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郃只懼怕「趙雲」,卻瞧不起「張飛」?其實原因很簡單!

2021-03-05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對於一些沒有看過三國的人來說,恐怕能說出三國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就幾個,但我相信這裡面一定有小學學過的桃園三結義。如果是人物的話也就是劉備,諸葛亮,曹操,張飛,關羽這幾個人吧。而相對於張飛和關羽,後人都笑話劉備除了哭無是處,之所以能有作為便是結拜了這倆兄弟和一群有才能的大將和謀士。這些追隨者中有趙雲和張飛人極其相似,力大無比,有勇有謀,同樣是劉備座下的大將,曹營的張郃卻只把趙雲一人放在眼裡,瞧不起張飛。

先不說張郃,只說這張飛和趙雲二人,他倆究竟有何不同讓張郃如此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對待呢?

張飛這個人嗓門非常大,據說只要他一上戰場先吼個兩嗓子就能把敵方嚇個夠嗆。所以張飛不論和誰作戰都氣勢很足,他本人也是毫不懼色任何敵人的,而且確實是英勇善戰的代表,卻不知為何被張郃說的一文不值。

趙雲,這個人在歷史上也被給予過很高的評價。他這個人確實是膽量過人,曾經單槍匹馬衝進曹軍的陣營,救出劉備的兒子阿鬥,連劉備都說趙雲渾身是膽。但是趙雲和張飛都是劉備手下大將,為何張郃只懼怕趙雲兒卻瞧不起張飛呢?他們三人之間又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張郃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在曹營中有著舉足輕重要的地位。但張郃也是多次投靠不同的陣營最後才輾轉到曹操的手下。張郃一開始只是韓馥軍中的軍司馬,後來,韓馥去世之後,張郃便投到了袁紹的隊伍。張郃在袁紹的部隊中得到重用,可是到了官渡之戰的時候,張郃被小人誣陷,就只因為作戰方案的不同。最後袁紹輕信他人的作戰方案而導致戰爭失敗,於是一些奸佞之臣便將全部過錯推到張郃的身上。張郃被逼無奈只能投到對方的陣營,成為曹操的手下。張郃本是袁紹所用的得力幹將,由於張郃是帶領一大部分精悍的部隊投到對方的陣營,這直接導致了袁紹無兵對抗曹操的進攻,以致官渡之戰的失敗。而曹操這邊對於張郃的投靠表現的非常欣慰。張郃的投靠讓曹操興奮的幾天睡不著覺,覺得袁紹也真是不會用人。

曹操愛惜人才,張郃在曹營又得到重用。張郃又屢建奇功,是個難得可貴的人才。

說到張郃並不懼怕張飛,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張郃雖然是個武將,看似是個粗人但是他喜歡和文雅的鴻儒交往。而張飛呢?在張郃的眼裡他只是個粗漢,從心裡認為張飛是一個沒有腦子的人,所以他看不起張飛。第二個呢,其實張郃與張飛曾多次交戰。並且多次敗在張飛的手下。到了後期的時候,張郃能力大有提升,多次自動請纓去攻打張飛,往往最後也是與張飛大戰幾百回合也非不出勝負,所以這也是張郃放言說並不害怕張飛的原因吧。

雖然張和並沒有直接說出懼怕趙雲的話。但是其實張和這個人是打心眼兒裡懼怕趙雲的。這一切都源於他與趙雲的兩場戰爭。第一場穰山之戰。在這一場長之前,雖然張和曾經敗在趙雲的手下所以她有心有怨氣。在容山之戰中,由於指揮的失誤,劉備被前後夾擊。正當高嵐與張和想要拿下劉備,帶著劉備的人頭回曹雲忠么紅一雪前恥的時候。趙雲居然單槍匹馬出現。就一槍救僵不注意點高嵐橋至馬夏。帶到漳河會過時來。劉備已經被趙雲就走。但是到手的人頭張合怎麼會放過?他纏住張飛非要一決高下,奪回劉備。趙雲忙著保護劉備,沒有發揮出全力與章何必聽。但是張和明顯已經招架不住與趙雲大戰幾回合之後變滄桑逃跑。這時候的趙人已經從心裡開始懼怕趙雲,但是身為一位猛將他內心的傲氣也絕不會因為兩次的失敗而徹底服氣的。

直到後來張郃又有了與趙雲一搏高下的機會——長坂坡之戰。張郃把握住這個機會徹夜研究戰術要將趙雲生擒活剝。在戰爭快要結束,趙雲只想快站結束的時候,張郃一直追著趙雲不放。趙雲心生厭煩想要這次直接結束了張郃省的以後費事,趙雲一回頭便掉入了張郃準備良久的陷阱。張郃本喜從心生覺得終於一雪前恥,趙雲確駕馬一跳長槍一揮差點要了張郃的性命。這次可好,又沒有打敗趙雲還差點賠上自己的命。

自這兩次戰役以後,張郃雖身為曹軍大將卻也是從心底裡怕了趙雲。

其實再回看張郃與張飛,張郃雖然後來與張飛不分上下但是張郃之前也是多次敗在張飛的手下,就算內心並不害怕也不至於到了直接看不起的地步吧,內心不害怕可能是真的但也絕對不會覺得張飛是個不值一提的人。其實這句看不起張飛的話是在張郃又與張飛交戰之際所說。雖然張郃並不懼怕張飛,但是並不代表他手下的士兵們不害怕,況且,在這場戰役開始之際又有軍師曾經預言這次的戰役可能取不到什麼好的結果。這種話在古代那些迷信人的眼裡恐怕會被無限放大的,所以張郃這樣說其實也是想穩定軍心,避免軍心渙散。

其實從張郃的這句話中還是可以看出來張郃這個人是身經百戰並且有勇有謀的,但是在最後張郃還是死在了蜀的手下,他在一次與諸葛亮的交戰中被流矢射中左腿,戰死沙場。其實也很好奇,張郃碰到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張飛可以說毫不在乎來穩定軍心,那他如果碰到多次打敗自己的趙雲會怎麼說呢?又會用怎麼樣的辦法來穩定軍心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他最懼怕的人是誰?
    第二次是中了張飛的誘兵之計,偷營時被張飛打敗。第三次張郃以埋伏計殺了張飛的副將雷同。結果剛挽回點顏面,又被張飛和魏延將計就計,打得大敗。第四次,張郃被張飛和魏延前後夾擊,被打得丟棄戰馬,率領十幾人爬山逃命。在與馬超的交手,是在渭橋之戰中。在這一次交手中,張郃與馬超交戰了二十合就敗走。與黃忠的交手,是在與張飛交手失敗後,為了戴罪立功,來攻打葭萌關。
  • 張郃是魏朝名將,可以單挑張飛,為何在漢水之戰不敢迎戰趙雲
    並且張郃非常有頭腦,在面對劉備手下雷同的時候,先採用了假敗的方式,然後取得了勝利,在面對孟達的時候,也是經過了數個回合。在面對王平的時候,兩個人也是打鬥了數十個回合,最終張郃取得勝利。剛剛說過了張郃本人戰勝的戰績,我們再來說一下,張郃打成平手的戰績,張郃在自己首次出戰,在五十個回合之後與張遼打成平手。在面對趙雲的時期,兩個人交戰了十幾個回合,與趙雲打成平手。
  • 華容道放走曹操,其實是諸葛亮劉備的一場陰謀,張飛趙雲永遠不懂
    此時,曹操身邊的大將,張郃,張遼,徐晃等皆在斷後。唯曹操快馬逃命,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在幹嘛呢?原來劉備與諸葛亮商議,早就派遣了趙雲在宜都之北守候,只待曹操一到便將他們一行人殺退。曹操見趙雲在宜都之北一帶,只得令徐晃、張郃二人前去迎戰趙雲,他自己則加速逃命。當曹操逃到彝陵地界之時,突然又遭到張飛的襲擾。曹操,身邊有許褚、張遼、徐晃(許褚趕來救曹操,張遼、徐晃已經從趙雲手中逃脫。)
  • 張飛敢打呂布關羽趙雲,卻不打另外三人,他是不敢打還是不想打?
    但是我們看三國正史和演義小說,就會發現有三位三國人物,張飛是絕對不敢打的,即使兵戎相見萬般無奈,他也會想辦法避免正面交鋒。張飛之勇,讀者諸君都是深有體會的。在沒有任何軍職的時候,就想提著刀闖進董卓營寨將他宰了——劉關張從黃巾軍手裡將董卓救出,董卓居然瞧不起「白身」的桃園兄弟。
  • 這位名將很特別見到馬超就逃跑,遇到張飛敢死戰曾追著趙雲打
    其實魏國也有很多的名將,比如張遼、徐晃、典韋、許褚、張郃等。仔細看看原著會發現有位名將很特別,他見到馬超就逃跑,但遇到張飛卻敢死戰,尤其還曾追著趙雲打。張郃遇到張飛敢死戰。張郃雖然見到馬超就逃跑,可是卻敢和張飛死戰。
  • 葭萌關之戰張飛打不贏馬超,如果換成趙雲,他能打贏馬超嗎?
    張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兩個再戰。
  • 曹操九員頂尖上將,追擊趙雲,面對張飛,為何無一人敢上前?
    ,趙雲突出重圍之後,共有九位猛將窮追不捨,在當陽橋頭,這些人遇到張飛阻截,居然無一人敢上前。他們為何不敢上前圍攻張飛?長坂坡之戰時,曹操大軍追上了劉備,劉備軍隊和隨軍的難民被曹軍衝散了,趙雲衝進曹軍中,尋找到了劉備夫人糜夫人和阿鬥,糜夫人受了傷,不願拖累趙雲,投井而死。趙雲懷抱阿鬥,單槍匹馬,突出重圍,在突圍的過程中,殺死曹軍戰將五十多員,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血染戰袍。
  • 正史中有答案:許褚敢打關羽馬超,為什麼在長坂坡不打張飛趙雲?
    但是我們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許褚敢截擊關羽,也敢赤膊戰馬超,為什麼在長坂坡不打張飛趙雲?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許褚的氣勢都壓了馬超一頭,那場惡戰,也是許褚主動下戰書挑起來的——馬超被許褚嚇退之後,並沒有想找回場子,是許褚不依不饒,這才把馬超逼到了牆角。跳牆的馬超很不好對付,許褚的表現讓我們想起了鸚鵡大戰老鷹的笑話:不脫了外套,我還真打不過他!
  • 倉亭之戰,趙雲保護劉備突圍,關羽和張飛怎麼不見了?
    這裡只討論演義。按理來說,關羽和張飛是劉備兄弟,兄弟三人應該同舟共濟,同心協力,生死與共才對,但是,劉備幾次遇險,都是趙雲出手相救,趙雲不僅力戰許褚、于禁和李典,還一槍挑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殺退張郃,可以說,趙雲立下了大功,換句話說,沒有趙雲,劉備性命就沒了。先看倉亭之戰的經過,當時,曹操和袁紹交戰,劉備率軍準備偷襲許都,帶著關羽、張飛和趙雲一起行動。
  • 《三國演義》截江救阿鬥一段中,孫尚香為何不怕趙雲?獨懼張飛?
    那麼張飛趙雲二人到底誰更厲害一點呢?其實從孫尚香抱走阿鬥這一情節的故事中,我們就可以分辨出二人的高低!在這一回合的情節中,我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到,孫尚香不懼趙雲,卻非常懼怕張飛,這是為什麼呢?冤枉的孫尚香說起孫尚香,她也是個悲劇人物,她和劉備的婚姻一開始其實就是目的不純的。
  • 張飛長坂橋大叫三聲,為何許褚張遼夏侯惇這些一流武將不敢戰?
    但提起張飛,最先想到的事情應該是他在長坂坡上的表現,一人擋住曹操百萬大軍的能力唯獨張飛才有了。當時劉備放棄新野逃亡江夏,曹操派遣精銳騎兵追趕,追到了劉備並且把劉備的軍隊衝散了。在張飛守長坂橋之前,趙子龍七進七出救出劉禪已經讓曹軍大將聞風喪膽了。在趙雲體力不支的時候正好在長坂橋遇到張飛,立馬向張飛求救,趙雲成功脫險了。
  • 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讓張飛用的是蛇矛?
    ▲現代人製造的丈八蛇矛如果張飛是個身高一米九的大漢,三倍身高正好五米七。騎
  • 三國張氏八虎將:張郃第三,最厲害的那個不是張飛
    ,最厲害的那個不是張飛。第二個:張飛張飛也是武廟七十二將之一,雖然說在演義中他的武力要比張遼強,但是從正史來看,他的戰功確實不如張遼那麼顯赫,張飛的戰功主要有三個:一是長坂坡據水斷橋喝退曹操追兵;二是義釋嚴顏攻取西川;三是巴西之戰大敗張郃。
  • 張飛與張郃在瓦口對陣,為何作為戰敗方的張郃,戰後反而被升官?
    張郃的做法會削弱蜀漢的實力,增進曹魏的國力,可謂一舉兩得。面對入境想要搞大遷徙的張郃,張飛顯然不答應。於是乎,在張郃順著宕渠水南下,將當地居民遷往漢中時,張飛便帶著萬餘人的精兵前來阻截。若以平均速度10漢裡每日計算,張郃在70天左右時,可以實現巴西郡內,宕渠水流域的人口遷移。按照張郃抵擋住張飛50來天來看,張郃已經實現部分人口的遷移,像我們熟悉的蜀漢後期大將之一的王平,便是在這個時候被遷到洛陽的。
  • 燕人張飛
    劉備得知後南逃,數十萬百姓相隨,曹操派遣曹純率領虎豹騎急追一日一夜,於當陽長坂追到劉備,劉備軍被擊潰,只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曹操大獲人馬輜重。慌亂間又不見了趙雲,劉備乃派張飛去斷後,張飛召集二十餘騎立於當陽橋上,曹軍大眾至,張飛據水斷橋,對著曹軍大喊:「我就是張翼德,可以來決一死戰!」
  • 張郃:在《三國演義》前半部被「吊打」,在後半部卻成了第一名將
    張郃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的名將。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讀者在上半部分總是見到他被張飛、馬超、趙雲等人「吊打」。
  • 諸葛亮為何不讓趙雲去守街亭?你也不看看趙雲的真正作用在哪裡
    對於曹真和張郃的援軍,諸葛亮的部署是這樣的:以趙雲和鄧芝率偏師兵出漢中,在箕谷作出要從斜谷道出兵關中直插長安的態勢,成功吸引住了曹真的主力援軍;剩下的就是地處隴右核心地帶的街亭由誰鎮守的問題了,最終諸葛亮選中了自己的丞相參軍馬謖為主將和牙門將王平為副將前去守街亭。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其實駐守荊州也是劉備的意思,諸葛亮只是照做罷了,首先為何是派關羽守荊州呢,有幾點說明是為何,關羽是劉備的二弟,也是各方面的很突出的將領,關羽此人比較穩重,荊州也是蜀國的重地,
  • 敢群毆呂布,敢單挑關羽,夏侯兄弟和五子良將為何忌憚張飛趙雲?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卻發現:曹魏陣營的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典韋許褚和五子良將敢群毆呂布,也敢單挑關羽,卻對另外兩位蜀漢名將心存忌憚,能繞著走就繞著走,實在繞不開,也是點到為止,從來不肯生死相搏,這就讓我們十分詫異了:夏侯兄弟和五子良將為何忌憚張飛趙雲?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