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末
一個叫「李子柒」的姑娘
爆紅海內外網絡
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總之,正如網友所言,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
其實
在我們雲南
也有一個不輸於李子柒的
「滇西小哥」
△圖片來源於滇西小哥微博
滇西小哥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雲南妹子,她來自雲南保山。有人說,李子柒的生活,是屬於不染一絲煙火的歲月靜好,而滇西小哥的生活,傳遞出來則是滿滿的人情氣息。
在她的鏡頭裡
家鄉是
早晨將新鮮的食材從田地裡摘下
在暖呵呵的柴火裡
變成熱騰騰的飯菜
家鄉是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
促膝而食
熱騰騰的蒸汽映著阿公阿婆的笑臉
家鄉是
朗朗鄉音、嫋嫋炊煙
是令人動容的平凡和真切
她的視頻
仿佛打開了一扇雲南美食的大門
透過她的視頻,你可以看到四時三餐,窺探鄉野浪漫,陽春三月玫瑰花開,摘一背簍做鮮花餅,金秋十月稻花魚肥,煮一鍋酸木瓜魚。鏡頭一轉,你還可以感受最淳樸的雲南特色風情,置身目瑙縱歌節、德宏潑水節的現場。
你會發現,滇西小哥每每視頻結尾,都會將一盤盤做好的菜餚端出來,就著濃濃的夜色,在昏黃的燈泡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嘮著,雖然口音不懂,但那氣息,讓人深有感觸。
△「滇西小哥」的YouTube頻道357萬粉絲
截至12月19日,
滇西小哥擁有324萬微博粉絲,
在YouTube357萬人的關注,
38萬個Facebook用戶訂閱,
抖音有140萬粉絲。
「滇西小哥」把雲南大地上的時令作物製作成外國人聞所未聞的美食——酸角糕,雲腿酥,竹筒飯,蘸水辣等,每期視頻的播放量都在三百萬左右。澳大利亞媒體AWOL說,滇西小哥的頻道讓世界迷上了雲南。
滇西小哥似乎從未有納入媒體的聚焦,而關於她經歷的隻言片語,則只是在她的粉絲中零星流傳,鐵粉們親切地叫她「阿盆姐」,關於這個稱呼,滇西小哥在很久以前提過,她出生時外婆正拿著一個盆,抱著一隻雞,在落後的農村,就地取名也好,圖個吉利也罷,總之無從考證,但「盆雞」這個詞就成了她的小名,久而久之,她就被稱為「盆姐」。
而她的大名,則叫董梅華,畢業於四川警官學院,2011年的她,與兩位戰友正乘坐公交車外出,突然公交起火自燃,在前門被火封堵的情況下,她與戰友奮力破窗,將被困在火場的群眾拉出險境,而當時的媒體,也進行了報導,這也是她第一次曝光在媒體鏡頭下。
△圖片摘自2012年人民網,中間為董梅華
其實我們很難從輕描淡寫的敘述中表現出當時的情景,但她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卻讓人感慨「當我看到一個阿姨就卡在窗口,用渴望的眼神看著我時,我在想,我要是不把她救出來,這輩子良心都會不安的」
△2011年瀘州晚報
而隨著此次報導,她的另一則榮譽才曝光在我們的眼前,她在2010年8月至11月在汶川派出所實習,期間參與了8.14泥石流災害救災工作而榮立過三等功。
現在看來,永遠在視頻中操著一口軟糯雲南方言的她,任憑誰也無法想像,她曾經是一位人民警察。
她說
雲南是個很神奇的地方
有一年四季溫暖的太陽
有珍稀的食材
也有許多少數民族特色飲食文化和傳統習俗
她說
我想拍更多的雲南特色美食美景
「滇西小哥」的視頻之所以讓人嚮往,也許正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裡能讓我們找回最初的自己,釋放自己最真實的狀態,以最柔軟的一面展示給親近的人。
雲報客戶端綜合
責編:趙婷婷
圖片來源於滇西小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