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丟失街亭會導致北伐的失敗?

2021-02-08 通史全球


諸葛亮無疑是歷史上最厲害的謀士之一,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能力過人。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了一個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的人,不過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有短板的,就是在軍事方面。諸葛亮的內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軍事就是弱點了。

通過諸葛亮的北伐就能夠看出,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是存在短板的。諸葛亮多次北伐,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甚至是連曹魏的長城都沒有看到。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肯定是有限的,可是無論根據史書還是小說,都會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丟失了街亭之後,諸葛亮就失去了勝利的可能。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年少的曹叡繼位,這時候的諸葛亮看到曹叡沒有成大事的可能,於是發動了北伐戰爭。就這樣北伐第一次出現在了歷史上。


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揮師北伐,可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直接導致了蜀漢的國力下降,這都是後話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古代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三個因素,古代的戰爭中沒有高科技武器,就連天氣也需要看運氣。不過天氣給古人的戰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那麼街亭是現如今的哪裡呢?對此是存在爭議的,不過有兩個地方值得參考,《中國通史》和《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中認為街亭位於今甘肅莊浪縣城東40裡。其次根據《秦安縣誌》等則認為街亭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的隴城鎮。總的來說,兩者相差的不是很多。


街亭無論是哪一個地方,都是山高谷深,地勢險要的,同時也是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從這裡可以進攻蜀地,同時退可守隴右。在歷史上,街亭發生了很多戰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每一次戰爭都以失敗告終。


北伐戰爭中,只有一次攻取了武都和陰平二郡,可以說在這次戰爭中,蜀軍勝利了,但是諸葛亮沒有參加這兩次戰爭。公元219年,蜀漢佔領漢中,曹魏退回關中地區,這時候兩軍就形成了一個對峙的局面。退回關中之後,曹操接受了謀士的建議。


這時候的曹魏開始休養生息,從戰略進攻變成了三國戰略對峙的局面。在曹魏休養生息的時候,蜀漢也沒有閒著,同樣在休養生息。公元228年,劉備死後的第五年,蜀漢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就是在這一年,諸葛亮發動了北伐戰爭。


諸葛亮的基本戰略是,先取隴右,再以隴右為根據地,同時配合漢中進攻曹魏的關中。這樣的戰略想法是不錯的,但是實施起來是困難重重。公元228年2月,蜀漢攻下了攻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這時候蜀漢僅僅差廣魏郡和隴西郡。


拿下廣魏郡和隴西郡後,蜀漢就擁有涼州了。由於趙雲的存在,曹魏不敢直接救援隴右。於是連忙調了張郃的五萬騎兵前往支援。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魏想要支援,就必須通過街亭,由此諸葛亮想了一個對策。就是守住街亭。


曹魏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用騎兵快速馳援,並對進攻方的蜀漢軍形成夾擊。同時蜀漢有諸葛亮率領中軍兩萬五,其次馬謖、王平的阻擊兵團兩萬,不僅如此,蜀漢還有高詳5千防守街亭北道。由此,雙方徵戰的焦點就成為了街亭。


街亭的得失關係到了雙方的勝利與否。諸葛亮讓馬謖去守街亭,為的就是拖住張郃軍團。可是馬謖誤認為諸葛亮讓他死守街亭,其實應該是拖住張郃,而不是讓馬謖玩命的死守。馬謖能正確理解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應該提前備好糧草,其次挖水井,準備用計謀拖住張郃。

這樣一來諸葛亮就可以將隴右剩下的2個郡打下來,張郃就不得不退兵了。可是馬謖到了街亭之後,城破不堪無法防禦,被迫上山。這樣一來馬謖的士兵雖然多,但是也絕不是騎兵的對手。同時街亭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這裡說的是海拔等數據。

街亭海拔1500米,位於2山夾縫中的河谷之上,最窄處僅僅500米。可是馬謖在上到街亭的山上之後,根本沒有水源。這裡說的山是現如今的黃土高坡。其次街亭的坡道上,大部分都是上千米的,這可是騎兵的戰場,步兵就成為了活靶子。



諸葛亮無疑是歷史上最厲害的謀士之一,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能力過人。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了一個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的人,不過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有短板的,就是在軍事方面。諸葛亮的內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軍事就是弱點了。

通過諸葛亮的北伐就能夠看出,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是存在短板的。諸葛亮多次北伐,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甚至是連曹魏的長城都沒有看到。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肯定是有限的,可是無論根據史書還是小說,都會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丟失了街亭之後,諸葛亮就失去了勝利的可能。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年少的曹叡繼位,這時候的諸葛亮看到曹叡沒有成大事的可能,於是發動了北伐戰爭。就這樣北伐第一次出現在了歷史上。


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揮師北伐,可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直接導致了蜀漢的國力下降,這都是後話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古代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三個因素,古代的戰爭中沒有高科技武器,就連天氣也需要看運氣。不過天氣給古人的戰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那麼街亭是現如今的哪裡呢?對此是存在爭議的,不過有兩個地方值得參考,《中國通史》和《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中認為街亭位於今甘肅莊浪縣城東40裡。其次根據《秦安縣誌》等則認為街亭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的隴城鎮。總的來說,兩者相差的不是很多。


街亭無論是哪一個地方,都是山高谷深,地勢險要的,同時也是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從這裡可以進攻蜀地,同時退可守隴右。在歷史上,街亭發生了很多戰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每一次戰爭都以失敗告終。


北伐戰爭中,只有一次攻取了武都和陰平二郡,可以說在這次戰爭中,蜀軍勝利了,但是諸葛亮沒有參加這兩次戰爭。公元219年,蜀漢佔領漢中,曹魏退回關中地區,這時候兩軍就形成了一個對峙的局面。退回關中之後,曹操接受了謀士的建議。


這時候的曹魏開始休養生息,從戰略進攻變成了三國戰略對峙的局面。在曹魏休養生息的時候,蜀漢也沒有閒著,同樣在休養生息。公元228年,劉備死後的第五年,蜀漢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就是在這一年,諸葛亮發動了北伐戰爭。


諸葛亮的基本戰略是,先取隴右,再以隴右為根據地,同時配合漢中進攻曹魏的關中。這樣的戰略想法是不錯的,但是實施起來是困難重重。公元228年2月,蜀漢攻下了攻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這時候蜀漢僅僅差廣魏郡和隴西郡。


拿下廣魏郡和隴西郡後,蜀漢就擁有涼州了。由於趙雲的存在,曹魏不敢直接救援隴右。於是連忙調了張郃的五萬騎兵前往支援。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魏想要支援,就必須通過街亭,由此諸葛亮想了一個對策。就是守住街亭。


曹魏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用騎兵快速馳援,並對進攻方的蜀漢軍形成夾擊。同時蜀漢有諸葛亮率領中軍兩萬五,其次馬謖、王平的阻擊兵團兩萬,不僅如此,蜀漢還有高詳5千防守街亭北道。由此,雙方徵戰的焦點就成為了街亭。


街亭的得失關係到了雙方的勝利與否。諸葛亮讓馬謖去守街亭,為的就是拖住張郃軍團。可是馬謖誤認為諸葛亮讓他死守街亭,其實應該是拖住張郃,而不是讓馬謖玩命的死守。馬謖能正確理解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應該提前備好糧草,其次挖水井,準備用計謀拖住張郃。

這樣一來諸葛亮就可以將隴右剩下的2個郡打下來,張郃就不得不退兵了。可是馬謖到了街亭之後,城破不堪無法防禦,被迫上山。這樣一來馬謖的士兵雖然多,但是也絕不是騎兵的對手。同時街亭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這裡說的是海拔等數據。

街亭海拔1500米,位於2山夾縫中的河谷之上,最窄處僅僅500米。可是馬謖在上到街亭的山上之後,根本沒有水源。這裡說的山是現如今的黃土高坡。其次街亭的坡道上,大部分都是上千米的,這可是騎兵的戰場,步兵就成為了活靶子。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還有一個問題,除了曹真以外,曹魏在長安還有部隊,長安的部隊也會來支援祁山,但是來支援祁山要經過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街亭!所以要派一員大將,把街亭守住,堵住從長安方面增員的援軍,為攻打祁山的勝利爭取時間!諸葛亮思來想去,把鎮守街亭這個任務交給馬謖!並且給馬謖配備了一員副將,王平!諸葛亮告誡馬謖,一定要當道紮營,擋住前來支援的敵軍!
  • 諸葛亮五次北伐以失敗而終,如果再來一次北伐,他會怎樣規劃?
    228年-234年,諸葛亮對曹魏發起五次北伐,這五次北伐說來也奇怪,每次要到破敵之時便掉鏈子,不是因為用人失誤,就是因為糧草補給不及時,最終五次北伐次次無功而返,如果,上天給諸葛亮一次重新北伐的機會,他會怎樣規劃?諸葛亮會更改三次原有計劃,確切的說,會更換兩個人,一次軍事行動。
  • 馬謖失的不止街亭,諸葛亮悔恨沒聽劉備勸,看第一次北伐贏面多大
    但其實在這六次北伐裡,諸葛武侯後面的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最多就是小勝對手,沒有實質性的斬獲。只有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政權最有機會取得勝利的,這次北伐開局形勢大好,但是一切都被一個人給葬送了,這個人就是馬謖。馬謖失街亭,被張郃圍殲了3萬大軍,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好丟掉已經唾手可得的隴西三郡,撤回漢中。最後他"揮淚斬馬謖"以謝三軍,這都是人盡皆知的故事。
  • 諸葛亮北伐,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成功,為什麼他還要強行北伐?
    後世之人雖欽佩諸葛亮的忠勇,可也懷疑北伐之戰可能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成功。其實,北伐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可以從諸葛亮當年所作的《隆中對》中窺知一二,當年,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拿下荊州,獲取益州,以此為霸業基礎。
  • 北伐時,如果魏延替代馬稷鎮守街亭,能守住嗎?為什麼?
    在後期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了繼承劉備的遺願,擔任起了匡扶漢室的重任,但是由於後期蜀國人才的缺乏,五虎將都不在了,所以諸葛亮北伐六次並未成功。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派自己的親信馬稷去鎮守街亭,可是馬稷這個人的能力有限,而且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話,最終導致了街亭的丟失,北伐以失敗告終。那麼如果把馬稷換成是魏延,能不能鎮守住街亭呢?答案是能,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僅供參考!
  • 諸葛亮六出祁山,手下多少大將北伐戰死沙場?
    諸葛一生唯謹慎,尤其是諸葛亮用兵,數次北伐中,除了馬謖、張休、李盛等將領因為違抗軍令,丟失街亭被諸葛亮斬殺之外,蜀漢大將在北伐中幾乎沒有損失,都被諸葛亮安全地帶了回來,就連諸葛亮在前線病逝,北伐蜀軍主力也在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撤退回成都。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死的11位大將都是誰?
    趙雲見狀,採取誘兵之計,將曹真所部魏軍成功吸引至箕谷,雙方形成對峙;而諸葛亮預料張郃乃是魏之名將,此番率軍前來必定攻取漢軍咽喉之地街亭,於是派心腹馬謖領兵駐守在街亭,迎戰張郃、至此,第一次北伐形成了兩大主戰場,第一個主戰場是箕谷戰場,第二個主戰場是街亭戰場。最先開戰的是街亭戰場。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啥?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開始主政,軍事外交策略做了重大調整。由大耳後期的向東吳威逼侵吞原來關羽丟失的荊州西部,改為北伐曹魏。諸葛亮出兵祁山,討伐曹魏,名為匡復漢室,羅貫中演義描繪為,也歷來被後世理解為意圖消滅魏國,其「六出祁山」,身死北伐途中,因此被賦予「鞠躬盡瘁」的美譽。但其北伐是要滅魏國嗎?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 諸葛亮北伐失敗,皆因少了這個東西,東吳有卻不願借給他
    五丈原,呼呼兮蕭風過,國弱,一隅之地,抗曹魏,徒自取禍,東西川,山和誰是主,枉為屍裹,這裡是說諸葛亮在北伐時遇到的重重困難,228年春至234年冬,諸葛亮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五次戰爭,歷經7年,在這段時間,諸葛亮可以說耗費了非常多的心血,數次北伐戰果寥寥,卻只能繼續保持攻勢。
  • 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並不是演義所說的那樣!
    228-234年,諸葛亮對曹魏進行五次北伐。北伐期間,諸葛亮嘔心瀝血,每天起得比雞還早,睡的比狗還晚,幹得比驢還多,一門心思苦研兵法,發明諸多利器(絆馬索、諸葛弩、木牛流馬),悲劇的是,北伐最終以失敗而終。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先勝後敗,蜀軍遭受了多少損失,損失了哪些將領
    在他的有生之年,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可是縱觀這些北伐戰役,最讓他接近成功的卻是第一次北伐。可惜諸葛亮錯用馬謖,在街亭遭受了慘敗。那麼,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他遭受了多大的損失呢?一、令人嘆惋的街亭之敗。諸葛亮在接管蜀漢政權後,正是蜀漢處於風雨飄搖的時期。用諸葛亮自己的話來說,是「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團結蜀漢君臣,力挽狂瀾,在短時間中穩定了形勢。
  • 諸葛亮北伐目的是什麼?諸葛亮北伐真正原因揭秘
    其實有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當時蜀國國力根本打不贏曹魏,為什麼諸葛亮要堅持一個無用功呢?其實這裡幫大家分析諸葛亮北伐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以守代攻、二是為了完成先帝留下的遺願,這種使命感和壓力讓諸葛亮完全不能懈怠,就算打不贏也要上。諸葛亮知道蜀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曹魏也不傻不看眼睜睜看著你休養生息,而無作為。
  • 諸葛亮多次北伐,真正的動機是什麼?魏明帝一語道破真相
    比如北伐的對象魏國,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北伐呢?光復漢室,最有可能的勝利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可謂是做足了功夫。首先前期的蟄伏工作做得很好。在夷陵戰敗之後,蜀國是元氣大傷,可以說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在這個情況下,別說是魏國和吳國,就連蜀國自己的臣民都覺得國家危矣。但誰也想不到,諸葛亮別的也許不在行,但發展國家可是他的看家本領。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為什麼會說趙雲之敗,也會導敗諸葛亮被迫退兵呢?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 劉備出蜀打仗從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時,卻老出現缺糧?
    不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官渡之戰是袁紹發動的,結果袁紹失敗了。赤壁之戰是曹操發動的,結果曹操也失敗。夷陵之戰是劉備發動東吳,最後的結果,劉備也失敗了,並且在戰後去世。這三大戰役,是三國三大轉折戰役。
  • 【諸葛亮之七】諸葛亮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
    當時魏朝有議論稱,可乘諸葛亮在漢中,出兵討伐。曹叡亦有此意,但孫資認為漢中南鄭險阻,大舉興兵必導致天下騷動,費力過大,提出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待魏國強大,蜀、吳必自降,於是曹叡暫緩出兵。諸葛亮認為,曹魏政權更迭,新君剛立,是北伐的良機。同時,北伐曹魏,重返舊都,也是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策中定下的目標和多年宿願。
  • 馬謖要是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功勞有多大,北伐能否勝利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一面揚言要出斜谷道攻打郿縣,命趙雲、鄧芝率偏師為疑兵,駐守箕谷吸引魏軍。魏國果然上當,曹真親自統帥大軍去迎擊趙雲。諸葛亮趁機帶蜀軍主力出祁山,攻打守備空虛的隴右。然而馬謖卻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沒有據守城池,率軍上山。結果被張郃切斷水道。蜀軍缺水軍心慌亂,被張郃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因此失敗。很多人對諸葛亮派馬謖這樣沒有獨自領過兵的人去守街亭,卻不是魏延、吳懿等老將而感到不理解,不過其實想想也很正常。
  • 【諸葛亮之八】諸葛亮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下)
    魏將郭淮認為漢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漢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而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睿親自率軍打敗。
  • 諸葛亮北伐是一個戰略失誤嗎?
    為什麼這麼說?從原因看,蜀漢弱曹魏強,諸葛亮從一開始就處於絕對劣勢;從結果看,其戰果也乏善可陳。兩點一結合,就得到了因果關係論——諸葛亮北伐實在「不可為」。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如果我們摒棄腦子裡已有的成見,轉而仔細分析諸葛亮的北伐三部曲就知道,真正的北伐其實是「明知可為而為之」。
  • 諸葛亮生平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握蜀漢最高權力,他生平中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呢?劉備是寒門出身本來一無所有,得益於諸葛亮的苦心籌謀在赤壁之戰過後才有了轉機。劉備相繼佔據了荊州拿下了益州攻取了漢中,這個時候蜀漢勢力無疑是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即便是強如曹操也不想與其正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