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時代,產品主義重新定義火鍋行業

2021-02-08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進擊波財經(ID:jinbubo)作者: 進擊波大商業組

許久未起波瀾的餐飲市場,最近多了幾分喧囂。

原本是山頭林立,各自為王的火鍋江湖,人們有了聚焦的時刻。

近日,被稱為「海底撈升級版」的巴奴毛肚火鍋,在華東再下一城,巴奴南京首店開業即火爆,並迎來「開門紅」。有報導稱,元旦當天排號高達490號,現場還出現眾多跑腿、代排隊現象,代排號「服務費」竟一度炒至2000元。

巴奴在我的案例裡出現過幾次,這是一家從河南安陽走出,經歷過河南火鍋大戰,最終向全國排兵列陣的毛肚火鍋品牌。

巴奴還沒在上海開店的時候,有人願意打車到無錫吃毛肚,現在南京首店又排成長龍。巴奴似乎有種魔力,能令饕民忘卻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我在年會《偉大的複利》裡提到隨著時間的變化,品牌資產會變成數字資產和心智資產。用心智獲得認同,乃至信仰,從而創造利潤。

品牌資產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在巴奴又看見了它的影子。

不久後,吳曉波2020年終演講也提到了巴奴:

」2020年火鍋行業做了一個品牌榜,第一名是海底撈,第二名是一個臺灣火鍋,第三名是一個毛肚火鍋——巴奴。巴奴幹了一件事,把火鍋中用的最多的產品毛肚,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做到極致。「

巴奴用了一個毛肚在火鍋紅海中撕開了一條線。

這一條線有多大?

75家直營店,年收入15億。找一個計量單位:客單價比海底撈高40元。

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存在即合理,轉發即認可。


找不同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在迷茫的時候,就愛向第一學習。所以過去很長時間裡,海底撈的「服務」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十幾年前,海底撈已是百勝集團、聯想集團的「座上賓」,雷軍更是直接宣稱海底撈是小米的榜樣。

剛剛成立不久的巴奴也不例外。

畢竟巴奴在鄭州開第一家店的時候,海底撈的營收就逼近10億元。

但北大教授黃鐵鷹用一本書「打醒」世人——《海底撈你學不會》。

那時候做火鍋,只要不排隊,那就得虧錢。海底撈更誇張,翻臺率小於三桌就得虧本。

服務已然是海底撈的護城河,用別人的強項和他對拼,沒有好結果。

那一年,鄭州倒了近2000家的火鍋店。

杜中兵如夢初醒。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當時的「本色本味」改成「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新定位被確定下來後,巴奴不僅活了下來,還把店開到了海底撈的對面。

巴奴的護城河

海底撈的護城河是服務,但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巴奴的護城河是:產品主義。

什麼是產品主義?杜中兵說是一切回歸到原點、本質。

在他的暢想裡,巴奴想做一家百年老店,而百年老店就是「做品牌的思維」。

去年在直播大熱的時候,我寫過一篇爆款,叫《別把品牌資產,搞丟了》。

其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為何產品力,要先於廣告而行?

因為人類對更美好的生活的嚮往是不變的。而品牌是承載美好嚮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締造偉大品牌的起點永遠是產品。這一點和巴奴的產品主義不謀而合。

為了做好產品主義,杜中兵只做了一件事:做減法。

首先,砍掉加盟店,保證味道。

2012年的時候,巴奴有100多家門店,其中有90多家是加盟店,直營的門店只有12家。

加盟店雖然賺錢,但是卻不好管理。有句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加盟店還不完全是你的兵。有些加盟店為了省成本,在食材上動動手腳更是家常便飯。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食材一動,味道就不對,味道不對砸的是自家的招牌。

為此,杜中兵決定砍掉全部加盟店,相當於丟掉每年1000多萬的收益。到2015年,巴奴的門店驟降至40家,但直營店卻增長到34家。壯士斷腕的舉措在當時招致合作夥伴議論紛紛,但是從坪效上看,巴奴單店翻牌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經此一役,巴奴有了叫板第一的資本。

下一步,精簡菜單,突出單品單兵作戰能力。

毛肚是巴奴的招牌。當時,杜中兵發現很多消費者都是衝著巴奴毛肚來的,為了強化毛肚火鍋的定位,巴奴的菜單一下子從100多道縮減為30多道。而毛肚也被放到了中間的位置。這一改,把毛肚的點擊率提升至139%。

巴奴的菜單幾經改版,每變化一次毛肚的地位便增進一分。砍掉瘦狗型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切割累贅,而留下來的菜都是最講究的。

所以做減法的最後一步是提純。

所謂提純就是對美食的執念。

杜中兵是個講究人。他是一個坐下來可以和你討論三五小時怎麼去內蒙古找羊肉,怎麼去四川找最香的花椒,怎麼去找最新鮮的黃喉的人。

一個會吃的人,他做品牌也不會將就。

比如從福建運過來的繡球菌。是杜中兵無意中從一家個體戶裡發現它的,長得很像銀耳,實際上是兩種東西,尤其適合涮火鍋。剛找到它的時候,一年的產量才一兩噸。但是抵不住杜中兵的喜愛,於是他們忙活了一年終於實現了量產,現在繡球菌一天的產量就達到幾百噸。

還比如拽面。它是巴奴的中央廚房裡最貴的一條生產線。市面上的設備做出來口感都差不多,巴奴為了能做出不同的口感,能更好吃就專門自己參與研發投資了一條生產線,造價 100 餘萬,是蝦滑生產線成本的 4 倍。

這個東西能不能通過第三方的供應商來做,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交給供應商就做不出來獨特的口感了。

像這樣的講究產品還有很多,熬完只放四小時,一碗只放15粒蔥的野山菌湯、不能冷凍的鴨腸以及新鮮的鴨腸……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鋼鐵和玻璃建築結構之父密斯著名的建築設計理念。他喜歡用大片的玻璃作為裝飾外牆,把密閉的空間無限延伸。

產品作為品牌立命之本,通過做減法,巴奴提升了它的上限。

錨定產品的上限,就意味著不妥協。只要不妥協那一開始就是最好的,後面的環節只要向著這個方向追趕,也是最好的。

這便是產品主義的內核。


最好的供應鏈

杜中兵對產品品質的執念,不經意間促進了餐飲行業供應鏈的升級。

第一代供應鏈追求標準化。食材用冷凍的方式保存一來保質期很長,二來可以保證口味的延續,代表是肯德基、麥當勞這些西式快餐。

第二代供應鏈則是強化了中餐的標準化。中餐的製作比西餐繁瑣,而且在中餐的靈魂來自廚師們的心守合一。培養一名合格的中餐大廚不是光靠錢就能解決的,更重要的是時間。

廚師的問題的無解,直接催生了供應鏈的改革——中央廚房的誕生。由中央廚房製作半成品發貨,送到門店加熱。這不僅解決了中餐標準化的問題,而且順帶還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於是,大家紛紛上馬:2016 年我國限額以上連鎖餐飲企業有 912 家,其中765 家都有自己的中央廚房。

第三代供應鏈也是在前兩代的基礎上改進的。讓所有新鮮的,保質期不長的食材,也能新鮮上桌,為餐飲公司提供更好的原材料支撐。

第三代供應鏈非常適合火鍋這一品類。因為火鍋既不考驗烹調的技法,又很實在,你呈上桌的就是生的食材,好不好消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巴奴就是依靠第三代供應鏈完成了很多講究食材的製作。比如鮮鴨血。巴奴花了小半年的時間,憑藉著自身有建立中央工廠的經驗,幫助供應商建立了生產、品控的規範和標準,並且一起合作申請到了鮮鴨血的生產許可。

第三代供應鏈最大的不同是理念,踐行這個理念需要的是一次次的選擇。每一次都去選擇那個更難、成本更高的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品牌的護城河,進而反哺供應鏈。

講究的服務

巴奴在追求產品主義的路上,除了改造供應鏈的外,還埋下了另一個「必然性」——高昂的成本。

這直接決定了巴奴的發展戰略:為社會精英服務。

為社會精英服務,首要的要求是距離感。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人際交往中四種親疏關係的區域: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

最遠的是公共距離,約3.7~7.6米,最近的是親密距離,常常親密無間。而服務行業恪守的距離屬於個人距離,一般在45cm~120cm。因為只有這個範圍內,人們才會放鬆下來。

這是我們進化後遺留的領地意識。這種領地意識在年輕一代裡,尤為凸顯。

巴奴詮釋的距離感是「親而不密」。那是一種很難去形容的感受,它既保持了人際之間的距離感,但是又保留了到位的服務。

「親而不密」的服務,和消費主流人群的理念不謀而合。他們成長於物質豐沛的時代,這一代人推動了國潮的崛起,文化空前自信。

過度的服務往往會讓他們感到不適,而適當的距離感能給予他們舒適感。比如我團隊裡一位95後同事,他非常困擾熱情的服務,因為他習慣每次向服務員表達謝意,頻繁的互動,有時讓場面變得異常尷尬。。

我們今天談巴奴,談的是什麼?

說到底就是一片毛肚及背後無數的羈絆。當你活下去,這些故事才會被人發現;當你活得好,這些故事才會被人傳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徵途,一代企業有一代企業的使命。

杜中兵說他的使命是「為中國餐飲業付出,讓中國美食在全球立起來」,於是他可以和你坐下來你討論三五小時怎麼去內蒙古找羊肉,怎麼去四川找最香的花椒,怎麼去找最新鮮的黃喉。

巴奴的使命是把產品做到極致。極致是匠心精神的延伸。

關於匠心,我聽過最好的一句話是:在重複的歲月裡,不負每一寸光陰。

中國的餐飲還在路上,那些被黃金時代滋養的人和物,終究要將燦爛奉獻給這個時代。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火鍋下半場,為什麼海底撈也學起了巴奴的「產品主義」?
    美團點評上,在北京,海底撈人均消費價位約為115元,評分4-4.6分。而同為火鍋品牌的巴奴人均消費價位約為165元,雖然只有兩家店,但都是5分店鋪。也可以看出,主打服務和主打產品的道路區別。海底撈年初漲價遇阻,也說明,對於餐飲企業而言,「服務」的議價能力是有天花板的。對於餐飲企業而言,好的產品才能帶來無限的競爭能力。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至少已經在一個小群體中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消費主義是在出售溢價,出售一種社會身份標籤,而不是出售一種實用的產品。它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的一種危害。誠然,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往往會和「不理智」「浪費」等負面詞彙聯繫到一起,但當我們跨躍那些先入為主的觀點之牆後,我們為何不靜下來仔細想一想,消費主義是什麼?消費主義思潮真的那麼糟糕嗎?
  • 大渝火鍋,「沸騰」的好吃主義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行業規模已超4.6萬億元,其中,火鍋行業總收入達9600億元。根據沙利文預測,火鍋行業高達11.6%的年複合增長率在過去五年內已經超過了餐飲行業的平均增長水平。毋庸置疑,火鍋已經成為了中式餐飲中佔比最高、增速最快的的子行業。
  • 消費主義是與非
    「消費主義是現代歷史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歷史上的消費主義》一書開頭,美國學者彼得·N·斯特恩斯便做出了這樣的斷言。根據他的定義,消費主義意味著這樣一種觀念:人生目標與獲取商品是緊密關聯的,縱使這些商品並非生存所需,也不是為了傳統意義上的炫耀需求。
  • 私人空間重新定義 「一人食」模式又獲青睞
    以「一人一鍋」模式為大眾所知的快餐火鍋品牌呷哺呷哺,就因這種特殊的就餐方式,進入全新快速發展階段。時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眾多餐飲企業基於公共衛生安全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人食」的服務方式。  6月21日,《餐飲分餐制服務指南》正式實施。《指南》中提到,基於不同用餐場景和需求而設計的分餐方法和形式,一般可分為按位分餐、公共餐具分餐、自取分餐。
  • 品類殺手元氣森林:重新定義無糖健康飲品
    在我看來,大邏輯是這樣的:元氣森林重新定義了「無糖健康飲品」的品類,做得非常「用心」,真正踐行了網際網路思維;所以才牢牢吃住了大健康+消費大升級+Z世代崛起的超級三重紅利,乘風破浪!現在廣義上也經常被引申為:企業在某個具體品類上手法非常創新,推出了殺手級產品,從而在該垂直市場有著較大的競爭優勢。站在更高的人類商業變遷層面去觀察,我認為每一個現象級企業,其實本質都是一個品類殺手,甚至劃時代的企業往往能重新定義該品類。
  • 屬於小家電的新消費時代或許真的來了
    收入水平的提升與消費升級有明顯的相關關係,根據日本統計局2014年調查數據顯示,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其麵包機、洗碗機、 空氣淨化器、吸塵器等小家電保有量越高。目前我國人均GDP水平仍然處於持續提升階段,隨著收入帶動消費水平提升,可選消費屬性較強的小家電需求將持續增長。  其次是家庭戶數增加。
  • 攜手周冬雨重新定義性感,維密再造品牌「超級武器」!
    在品牌都在求新求變的情況下,全球著名的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以下簡稱維密)顯然也已經意識到自己與時代的格格不入,正在慢慢被消費者所遺棄。曾經高度依賴並引以為傲的「超級武器」維密秀失去作用,甚至成為拖油瓶。如何尋找新的制勝武器,找到新的賣點,成為維密重新搶佔中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所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結局尚待觀察,改變已經開始。
  • 舌尖上的「古董羹」火鍋研究分析之三:火鍋行業消費特點
    2018年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到42716億元,火鍋歷史悠久,口味多元,為消費者所喜愛,是餐飲行業份額最大的細分領域,年複合增速保持10%以上,發展速度超過其他品類。在火鍋行業中,大眾火鍋市場份額最大,但中高端火鍋市場增速最快。
  • 你是如何被消費主義洗腦的?識破消費主義陷阱看這篇就夠了!
    消費主義的盛行,讓暫時沒有實現高配能力的年輕人,提前過上了高配生活。 消費主義讓身處底層的人們感覺,雖然生活問題重重,但是仍舊有「擁有美好生活的方法「 年輕就是要對自己好,買喜歡的東西。 作為一個年輕的時尚青年,怎麼能沒幾雙AJ?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人類如何一步步被「消費主義」誘捕
    但一面是果粉一擁而上去追逐新產品,另一面,則是商家在源源不斷地處理掉連包裝可都還沒有拆掉的新產品。紀錄片裡提到這麼一句話,「當今消費主義的核心,就是新產品不斷被淘汰,人們喜歡消費和拋棄,商品的不斷淘汰支撐著整個經濟,我們生活在一個無節制消費的世界裡,但這並不是偶然出現的,不斷消費和報廢的循環是人為設計的 ,人為地縮短產品的使用壽命,也被稱為計劃報廢。」
  • 金字火鍋火腿,切入火鍋食材領域,拓展肉類消費場景
    創新產品的推出,得到市場的良好反饋,有望為其帶來新的增長點,後期有望受益於火鍋行業高景氣,進一步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金字火腿是中國肉類行業領先企業,擁有火腿、肉製品、品牌肉類三大業務板塊。近年來,為了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公司加大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力度,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並優化產品口感風味,拓展市場渠道。
  • 寺庫高端消費白皮書:奢侈品消費的年輕人被重新定義
    距離學生時代的她買下第一個八成新 GUCCI 帆布袋已經過去了整整 5 年。直到現在,她仍然會在自己後續買下的一眾 LV、Prada、Chloe 包包中,拿出那個GUCCI 帆布袋用用,「奢侈品的性價比其實挺高的,從現在的物價來說,很多不知名品牌的價格和奢侈品品牌價格差別也不太大。」
  • 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年輕女性是消費主力
    一、火鍋行業整體發展情況1、火鍋行業2020年度熱點事件盤點本節共遴選了2020年度火鍋行業的29件熱點事件,涉及企業包括: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鍋圈食匯、懶熊火鍋、火鳳祥、湊湊、九毛九、香天下、上上謙、譚鴨血、餐爆、探魚、火鍋物語、哥老官、老鄉雞、盒馬火鍋、和府撈麵、蜀大俠等。
  • 漢軒閣冰煮三鮮火鍋是新時代火鍋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軍者
    本網10月12日訊 當呼嘯的西風再一次混雜著冰雪席捲著這個大地,當雪花再一次使得這個世界變得銀裝素裹,當這人間的熱量一點點的被消磨,當你瑟瑟發抖的無所適從地抵禦四面八方而來的寒冷的時候,有沒有那麼一個瞬間,你的腦海中閃過那熱氣騰騰,可以賦予你熱量為你驅趕寒冷的火鍋呢?
  • 年輕女性是消費主力,《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發布
    火鍋行業整體發展情況1、火鍋行業2020年度熱點事件盤點本節共遴選了2020年度火鍋行業的29件熱點事件,涉及企業包括: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鍋圈食匯、懶熊火鍋、火鳳祥、湊湊、九毛九、香天下、上上謙、譚鴨血、餐爆、探魚、火鍋物語、哥老官、老鄉雞、盒馬火鍋、和府撈麵、蜀大俠等。
  • 新知 | 虛擬偶像 重新定義「產品代言人」
    在虛擬歌姬代言時代,英雄出徵,或是正奔赴在產品代言的路上。歌姬,是日本對女歌手或者樂團女主唱的稱呼,其意思接近中文裡的「歌后」。比如,曾有一家雜誌將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和安室奈美惠評為了「平成四大歌姬」。
  • 消費主義在2019
    這一切都是消費主義賦予商品和消費者新的「意義」。 在工業時代,消費是生產的實現部分,是依附於生產,生產賦予了商品怎樣的品質、功能、效果,那麼消費就是這些的實現。但是,在後工業時代,消費不再是生產的依附、不在以生產實現為目的,而被賦予了一種獨特的意義——即消費本身的意義。
  • AI+新零售|太平鳥集團攜手沃豐科技,在數字時代重新定義客戶體驗
    太平鳥集團攜手沃豐科技,通過全渠道、語音機器人、文本機器人、Insight業務數據可視化分析等功能全面的全場景智能客服系統,實現了線上線下客服渠道的融合,重新定義了新零售時代的客戶體驗,引領行業發展。  新零售的大潮勢不可擋,無論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門店,都無法置身事外。
  • 初壹食午共享單身火鍋,挖掘碎片化時代的市場消費潛能
    碎片化時間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餐飲行業也不例外。碎片化時代,餐飲消費也是一種即時消費一直加班到深夜,卻還沒來得及吃一頓晚餐?情侶抽出時間來約會,卻又不想去飯店等位?周末睡到日上三竿,想吃大餐卻又覺得太麻煩?人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忙、越來越懶,口味卻越來越挑剔。除了點外賣以外,我們還需要一種更便捷的方式,把真正的美食搬上家庭餐桌——這就是初壹食午共享單身火鍋創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