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提起大灰狼,人人都不陌生,但「黑狼」你可曾聽說過?
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近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開展的水鳥調查中,拍攝到一隻非常稀有的雌性黑狼影像。這是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這一物種,證明黑狼在我國野外真實存在。
黑狼為什麼在青海三江源首次發現?在這裡為什麼罕見?黑狼這一物種又是怎麼形成的?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動物學專家。
「黑色在動物體色裡比較少,因為黑色是一種隱性基因,必須是父母同時含有這種隱性基因,後代才有可能表現出來。第二點和環境相關,因為三江源地區大部分是草原,而且固態降水比較多,如果動物是黑色的話,這種環境中非常不利於隱蔽,黑色對於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來說都不好。在自然界中,白化鼠兔、白化旱獺、白化蛇、白化白唇鹿個體是較為常見的,雖然三江源地區黑狼是首次發現,但之前有人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境內發現過黑色鼠兔和黑色旱獺。另外,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區還有黑色狐狸,當然黑色狐狸後來被證實是人工放的。」應用動物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專家,長期致力於青藏高原藏羚、雪豹為代表的野生動物研究保護的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全球著名生物多樣性保護學家約翰.馬敬能博士(Dr. John Mackinnon)在查看了調查隊拍攝的影像後,證實這是一匹黑狼無疑。他解釋說:「純黑個體意味著其父親和母親都有相同的黑色體色隱性基因。這樣的基因本身就十分稀少,雙親都正好有這樣基因的概率就更小。三江源是開闊的地區,樹木稀少,大部分時候被雪覆蓋,所以對狼而言,淺色個體存活的可能性更高,因而這樣的黑色基因很稀少。這可能說明的是在這裡有很好的狼的種群,所以這些古老的黑色基因會偶然地再次組合在一起,這樣就會出現了這隻奇特的黑色個體。」
「牧民認為,黑狼就是狼和狗的後代。」提及黑狼這一神秘物種形成的原因,連新明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
「我認為三江源地區之所以出現黑狼,其基因肯定是來自於父母。而作為原本灰色的狼,他們基因裡面關於黑色皮毛的基因來源於狗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狗就是狼馴化而來的,他們本來就是一個物種,基因交流沒有任何障礙。而在三江源地區流浪狗的數量太多了,和狼交配生下後代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一民間說法可能性非常大。」
連新明稱,美國科學家曾經對北美黑狼做過基因檢測,最終結果也證實了狼的黑色皮毛基因來自於狗。「2009年發表在美國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中稱,野生動物基因中的黑素皮質激素受體的突變導致動物皮毛顏色的多樣性。而北美黑狼的這種突變的原因是因為過去與家養狗的雜交引起的。而這種突變,也就是黑色皮毛的出現,導致在森林裡生活的狼在生存方面得到了很多好處,因為黑色在森林中更不容易被發現。最終,這篇文章點明主題是,認為馴化物種中人為選擇的性狀會影響野生近親的形態多樣性。」
近些年,在三江源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流浪藏狗。曾有人拍到流浪藏狗圍堵雪豹並與之搶食,亦有線索表明,流浪藏狗可能會對當地熊和狼等野生物種形成某種競爭。在三江源地區,流浪狗儼然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個動物種群。「而黑狼的出現,不僅僅是三江源地區的首次發現,還可能反映出草原上流浪狗對野生狼群的基因滲透。」連新明表示。
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解焱博士認為這次發現意義重大,對在中國研究狼這個物種有很高的價值。她表示,北美和歐洲對黑狼從上世紀20年代起就有關注,但在中國記錄它們的文獻報導幾乎沒有。這次能夠拍攝到黑狼說明公眾對生態的關注程度有所提高,也是當地保護成效的一種展示。希望這個信息能引導更多學者對中國的狼進行深入研究,也希望公眾和相關機構提高保護重視程度。
連新明還向記者表示,黑狼在美洲尤其是黃石公園的數量分布相當多,在中國算是首次記錄。他建議,今後要在三江源地區開展對於狼種群的本底調查,加大對這一物種種群數量的監測,這對了解三江源地區狼種群的健康情況以及數量規模是相當有益的。
當然,除了此次發現的黑狼,三江源國家公園極具科研價值的野生動物還有很多,比如雪豹、金錢豹、藏羚羊、棕熊、藏野驢、野犛牛、旱獺、黑頸鶴等等。這裡,不僅有瑰麗壯闊的自然風光,還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