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2020-09-04 花生的書桌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

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叫蔣小蘭的女孩,父母在她三歲時就去了新疆勞改農場,因此從小跟著姥爺長大。在姥爺的呵護下,即便受同學欺負,小蘭也能快樂健康的長大,學會如何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姥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小蘭擔負起了照顧爺爺的責任。最終的結局如片名一樣,姥爺去了天上,小蘭也一下子長大了。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關於成長的電影。沒有大起大幅的劇情,但每一幀都能展現出其導演的細膩和祖孫的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攝影、美術都非常具有美感。今天我就以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和主題呈現,來為你解讀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01鏡頭語言:通過主觀鏡頭、長鏡頭、空鏡頭的運用,呈現童年記憶中的孤獨與詩意美學


1.主觀鏡頭:交代故事敘述者、傳遞主角的情緒

主觀鏡頭就是該鏡頭畫面是根據片中人物對所攝對象的主觀感受產生的,帶有比較顯著的主觀色彩。主觀鏡頭有利於傳遞人物的情緒,深入展現其內心世界,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電影開篇,蔣雯麗導演的旁白自述著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背景,而此時的鏡頭是一個小女孩的眼睛,眼睛裡倒映出小蘭的身影,隨後以小蘭的眼睛觀看萬花筒的主觀視角來給我們呈現了萬花筒裡的世界,這一視點既交代了故事的敘述者,又把觀眾代入到那個流行萬花筒的年代,增添了濃厚的懷舊氛圍。

電影開場後在展現祖孫關係時,運用了一組主觀鏡頭,以躲在桌子下的小蘭的視角,展示了忙著做家務的爺爺的下半身,通過這樣低視角的呈現,給到觀眾很強的代入感,拉進了祖孫之間的距離。

小蘭回到家後找不到姥爺時,一組晃動的主觀鏡頭,以小蘭的視角呈現了小蘭慌張地去每個地方尋找姥爺,展現了小蘭害怕失去姥爺的焦慮,向觀眾傳達了此時小蘭的情緒,也為之後姥爺身體日漸衰弱做了鋪墊。

《我們天上見》中主觀鏡頭不多,但恰到好處地為我們呈現了小蘭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到了這對相依為命的祖孫之間濃濃的真情。


2.長鏡頭:呈現出濃濃的詩意美學

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認為,「長鏡頭能保持電影時間與電影空間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表達人物動作和時間發展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因而能更真實地反映現實,符合紀實美學的特徵。」

小蘭逃課後被姥爺用戒尺訓話,傷心地躲進衣櫃裡抱著娃娃睡著了,接著出現一組夢境的長鏡頭:在夢裡,小蘭一直在遼闊的大地上奔跑,配著輕快的音樂,夢裡的小蘭無憂無慮

這組長鏡頭,展現了江南水鄉水墨般的環境,如夢如畫。導演用這樣優美的畫面和音樂,給我們展現出小蘭對美好的嚮往,襯託出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煩惱,表現出小女孩純真的心境。


3.空鏡頭:烘託悽涼的氛圍

空鏡頭又叫景物鏡頭,常用自然環境或者場景描寫來呈現,通常不出現人物(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空鏡頭經常用來烘託氣氛、渲染情緒,對加強影片的感染力、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天上見》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個空鏡頭,烘託了整個劇情的氣氛。

姥爺在院子裡看著小蘭,漸漸閉上了眼睛,鏡頭給到了屋子一組空鏡頭,牆上畫滿了蘭花,窗簾隨風飄,屋內空無一人。雖然電影沒有明說姥爺去世,但通過這組空鏡頭,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悽涼的氛圍。

小翠去世後一組稻田的空鏡頭、姥爺去世後一組山的空鏡頭,都通過陰雨中的江南景色,來烘託出悲傷與悽涼,同時暗示了身邊人的離去給小蘭內心帶來的打擊,也激發了觀眾內心的悲憫情懷。

屋內的空鏡頭

02 表現手法:通過對比蒙太奇、虛實結合的手法,呈現小蘭的成長和童年的內心世界


1.重複蒙太奇:暗示著小蘭的成長與姥爺的愛

重複蒙太奇是指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重複出現,從而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我們天上見》中,有多處運用了重複蒙太奇的手法,在潤物無聲中傳達出小蘭的快速成長以及姥爺厚重的愛,同時體現出了樸實的鄉情。

  • 體現小蘭的成長

影片開頭,一組鏡頭給我們展示了姥爺照顧小蘭的日常:燒水、倒洗臉水、擠牙膏、蒸饃饃……;而到了影片的後半段姥爺病倒後,這組鏡頭再次出現,且每一組畫面的順序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變成了小蘭在為姥爺這些事情。這組重複蒙太奇,暗示著小蘭的成長,以及濃濃的祖孫情。導演通過這樣無聲的鏡頭,把「雛鳥反哺」的情感用更細膩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 體現姥爺的愛

影片前半段,小蘭初次去體操房劈叉大哭時,爺爺給小蘭扮孫悟空逗她開心;到了後半段,小蘭因為爺爺身體越來越糟糕而在姥爺身旁偷偷哭泣時,姥爺再一次做出了孫悟空的手勢來逗小蘭開心。這兩處的重複蒙太奇,都是姥爺在小蘭傷心時逗她笑,但通過兩處姥爺所處狀態的前後對比,我們可以感受到姥爺那份厚重的愛。

  • 體現樸實的鄉情

影片開端,姥爺用誰能找到酒壺蓋子就獎勵五分錢來引出桌下的小蘭,但最後卻因為撒謊而懲罰了小蘭,並把五分錢給了門口的乞丐;影片後半段,同一個乞丐出現在門前,手中還是那個五分錢以及一條魚。這組重複蒙太奇,感動了很多觀眾,真誠待人的姥爺,在病倒不僅得到各個鄰居的照顧,連曾經幫助過的乞丐,也不忘報恩。這組重複畫面不僅象徵著姥爺的善心,對應著那句「好人死了能去天上,好人做好事,不講瞎話就是好人。「與此同時,也展現了樸實的鄉情。

重複蒙太奇,一樣的場景,卻分別是姥爺和小蘭的手

2.虛實結合: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童年特有的內心世界

影片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亮點,就是運用了超現實主義的手法,看似荒誕卻又合理地展現了小蘭的內心世界。所謂超現實主義,是指通過一些不合邏輯的情節或鏡頭,展現主人公潛意識的種種狀態,或者隱喻導演想要表達的主旨。

《我們天上見》中,有兩處超現實主義的鏡頭,分別是小蘭的兩次夢境:

第一次是小蘭在遭受到同學欺凌後向爺爺訴苦自己爸媽不在身邊,在夜晚的夢境中,小蘭坐在淮河邊看列車經過,她的傘帶著她輕輕飛起,獨孤的少女飛向陰霾的天空,飛到火車上空時,底下是嘲笑她的同學們。

這段超現實主義的鏡頭,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孤獨的女孩對遠方父母的思念,以及對於煩惱的逃避,這種煩惱和孤獨感輕飄飄的,像風一樣,不厚重卻給我們帶來一定的震撼。

第二次是鄰居小翠姐去世後,小蘭夢到自己走向一個小黑屋,黑屋裡小蘭的牙齒一顆顆掉落,整個人墜入深淵,非常詭異。這段超現實主義的夢境,暗示著親歷身邊人死去的小蘭對於死亡的恐懼。

作為一部整體敘事較為平緩的情親劇,超現實主義鏡頭的運用給平淡的劇情多了視覺上的亮點。同時,也非常細膩地表現出一個女孩內心的孤獨和對於死亡的恐懼。

超現實主義鏡頭:小蘭飛躍在天空


03 象徵意義:通過賦予蘭花、傘、衣櫃、淮河特殊意義,呈現濃厚的親情

《我們天上見》中,導演通過賦予一些特定的物品、地點特殊的象徵意義,來寄寓人物想傳達的特殊思想和情感。


1.蘭花:象徵著希望與生命

「我叫蔣小蘭,君子如蘭,是姥爺取的名字,他最喜歡蘭花了。」電影開篇,蔣雯麗導演的旁白就道出了貫穿本片始末的一個象徵物:蘭花。

家裡的那盆蘭花,是姥爺從小蘭出生時就開始養的,伴隨著小蘭的成長。當姥爺在鄰居口中得知朱德委員長也喜歡蘭花,路過這裡的車站如果全擺上蘭花,也許朱委員長一高興,小翠的爸媽就能從新疆回來。於是,聽者有意的姥爺和小蘭,更加精心照料蘭花,每當小蘭期盼父母歸來時,就寄希望於養號這盆蘭花,此時的蘭花象徵著希望。

蘭花同樣有暗示劇情走向的作用,當爺爺逐漸老去行動不便時,原本生機盎然的蘭花逐漸枯萎,蘭花象徵著姥爺的生命力,小蘭賦予了姥爺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而當朱委員長去世,小蘭父母歸來變得更加未知時,姥爺最後的希望逐漸破滅,蘭花的生命力也逐漸變得暗淡。

2.傘:象徵著姥爺的庇護

影片中不管是雨天還是晴天,小蘭外出都會撐著一把油紙傘,而唯獨在爺爺下葬那天小蘭沒有撐傘而是穿著雨衣。這裡的傘其實不只一個擋雨的工具,而是代表了在小蘭身邊保護她的爺爺,因此即便遭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欺凌,小蘭在傘的庇護下可以獲得安全。因此當爺爺去世後,小蘭用雨衣代替了傘,暗示著保護她的人離她而去。

3.衣櫃:象徵著小蘭缺失的安全感

影片中多次出現了衣櫃的鏡頭:小蘭因為偷拿酒壺蓋子、逃課,兩次都被爺爺用戒尺打,兩次被打後都躲進衣櫃裡抱著洋娃娃;去給體操老師送哈密瓜又害怕被說馬屁精之後,小蘭再次躲進衣櫃裡。就像胎兒在母體中所獲得的安全感,在封閉的衣櫃中,小蘭抱著娃娃能夠得到內心所缺失的安全感和依戀感,衣櫃象徵著那份安全感,給予孤獨的小蘭內心的平靜與安定。

4.淮河:象徵著對父母的思念

小蘭坐在淮河邊,蔣雯麗通過旁白,道出了淮河的象徵意義:「這是我們國家的第三大河,據說南方和北方就是從這條河分界的,爸爸和媽媽在北方,我在南方,那時候真盼望自己能飛過這條河,去北方看看他們,那該多好啊。」淮河分割了小蘭和父母,也象徵著小蘭對父母的思念。

影片中小蘭和姥爺將厚重的情感寄託到蘭花、傘、衣櫃、淮河等具體的事物上,使得情感表達更加真摯。通過這類貼近生活的意象的表達,也讓我們看到源自於生活點滴間的小而美的真情,細小卻足夠震撼人心。

祖孫與蘭花合影


04 主題呈現:親情主題下,是導演蔣雯麗童年的兩重世界

導演蔣雯麗在一次採訪中講到,這部電影70%的素材來源於她童年真實的故事,蔣雯麗想通過對於童年故事的回憶,來展現小女孩內心的兩重世界:與姥爺、鄰居、同學有關的外部世界,以及女孩內心世界。通過這兩條主題線,我們可以更加完整地體會到一個女孩的童年和成長故事,以及祖孫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


1.外部世界:特殊時代下的祖孫情

小蘭的童年中,學校的同學、鄰居、以及姥爺組成了她的記憶,這段記憶中,有美好的,也有不堪的,但回憶起來,更多的是幸福與感動。

  • 同學與鄰裡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蔣小蘭因為姓「蔣」而遭到欺凌,唯一的朋友就是鄰居小翠姐。雖然在學校裡會經歷很多不開心的事情,但小翠姐可以和她分享秘密,帶她去看體操,吹著悠長的口琴在大樹在相互依偎,這是童年最珍貴的情誼。也正因為此,在小翠意外去世,給了小蘭巨大的衝擊,開始重新審視關於死亡的話題。

  • 姥爺

蔣雯麗的真實童年其實是爸爸去了新疆,媽媽和姥爺陪伴她成長,但在影片故事的構建中,蔣雯麗覺得媽媽的角色在這裡顯得「多餘」,為了更聚焦地表現祖孫之間的情感,將主題設定成了祖孫相互依靠。影片用大量的細節來描述了姥爺對於小蘭的愛:研究生理書籍、代父母寫信、偷偷買哈密瓜……每一段回憶,都讓人感動萬分。


看完電影,很多觀眾都忍不住回憶起陪伴我們長大的爺爺、外公,兒時美好的記憶一下子湧現。和小蘭相似的是,我們對童年的回憶,大部分都保留了幸福、美好的部分,而正是因為這份美好,伴隨我們長大,讓我們在日後回憶起來倍感幸福。


2.內心世界:留守女兒孤獨且堅韌的內心

影片除了展現感人至深的祖孫情之外,還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與父母分離的小女孩獨有的內心世界。

  • 孤獨

儘管小蘭有姥爺無微不至的愛,但看到同學們都有爸媽的小蘭還是會介意父母在其童年中的缺席,所以我們會看到小蘭對於父母的思念:在淮河邊守望父母、用麥乳精澆蘭花只為了期望父母早點歸來;也會看到因為缺少安全感而躲在衣櫃裡孤獨的小蘭。

  • 堅韌

因為一次無意間發現體操冠軍蔣紹毅也姓「蔣」,小蘭堅持去學體操,只為了讓同學們消除對她的偏見。堅韌的小蘭心懷著夢想,甚至爬上房頂為自己湊起運動員進行曲,充滿童趣的內心直接瞬間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 質樸

姥爺嚴厲的家教教會了小蘭做個好人,不撒謊、待人真誠,在這樣的教導下,小蘭堅信著爺爺去了天上,之後會在那裡和爺爺再相見,爺爺的質樸傳承給了小蘭。

影片用大量的細節來描述了小蘭的內心世界,獨孤中帶著童真,堅韌中帶著敏感。小女孩在姥爺的陪伴下懵懂長大,在反哺中學會成長。

結語

「雛鳥反哺,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姥爺的愛潤物無聲,小蘭的反哺也是這般細膩且震撼。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樸實又厚重的電影了,這段特殊時代的祖孫情,細膩又美好。在富有詩意的鏡頭和美術下,這段真摯的祖孫情給了我太多的共鳴。看完電影的你,是否有想起你的祖輩呢?

相關焦點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和片名內涵解讀《花火》的藝術魅力
    其實故事並不複雜,北野武運用插敘的表現手法,將「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現實與過去相互交織,這一刻還是安靜平和的場面,下一秒血腥暴力突如其來,影片的對白稀少,完全憑藉鏡頭和乾淨利落的剪輯進行敘事。今天我將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和片名內涵解讀《花火》的這部電影的藝術魅力。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
  • 從邏輯思維、表現手法、鏡頭的運用解讀電影《阿甘傳奇》的魅力
    今天,我將拋開勵志的角度,從邏輯思維、表現方式、鏡頭語言這3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通過電影的精彩演繹,我們看到有這兩點:第一,來源於他媽媽的鼓勵。當電影放到媽媽帶阿甘去社區小學報名讀書,就見路上他媽媽一再跟他說:「記著,甘,你跟別人沒有什麼不同。」
  • 從鏡頭語言、性格特點、拍攝手法解讀二戰電影《美麗人生》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性格特點、拍攝手法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影片,在第四部分,將分析圭多的性格特點給我們帶來的現實意義和思考。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大量使用了遊戲情節及童話的設定,以一種獨特的拍攝手法為我們呈現了一部二戰電影,他沒有恐怖的二戰慘境,而是通過一幕幕藝術化的拍攝手法一點點讓人物走進觀眾的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
  • 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3個層面解讀《綠皮書》的魅力
    除了講述了一場深刻的身份議題之外,《綠皮書》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用公路片的形式承載了一場兩個人的衝突與救贖,更是通過富有深意的鏡頭語言加深了衝突和矛盾,極具現實意義。今天我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 從鏡像語言、象徵意義、環境呈現解讀黑喜劇《楚門的世界》的魅力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像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環境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像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用多個主體視角,襯託出了導演鮮明的反烏託邦式思想傾向事物的象徵意義:片場、攝像機、周圍人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
  • 從鏡頭語言、色調象徵、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巴比龍》
    《肖生克的救贖》是越獄影片的經典,而《巴比龍》要比《肖生克》早出22年,許多人評價這部電影是「最偉大的越獄電影之一」。這部影片記錄的是真實故事,「巴比龍」在法語中是蝴蝶的意思。男主角亨利的胸前有一隻蝴蝶的紋身,因此人們都叫他「巴比龍」。
  • 解讀經典電影《活著》的象徵手法
    後來,這部小說經過改編,被搬上了大屏幕,即我們今天所分析的電影《活著》。電影《活著》在寫實的基礎上,應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從而十分真實地展現出當時的中國社會畫面,並含蓄地表達了對特定歷史背景下一些問題的觀點,具有十分明顯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
  • 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解讀反思戰爭經典《紫日》的魅力
    今天本文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三個方面解剖本片的魅力所在:情感變化:三個不同國度的小人物,從由種種矛盾、語言障礙、立場的不同而不合,到共同攜手、度過難關的親密人物形象:楊玉福的憨厚與愛恨分明、娜娃的浪漫與堅強、秋葉子的單純與善良,都被刻畫的淋漓精緻鏡頭語言:恰到好處的景別的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表現出主人公不斷變化的心境以及給予觀眾視覺上的震撼01.從主人公情感變化剖析
  • 《回憶積木小屋》:解讀這部奧斯卡動畫電影的魅力與情感表達方式
    所以,我今天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兩個方面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這部電影中用到的三個情感表達的方式。01、敘事結構:現實與回憶交錯式切換,通過對比鮮明的表達老人孑然一身的孤獨《回憶積木小屋》採用了時間線倒敘的手法。
  • 從敘事手法、符號語言、情感啟示解讀《非常父子檔》的溫情魅力
    對於一部溫情的電影,我們不能僅用評分來否定它的價值。因此,本文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符號語言、情感啟示這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以及帶給我們的啟迪。:一明一暗並行發展,充實故事劇情,通過展現兩代父子之間的情感糾葛,調動觀眾的情緒電影採用一明一暗的雙線敘事手法,來展開對劇情的敘述。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風格特點及意義解讀《如晴天,似雨天》
    影片上映後,反響極大,獲得豆瓣評分8.3,同時被評為2015年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之一。看完影片後,我忽然想到了周國平先生曾說到的:「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愛和孤獨其實是同一種感情,它們如影隨形,不可分離。愈是在我們感覺孤獨之時,我們便愈是懷有強烈的愛之渴望。
  • 從敘事結構、象徵意義重新解讀《我腦中的橡皮擦》
    純愛電影都是美好中有著「虐」的成分,這部電影也不免俗套,然而在孫藝珍和鄭宇成的演繹下,每個觀影者都會在緩緩的電影情節中得到內心的滿足和感情宣洩。我們感受到的是純純的愛戀和至死不渝的追逐。接下來,我們就從敘事結構和象徵意義兩個方面來解讀這部扣人心弦的《我腦中的橡皮擦》。
  • 從鏡頭語言,故事線索,藝術特色解讀現實電影《婚姻故事》的魅力
    基於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今天本文將從影片的「鏡頭語言,家庭人物,主題呈現等多角度挖掘本影片的獨特魅力。接下來我們看看,《婚姻故事》是如何巧妙地使用蒙太奇鏡頭語言,展現多種元素擴充電影信息量,使劇情呈現出獨有魅力的?01、長、短鏡頭的巧妙結合:簡單且不繁冗地交代劇情情節,凸顯故事張力,使劇情呈現更加完整。
  • 深度|從符號表達、超長鏡頭及主題3方面解讀《路邊野餐》的魅力
    本文將從韻味獨特的符號表達,東方詩意下的超長鏡頭以及多重主題建構下的哲學思考三個方面,解讀導演是怎樣營造一個充滿意境的鄉土世界。法國電影理論家克裡斯蒂安·麥茨說:「電影不是現實之鏡,而是創作者進行的有意識的符號建構」。他沿用符號學理念,將電影納入一套完備的符號表意系統,並以符號的形式多方位構建電影。符號元素已然成為電影中一種特定的語言表現方式。通過解碼導演精巧設計的隱喻元素,探知其言外之意。體悟符號設置的絕妙和由之產生獨特的電影氣質。
  • 《繡枕》:從敘事策略、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凌叔華小說的魅力
    為了更好理解《繡枕》的藝術魅力,本文將從敘事策略、象徵意義、及「閨秀派」小說意蘊主旨這三個方面,由淺及深為大家進行解讀。1、純客觀敘事大量留白、場景並置的「快慢」節奏直擊人的內心敘事策略是小說的精髓和靈魂所在,「閨秀派」小說就很注重故事的建 構 、情節的曲折 、效果的出人意料 。
  • 從故事結構,鏡頭語言解讀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
    一直以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只要是有關寵物的電影,都會覺得很治癒,仿佛寵物那萌萌的表現或搞怪的行為都能喚起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這類影片往往觸動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比如《一條狗的使命》。影片全程以貝利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語言輕鬆幽默,在故事情節中穿插著貝利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通過對貝利內心的描寫讓人領悟到一些被人們不注意但很重要的道理。因此,如果僅從故事情節來解讀這部電影,很難體會到這部好片的真正魅力。下面,我將通過故事結構,鏡頭語言兩個方面進行詳細解讀。
  • 電影《集結號》鏡頭語言的探析
    一、鏡頭語言的定義所謂「鏡頭語言」,是指運用形象的類似電影電視的畫面或畫面組合的文字來表現事物的一種語言方式。鏡頭語言也叫做電影蒙太奇,鏡頭語言包括對景別的把握,以及攝影機機位的運動,也就是以鏡頭的移動來表達特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