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地上34層,地下二層,建築總高度99.8米,山西省「裝配式鋼結構」高層住宅示範項目封頂。
封頂後的照片▲
登高作業▲
固定鋼梁▲
校正鋼柱▲
密集的鋼梁、鋼柱▲
焊接鋼柱▲
微調嚴絲合縫▲
臨時纜風繩固定▲
施工測量▲
吊裝▲
項目一角▲
模板節點▲
工廠加工,現場積木式裝配
1號樓為晉建·迎曦園唯一的裝配式鋼結構高層,由地上34層、地下2層組成,其中地下部分採用混凝土結構,地上部分採用鋼結構-中心支撐結構。
與傳統的混凝土澆築不同,裝配式鋼結構高層的樓梯、梁柱,牆板均為澆築而成的獨立房屋部件,利用吊裝工具安裝即可。
戴俊民攝
1號樓項目工程依託山西建投旗下產業園擬將連接件預製入構件中,大部分部件都提前在車間製作完成,運到現場後,工人按照圖紙進行裝配即可。在充分減少現場工作量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了材料損耗。
受限較少,工程優勢明顯
傳統全現澆建築高層蓋一層最快需要5天,而且受制於季節氣候的影響。但裝配式鋼結構高層施工過程噪音小、對環境的粉塵汙染也少,受汙染天氣停工的影響較小,最快僅需要3天就能裝配一層。
鋼結構建築所有的部件均為廠裡統一完成,使用的施工工人僅有傳統全現澆結構的一半,也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目前所有建築工地面臨的建築工年齡斷層的問題。
戴俊民攝
萬事開頭難,裝配速度漸長
1號樓建築於2018年6月開始設計,預計2021年7月完工。擔任此項目之前,任國峰僅僅是參觀過4個鋼結構建築。「不到實際幹的時候,你永遠想像不到有多難。」任國峰感慨道。
「目前很多鋼結構建築沒有統一的規範,不像傳統現澆建築,按部就班施工就行,涉足鋼結構建築的很多企業都在摸索中前行。」任國峰說,「從2層一個月到3層一個月再到3層12天,目前已經總結出施工工序,逐步實現了3天一層的建築進度。」
技術體系
該項目由山西瀟河建築產業有限公司採用與浙江大學「產學研」聯合研發的適應山西地域特色的隱式框架鋼結構住宅體系,該體系由寬鋼管混凝土柱、窄翼緣H型鋼梁、無隔板梁柱連接節點、抗側力支撐或鋼板剪力牆、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裝配式內外牆板、裝配式裝修等組成。
優勢:
1.建築適應性好:隱式框架鋼結構住宅體系構件尺寸小,便於隱藏於主要建築牆體內,室內無凸梁凸柱,適應住宅建築的布局。
2. 標準化程度高:寬鋼管混凝土柱和窄翼緣H型鋼梁規格標準, 5-8種截面可以涵蓋常規住宅建築中85%以上構件選用需求。
3. 工廠製作簡便:寬鋼管和熱軋窄翼緣H型鋼可以直接採購,無隔板梁柱連接節點構造簡單,工廠製作便利,對設備要求低。
4. 配套成熟產品:樓板採用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內隔牆採用加氣混凝土條板,外牆根據產品定位選擇,配套部品技術成熟。
5. 綜合成本可控:產品設計簡單,與國內同類產品相比用鋼量可節約10%,產品製作簡單,生產成本低,綜合造價可節約20%。
BIM技術融合應用
BIM應用於該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包括輔助設計階段、施工階段、BIM5D平臺管理階段,可減少設計錯誤和設計變更,最大限度的避免拆改,減少對結構的破壞,提高工程質量,更有利於保證施工工期,節約工程投資。
在後期的運維中,將BIM模型集成到運維平臺中,在其生命周期內不斷地進行維護,可以提高建築物運營維護過程的系統性、可控性、高效性。
晉建迎曦園BIM結構模型
Tekla鋼結構梁上開孔
晉建迎曦園鋼BIM機電模型
晉建迎曦園BIM建築模型
建設過程中照片▲
「雲築建造·智慧工地」
專注建築業信息化
大數據時代,建築業信息化,建企亟需新式裝備,智慧工地漸成趨勢——勞務實名制 | 環境監測 | 泥頭車監控 | 車輛監控 | 視頻監控 | 重大危險源管理 | 全景沙盤、觀摩展示、後勤管理 | 數據駕駛艙 | 移動辦公應用·曉築手 | BIM技術諮詢
版權說明
配圖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素材整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