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他最懼怕的人是誰?

2021-01-18 歷史笑春風

#三國風雲錄#

張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為了曹魏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使得他的身影,活躍在《三國演義》中的各個戰場上。由於他的驍勇善戰,再加上是碩果僅存的老將。在諸葛亮時代,張郃成為抵抗蜀漢北伐的主要將領。他在戰鬥中的表現,給諸葛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諸葛亮感嘆說,劉備昔日重視張郃,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在《三國演義》中,張郃也是和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交手人數最多的一個人。他除了與關羽沒有交手過,跟其他四人都交過手。不過,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張郃與這些將領交手都毫無懼色,唯獨對一個人懼怕三分。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一、張郃與五虎上將的交手。

張郃在《三國演義》中,和五虎上將中的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交過手。當然,張郃面對這四員虎將,毫無例外地都遭受了失敗。不過,張郃作戰有個特點,那就是毫無畏懼,與敵人作戰屢敗屢戰。

在與張飛的交手中,主要發生在漢中之戰裡。在這些交手中,張郃屢戰屢敗。首戰中,張郃主動請命攻打巴西。第一次交手二十餘合,因為後路被蜀軍擾亂而敗走。第二次是中了張飛的誘兵之計,偷營時被張飛打敗。第三次張郃以埋伏計殺了張飛的副將雷同。結果剛挽回點顏面,又被張飛和魏延將計就計,打得大敗。第四次,張郃被張飛和魏延前後夾擊,被打得丟棄戰馬,率領十幾人爬山逃命。

在與馬超的交手,是在渭橋之戰中。在這一次交手中,張郃與馬超交戰了二十合就敗走。與黃忠的交手,是在與張飛交手失敗後,為了戴罪立功,來攻打葭萌關。在這一仗中,迎戰張郃的是老將黃忠和嚴顏。老將黃忠與張郃交手二十餘合,嚴顏從小路抄到張郃的軍後,兩面夾擊,打得張郃大敗。接著黃忠趁勢奪取了天蕩山,張郃只得敗走。

二、張郃最懼怕的五虎上將趙雲。

張郃在與上述三位五虎上將的交鋒中,雖然接連失敗,但是卻沒有看到張郃對他們的懼怕。張郃與其中的將領張飛、黃忠都多次交手,也依然再次全力投入戰鬥。可是,在漢中之戰裡,我們卻看到張郃第一次露出了懼怕的神色。

那是在漢水之濱,趙雲和黃忠去劫曹軍的糧草。黃忠先去劫糧草,被曹軍包圍。趙雲在約定的時間,去接應黃忠。趙雲面對優勢的曹軍,直透重圍,救出了黃忠。在這一仗中,包圍黃忠的張郃與徐晃兩人,看到趙雲作戰的英姿,心驚膽戰,不敢迎戰。這也是在《三國演義》中,張郃唯一一次露出膽怯的場景。

那麼,張郃為何要害怕趙雲呢?曹操說的一句話揭露了謎底。曹操見到趙雲在曹軍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他問身邊的人這人是誰,旁邊人回答說是常山趙子龍。曹操感嘆說,「昔日當陽長坂坡英雄尚在」。這也是張郃害怕趙雲的原因。

其實,張郃與趙雲交手次數不少,時間的跨度也大。正是在這一次次交手中,張郃才深刻的領教了趙雲的厲害。每一次的失敗,都加深了張郃對趙雲的懼怕心情,直到最後不敢和趙雲交手。

張郃與趙雲的第一次交手,是在穰山之戰中。在這一次戰鬥中,劉備在突圍的時候遭到了曹軍的圍攻。趙雲作為劉備的貼身護衛,自然是前衝後當。他先是擋住許褚、于禁和李典,掩護劉備突圍。然後又在劉備被高覽、張郃圍堵時,於千鈞一髮的時候刺死高覽。最後張郃與趙雲交手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張郃與趙雲的第二次交手,則是在長坂坡之戰中。這一戰中,趙雲懷抱幼主,和張郃交手十餘合,不敢戀戰,奪路而走。張郃在追擊趙雲途中,想要刺落入土坑的趙雲。不料趙雲連人帶馬再次跳出土坑,把張郃嚇得自行退下。這一戰,張郃退出戰鬥,當然不是因為劉禪的紅光所嚇。他是見識了趙雲的槍法,又加上趙雲在落入土坑的時候,對緊急狀況的處置。張郃自詢不是趙雲的對手,才退出戰鬥的。

第三次交手是在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打得慘敗,他只得從烏林逃走。一路上,曹操遭到了諸葛亮預先設下的多重埋伏,吃盡了苦頭。在第一層埋伏遇到的就是趙雲。曹操命令徐晃和張郃一起雙敵趙雲,自己則倉皇逃命。我們可以看到,徐晃和張郃兩人也只是抵擋一下趙雲,隨後就逃走了。

最後一次交手,就是在前面所說的漢中之戰時。這一戰中張郃、徐晃不敢和趙雲交手,後來趙雲又偃旗息鼓,用疑兵計打敗曹軍。因為此戰,劉備誇獎趙雲是「一身都是膽」,軍中號稱趙云為「虎威將軍」。

結語:

張郃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以英勇頑強著稱。他雖然遭受過多次挫折,可是依然越挫越勇,毫無懼色。但是,張郃一生中,唯獨懼怕趙雲一人。在漢中之戰時,張郃與徐晃兩人都不敢與趙雲交手,被嚇得膽戰心驚。這種表現,對於張郃來說,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這是因為趙雲給張郃留下的心理陰影太大。從穰山之戰起,到漢中之戰,張郃與趙雲的多次交手都沒有佔到便宜。尤其是在長坂坡之戰中,張郃與趙雲交手,感受到趙雲的槍法高強。而在趙雲遇到危險的時候,趙雲的出色表現,讓張郃自嘆不如。從此張郃知道了自己與趙雲的武功差距,不敢再和趙雲交手了。

正是因為張郃深刻的領教了趙雲的厲害,被趙雲屢次打敗,這才失去了與趙雲交手的勇氣。趙雲也成為了張郃一生中最懼怕的人。

相關焦點

  • 曹操的五子良將,相比於劉備的五虎上將,哪一方更厲害
    五子良將是:張遼、于禁、張郃、徐晃、樂進,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如果要比較五子良將與五虎上將誰更厲害,得從兩個角度去比較,第一個角度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但沒有五子良將的說法。
  • 高順如果投靠曹操,會不會成為五子良將?
    《三國演義》,說實話比武力和選五子良將有點扯了,但還是娛樂性的比一比。 軍事能力 好吧,五虎上將看重武力,而五子良將那麼最看重的就是軍事能力了。首先,其實五子良將的軍事能力都差不多的,但是張遼有個威震逍遙津,所以軍事被排到了第一,而樂進在歷史驍勇著稱,但是名氣是五子良將最小的,所以軍事能力最差了。
  • 五子良將在正史和演義中死法有何不同,張郃于禁一致,徐晃最離譜
    五子良是曹操手下的五大大將之一,分別是:張遼、于禁、徐晃、張郃、樂進,因為正史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正史是指真實的歷史,三國演義只是這本小說中的描述,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一樣,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不一樣,這裡就五子良在正史和三國演義中的死亡有什麼區別做個說明。五子良在正史中地位最高的是于禁,其次是張遼,再次是張郃,再次是樂進,最後是徐晃,這是他們的地位和能力的大概排名。
  • 五子良將 vs 五虎上將,誰更強?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都是三國時期的一流武將,在以往的時候,人們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誤認為五子良將只是五虎上將手下的跳梁小丑。然而隨著近幾年人們對於三國正史的了解深入,五子良將的事跡逐漸被人們熟知,關於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的爭論也越來越多。從《三國志》中的記載來看,歷史上的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共進行過7次交手,這其次交手雙方互有勝負。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7次巔峰對決的戰績,對比一下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勝一籌。
  • 五子良將裡,誰被曹操比作「韓信」,此人為何能得如此高的讚譽?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這是魏國史官陳壽總結歸納出來的五個魏國大將,並沿用至今的一種稱謂,這是真實可信的,而所謂的蜀漢五虎是後期的小說家根據元雜劇的說法擬用而來,是不足為信的,至少得不到史學界的承認,而只在文學和民間流傳罷了。
  • 三國歷史:曹操的五子良將中最喜歡誰呢?是最不起眼的他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曹操作為一方諸侯、一代梟雄,手下的猛將謀士自然是多如牛毛了,不說其他人,光是曹操的曹氏宗族,曹操的自家人就有八虎騎了,更別提曹操在之後廣納天下人才,其中作為武將的代表就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了,這個五個人都是曹操招募的外姓將軍,那麼在張遼、徐晃、樂進、于禁和張郃這五個人之中,
  • 五虎大將與五子良將的四場巔峰對決,強弱一目了然!
    《三國志》中,陳壽把趙雲與四方將軍放在同一傳,認定他們五個是同一類。這就跟五子良將和江表十二虎臣同在一傳一樣,意義明顯。五子良將在曹操陣營並不是頂尖將帥,他們一直歸諸曹夏侯領導,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些曹操的本家和前本家,隨便拉出來一個,就能管住全部五子良將。五子良將一說,出自《三國志·卷十七》:「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 曹魏政權五子良將之殤,張遼樂進張郃等人,正史上到底咋死的
    三國演義中,蜀漢有五虎上將三賢相,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英將十二虎臣。中國歷史一直有三五十二之說,所以關於三五的典故應算最多的。按名氣而論,蜀漢五虎將應是最著名的,無論任何三國遊戲,五虎將都是武力前十佔三四存在。而和五虎將能齊名的,在三國時代,當屬曹魏五子良將,至於東吳十二虎臣,貌似等級差了點。
  • 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打起來誰會贏?
    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演義、正史、武力、軍事能力幾個方面來衡量。演義中,從武力上看五虎將以關羽為首,五子良將以張遼戰力最高。關羽跟張遼,沒有直接交手的記錄,在演義裡,張遼還在呂布手下時,曾有一次差點跟關羽直接交手,那是在呂布被圍時,張遼奉命護送許汜、王楷出城去找袁術搬救兵,送完人之後,張遼在回城路上被關羽攔住,眼看兩人就要單挑,城裡高順引兵出現在關羽身後,接應張遼回城而去,單挑就這樣被攪黃。能找到的關羽跟五子良將的直接交鋒記錄的,是他在襄樊戰役中傷後迎戰徐晃,兩人大戰八十回合,未分勝負。
  • 「五子良將」VS「五虎上將」差距太大!多人名不副實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劉備的蜀漢集團有非常著名的,以武力高強著稱的五位厲害的將領,他們合稱為「五虎上將」,他們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
  • 曹魏五子良將誰的功勳最高,實力最強?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為曹操和他的曹魏政權徵戰四方,個個戰功赫赫,可以說是曹操得以稱王的主力幹將。
  • 三國曹操的五子良將,實力不輸劉備五虎上將,知道排在第一的是誰嗎?
    因此陳壽在撰寫《三國志》魏書卷時,曾將五人合傳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故後人便將這五人合稱曹魏手下的「五子良將」,那麼,這幾人究竟有哪些主要功勳呢?二,無堅不摧的樂進「五子良將」中其他四人都是歸降過來的,唯有樂進一直是曹操的老部下,他智勇雙全,戎馬一生
  • 三國志11裡性價比最高的武將,五子良將的他因為活得久最受歡迎
    三國裡曹操就喜歡給人取外號,比如古之惡來,吾之子房……有一位名將,就被曹操美譽為韓信一樣的人物。這位武將就是五子良將裡的張郃啦,說起來,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在三國志11這款遊戲裡,張郃的屬性算得上一流了,屬性點總計376點,統武智政魅五項屬性裡,比較關鍵的統帥90、武力89,基本上了戰場,都不會太吃虧。
  •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哪個最頂?哪個最水?
    導語: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被稱為「五子良將」,他們各自的成名戰有哪些?誰的含金量更高一些呢?曹操集團有「五子良將」這個概念,這個比「五虎上將」的說法硬多了,畢竟陳壽在總評上有「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字句,而「五虎上將」則是小說家的創造。「五子良將」不是曹操集團中地位最高的,地位最高的是夏侯氏、曹氏出身的將領,但是他們的名氣大概是最大的。
  • 若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對戰誰能贏?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將恐非對手?
    但是五子良將,非三國迷可能知道的不多。今天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是這五個人。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
    張遼再看看曹魏的五子良將,他們分別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陳壽亦將其放在一起作傳,並評價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曹操麾下的武將集團,大概分為兩派,其一是曹氏宗親,以曹仁、夏侯惇為代表,是曹操最信賴的兄弟。其二是外姓將領以及後加入的投降將領,以于禁、樂進等人為代表。他們雖不是曹操嫡系,但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曹操的重視。五子良將,便是外姓將領中的佼佼者。
  •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這十人的統兵能力該如何排名?
    曹操則有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些將領,都是那個時期優秀的將領,各自為自己的陣營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排除掉武藝的因素,僅僅從統兵指揮能力這個方面評定,這些將領的排名應該是怎樣的呢?如果要從帶兵指揮這個方面來評定,曹操的五子良將明顯吃虧。這是因為曹操對於手下的將領,只信任他的親族將領。能夠指揮重兵,獨當一面的大將只有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這三人。
  • 三國中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比不上他
    三國中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比不上他歷史的長沙埋沒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在名著《三國演義》的推廣下,很多人第一段了解的歷史就是三國。一個個人物都在其中登場,譜寫自己的鐵血詩歌。提到有名氣的武將,很多人都會想到蜀國的五虎上將,而實際上這個稱號是被後人加上的,雖然在三國志將這五人合在一起列傳,但當時是沒有這個說法的。相比之下曹魏的五子良將則是實實在在的封號,但是這五位武將並不是魏國最厲害的,在武將中位至最高的是夏侯惇,官封大將軍,是魏國軍事力量的掌管者。
  • 敢群毆呂布,敢單挑關羽,夏侯兄弟和五子良將為何忌憚張飛趙雲?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江表十二虎臣,武廟七十二將中至少有十二位可以算後漢三國人物,這還不包括屬於梟雄級別的將帥孫堅、孫策、呂布。在一般人看來,既然可以號稱名將,那就應該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摸閻王爺鼻子的英雄好漢。
  • 五子良將為何不能獲得最高官位?
    【導語】: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為曹操和他的曹魏政權徵戰四方,個個戰功赫赫,可是沒有獲得最高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