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卿院士:人類未來將擁有「第三腦」 5G讓一切加速

2020-12-25 網易科技

核心提示

  • 01 5G時代是人工智慧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
  • 02 用腦科學的方法釋放人口第二次紅利,這是可以做到的。
  • 03 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技術紅利惠及所有人
  • 04 科技之道,同沾雨澤。

作者|許曉娜

編輯|定西

「5G帶來了大量數據,問題是數據能幹嘛?假如不能把它變成應用場景,一點用都沒有。」

5G時代的到來使經濟數位化和科學數位化得以啟動,大數據的收集將是5G時代的重要內容。但是,5G本身並不能真正形成應用場景。如何將這些數據轉變成真正對民生和企業有用的,真正能夠賺錢和服務人群的產業鏈將是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

陳世卿院士認為,將腦科學、人工智慧和網格邊緣超算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從端到邊緣的應用場景,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

在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中,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通過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對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已有應用和腦機融合的未來進行了論述和展望。

「AI是未來的新基建,但真正能夠發揮的是人類的大腦,要學習大腦的計算方式。」

「人類的大腦非常具有創新能力的,我們知道,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局限性,看不遠、看不到很細小的東西,所以發明瞭望遠鏡和顯微鏡;我們跑不過馬,跑不過狗,於是發明了腳踏車、汽車、飛機。人類憑想像力把身體的功能延伸出去,這就是大腦的創新能力的體現。」陳世卿院士表示,我們已經有各種各樣的發明延伸,而現在唯一沒有被延伸出來的,最後一個需要去攻破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大腦。

「除了大腦、小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延伸出來的第三腦」,近年專注於第三腦研究的陳世卿院士解釋道,我們每天都與之交流的手機其實就是第三腦,它幾乎儲存著一切與我們有關的數據,音樂、照片甚至是所思所想。不同於其他的具有普適性的人工智慧,第三腦是專屬於每個人的人工智慧。

陳世卿院士強調,將來的研究要把腦科學跟AI結合起來,實現腦機融合,利用人腦的創新能力和AI的速度,創造屬於每一個人的人工智慧,帶動未來的應用場景。而這會發生在什麼地方?發生在我們住的地方、社區、街道或者產業園旁邊。在陳世卿院士看來,腦科學和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在這些場景裡面,則需要5G帶來的大量的數據。

「所有的大數據是用來為人服務的,都是個人的,或者是團體的。」

全世界的石油公司沒有一個不買超級計算機的,因為通過模擬地層的爆炸、聲波,才能找到可能石油存在的地方。每天坐的飛機、汽車為什麼那麼安全?因為在製作的時候,超級計算機就已經模擬出可能出現的狀況,提前進行預防。

陳世卿院士通過各種例子闡述了超級計算機在各個方面的用途。與此同時,他也表示這種類型的超級計算機是大型、集中式的,需要消耗巨大能量,是國家實驗室才可以養得起的。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通信技術的升級,AI帶動新的算法,使人腦的開發得到提升,那麼人人將可以擁有專屬的「超級計算機」。「所有的大數據是來為人服務的,都是個人的,或者是團體的,完整的應用場景都將發生在社區旁邊或者街道旁邊。」

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比比皆是,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甚至是智能文創、智能金融等。

以智能醫療為例,陳世卿院士的願景是:「我們要做全國一張健康網,全國一張健康卡,當病毒來臨,一張網、一個健康號碼就可以了。」 如何「未卜先知」,提前診斷出疾病,這才是研究的希望所在。陳世卿院士解釋道,研究的時候就要有數據,在各種場景裡,人們的數據被收集,之後進行分析,這就是要做的邊緣超算。陳世卿院士以心臟病為例對此做了進一步說明。

「假如有一天,一個患有心臟病的病人突然倒在馬路上,而心臟病發作有十幾種,如果不能夠20分鐘內知道這名病人的患病類型,那麼救護車來之後,則無法知道應該送到哪個醫院去會更適合,因為不是所有醫院都有心臟專科的,所以20分鐘內通過人工智慧快速運用邊緣超算,對所有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例如個人狀況、倒的地方、附近的社區,快速知道這名病人是屬於哪一種心臟病,應該往哪個醫院送。這是非常重要的應用。」

「人工智慧需要很多人才,我們需要500萬人」

「5G時代是人工智慧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研發前沿的應用場景、加快培養人才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目前中國的人工智慧人才還存在很大的缺口。陳世卿院士認為,我國目前需要人工智慧開發人才至少500萬人,而現在只有5萬人不到。對此,他表示,希望在中國做100個人工智慧大學,培養中高端的人才。而對於人才的高效率培養,陳世卿院士認為,運用腦機結合的方法,將能夠實現高效的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是物理環境的智能化,陳世卿院士解釋道,比如說家裡面的微書房,運用AR技術形成3D圖像,將能更容易地進行高效率學習,甚至包括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二氧化碳最高濃度,你的座椅環境等等,通過圖像來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陳世卿院士還分享了另一個智能教育的應用願景:從腦科學找到一個規律,使得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就可以判斷出一個人是適合科學性、技術性、工程性、藝術性還是醫學性的學習。「因為人的大腦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在20歲時處於最頂峰狀態,而按照目前的教育進程,讀完博士已經35歲了,大腦的能力已經開始處於下降狀態了。」

陳世卿院士表示,按照腦科學的方法,通過AI賦能,改革未來的教育系統,將能夠達到非常驚人的效果。他認為,加快人才釋放到社會的速度,才能做到真正的不浪費人員,中國的第二次人口紅利才會來。「現在第一次人口紅利已經過去,社會進入到老年化階段,用科技的方法,用腦科學的方法釋放人口第二次紅利,這是可以做到的。」

「現在研究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技術紅利惠及所有人,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科技之道,同沾雨澤。」陳世卿院士表示,所有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都是跟人工智慧有關,人工智慧就是要算法,算法就需要算力,這塊將來要大力開發。

本文來源:5G訪談 責任編輯:丁廣勝_NT1941

相關焦點

  • 陳世卿:未來超級計算將是分布式的 全球變成一張網
    杭州網訊 12月18日-20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基於類腦網格邊緣超算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
  • 腦科學+人工智慧+網格邊緣超算,從端到邊緣應用場景,建立完整產業鏈
    在 2020 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中,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通過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對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已有應用和腦機融合的未來進行了論述和展望。 「AI 是未來的新基建,但真正能夠發揮的是人類的大腦,要學習大腦的計算方式。」
  • 2020網易未來大會6大院士領銜 馮侖樊剛等同臺主講
    出席大會的六大院士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
  • 「2020網易未來大會」拉開帷幕,探尋下一個十年
    2020年是風雲洶湧的一年,人類遭受新冠疫情肆虐,經濟與社會發展面臨重重挑戰,網易科技希望在未來大會的舞臺上,以遠見超越未見,穿越迷霧,找尋新的希望。網易公司CEO丁磊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要從學習和模仿,轉向真正的創新為王。其次,科技公司要能「下地」。
  • 預見未來:段樹民院士將出席2020網易未來大會
    大會由中國移動總冠名,將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匯聚中外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將進行三天的頭腦風暴,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健康生活等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生物學家、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教授將出席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
  • 讓科學更璀璨,讓未來更明晰-2020網易未來大會圓滿落幕
    正如「2020網易未來大會」主題曲《未來之歌》中所唱,這是一個「移動5G創新時代」。星光璀璨,8大院士開講12月18日上午9時,網易未來大會正式開幕。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出席本次大會,並開場致辭。2020網易未來大會,更是邀請了8位頂級院士開講,他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校長
  • 匯聚全球最強大腦 2020網易未來大會圓滿落幕
    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內容精彩紛呈,在三天的時間裡,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論壇,中外院士、頂級科學家、頂級企業家和投資人齊聚一堂,共同探尋下一個十年的方向。正如「2020網易未來大會」主題曲《未來之歌》中所唱,這是一個「移動5G創新時代」。
  • 共促教育腦科學發展 •共建全球教育新未來
    本網12月18日訊 ——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參與全國第三屆「腦科學與教育論壇」紀實由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光明日報社《教育家》雜誌、西安國際港務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以「讓腦科學從實驗室走進教室」為主題的「大城市教科院聯盟全國三次學術年會暨腦科學與教育論壇」 於2020年12月15日-16日在西安隆重舉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5G改變人類社會 6G則將改變世界
    他暢想,未來6G技術將會使能智慧世界。未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靠的就是信息智慧。總得來說,信息技術已經改變了我們人類社會,未來6G將會改變世界,為我們改變世界進一步使能。第三促進商業模式的創新。利潤低更需要將自身的能力融入我們社會體系裡面,全國七百多萬中小製造型企業,他們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中小企業面臨資本的壓力、成本的壓力以及人力的壓力,所以我們做的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個是便宜,企業用得起。第二好使,做得好用一點。
  •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新智元此前就「2049年人工智慧未來展望」這一主題採訪了孫茂松教授,下面分享了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近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布新晉院士名單,共有來自世界範圍內的361位學者當選。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 聞玉梅院士:人類和病毒的關係其實是一個長期的「戰爭與和平」
    中國網財經11月8日訊 如何破解「對抗新冠」這道全人類共同的「考題」,成為第三屆進博會上各醫藥類參展企業的熱點話題。日前在「百年抗疫,增輝生命」高端圓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表示,「人類和病毒的關係,其實是一個長期的戰爭與和平。」
  • 馬斯克放出豪言,人類將在未來5年內,真正實現「腦交」!
    馬斯克放出豪言,人類將在未來5年內,真正實現「腦交」!人類文明的發展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並不是說一個人能行就行。近幾年我們能很明顯的感受到科技領域的提升,越來越多高科技的湧現,人類正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宇宙狂人馬斯克,他往往投資的技術,都令人遐想十分。
  • 網易未來大會,以遠見超越未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是我國「嫦娥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學家。在未來大會上,他分享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 歐陽自遠認為,按照目前的計劃推進,中國一定會走得更遠,未來我們要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除了深空探測這種物理硬核的科技趨勢,在未來大會上,其它的頂尖科技趨勢也被深入淺出地解讀。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進行了《基於類腦網格邊緣超算的大數據應用場景》的分享。
  • 人類是真實存在的嗎?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或許說明了一切!
    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似乎都說明了,人類或許不是真實存在的!在1981年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想缸中之腦。將大腦從身體上切下來之後,放在一個可以讓大腦維持活動的營養液當中,把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將計算機的程序和代碼輸送到大腦當中,讓它可以保持一種正常的幻覺,似乎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一切還都存在。甚至還可以截取掉大腦當中的某個記憶碎片。
  • 2020網易未來大會召開!丁磊:不要去菜蘿找機會
    12月18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網易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正式開幕。本次大會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在三天的時間裡,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論壇,中外院士、頂級科學家、頂級企業家和投資人齊聚一堂,共同探尋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 網易這場大咖雲集的大會,讓我們認識未來
    12月18日,一場大膽而前沿的大會——「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正式開幕。本次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在三天的時間裡,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UP生活以及和文化等論壇,中外院士、頂級科學家、頂級企業家和投資人齊聚一堂,共同探尋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 馬斯克又出豪言,人類在未來5年內,有可能實現「腦交」!
    馬斯克又出豪言,人類在未來5年內,有可能實現「腦交」!馬斯克這個名字應該是如雷貫耳了,不僅創立了特斯拉,在宇宙航天方面的成就一鳴驚人。現在各國研發的火箭都是無法重複利用的,都是一次性的產品,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然而馬斯想在未來研究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減少人類在航天領域發展當中的成本,引領人類未來文明發展的主要方向。更是放出豪言,要在未來的20年內實現人類真正的火星移民,將第1批地球人送上火星。只除了這些之外,這位稱為宇宙狂人的馬斯克還投資了另外一項技術叫做神經蕾絲,這項技術很少有人聽說過。
  • 未來5G手機可免費接收電視節目 5g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目前隨著5g的發展,5g的產品已經不斷地進入到我們的生活,5g概念股是值得關注的,那麼5g概念股龍頭有哪些呢?  5g概念股如何  5g概念是在3G、4G之後的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概念股很多,比如說烽火通信、光迅科技、超訊通信、科信技術等。5G應用涉及教育、科技、農業等多行業,領導小組或成推動5G落地重要平臺。
  • 展望2020:5G一旦落地,產品創業者可能都得「換個腦」
    第三,高吞吐量,那麼只處理智慧型手機一個終端是不是太屈才了?說到這裡,一個大膽假設浮出水面:5g時代到來,第一個起來的很可能是「雲聯網」,5g網絡首先是雲端網絡。雲聯網時代,一切數據的存儲和運算都放在雲端,本地的終端只是一個「顯示屏」,通過超高速網絡從雲上實時獲取內容、實時交互反饋。
  • 預見未來 沈昌祥院士將出席2020網易未來大會
    12月18日-20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將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 未見」以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將進行三天的頭腦風暴、涵蓋了預見未來、新基建、人工智慧、區塊鏈、潮商業、健康生活等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將出席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就5G和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備受關注的重大議題發表獨道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