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身強力壯,為何第一次北伐後突然去世?你看諸葛亮說了啥

2021-02-08 小明開眼看歷史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趙雲都是蜀漢響噹噹的猛將,雖然很多人說趙雲只是一個「保鏢」,能力不強,但是在《三國志》中,陳壽直接把趙雲和黃忠一同比作劉備的爪牙,這說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趙雲是一個相當厲害的猛將,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弱!趙雲一生忠勇,結果在蜀漢第一次北伐後,很快就去世了,令人遺憾,而遺憾之際,我們不禁也要好奇了,為何強悍的趙雲在北伐過後突然就去世了呢?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傳聞中趙雲是被他妻子用繡花針扎了一下,最終去世,這種說法太有神話色彩了,不值得輕信,而正史中關於趙雲的死,記載也是非常簡單,看不出什麼原因,但是我們從趙雲臨死前發生的事情,倒是可以推測一番,得出趙雲去世的真實原因!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劉備去世後,蜀漢動蕩,國內混亂,於是在曹魏和東吳看來,蜀漢似乎已經沒有發展前途了,很難再恢復巔峰實力。曹魏上下更是一致認為,東吳才是最大的目標,集結重兵對陣東吳。不過令眾人都沒想到的是,諸葛亮的能力竟然能有這麼強,短短幾年時間,不僅平定內亂,穩定了蜀漢,還為蜀漢拉死了一支強軍,更甚者,諸葛亮還主動北伐,進攻曹魏!

北伐之初,魏延曾獻上子午谷奇謀,想要兵出子午谷,突襲長安,但是諸葛亮用兵謹慎,沒有同意魏延的計劃。諸葛亮的計劃是這樣的:趙雲、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吸引魏軍,然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向祁山發起進攻。由於魏國一致認為蜀漢沒啥實力了,所以對蜀漢的防備非常鬆懈,隴右三郡很快望風而降,只有兩個郡還在堅守待援,這可嚇壞了魏國,連忙命令大軍前去增援。

諸葛亮第一次帶兵,也犯了些小錯誤,反正就是遲遲攻不下剩下的兩個郡,而魏國的援軍又來得非常快,諸葛亮只能分出一部分軍隊前去守衛街亭,延緩魏軍的行進步伐,結果由於馬謖不聽調度,被張郃輕易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有被截斷後路的風險,只能無奈撤退。而諸葛亮派出的疑兵趙雲呢,他這一路打得怎麼樣呢?

關於趙雲這一路軍隊的作戰情況,記載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反正最終的結果也是敗了,至於是怎麼敗的,不同史書說的理由不一樣。三國志趙雲傳中說,趙雲之所以戰敗,是因為曹軍比較多,而趙雲這支部隊是疑兵,沒有多少人,所以打不贏曹軍。

《三國志》: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從這一段記載來看,似乎這場戰敗並非趙雲之過,而且趙雲還斂眾固守,減少了很多損失,看起來趙雲似乎還有點功勞,至少沒有大敗。不過我們從另外兩處記載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情況。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因為第一次北伐失敗,把原因上奏給了劉禪,而在這份上奏中,我們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三國志》: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注意那句「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從這句話可以看到,諸葛亮是把街亭之失和箕谷之敗放在一起說的,可見箕谷這一戰並非小輸,趙雲不僅僅是因為魏軍比較多就退兵了。街亭之戰失敗的原因,諸葛亮說的是馬謖違抗命令,而箕谷之戰的失敗,諸葛亮說的是不戒之失,這個不戒是不是指的是趙雲沒有做好戒備,遭到了魏軍的偷襲,所以被打敗撤軍了?而諸葛亮後面那句「咎皆在臣授任無方」,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自己,說自己不會用人,用人出現了失誤,這樣一串聯起來的話,那諸葛亮的意思豈不是在說這次用馬謖用錯了,用趙雲也用錯了?再結合趙雲被貶官來看,很可能箕谷一戰,趙雲是被魏軍偷襲打敗了,所以才撤退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漢晉春秋的記載,更加能確定,趙雲在箕谷一戰,表現確實不佳。

《漢晉春秋》: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我們看諸葛亮說的這段話,他說大軍在祁山、箕谷兩處的兵馬都多餘敵軍,也就是說,趙雲其實是在自己擁有優勢兵力的時候,被魏軍擊敗的,這就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了。趙雲也是跟隨劉備南徵北戰的猛將,實力非常強悍,在漢水之戰時,他還曾臨陣反擊,打敗過曹操,怎麼到這一戰,他卻在佔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被打敗了呢?誰有這個能耐呢?

實際上這個人就是曹魏的曹真了,這個曹真可不得了,他是曹操的養子,軍事素養非常高,一生罕有失敗,連諸葛亮在他手上都曾吃過虧。站在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趙雲敗給他,似乎並非多大的恥辱,但是當時的人不這麼看啊,趙雲身經百戰,到老了卻遭受了這麼一次戰敗,心裡肯定是過意不去的,而且從諸葛亮的話語來看,似乎他對此也非常不滿。注意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這話一出,誰受得了?趙雲作為劉備時期的老將,哪裡受得了這種刺激?

看到這裡,我們就能明白了,趙雲在去世前經歷了什麼。箕谷之戰,趙雲統領大軍做疑兵,牽制曹真,結果趙雲用兵不如曹真,反被曹真以少量兵力偷襲擊敗,當趙雲重整兵馬時,曹魏大軍殺到,趙雲只能撤退。雖然趙雲保住了大部分軍隊,但他的撤退也是非常狼狽的,他甚至燒毀了部分棧道,才得以阻止魏軍的追擊。撤退回去後,趙雲因作戰失利,受到了貶官的處理,最終鬱鬱而終。

趙雲之所以鬱鬱而終,也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心中有愧

趙雲是一個忠勇之人,當初他離開公孫瓚,就是覺得公孫瓚這個人不夠仁義,所以才心向劉備。之後劉備怒而伐吳,趙雲勸諫,也是因為趙雲太過忠勇,看重大局,他認為曹魏才是真正的敵人。終趙雲一世,都在為匡扶漢室、打回中原做努力,誰知道這一次北伐,他竟然遭到大敗,心中非常羞愧,覺得自己對不起蜀漢,愧對先帝,所以心中非常鬱悶。

二、來自諸葛亮的刺激

諸葛亮在對劉禪的上書中,將趙雲的箕谷之敗和馬謖的街亭之敗相提並論,令趙雲非常難堪。而且諸葛亮說到最後,把原因都歸結於自己用錯了人,這讓趙雲怎麼想?打了一輩子仗,就敗了這麼一場,就這麼說我?尤其是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這話怎麼聽怎麼刺耳,馬謖已死,這一人指的又是誰?趙雲本身就比較羞愧鬱悶了,一聽到諸葛亮的這番話,這還有什麼想頭?於是悲憤交加中,趙雲身體每況愈下,最終氣絕身亡。

結語

關於趙雲的死,史書中並沒有明說,不過本文根據趙雲去世前發生的三件事情做出推測,認為趙雲其實是悲憤交加而死的。箕谷之戰,趙雲被曹真擊敗,心中十分鬱悶,覺得愧對丞相,愧對先帝,而回到蜀漢的趙雲,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安撫,反而因諸葛亮將自己和馬謖之敗相提並論更加感到羞愧,當諸葛亮說出,蜀軍之所以敗,不是因為兵少,而是因為大將不行之後,趙雲更是羞愧得無地自容了,最終,他在悲憤交加中,鬱鬱而終。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公元227年,諸葛亮大會文武,並準備發動北伐之戰。這個時期的諸葛亮也幾乎把蜀國精銳全部都派了出去,如蜀國第6虎將魏延、西涼猛將馬岱、二流大將王平、趙雲曾經的副將張翼、忠義的高翔等大將盡皆出馬。然而西蜀五虎將之一的趙雲卻沒能入選北伐大名單。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諸葛亮幾次北伐的地圖,我們這次主要講第一次北伐!上圖!諸葛亮如果北伐有很多路線可以走,比如陳倉,五丈原,長安,都是可以攻取的對象!那到底怎麼走呢,怎麼來北伐呢?諸葛亮於是有了自己的計劃跟分析!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前言:諸葛亮在率兵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街亭之戰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場戰爭也是劉備去世之後,蜀漢第一次和曹魏拉開戰爭的序幕,所以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可誰曾想還是馬謖失了街亭,導致這一次北伐的失敗。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 趙雲去世,諸葛亮只哭了一會,而張苞死了,為何諸葛亮當場吐血?
    但即便是這樣,作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毅然舉全國之力,發動了北伐戰爭,企圖實現「中興漢室」之夢想,但大家都知道,這不過就是一個幌子而已。諸葛亮北伐之舉,純屬勞民傷財,並無半點實用之處。為何這麼說呢?
  • 諸葛亮為何不讓趙雲去守街亭?你也不看看趙雲的真正作用在哪裡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自219年漢中之戰結束後蜀漢和曹魏終於又重燃戰火,諸葛亮兵出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因為自劉備病逝白帝城和劉禪登基後,蜀漢和曹魏在邊境保持了好幾年的平靜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死的11位大將都是誰?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兵攻打隴右,計劃以隴右為跳板進窺中原,消滅曹魏,興復漢室江山。這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先勝後敗,整場戰役的損失其實並不大,至少不像網上傳言的那般損失慘重。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由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軍馬,揚言要由箕谷入斜谷道北攻郿城,不過,趙雲和鄧芝不是真的要攻打郿城,只是作為疑兵吸引魏軍主力。另一路大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這路大軍是北伐蜀軍的主力。諸葛亮的戰略計劃是,待趙雲和鄧芝將魏軍主力引過去後,便率大軍攻打祁山,然後以祁山為跳板,深入曹魏腹地。
  • 趙雲之死,諸葛亮只是痛哭,另一人死,諸葛亮為何悲痛的昏倒在地
    在以後的相處之中,諸葛亮又發現了趙雲不僅有膽勇而且韜晦有謀,所以更加喜歡趙雲。諸葛亮出使東吳充當說客時也是趙雲做的接應,保證了諸葛亮的安然無恙。所以說,諸葛亮和趙雲是有過命的交情的,而且他們兩個都把自己大半輩子奉獻給了蜀漢,同心同德幾十年,感情是非常深的。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那麼同樣的失誤,為什麼馬謖被斬殺,趙雲卻只是被貶職呢?,實在是不應該;再說疑兵暴露,難道街亭不失守,以曹真之能就無法看破這是疑兵嗎?
  • 趙雲到底是怎麼死的?真實原因說出來,你有可能不信
    趙雲一生忠勇,結果在蜀漢第一次北伐後,很快就去世了,令人遺憾,而遺憾之際,我們不禁也要好奇了,為何強悍的趙雲在北伐過後突然就去世了呢?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傳聞中趙雲是被他妻子用繡花針扎了一下,最終去世,這種說法太有神話色彩了,不值得輕信,而正史中關於趙雲的死,記載也是非常簡單,看不出什麼原因,但是我們從趙雲臨死前發生的事情,倒是可以推測一番,得出趙雲去世的真實原因!
  • 三國:為何趙雲去世諸葛亮只哭不氣,張苞死後諸葛亮卻氣得吐血?
    三國:為何趙雲去世諸葛亮只哭不氣,張苞死後諸葛亮卻氣得吐血? 前言: 我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湧現了無數的賢臣猛將。從黃巾起義到天下三分,無數的猛將在歷史的豐碑上刻下了他們的名字。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 諸葛亮多次北伐,真正的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一語道破真相
    比如北伐的對象魏國,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北伐呢?光復漢室,最有可能的勝利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可謂是做足了功夫。首先前期的蟄伏工作做得很好。在夷陵戰敗之後,蜀國是元氣大傷,可以說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在這個情況下,別說是魏國和吳國,就連蜀國自己的臣民都覺得國家危矣。但誰也想不到,諸葛亮別的也許不在行,但發展國家可是他的看家本領。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先勝後敗,蜀軍遭受了多少損失,損失了哪些將領
    在他在白帝城接受託孤後,就一直為了這個理想而奮鬥。在他的有生之年,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可是縱觀這些北伐戰役,最讓他接近成功的卻是第一次北伐。可惜諸葛亮錯用馬謖,在街亭遭受了慘敗。那麼,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他遭受了多大的損失呢?一、令人嘆惋的街亭之敗。諸葛亮在接管蜀漢政權後,正是蜀漢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用諸葛亮自己的話來說,是「危急存亡之秋」。
  • 諸葛亮生平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握蜀漢最高權力,他生平中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呢?劉備是寒門出身本來一無所有,得益於諸葛亮的苦心籌謀在赤壁之戰過後才有了轉機。劉備相繼佔據了荊州拿下了益州攻取了漢中,這個時候蜀漢勢力無疑是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即便是強如曹操也不想與其正面對抗。
  • 趙雲之死,諸葛亮只是淚流滿面,為何張苞之死他卻吐血暈倒
    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諸葛亮對兩人之死的態度不同,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所致。接下來本人將依據相關資料,更加詳細的論述,他的這兩個不同反應所折射出來的原因。首先兩人死去帶來的影響不同。事實上,就算趙雲此時不去世,他也是行將就木之人了。畢竟本人已經七十多歲,下次北伐能否還能像早年那樣,陷陣衝鋒,登臺拜將還是個問題。面對這位共事多年同僚的去世,諸葛亮的情感應該是對老友的追念和哀思。
  • 諸葛亮北伐(1):北伐準備
    諸葛亮北伐是一個頗值得說的事,受限於很多謠傳之類的,很多人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了解並不夠準確,所以我們這個系列的文章也就是詳細的說一說諸葛亮的北伐。本系列文章暫定為七篇,依次如下:1.北伐準備2.第一次北伐3.
  • 趙雲去世,諸葛亮只流幾滴眼淚,張飛兒子去世,他為何放聲大哭?
    而趙雲和諸葛亮在新野相識,劉備死後兩人也成為了輔政大臣共同輔佐阿鬥,朝夕相處二十餘年感情十分豐厚。但有網友驚奇地發現,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沒有掉淚,但張飛的兒子張苞戰死後諸葛亮悲憤之餘差點吐血。這極度反差的對比讓網友質疑諸葛亮和趙雲的感情,甚至懷疑其中的陰謀。其實不是諸葛亮無情,而是兩人的定位、蜀漢的局面導致。
  • 趙雲去世諸葛亮僅掉幾滴淚,為什麼晚輩張苞去世,他卻吐血暈倒?
    有人問我:趙雲去世,諸葛亮僅落了幾滴淚,為什麼張苞去世時他卻吐血暈倒?
  • 季漢悲歌(1)劉秀200年前的一場戰役,坑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而第一次北伐的路線圖和佔領街亭的目的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他的目的是蠶食隴右,地圖上你也能看明白,街亭是斷隴的重要一點。佔據隴西就具備地理上對關中平原的絕對優勢。何況按魏延的計劃把只有數萬人的蜀軍,拿出一萬的兵力給你去冒險,還建立在對手腦癱的基礎上,任何智商正常的統帥,都不會下這種絕戶式的命令。言歸正傳,我們諸葛亮的戰爭機器發動了。
  • 趙雲臨死前大喊4個字,諸葛亮聽後恍然失色,劉禪聽後無地自容
    銀制盔甲和銀制頭盔,一柄龍膽槍如入無人之境,單槍匹馬進入曹軍救回了阿鬥,趙雲一次又一次地建立軍功,但是讓人比較費解的一件事是,這麼優秀的一個英雄在臨終前喊了四個字,使諸葛亮聽到了以後臉色突變,也讓後主臉上無光。
  • 馬謖失的不止街亭,諸葛亮悔恨沒聽劉備勸,看第一次北伐贏面多大
    其實不光是第一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是圍繞這個戰略的。隴西地區是魏國和蜀國戰爭的焦點,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隴西乃至於關中地區防備空虛,蜀軍迅速佔領了岐山,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紛紛反叛,郡守出逃,只有一些小城還在零星抵抗。諸葛亮帶著大軍進入隴西,只有上邽和一些小城還在抵抗,其餘都不足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