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2020-11-19 騰訊網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終於在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候到了,於是兵分三路,揮師北上。眾所周知,此戰中曹魏名將曹真派張郃迅速攻下了街亭,迫得蜀軍撤退。此戰之後,鎮守街亭的蜀將馬謖被斬殺,其屬下除了沒有任何損失的王平之後,也大都下場悽慘,後世之人在分析此事的時候,也大都認為如果馬謖不敗,歷史可能會改寫。然而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蜀軍真的就不會被迫撤退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另一路大軍同樣敗了,這就是由趙雲統領,鎮過箕谷的一路。

為什麼會說趙雲之敗,也會導敗諸葛亮被迫退兵呢?當時趙雲接到的任務是守箕谷,並佯攻魏國的郿縣,目的在於吸引魏軍主力。結果他對上了魏國名將曹真,很快就被擊敗了。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那麼同樣的失誤,為什麼馬謖被斬殺,趙雲卻只是被貶職呢?

有人說,趙雲所率的軍隊,只是作疑兵,人數較少,對上魏軍主力必敗無疑,所以他的失敗非戰之罪;有人說,馬謖失街亭之後,趙雲被暴露,根本起不到疑兵的作用了,所以被擊敗,錯誤的根源在馬謖身上;也有人說,馬謖失街亭損失慘重,趙雲卻幾乎沒有損失任何人手輜重。這些說法看起來都很在理,但是如果細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事情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

先說兵少一條,趙雲所在的箕谷易守難攻,士兵完全可以以一當十,他卻立馬被曹真擊潰,只能重新集結兵力應戰,實在是不應該;再說疑兵暴露,難道街亭不失守,以曹真之能就無法看破這是疑兵嗎?作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他卻沒有未雨綢繆,這是失誤之二;再說幾乎沒有損失一事,當時魏軍本是倉促應戰,以退敵為目的,既然諸葛亮已經撤退,曹真也不必再追,否則的話,他能否安全撤退,實在難說。那麼為什麼趙雲的結局完全不同於馬謖呢?

一、趙雲是老臣,而且護主有功

趙雲是劉備時期的老臣,效忠這個陣營已有三十餘年的時間,而且曾經兩次救過劉禪,不管是論資歷,還是論功勞,諸葛亮都不能輕易動他。就算他想動,劉禪也不會同意。所以為了避免蜀漢的朝堂再次發生動蕩,諸葛亮直接不提重懲趙雲之事,只是象徵性的將其貶官。不過經過此事之後,諸葛亮也不敢再對他委以重任了,只是將他供著罷了,這一點從趙雲未能參加第二次北伐可以證明。

二、趙雲在兵敗時親自斷後,馬謖則率先逃亡

同樣是兵敗,趙雲和馬謖的反應是不同的。馬謖一看街亭守不住了,於是選擇了逃跑,作為一名主將,卻帶頭放棄,這不只是怯懦的表現,還會動搖軍心,所以諸葛亮在此之前再賞識他,都必須重懲,否則的話,誰還會為國死戰呢?趙雲的反應則不同,他在軍隊被曹真擊潰之後,及時將軍隊重新組織起來,進行反抗,接到撤退的命令之後,也是親自斷後。他雖然敗了,卻也體現了對蜀漢的忠心。諸葛亮不但不重懲,反而要對他進行物質上的獎勵,這本身就是進行一場很明顯的對比,只有這樣才有更多人有願意為蜀漢奮戰到底。

三、為了穩定軍心

諸葛亮準備了整整五年,信心滿滿的率軍出徵,結果悻悻而歸,受打擊的不僅是他一個人,蜀軍的士氣也非常的低落。這個時候,馬謖的失誤最突出,於是他斬殺了馬謖,並重懲了其屬下的將領,使大多數人都認為此戰之敗,只因馬謖一人。為了表達誠意,他自貶三級,明言自己用人不當。如果這個時候再重懲趙雲,把趙雲的失誤也攤開在明面上,士氣絕對會受到更大的打擊。所以為了穩定軍心,為了下一次北伐的順利,他不敢也不能重懲趙雲,反而還要因為他幾乎沒有損失而獎賞他。

有「常勝將軍」之稱的趙雲,實非大將之才,雖然他武藝高強,但是論起獨當一面的能力,他不及關張,甚至比不上曾為馬謖副手的王平。只不過術業有專攻,我們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畢竟不是誰都能在曹操的虎豹騎中殺進殺出,也不是誰都敢在劉備悲憤難當,要發兵徵討東吳的時候,勸其以大局為重。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諸葛亮幾次北伐的地圖,我們這次主要講第一次北伐!上圖!諸葛亮如果北伐有很多路線可以走,比如陳倉,五丈原,長安,都是可以攻取的對象!那到底怎麼走呢,怎麼來北伐呢?諸葛亮於是有了自己的計劃跟分析!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前言:諸葛亮在率兵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街亭之戰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場戰爭也是劉備去世之後,蜀漢第一次和曹魏拉開戰爭的序幕,所以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可誰曾想還是馬謖失了街亭,導致這一次北伐的失敗。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 諸葛亮斬馬謖為何要揮淚?因為馬謖是替他死的
    只因公眾號最新版本的原因,頂部作者顯示的是我,特此申明蜀建興六年秋,北伐失利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回到漢中。這一仗諸葛亮第一次統領十萬大軍效命疆場,終於實現了自己隆中時代的「每自比管仲、樂毅」(《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人生理想,但代價是慘重的。第一次統率大軍諸葛亮也和馬謖一樣沒有經驗,或者說兩者都把戰爭想像的過於簡單化和理想化。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 趙雲身強力壯,為何第一次北伐後突然去世?你看諸葛亮說了啥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趙雲都是蜀漢響噹噹的猛將,雖然很多人說趙雲只是一個「保鏢」,能力不強,但是在《三國志》中,陳壽直接把趙雲和黃忠一同比作劉備的爪牙,這說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趙雲是一個相當厲害的猛將,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弱!趙雲一生忠勇,結果在蜀漢第一次北伐後,很快就去世了,令人遺憾,而遺憾之際,我們不禁也要好奇了,為何強悍的趙雲在北伐過後突然就去世了呢?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除了街亭兵敗追責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就此黯然收場。在戰後,諸葛亮為了平息眾怒,揮淚斬了馬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呢? 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街亭之戰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隱痛。在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戎馬生涯中,這一仗是他最大的敗仗。
  • 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的真實意圖你想不到!
    第一次北伐就此黯然落幕。回到漢中後,馬謖深知闖下大禍,於是自縛到諸葛亮的中軍帳中請罪。看著眼前這位和自己親如父子的年輕人,還有旁邊眾將領的苦苦哀求,諸葛亮的態度卻是毅然決然:殺!至於諸葛亮為什麼非要誅殺馬謖,這些年大家也是爭論不休,不過總的來說,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就是馬謖純屬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到了街亭後剛愎自用,不聽從王平的合理建議,擅自帶領大軍跑到山上駐紮。結果被張郃給全殲,導致諸葛亮北伐中原的計劃落空,還折損蜀漢將士無數,所以諸葛亮按照軍法必須殺他。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死的11位大將都是誰?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兵攻打隴右,計劃以隴右為跳板進窺中原,消滅曹魏,興復漢室江山。這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先勝後敗,整場戰役的損失其實並不大,至少不像網上傳言的那般損失慘重。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由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軍馬,揚言要由箕谷入斜谷道北攻郿城,不過,趙雲和鄧芝不是真的要攻打郿城,只是作為疑兵吸引魏軍主力。另一路大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這路大軍是北伐蜀軍的主力。諸葛亮的戰略計劃是,待趙雲和鄧芝將魏軍主力引過去後,便率大軍攻打祁山,然後以祁山為跳板,深入曹魏腹地。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或者趙雲去守街亭,反而派馬謖去呢?
    除此之外,北伐大軍約十萬人,其動員規模僅次於漢中爭奪戰與夷陵之戰,也是劉備駕崩以後,蜀漢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作戰。就這樣,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正式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二)兩路出擊 決戰祁山此次北伐,大軍分為兩路,其中,諸葛亮親自統率眾將並約八萬大軍,直接前往祁山,目的是切斷隴右,進取關中。一路以鎮東將軍趙云為主將,率領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大軍約兩萬作為疑兵,從漢中出發,前往箕谷,假意從斜谷出發,進取郿縣。
  • 諸葛亮執意「揮淚斬馬謖」,你知背後的原因嗎?
    自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就成了蜀漢名副其實的一把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蜀漢漸漸恢復國力,此時諸葛亮也已經平定了南中的叛亂,趁著魏國內亂之際他請示後主劉禪北伐,劉禪自然同意這個計劃。犒賞三軍之後劉禪親自送諸葛亮出城,由此展開了他一系列北伐戰爭。
  • 馬謖失的不止街亭,諸葛亮悔恨沒聽劉備勸,看第一次北伐贏面多大
    但其實在這六次北伐裡,諸葛武侯後面的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最多就是小勝對手,沒有實質性的斬獲。只有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政權最有機會取得勝利的,這次北伐開局形勢大好,但是一切都被一個人給葬送了,這個人就是馬謖。馬謖失街亭,被張郃圍殲了3萬大軍,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好丟掉已經唾手可得的隴西三郡,撤回漢中。最後他"揮淚斬馬謖"以謝三軍,這都是人盡皆知的故事。
  •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丟失街亭會導致北伐的失敗?
    就是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丟失了街亭之後,諸葛亮就失去了勝利的可能。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年少的曹叡繼位,這時候的諸葛亮看到曹叡沒有成大事的可能,於是發動了北伐戰爭。就這樣北伐第一次出現在了歷史上。在曹魏休養生息的時候,蜀漢也沒有閒著,同樣在休養生息。公元228年,劉備死後的第五年,蜀漢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就是在這一年,諸葛亮發動了北伐戰爭。
  • 諸葛亮六出祁山,手下多少大將北伐戰死沙場?
    魏延是蜀軍內亂被殺的,吳懿、王平、趙雲、鄧芝是病死的,姜維一直活到了蜀漢滅亡前夕,因鍾會謀反導致成都兵變被殺的,陳式、高翔、吳班、孟琰等將領死因沒有記載,從種種跡象來看,絕對不是戰死沙場的,因為這幾人在諸葛亮去世後還活著。
  •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能奪取隴右,滅了曹魏嗎?
    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雖然前期很成功,但後期卻因馬謖失守街亭而宣告失敗。街亭失守後,諸葛亮大軍面臨全線潰敗的境地,不得不退往陽平關,等待再次北伐。不禁讓人思索,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能奪取隴右,滅了曹魏嗎?其實此時的蜀漢與曹魏國力相差甚遠,諸葛亮也只是借著北伐為蜀漢續命罷了。不過必須承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確實是最有機會擊敗曹魏的。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先勝後敗,蜀軍遭受了多少損失,損失了哪些將領
    在他的有生之年,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可是縱觀這些北伐戰役,最讓他接近成功的卻是第一次北伐。可惜諸葛亮錯用馬謖,在街亭遭受了慘敗。那麼,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他遭受了多大的損失呢?一、令人嘆惋的街亭之敗。諸葛亮在接管蜀漢政權後,正是蜀漢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用諸葛亮自己的話來說,是「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團結蜀漢君臣,力挽狂瀾,在短時間中穩定了形勢。
  • 千古之謎:馬謖真是被諸葛亮下令處死的嗎?
    喜愛三國的人對於馬謖肯定不會陌生,他是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罪魁禍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在局面一片大好的形勢下,竟然因為馬謖失守街亭,最終導致諸葛亮大軍「進無所據」,最終只能「退軍還漢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董福章(繪)建興六年,諸葛亮出軍祁山,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之後,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雖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雲霧,穿越一千多年的時光,就會知道,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殺馬謖,他最終狠心下刀的原因和用意到底是什麼了。 當時蔣琬就對諸葛亮說過,「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哉?」
  • 錯用馬謖導致全線潰敗,諸葛亮很無奈:趙雲魏延王平不能去守街亭
    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就被張郃打了回去,這一仗諸葛亮敗的挺慘,簡直可以說是一潰千裡,連充當疑兵的趙雲也跟著倒了黴:從中護軍、鎮東將軍被貶為鎮軍將軍,最後也沒有官復原職,以至於有人說諸葛亮就是不想讓趙雲當中護軍——這個位置太重要了,比四方將軍還有權。
  • 馬謖要是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功勞有多大,北伐能否勝利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一面揚言要出斜谷道攻打郿縣,命趙雲、鄧芝率偏師為疑兵,駐守箕谷吸引魏軍。魏國果然上當,曹真親自統帥大軍去迎擊趙雲。諸葛亮趁機帶蜀軍主力出祁山,攻打守備空虛的隴右。然而馬謖卻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沒有據守城池,率軍上山。結果被張郃切斷水道。蜀軍缺水軍心慌亂,被張郃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因此失敗。很多人對諸葛亮派馬謖這樣沒有獨自領過兵的人去守街亭,卻不是魏延、吳懿等老將而感到不理解,不過其實想想也很正常。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蜀國經過了夷陵之戰已經元氣大傷,而且北伐之際的西蜀人才匱乏,五虎將中的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已全部作古,僅存常山趙雲這一顆碩果。縱觀蜀國40多年來的所有武將,其中只有五虎將、魏延以及後來的姜維可以算一流武將。第1次北伐時,起初姜維還未投降,蜀只有魏延、趙雲2位一流猛將,因此這2人應該是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