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豆瓣8.7分,看哭數萬人......

2021-02-21 亦閱時光

文|桃小亦

·  正  ·  文  ·  來  ·  啦  ·

於2010年在國內上映的電影《我們天上見》獲獎無數,豆瓣評分高達8.7分,是一部高口碑、低票房的冷門電影。

但電影的冷門並不影響它的品質,這部電影正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一樣,從上映後慘澹的票房,到現在被人們奉為經典,都是在觀眾不斷變化、成熟的眼光中被發掘出來的。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我們天上見》是蔣雯麗根據自己童年的成長經歷,拍攝的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之所以能讓數萬觀眾淚目,是因為最質樸、最原始的情感,最能讓人感同身受。

當電影照進現實,才是藝術表現生活最真摯之處。

 五味雜陳的童年 : 被孤立、謊言和小幸福

影片中小蘭從小和姥爺一起生活,小蘭的爸媽因為政治原因被分派到新疆進行勞動改造,

因為姓蔣,她經常被同學嘲笑、孤立,所以小蘭非常討厭自己的姓氏,希望自己能跟姥爺一樣姓唐。

年幼的小蘭與姥爺相依為命,她並不理解為什么爸媽總不在身邊,經常會問姥爺:為什么爸媽不回來?姥爺每次都說,他們在新疆參加建設,等建設好了就回來了。

姥爺為了彌補小蘭親情的缺失,經常自己以女兒的口吻代筆,寫信給小蘭。

後來,小蘭去體操房練習體操,可由於小蘭不是正式的體操隊員,因此也沒有隊裡統一分配的體操服,就經常被體操隊的其他孩子嘲笑。

姥爺帶著小蘭到商店,可是商店根本就不售賣體操服,看到商店掛著的泳衣,除了少袖子以外和體操隊的衣服款式一樣。姥爺買了套泳衣,回家用針線給小蘭縫製了袖子,雖然顏色和體操隊的不一樣,但小蘭卻很滿足,她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體操服了。

姥爺將一切他認為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小蘭,也包括善意的謊言。

 愛是傳承:一些未說過的話卻在心裡生了根

姥爺疼愛小蘭,卻不溺愛,小蘭因為打壞酒壺蓋子撒謊,姥爺會用戒尺打她,讓她記住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姥爺並不富有,每個月都要找鄉親借10塊錢,月月借錢,月月還錢。但是,當乞丐許爺爺上門乞討時,姥爺卻捨得給五分錢,讓小蘭拿給許爺爺。

有一天小蘭突然得知鄰居小翠遭遇山洪爆發去世,她第一次感受到生離死別和世事無常,她開始害怕,怕姥爺也會有一天像小翠一樣離她而去。

小蘭晚上驚醒後跑到年邁的姥爺的床前用手試試姥爺是否還有鼻息。

學著姥爺以前的樣子做飯,給姥爺餵飯,洗澡,讀報。看著一天天衰弱的姥爺,小蘭想盡辦法想逗樂姥爺,但姥爺看著小蘭會突然的睡著。

小蘭擔心姥爺晚上醒來,自己睡太沉不知道。就將自己的手與姥爺的手綁在一起,姥爺一動便會驚醒她。

這樣的法子是小蘭還小的時候,姥爺使用過的。小蘭夢到媽媽,自己獨自爬上火車去找媽媽,差點走丟,是姥爺把她找回來的,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姥爺曾經也是這樣把自己的手和小蘭的手綁在一起。

影片的最後姥爺過世了,小蘭去接裝運姥爺的棺材的車,但司機並未認出小蘭,錯過了姥爺的葬禮。分離總是痛苦的,或許正如小蘭想的一樣,冥冥之中是姥爺的安排。

影片中的故事敘述如潺潺流水一般,將姥爺對小蘭的愛滲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姥爺希望小蘭如蘭花一樣高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小蘭要成為一個誠實、善良、懂得感恩和分享的人。

姥爺曾對小蘭說過:

好人在天上,壞人在地下。

像姥爺一樣的好人,肯定是在天上,當小蘭成為姥爺一樣的好人時,便能在天上再與姥爺相見。或許這就是姥爺對小蘭的期許。

越是浮躁,越渴望情感的回歸

影片最後的畫面是小蘭在雨中孤獨的背影,整個畫面灰暗深沉,與現實中我們孤獨的內心和蒼白的情感何其相似。

在浮躁的社會中,我們內心無比渴望寧靜和樸實的情感。在我們成年之後,愈加懷念兒時的那份美好的純真、那份質樸的情感,它們無可替代,是最珍貴的禮物。

有些人從小跟著祖輩長大或者與祖輩感情深厚,看到這部影片會更有共鳴。影片中很多小細節能看到往昔的我們,也看到和姥爺一樣愛我們的爺爺奶奶的身影。

小蘭與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比起來,她沒有父愛和母愛,是不幸;與那些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因學業、工作沒能盡孝的人比起來,是幸運。

我們總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總以為時間還很長,可以等我們再奮鬥幾年,可以等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再去報答。

對於老人而言,有多少個幾年可以等待?

祖輩對我們的愛,從來沒想過回報,等我們有能力去回饋他們的時候,或許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這種愛尤為珍貴,最為無私。

爺爺奶奶的愛雖然替代不了父母,可是這一份情感,無論多少年過去總會縈繞在心頭,午夜夢回時,直擊內心的脆弱,回憶中的美好和現實中的情感缺失,讓我們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越是浮躁,我們越是渴望情感的回歸,越是長大,越發現兒時情感的可貴!

現實總是那麼殘酷,我們成長的同時長輩們卻在漸漸老去,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選擇,不斷失去,以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以為長大後我們便能好好孝敬、陪伴他們,卻不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我們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斷努力拼搏,看似生活品質在不斷提升,可是內心卻更加空虛,覺得無可依託,我們一直得到就意味著一直失去。

當你選擇了遠赴一線城市拼搏,那便意味著你無法陪在親人身邊;當你選擇守護在他們身邊,那麼當災禍疾病來臨時,你可能沒有能力為他們遮風擋雨。

希望你能承擔你所選擇的,選擇你所承擔的。

願你我人生少留遺憾,及時盡孝,把好的情緒和快樂留給親人!

人生很短,心安處便是歸途,好人會在天上相見!

作者:桃小亦  手中有筆,心中有光,喜歡用文字描述塵世的酸甜苦辣,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的雙魚座女子。
圖|來自網絡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我們天上見》豆瓣8.7分,一部被埋沒的國產佳作曾看哭眾人
    《我們天上見》是2009年由我國知名演員蔣雯麗導演的處女座電影,這部電影觀看的人數雖然只有5萬人,但是它的豆瓣卻高達8.7,是一部國產佳作。這一部電影和2019年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芸知道》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講述自己的好朋友的愛情故事,而《我們天上見》卻是一蔣雯麗自己的親生經歷來搬上電影的螢屏,來講述她和姥爺的故事。
  • 豆瓣8.7,蔣雯麗導演處女作讓人淚崩
    今天清嘉就和大家分享一部溫暖的電影——《我們天上見,也是她作為導演執導的處女作。哭著哭著睡著了,還是姥爺把她抱出來的。 沒關係,我們天上見最有誠意的,是蔣雯麗用了五年時間寫下這個劇本。
  • 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
    日前,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她把與姥爺朝夕相處13年的點滴記憶,拍攝成文藝電影《我們天上見》,獲2009年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200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等知名獎項。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送給故鄉的禮物
    在異鄉背著把吉他,不知名的小酒館裡唱罷關於蚌埠的話題我剛想歇口氣,他又彈起過門:馬先生,有一部用蚌埠話拍的電影叫《我們天上見》。有空請去網上看一下,記錄的全是我們70年代的蚌埠點點滴滴。我看了好幾遍。一想到他在美國那麼遠的地方敲下這幾個字,我就覺得他的這份心思我得顧全。拿起吉他踩著他的步點接著再唱。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的自傳式處女作
    《我們天上見》是蔣雯麗到目前為止唯一執導的長片作品,由於故事主角姓蔣,旁白也是由蔣雯麗自己配音,在觀看過程中總是會把蔣曉蘭想像成童年時期的蔣雯麗。儘管這仍是一部劇情片,但導演應該是融入了自己的經歷在裡面,才能把一些細節拍得如此真實自然。坦白說,乍一看片名,我還以為會是一部煽情大戲,看了10分鐘後,才意識到這並不是所謂「大戲」,更像是一段用許多小故事編織起來的回憶。再往後看,發現影片還在結構上花了一些心思,許多細節都有前後的呼應。
  • 《姥爺,我們天上見》蔣雯麗書寫中國式親情
    日前,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問世,這本由著名表演藝術家蔣雯麗寫作的溫情之書,在寒冬給讀者帶來暖意。記者採訪出版社了解到,書中,蔣雯麗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更書寫著「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
  • 蔣雯麗導演處女作、豆瓣8.7,時代變革下一段感人至深的祖孫情
    《我們在天上》的故事背景設於上世紀70年代,動蕩的浪潮正漸漸退去,留下滿目瘡痍的狼藉,位於南方的某個古樸小鎮裡,一個稚氣滿滿小女孩和姥爺生活在一起,蔣曉蘭,是她的名字。曉蘭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至新疆農場,這一去便少有音信傳回。
  • 蔣雯麗溫情回憶《姥爺,我們天上見》:花棉襖
    他拉著我就跑,其他的小朋友在漆黑的巷子裡找我們。我們跑到了一個很難被人發現的角落。其他的孩子們從前面跑過,居然沒有發現我們,我悄悄地說:「我們走吧。」「再等等,他們還會回來的。」天,開始下雪了,雪花落在了我的臉上。我突然想起我的新棉襖,它是否安然無恙?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致逝去的姥爺最洶湧的思念
    聽過一句話「好人去天上,壞人去地下」說起來每個人死後都想去天堂,也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去天堂,這樣去了上面也不會孤獨,如果兩邊都有親人陪,死有什麼可怕的。《我們天上見》是一部很奢侈的電影,那裡留下的全部都是極其私人私密的記憶,激發的共鳴有限,但看過電影的人還是會哭。
  • 《我們天上見》:關於蔣雯麗的少女時代
    今天推薦一部老電影,演員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 。本片可以說是蔣雯麗的自傳,小女孩和姥爺的故事70%都曾發生在蔣雯麗自己身上,影片全部由回憶構成,以平鋪直續的手法講述,雖說情節並不是那麼完整,卻也勝在樸實自然,感情深沉、細膩和溫情。
  • 薦片丨蔣雯麗自傳方言電影《我們天上見》,喚醒的是我們的私人記憶
    今天想為大家推薦的是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同時也是她的半自傳電影《我們天上見》。
  • 【花形秀影】終有一日 《我們天上見》
    終有一日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是由蔣雯麗自編自導,朱旭、姚君、朱一諾、劉燁、馬思純等主演的人物自傳電影。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雙親不在身邊的女孩小蘭與姥爺之間的深沉情感從頭到尾都透著細膩與感人。該片於2010年4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今日新增電影:單身指南+復仇在我+我們天上見
    第一部:【適合單身狗觀看的2016最新喜劇片《單身指南》】導演: 克利斯汀·迪特編劇: 艾比·
  • 蔣雯麗新書《姥爺,我們天上見》|書寫「潤物細無聲」中國式親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日前,蔣雯麗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問世:她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她把與姥爺朝夕相處13年的點滴記憶,拍攝成文藝電影《我們天上見》,獲2009年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200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等知名獎項。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的故事
    正因為如此,看到流著同樣血的親戚,乃至至親,我不知道怎樣的高端詞彙才可以彰顯這段異乎尋常的緣分,等看到蔣雯麗自傳式的第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時潸然淚下抽泣不已,才知道一直以為不曾感動的是這份輕視已久的情。蔣雯麗自編自導的電影《我們天上見》講述一個小女孩與她姥爺上世紀七十年代一起生活的故事。影片是喚作蔣曉蘭(小蘭)的她在生命的傳承與代代相傳中逐漸看到了社會的變遷。
  • 電影《我們天上見》:生離死別中感受親情的溫暖
    直到有一天,你離我遠去了,但我沒有哭,因為,說好的,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姥爺,你怕死嗎?」「不怕。去了天上有你舅舅,活著有你。」「人死了都到哪去了?」「好人在天上,壞人在地下。」以上對話出自蔣雯麗導演的處女作電影《我們天上見》,全篇沒有任何煽情,只是平淡的溫馨中帶些許憂傷,卻看得人淚流滿面。
  • 相伴12年,為他出書、當導演,天才選手蔣雯麗封神的背後
    2010年,她導演了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獲得豆瓣8.7的評分。所有人以為她要進軍導演界,她卻說,僅此一部,只為了疼愛她的姥爺。蔣雯麗是姥爺帶大的孩子。拍戲之餘,她開始創作《我們天上見》的劇本,講述自己與姥爺的故事。歷時三年多,修改了三十多稿後,劇本完成。寫姥爺去世的那一幕,她哭到不能自已。電影開拍,蔣雯麗任導演。殺青的當天,她一個人在姥爺的房間裡,大哭了一場。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叫蔣小蘭的女孩,父母在她三歲時就去了新疆勞改農場,因此從小跟著姥爺長大。
  • 文藝片屢遭冷遇 《我們天上見》如何見?
    反差明顯——  全國口碑好:親情故事感動影迷  《我們天上見》2日全國上映以來,憑藉感人至深的劇情在影迷間引起轟動,許多影迷都看得感動不已。在百度貼吧和時光網,記者發現了不少稱讚《我們天上見》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