亮希望破滅諸葛亮對趙雲、張苞兩人歷史截然不同的表現是因為張苞承載著諸葛亮的希望。那個時候諸葛亮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他知道蜀漢很難在他手上復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張苞這群年輕人手上,諸葛亮甚至已經張苞制定了他的晉升道路,北伐獲取戰功、接替魏延出任漢中太守,益州後方傾全力支持漢中,張苞領著漢中軍隊慢慢蠶食曹魏上庸郡、隴西郡城、西涼甚至關中地區。
從張苞的表現來看,他具備張飛一樣的勇武也具備趙雲的冷靜,再加上自己的政治背景,等張苞掌權後他的威望將會比諸葛亮更高,更有可能在他手上完成復興漢室的偉業。都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張苞的突然身死意味著諸葛亮的計劃完全破產。諸葛亮一輩子都奉獻給自己的理想抱負,奉獻給了蜀漢,現在理想破滅,這讓他如何承受?如此失態是人之常情。幸好諸葛亮不是一般人,在短暫的不適後又一次振作起來,重新制定計劃、培養繼承人。
猜你還想看:
曹操醉酒時留下2句詩,不料流傳至今,成了酒鬼們的口頭禪
韓國有多「痴迷」湖北?就連國旗、地名、首都和都湖北如出一轍
康有為流亡海外,騙愛國人士的錢揮霍,買了瑞典小島,如今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