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雲激蕩的20世紀20年代,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今淮海中路)新漁陽裡6號的石庫門房子裡創辦了中共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青年幹部的學校——外國語學社。該校培養了一大批黨和國家以及各條戰線的卓越領導者。今年是外國語學社創辦100周年,也是紅色翻譯家傅大慶誕辰120周年。回顧這位革命先烈的人生軌跡,對於我們今天學習黨史,踐行初心使命,具有教育和啟示作用。
傅大慶,早期共產黨員、革命烈士。1900年出生於江西臨川上頓渡,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靠教學收入養活幾個孩子,並讓他們接受教育。傅大慶早年就讀於江西省立第七中學,品學兼優,酷愛外國語。五四運動時,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當時,在北師大讀書的江西臨川籍學生章滌昌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經常給家鄉青年郵寄《新青年》《每周評論》《嚮導》等進步刊物。傅大慶深受進步刊物的影響,很快成長為思想進步的革命青年。葉劍英評價「傅大慶是個好同志,極好的同志!」
在外國語學社確立革命信仰
傅大慶與許多進步青年一樣,極力想擺脫封建家庭的束縛,渴求新知識,並希望得到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指點和幫助。1920年冬,傅大慶從江西來到上海,進一步接觸新文化。陳獨秀安排他住到由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剛剛創辦不久的外國語學社,這是一所由楊明齋負責的學校,也是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公開的活動場所。傅大慶進入外國語學社,在這裡學習外國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並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彭述之是第一批從湖南到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的學員,在他的回憶中提到,截至1920年11月初,全部學生包括晚報到者共達29至30人,其中,江西有1人,就是革命青年傅大慶。他在外國語學社學習期間,確立了偉大的革命信仰,立志做一個義無反顧的革命家。
1921年2月,傅大慶與任弼時、肖勁光、王一飛等外國語學社學員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在蘇俄加入中國共產黨,取俄文名為費德洛夫。任弼時在寫給父親任思度的信中提到的「同行伴友」就包括傅大慶等人。鄭超麟在回憶錄中提到,「東方大學的中國學生,無論是直接來自中國,或從西歐轉來的,沒有人比他的英文更好。」這與傅大慶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也為其以後成為紅色翻譯家奠定了基礎。
為在南洋開展工作做出卓越貢獻
1924年夏,傅大慶應國內革命鬥爭的需要回國,被派到大革命的中心廣州,與時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兼教官的葉劍英相識。傅大慶擔任蘇聯代表團團長鮑羅廷以及軍事顧問加倫將軍的翻譯,他嫻熟的翻譯技巧受到宋慶齡的讚賞。1926年,傅大慶參加了北伐戰爭,跟隨鮑羅廷廣泛接觸革命黨人。1927年,傅大慶趕赴南昌,參加周恩來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後,受黨組織派遣回臨川與農民建國軍聯繫,做宣傳教育工作。同年12月,赴廣州參加張太雷、葉劍英等領導的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轉移到香港。1928年,傅大慶被派往新加坡擔任中共南洋臨時委員會常委兼宣傳部長,並在東南亞多國建立支部,為中國共產黨在南洋開展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1930年,根據共產國際東方局的指示,傅大慶參與領導成立了馬來西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當選為常委兼宣傳部長,並主編出版《馬來西亞工人》月刊,積極宣傳革命理論,並和胡志明一起,把東南亞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搞得有聲有色。1931年,他負責建立東方局辦事處,被英國殖民當局逮捕並引渡回國,關進了上海的監獄。在獄中,傅大慶意外地見到旅莫同學鄭超麟,他委託鄭超麟設法營救被關在廣州看守所的胡志明。傅大慶後被轉押至南京國民黨監獄。
翻譯的《戰爭論》被譽為「中國當代最好的譯本」
抗日戰爭爆發後,傅大慶經宋慶齡營救出獄,在周恩來、葉劍英的直接領導下,先後在武漢十八集團軍辦事處、重慶中共中央南方局軍事組工作,任軍事翻譯,與此同時,還給崔可夫率領的蘇聯軍事顧問團當翻譯。不久去革命聖地延安,當他得知中央軍委急需一部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著《戰爭論》的譯本時,便主動請纓,憑藉紮實的俄語功底,依照《戰爭論》俄譯本第三版,把這部名著很快轉譯出來,並於1940年11月由學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譯本送到中央軍委後,被朱德、葉劍英譽為「中國當代最好的譯本」,對提高八路軍、新四軍基層幹部的軍事理論水平幫助很大。
傅大慶在埋頭翻譯的日子裡,經葉劍英介紹,與在蘇聯大使館武官處工作的馮大璋(楊潔)在重慶曾家巖50號周公館舉行婚禮,周恩來親自主婚。1941年10月,傅大慶毅然接受中央派遣,帶著妻子楊潔和剛出世的女兒,歷盡艱難,來到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北平,籌建秘密電臺,以加強同共產國際的聯繫。
1944年7月23日深夜,傅大慶、楊潔以及助手汪青城在準備向莫斯科發報時被日本兵逮捕。在看守所裡,傅大慶託看守轉給妻子楊潔一張紙條:「我很好,不要惦記我。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若能出去,要教育好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吾願足矣。」後來,懷孕的楊潔由父親「保外分娩」,逃離看守所,但傅大慶卻從此下落不明。1946年初,葉劍英專門派李克農調查此事,才證實傅大慶已在抗戰勝利前夕慘遭日本帝國主義殺害,時年44歲。暮年的葉劍英為他昔日亡友紅色翻譯家傅大慶題寫了「義無反顧」四個大字,以激勵後人,緬懷先烈。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俞秀松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松江區委黨校副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