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的五子良將,實力不輸劉備五虎上將,知道排在第一的是誰嗎?

2021-02-07 魚羊密史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電視劇《三國》劇照


論起三國鼎立時期,留給人們多是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與各國濟濟人才的明爭暗鬥。謀士能舌辯群儒,坐以論道;武將可快意恩仇,縱橫殺伐,似乎在那樣一個時代,英雄人物多得簡直讓人眼花繚亂,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事實是: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結果!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期間,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先人慘遭戰爭之苦最瘋狂的一段時期,舉例來說:黃巾起義之前,當時全國總人口達到五千萬,而當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時,全國總人口竟然不到一千萬,另有一說是八百萬。史料記載:諸葛亮治理的蜀國在當時僅有一百多萬人口,卻還要秉承先帝遺志,六出祁山去討伐擁有五百萬人口的強大魏國,這——焉能不敗!所以回過頭來說,是戰爭讓手無寸鐵的百姓平白無辜的喪失生命或逃亡深山老林,劉備就吃過劉安獻上他妻子的人肉,可見當時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經達到何種慘痛地步!而稍有志向者,為了生存就要努力的習文練武,強大自身去經歷戰爭的洗禮,方可成為某國統治階層手下的所謂謀臣武將。





今天講一下三國曹操手下五員大將,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與徐晃!因曹操帶兵時,進攻有這五人為先鋒禦敵,而撤軍時又往往用這五人來斷後。因此陳壽在撰寫《三國志》魏書卷時,曾將五人合傳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故後人便將這五人合稱曹魏手下的「五子良將」,那麼,這幾人究竟有哪些主要功勳呢?


(圖)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四處徵討,戰功累累。             


一,威震逍遙津的張遼


張遼,字文遠,山西朔州人。年輕時做過郡吏,歸屬過丁原、何進;後投歸董卓、呂布。建安三年,呂布被曹操勒死在白門樓,經劉備、關羽的勸說,曹操收降張遼。年紀三十的張遼,作戰驍勇,深有韜略,隨曹操先後攻克袁紹父子,平定烏桓,屢建奇功。然而令張遼真正名震古今的一戰卻是激戰逍遙津!


赤壁之戰後,曹操大軍北撤,留張遼、樂進、李典三人帶兵守衛東線重鎮合肥。建安十九年五月,孫權趁連日陰雨,江水暴漲之機,親率大軍奔襲皖城,即今安徽潛山縣。張遼聞訊後,急忙帶兵馳援,半路聽說皖城已破,忙退回城內。


等到第二年,孫權再次親率十萬大兵進攻合肥。當時駐合肥屯田的曹軍總共才七千多人,面對城下扯地連天的吳兵軍營,不少曹將都驚駭萬分,唯有張遼毫無懼色,他安慰大家說:「只有主動出擊,挫敗敵軍聲勢,才能安定軍心,合肥可守!」


當夜,張遼挑出八百精壯士兵,飽餐一頓戰飯後,趁著晨光初露時分,他率先披甲執戟,帶著這些敢死隊殺進吳軍營壘,在殺死數十名吳兵和兩員吳將後,他大呼「張遼在此!」接著徑直殺向孫權大帳。守衛的吳兵見狀紛紛手足無措,孫權聞聲更是大驚失色,急忙騎上一匹快馬,執一把長戟退到一處高地自衛。這時張遼已飛奔至高地下,他吼叫著讓孫權下來決戰,孫權卻嚇得不敢動彈,只是指揮剛剛緩過神來的吳兵們團團圍住張遼及其手下士兵們。張遼由此開始奮力拼殺,幾次已殺出重圍,回頭見士兵們沒有跟出來,便再殺將回去,最後終於帶出餘眾。而孫權人馬被張遼的突襲搞得暈頭轉向,一時竟無人上前追擊,使得張遼平安返回城內。孫權人馬在合肥城下停留十幾天,城不能破,於是只好撤退,這時張遼又親率精銳人馬將孫權圍困於逍遙津,今合肥市區,幾乎便生擒了孫權。自此吳軍聽到張遼名聲無不膽寒,相傳吳國小兒夜啼時,保姆在一旁只要說:「張遼來了!」小兒都能止住哭聲。當然這不過是個傳聞而已,卻可想見名列「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該是如何的英勇過人!



二,無堅不摧的樂進


「五子良將」中其他四人都是歸降過來的,唯有樂進一直是曹操的老部下,他智勇雙全,戎馬一生,戰功卓著!


樂進,字文謙,今河南沁縣人。雖然身材矮小,卻是膽烈過人。自曹操舉兵起,他便一直隨在帳下聽令。起初曹操人馬不足,樂進受命返鄉招兵,待招到千餘人後,曹操官封他為都尉。濮陽一戰,曹軍與呂布激戰多日,雙方死傷嚴重,當曹操再次下令進攻時,正是樂進冒死拼搏,率先登上敵方城樓,為最後破城立下大功一件。


建安二年九月,袁術帶兵攻打陳郡,曹操帶兵迎戰。雙方先鋒部隊在苦縣遭遇,袁術先鋒橋蕤守住縣城不出,樂進見狀一時激憤,開始率部搶先攻城,最終擊破守城部隊,斬殺了橋蕤,樂進因這一件大功封爵為廣昌亭候。此後,曹操在徵討張繡、下邳攻呂布,射犬戰眭固,沛地攻劉備時,樂進始終奮勇在先,有所斬獲,官階連續上升至討寇校尉。


官渡一戰,曹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此一戰中,樂進力戰河北名將,斬殺袁紹手下上將淳于瓊,接著隨曹軍進抵冀州,攻打袁譚袁尚部下,斬殺袁軍大將嚴敬,至此,樂進官升至遊擊將軍。


建安十一年,因樂進、張遼幾人功勳顯著,曹操親自上表向漢獻帝請求加賞。在上表中,曹操有過這樣提及:「樂進等將領不僅勇武有膽略,忠心守節義,且督率攻堅,而無堅不摧……」於是樂進封為折衝將軍。後來在平定荊州後,樂進留守襄陽,打敗關羽、蘇非等軍,徵討南郡時,樂進大敗劉備手下杜普與梁大。樂進死於建安二十三年,早死於曹操兩年,其戎馬一生,戰功累累,諡號威候,當真實至名歸!



三   治軍嚴謹的于禁

     

于禁,字文則,今山東泰安人。起先是十八路諸侯鮑信的部下,曹操攻打兗州時,他轉投麾下。後來在戰呂布、破高雅,攻壽張、定陶、雍丘等地時,于禁盡顯大將雄風,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于禁帶兵嚴謹,每逢行軍駐紮時,他總要先行立下營盤,然後仔細巡視一番後,這才去向曹操稟報。有人說他這麼做不合禮數,可他卻說:「戰場瞬息萬變,行軍紮營關係將士們的性命安危,如果做不到充分準備,臨陣如何應付敵軍?」果然後來在曹操徵討張繡時,曹軍大敗,一片混亂。而這時只有于禁帶領的幾百人陣型不亂,雖然也有傷亡,可兵將們始終沒有分開。因此曹操是倍加讚賞于禁,認為古今名將不過如此,官封于禁益壽亭候。


可是人心難測,五指張開亦有長短。話說建安二十四年時,關羽在樊城圍困住曹仁,曹操派于禁率七軍前往援救,不想關羽水淹七軍,曹軍慘敗,龐德力戰不屈而死,而此時的于禁卻大失名將氣節,屈膝歸降關羽。曹操聞訊後,哀嘆說道:「我和于禁三十年之交,卻如何想不到臨危之際,他竟反不如一個降將龐德!」


曹操死後,東吳孫權將原先擒獲的關羽所部于禁等人遣返曹魏。此時魏文帝曹丕篡漢,待他見到滿頭白髮,面容憔悴的于禁後,先是撫慰一番,接著封他一個「安遠將軍」頭銜,安排他先去鄴城高陵祭拜曹操。于禁到高陵後,陡然見到一屋內牆上掛有一幅「水淹七軍圖」圖中畫有關羽得勝,龐德憤恨,于禁降服的畫面,看罷多時,于禁一時無地自容,最終羞慚而死。



四 可比韓信的張郃


張郃,字儁乂,今河北任丘縣人,起初效力於韓馥,韓馥失敗後歸降袁紹,官渡大戰時,不得袁紹重用,因此改投曹操。曹操得到張郃時,非常高興,撫其背曰:「張郃來降,乃韓信歸漢也。」當下封他為都亭候。


後來,曹軍在攻鄴城、圍雍奴、破馬超、徵張魯、進宕渠、鬥張飛等一系列戰爭中,張郃總是顯得勇謀兼備,漸漸因功升至蕩寇將軍,成為曹魏大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


定軍山一戰後,曹軍主帥夏侯淵被殺,全軍失控,司馬郭淮力排眾議說服大家擁戴張郃為代理主帥,這才安定了全軍。消息傳到長安後,曹操立刻派使者送去符節加以認定。


曹丕即位魏文帝後,官封張郃左將軍,屯軍於荊州一帶。諸葛亮北伐魏國時,張郃率軍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繼而連破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聲名令諸葛亮聞之不禁有所顧忌。


太和五年,諸葛亮再度北伐,張郃受命帶魏兵至略陽抵禦。當時司馬懿聞聽蜀軍糧盡,催逼張郃追進,而張郃卻道:「蜀軍雖退,卻歸而有序,極有可能是個陷阱。」但司馬懿不聽,強逼他繼續追擊。張郃無奈,只得率軍追到木門地界,果然中了諸葛亮伏兵之計。當時蜀軍號角齊鳴,飛箭如雨,魏軍無處閃躲,中箭傷亡者極多,張郃右膝中箭,最終血流不止而亡。消息傳到魏廷,繼位的魏明帝痛哭不已,諡號其為壯候,他的四個兒子也都封為列候。


(圖)電視劇《三國》劇照


五   屢建奇功的徐晃


徐晃,字公明,今山西洪洞縣人,起先為楊奉部下都尉,後投歸曹操,頗受重用,因此他感喟說道:「自古將軍以不遇明主而擔憂,而我卻遇上了,應當全心效力才對!」因此他以裨將之職,戰呂布時收降趙庶、李鄒,與呂渙一起斬殺眭固,繼而攻白馬,破顏良、逼延津,斬文丑,功拜偏將軍。


徵討袁紹時,徐晃立功最多,被封為都亭候。易陽縣令韓範投降後復叛,徐晃大怒,而破城後,卻又建議曹操別殺韓範,從而起到瓦解袁軍勢力的效果。討滅袁氏後,徐晃官封橫野將軍。建安十三年,徐晃隨軍出徵荊州,在漢津戰關羽,在江陵戰周瑜,在包圍樊城、襄陽戰役中,徐晃勇武過人,曾衝破重重鹿角攔塹,殺入敵陣,斬將頗多。曹操後來表揚他說:「我帶兵三十年,從未見如徐晃這般長驅直入敵軍陣營者,他的奇功要超過孫武、司馬穰笡等古代名將了。」曹操得了荊州後,全軍當夜大擺慶功酒。酒宴後,曹操巡視軍營,見各軍都有些鬆懈,唯有徐晃軍營依舊整齊端正,不禁一時感嘆說:「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範!」


後來,曹丕做魏文帝,官拜徐晃為右將軍,進封楊侯。徐晃又曾在上庸打敗蜀軍,繼而鎮守陽平。歷經多年鏖戰,徐晃最終積勞成疾,然而在魏明帝先期,徐晃仍駐襄陽拒戰東吳諸葛瑾,最終因病而死,明帝諡號其壯候,而非演義中所描寫被東吳用箭射死。


尾聲:《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以尊劉抑曹為筆觸,大力歌頌劉備部下諸葛、關、張及趙雲等人功勳,這才有損於曹魏「五子良將」的勇猛戰績,使之未能聲名顯赫。然而,大浪淘沙的歷史終究還是掩蓋不住刀光劍影下的那些真正威名,「五子良將」當真實至名歸!


*作者:李廣,魚羊秘史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曹操的五子良將,相比於劉備的五虎上將,哪一方更厲害
    五子良將是:張遼、于禁、張郃、徐晃、樂進,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如果要比較五子良將與五虎上將誰更厲害,得從兩個角度去比較,第一個角度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但沒有五子良將的說法。
  • 三國中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比不上他
    三國中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比不上他歷史的長沙埋沒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在名著《三國演義》的推廣下,很多人第一段了解的歷史就是三國。一個個人物都在其中登場,譜寫自己的鐵血詩歌。提到有名氣的武將,很多人都會想到蜀國的五虎上將,而實際上這個稱號是被後人加上的,雖然在三國志將這五人合在一起列傳,但當時是沒有這個說法的。相比之下曹魏的五子良將則是實實在在的封號,但是這五位武將並不是魏國最厲害的,在武將中位至最高的是夏侯惇,官封大將軍,是魏國軍事力量的掌管者。
  • 三國一流武將的巔峰對決!五子良將 vs 五虎上將,誰更強?
    微信ID:shuosanguo三國一流武將的巔峰對決!五子良將 vs 五虎上將,誰更強?然而隨著近幾年人們對於三國正史的了解深入,五子良將的事跡逐漸被人們熟知,關於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的爭論也越來越多。從《三國志》中的記載來看,歷史上的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共進行過7次交手,這其次交手雙方互有勝負。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7次巔峰對決的戰績,對比一下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勝一籌。
  • 若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對戰誰能贏?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將恐非對手?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蜀國有五虎上將而魏國有五子良將,這是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的。那兩個五人組哪個更厲害? 說起來,五虎上將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五子良將,非三國迷可能知道的不多。
  •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這十人的統兵能力該如何排名?
    #三國時期,劉備有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所以,在統兵指揮的經驗上,五子良將要低於五虎上將。不過,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戰鬥經驗上,加以分析。第十名,樂進。樂進從歷史記載來看,他的表現主要不在於指揮作戰上,而是在驍勇善戰上。樂進容貌短小,他跟隨曹操是以自己的膽量和勇敢著稱的。在很多戰鬥中,我們都能夠看到樂進的身影。他多次斬將奪旗,首先登上敵軍的城頭。
  • 「五子良將」VS「五虎上將」差距太大!多人名不副實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劉備的蜀漢集團有非常著名的,以武力高強著稱的五位厲害的將領,他們合稱為「五虎上將」,他們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
  • 五虎大將與五子良將的四場巔峰對決,強弱一目了然!
    說起三國名將,最光輝耀眼的當屬劉備的「五虎大將」,其次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和孫權陣營的「江表十二虎臣」。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
    說起三國故事,讀者都非常感興趣。因為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了太多的英雄豪傑,比如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江東有「十二虎臣」。筆者忽然間想到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呢?
  • 三國時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那麼吳國呢?
    兄弟們你們知道三國時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那麼吳國呢?下面就由歷史隨心看小編為您講解一二。
  • 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打起來誰會贏?
    黃忠在演義中被弱化最多,沒有與五子良將直接交鋒的記錄,不過在定軍山怒斬夏侯淵,直接決定了戰役的走向。夏侯淵單挑記錄不多,但至少也不弱於樂進、于禁等,黃忠當時已60出頭,其實力仍然不容小覷,之前在長沙也曾與關羽戰平。
  • 《三國演義》中,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他最懼怕的人是誰?
    #張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為了曹魏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諸葛亮感嘆說,劉備昔日重視張郃,今日一見名不虛傳。在《三國演義》中,張郃也是和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交手人數最多的一個人。他除了與關羽沒有交手過,跟其他四人都交過手。不過,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張郃與這些將領交手都毫無懼色,唯獨對一個人懼怕三分。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一、張郃與五虎上將的交手。
  • 江表十二虎臣與五子良將的團戰:東吳諸將倆打一個,最後誰會贏?
    季漢昭烈帝劉備劉玄德麾下有五虎上將,東漢魏王、丞相曹操曹孟德帳下有五子良將,一直有謀逆之心的東吳孫權孫仲謀跟前,也有江表十二虎臣。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心思,那就是希望他們的主公篡漢自立,自己也能成為「從龍之臣」獲得高官厚祿。
  • 三國殺:人家五虎上將都出了界限突破,咱五子良將啥時候才能上線?
    哈嘍大家好我是遊星說三國。在三國殺移動版中,說起平民神將,那可都是界馬超,馬良,張松這類輔助能力強的或者輸出強了,如果是氪金玩家的神將,那可就是留贊劉焉之類的了。說起五虎上將,那就不得不提界馬超了,憑藉一手加強的鐵騎,讓多少武將欲哭無淚?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昨天剛寫了一篇關於蜀漢五虎上將武功技能特點的稿子,就被讀者的評論笑翻了。這些高手中的高手,迅速給五虎上將取了令人捧腹的綽號:關三刀、張一吼、馬坑爹、黃老卒、趙跑跑。在另外的稿子裡,網友還根據三國正史,給曹魏五子良將也都取了綽號。其中的叩頭和攀巖,大家都能理解,而其中的醬油和大膽兒是誰,就需要琢磨一下了。
  • 世人都知道五子良將,五虎上將,唯獨西川小五虎卻鮮為人知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三國時期是一個頻繁戰爭的年代,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說到善於領兵打仗的將領大家都會想到誰?五虎上將,江東十二虎臣,五子良將,這些都是當時帶兵的良將,並且他們的數據通常在遊戲中也是很強的存在,而且一般來說良將大都出自中原多發戰亂的地區,但地勢偏遠的西川同樣有著實力不弱的「五虎」,他們的實力又是如何呢?蜀中大將:張任
  • 高順如果投靠曹操,會不會成為五子良將?
    高順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不多,在下邳隨呂布被擒後因為一言不發而被曹操斬首(有人戲稱高順輸在了內向上),但是稍微了解史書的讀者都知道高順在歷史的「陷陣營」很厲害的,曾經擊退了劉關張和夏侯惇的攻擊。
  • 三國演義:劉備陣營五虎上將實力如何劃分?馬超第四,趙雲輸給他
    相反最先被滅掉的蜀國則是大家最喜歡的一個陣營,雖然說蜀國最先被滅,但它的整體實力之強卻也讓曹操為之震撼,而劉備之所以能夠從一介白丁成長為一國之君,他手下的大將可謂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淺析一下劉備陣營中五虎上將的實力劃分。黃忠,五虎上將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員猛將,也是劉備陣營中少有的智勇雙全之人。
  • 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到底誰最厲害?
    演義內,有所謂的「五虎上將」,指的是蜀漢政權正式建立後,昭烈帝劉備授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人「五虎大將」,但民間一般泛稱「五虎上將」
  • 若劉備沒錯過這兩位大將,三國將會改寫!五虎將成「七虎將」!
    在東漢末年,三國紛爭不斷,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正是關於這段歷史的詳細描繪。亂世出英雄,正是身處那個時代,才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關於三國將領們的傳奇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不少吧。說道其中之一的蜀國著名將領,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五虎上將」這一稱號,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但在小編看來,若劉備沒錯過這兩位大將,三國將會改寫!五虎將成「七虎將」,這另外的兩位位將領,他們都分別是誰一起來看看吧!太史慈太史慈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武將,不僅武藝高強,還有著一項別人沒有的專長,那就是射箭,是有名的神射手。
  • 為啥五虎上將威猛,五子良將多賢能,江東名將多儒雅?
    蜀漢也有儒將,趙雲就是,但是數量相對少,權重也不高。為什麼會這樣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共同理想,共同特點的人往往能走到一起。理想信念不同的即使走到一起,往往也走不到最後。一家一家的分析。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追隨者相當一部分都是原中央政權的經過考核的官員。核心領導曹操本人,就是出身名門,受過朝廷考評的優秀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