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天上》的故事背景設於上世紀70年代,
動蕩的浪潮正漸漸退去,留下滿目瘡痍的狼藉,
位於南方的某個古樸小鎮裡,一個稚氣滿滿小女孩和姥爺生活在一起,
蔣曉蘭,是她的名字。
曉蘭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至新疆農場,這一去便少有音信傳回。
從孩童到青春期,從青春期到成年,與姥爺相依為命的時光佔據了曉蘭的成長年華,
身體的成長需要汲取物質的營養,而靈魂的成熟該從哪尋到愛的源泉?
影片《我們在天上》上映於2010年,是蔣雯麗作為導演身份的處女作,
《我們在天上》無疑是一部極為小眾的冷門電影,沒有波瀾壯闊的史詩主題,沒有轟轟烈烈的人生波折,作為主人公的曉蘭在靜謐的時光裡同姥爺的陪伴下慢慢覺醒、獨立、自強。
人們總是愛傷害親近人,直到他們離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親情的珍貴,觸不可及的遠方和觸之可及的當下,人們總是著眼於遠方的燦爛而忽視了所已經擁有的東西。
當時的曉蘭還是個孩童,父母遠走的原因雖然已經被姥爺解釋了數遍,但處於懵懂年紀的他又怎麼知道成人世界的殘酷?
和姥爺相處的第一天,曉蘭便調皮地將姥爺的酒壺蓋子偷藏了起來,為了讓曉蘭的淘氣性子收斂些,姥爺拿起了戒尺,給曉蘭立下「不要隨便撒謊、偷東西」的規矩,
嚴厲的姥爺平常話很少,在曉蘭的父母走後,姥爺更加沉默了。
看著半大的孩子,姥爺的身上平添了一份責任。
曉蘭並不喜歡上學,由此惹來了許多姥爺的教訓。
學校裡的同學罵曉蘭是「反革命狗崽子」,曉蘭並不明白什麼是革命,也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被下放到遙遠的新疆去種樹,更不明白自己會引起周圍同學的莫名敵視。
出於對學校的厭惡,曉蘭開始了逃學時光。
在一次偶然的逃課後,曉蘭目睹了同齡的孩子在體操隊裡肆意伸展的舞姿,她瞬間就被吸引住了,
被姥爺發現沒有上學後,曉蘭自然又被姥爺訓斥了一頓,但姥爺又突發奇想,希望曉蘭也能學習體操,從而有個一技之長,這樣,便不會被下放到農村或者是遙遠的邊疆。
姥爺領著曉蘭希望體操隊的教練能收下曉蘭,教練也不喜歡這個「反革命崽子」,不太願意收下這個學生。
迫於他人的勸服,體操隊教練勉強收下了曉蘭。
雖然曉蘭成功進入了體操隊,但令她沒想到的是,體操隊中的隊員們和曉蘭曾經的同學一樣不喜歡曉蘭,在練體操的過程中,曉蘭受到了隊員們的排斥。
孤獨、無助,是曉蘭童年的生活底色。
小翠是曉蘭唯一的朋友,已經成年的小翠經常給予曉蘭幫助,帶著曉蘭玩耍。
但不幸的是,小翠不久之後也被下放邊疆,和家人萬裡相隔,從此以後,小翠又開始了和姥爺相依為伴的日子。
就這樣,曉蘭在偏見和沉悶的環境裡漸漸長大,步入青春期的曉蘭開始有了生理上的變化。
這讓古板的姥爺著實頭疼,一直和姥爺睡的曉蘭也開始分房睡覺。
曉蘭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遠方的父母,每次有他們的信件送來,她總是要姥爺讀給他聽,傾聽著遠在天邊的父母的瑣事。
影片中,每次火車的駛過都會激起曉蘭無限的憧憬,仿佛父母就在這一列的班車上,為的是給曉蘭一個驚喜。
但這終究是一場夢,每一次火車的到來都意味著曉蘭的一次成長,
終於,在一天夜裡,思念父母心切的曉蘭偷偷摸摸進入了一列停靠在附近的火車裡,幾經周轉,不僅沒找到父母,甚至自己也迷失了歸途的方向。
姥爺找到曉蘭後,並沒有怪罪她,因為姥爺明白曉蘭對於許久未見的父母的想念之情。
姥爺一天天變老了,曉蘭卻在一天天長大,姥爺蹣跚的步伐和曉蘭旺盛的生命力呈現出強烈的對比。
在一場寒冷的大雪天裡,姥爺病倒了,伴隨著神志不清、無法自理,曉蘭心中無所不能的姥爺驟然失去了原有的光輝。
從現在開始,輪到曉蘭來照顧姥爺了。
學做飯、給姥爺洗澡、帶姥爺散步,曉蘭漸漸地從一個襁褓中少不更事的女孩成長為一個獨立自強的少女,
在曉蘭生命最暗淡的時刻,姥爺曾給予她一個家的溫暖,如今姥爺步入生命的凜冬,曉蘭開始體會到作為一名親人身份身上所負有的責任。
姥爺走了,在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姥爺便囑咐他人,不要讓曉蘭看見棺材,為的是不想讓曉蘭看見自己下葬的樣子,
這些事,曉蘭長大後才明白。
而曉蘭也默默下了決定,等到自己的生命終結後,一定要在另一個世界與姥爺相聚——在天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