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清俐)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倡議,發揮外語教育數據尤其是過程性評價數據在外語教學、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11月7日,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師範類院校委員會與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外語教育評價改革及過程性評價資料庫建設論壇」。論壇聚焦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過程性評價數據平臺」建設項目,與參會專家學者交流該平臺在多所院校外語專業中的應用情況。國內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本次論壇。
曲阜師範大學副校長夏雲傑教授致開幕辭 主辦方供圖
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秦洪武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曲阜師範大學副校長夏雲傑教授和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師範類院校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院長苗興偉教分别致辭。曲阜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孔蕾教授展示了「外語教學過程性評價數據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情況。她指出,經過兩年的試用,該平臺基本實現了學生端、教師端與管理端數據的高效傳輸與互通,已開始發揮促學、促教和促研的積極作用,並有望為智慧化教學環境建設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秦洪武教授主持開幕式 主辦方供圖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馮慶華教授分析了歷屆學科評估的工作要求,指出學科評估對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專業建設要有前瞻性,人才培養是專業建設的第一要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衛乃興教授指出外語學科須審視外語人才能力與知識的構成,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和課程體系,融入新技術元素,走學科交叉和融合發展之路。中國人民大學郭英劍教授聚焦專業排名對專業建設的意義,指出我們應客觀看待學科排名,合理建設專業,發揮各種學科排行榜對於專業建設可能具有的積極的建設意義。
曲阜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孔蕾教授介紹「外語教學過程性評價數據平臺」建設情況 主辦方供圖
北京師範大學羅少茜教授闡述了外語課堂評價的理論體系與實施過程,指出應倡導教學評為一體的教學模式,這有助於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形成較好的認識,幫助教師進行診斷,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山東大學王俊菊教授指出,過程性評價要貫穿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並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和評價素養,真正實現以評促學。北京師範大學苗興偉教授指出,師範類專業認證的考核評價過程要注重過程評價,聚焦人才培養質量,側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目標的達成要體現產出導向;在準備和實施過程中,要做到說、做、證一致,教、學、評一體,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江蘇師範大學潘震教授探討了建設英語專業思政課程體系方式和途徑,並以文本翻譯為例展示了如何潤物無聲將思政元素融入外語教學。他強調,外語思政課程是一種全面的體系建構,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特徵。宜在思政課程中要加強和推動跨國別與區域研究。
在專家諮詢環節,平臺合作院校山東農業大學翟紅華教授提出了平臺使用的優勢和問題,對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馮慶華教授與衛乃興教授對平臺建設予以充分肯定,指出過程性評價數位化有助於實現學習軌跡可追溯,進而探索語言學習的發展路徑,為今後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