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語言、色調象徵、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巴比龍》

2020-09-14 慕蓉小意

電影《巴比龍》是導演麥可·諾爾翻拍自1973年的同名電影,劇本改編自亨利·沙裡埃的自傳《巴比龍》。《肖生克的救贖》是越獄影片的經典,而《巴比龍》要比《肖生克》早出22年,許多人評價這部電影是「最偉大的越獄電影之一」。

這部影片記錄的是真實故事,「巴比龍」在法語中是蝴蝶的意思。男主角亨利的胸前有一隻蝴蝶的紋身,因此人們都叫他「巴比龍」。

影片主要講亨利遭人陷害,被關進監獄被判終身監禁。在監獄中,他目睹好友越獄被處決,認識並保護德加,經過不屈不撓的逃脫,越獄三次,最終逃出魔鬼島恢復自由身份的故事。

影片以亨利越獄為中心,從他一次次越獄失敗,一次次堅持展開故事情節。在監獄中的所見所聞,最後終於逃出生天,折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亨利為追求自由,從不被失敗擊倒的精神。

與其說《巴比龍》是一部越獄的電影,還不如說這是一部折射著為自由永不言棄的人性光輝的電影。我將從鏡頭的語言、色調、主題呈現來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1、 鏡頭語言:三處鏡頭語言暗示著亨利的內心世界——從一心想越獄,到最後成為跳入大海,成為蝴蝶,獲得自由。

1 影片開頭,鏽鐵一樣的牢房,有一個小小的窗口,逐漸到窗口的身軀,然後是亨利的頭,然後伸出窗口的頭。

1931年的一個夜晚,亨利和女友一起過夜,天亮時分,他被指控謀殺了一個皮條客。雖然他有女友作證,可是沒有人願意相信一個妓女的證詞。

亨利被判無期徒刑,發配到法國的殖民地蓋亞那。政府把他們流放到殖民地,實際上就是徹底拋棄他們。讓他們為殖民地免費勞動,自生自滅,永遠都不要再回到法國,以達到擺脫這些人的目的。

亨利從關進監牢的第一天,便走進碗口大的窗戶,探出腦袋,四處張望,這個鏡頭暗示了亨利內心世界,他想越獄,他一定要出去,被人陷害,他心有不甘,他一定要重回外面自由的世界。

②當亨利第一次越獄失敗,被單獨關禁閉。逼仄的牢房,出口設計在地面上,犯人和外面的溝通聯繫,都要趴在地上,來接受每天遞給的飯菜——一碗很稀菜湯 。

亨利接過從地面上的小窗口遞過的碗,然後,迫不及待地又把頭伸向外面。這裡暗示亨利不會因為越獄失敗而放棄,他還會繼續尋找機會,逃出去。他在查看監獄的情況,以便找到適合自己逃跑的方案。

③在魔鬼島,亨利終於通過自己的觀察找打大海的規律,運用海浪把自己送到大陸。他縱身一跳,然後躺在椰子袋上,仰望著魔鬼島上的德加。

鏡頭採用俯拍,亨利的身型猶如一隻蝴蝶。此時的亨利臉上洋溢著幸福、勝利、燦爛的笑容。這裡暗示亨利正如他胸口的那隻蝴蝶,終於憑藉不屈的毅力,用勇氣和決絕跳下數十米的懸崖,像一隻蝴蝶躺在藍色大海的懷抱。

他終於可以飛翔了,雖然一切都是那麼如履薄冰,但是,他終於獲得了自由!躺在海洋上的亨利,就是一個美麗的存在,是一個對命運永不屈服的蝴蝶,是一個活著就要自由的蝴蝶。

2、 色調象徵:富於象徵意味的色調與主題的聯繫

影片主要採用紅色、灰色和黑白色調來描述亨利的故事。在亨利被捕前,影片主要是採用紅色調來渲染。紅的的霓虹燈、紅色的衣服、紅的的背景,象徵著這個社會的激情、暴力。

而亨利整個在監獄越獄部分,影片則採用的灰色調,給人視覺空間的狹窄,監獄生活的不見天日的窒息,象徵著人生活在其中的束縛、阻礙和困難。

影片的最後,描述亨利的書籍的影響以及那一段歷史,影片採用黑白色調,導演以求讓這部影片看起來更像一部紀錄片,顯得更加真實。特別是亨利投稿時,夾著的蝴蝶,黑色而破舊,象徵著亨利的自由歷經了千辛萬苦,這是一隻帶著泥土,在風雨中跌打滾爬飛向自由的蝴蝶。

導演通過不同時期的色調運用,來象徵著社會雖然黑暗,充滿暴力與陷害,但是對於在灰色監獄裡的亨利來說,依然充滿激情和誘惑。

最後獲得了自由,用黑白色調,除了增強真實性,也象徵亨利獲得自由的漫長,以及往事的不堪。

3、 主題呈現:生命和自由

亨利被人陷害,社會將他這樣的人拋棄。面對著一切,亨利沒有低頭,他為了爭取自己的自由,尊嚴,他用盡一切的力量和時間來越獄。儘管一次次的失敗,但是逃出去是他始終的堅持。

他始終知道自己最想得到什麼,他活著就是要享受自由。監獄的鐵牆關不住他內心的一個地方,它就叫著自由。

正如尼採說:「那些消滅不了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強壯」。

第一次越獄,單獨關禁閉2年,不許說話。第二次越獄,單獨關禁閉5年,不許說話。

如果殺害了獄警就會被處決。

亨利知道要自由,首先是保住生命。於是,他每次越獄都注意不去傷害獄警的性命。面對禁閉,即使只是一碗湯,一個巴掌大的地方,他都堅持吃和鍛鍊。

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更好的逃跑。就算死,他也要死在自由的世界裡。人只要有了一種信念,有了追求,什麼困難都能夠忍受,什麼環境都能適應。

影片中的德加,在最後一刻選擇了留在魔鬼島,他沒有跟著亨利跳下去。德加也渴望自由,可是最後一刻他選擇了放棄,第一有著不想拖累朋友的思想。更多的是他已經被「體制化」了。

德加已經適應了魔鬼島的生活,他對自由的嚮往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徹底消失,他已經不再嚮往外面的世界。他和亨利不同,亨利是被陷害的,亨利認為自己沒有殺人,不應接受這樣的懲罰,所以他用盡所有力氣來逃出禁錮,獲得屬於自己的自由。

德加是有罪的,他最後放棄越獄,說明他已經醒悟,接受懲罰才是正確的生命打開方式。所以對於德加,逃出去不是自由,留下來才是真正的自由。

亨利歷經磨難終於獲得成功,他把這一切寫成了自傳《巴比龍》,連續21周佔據法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售出1300萬冊。

1970年,法國司法部長籤署一項法令,特許亨利回到法國,並恢復了他的自由人身份。

寫在最後:

《巴比龍》不只是一部越獄的電影,更是一部探討自由的影片,亨利對於自由不屈不撓的追求,發人深省,給人啟發。

亨利越獄追求自由的故事,告訴我們:有些蝴蝶是能夠飛越滄海的。因為它們有著堅強的信念、不屈服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生活態度。它們飛越大海的翅膀那麼鮮豔,始終撲扇著清醒自由的光輝。

相關焦點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從鏡頭語言,劇情呈現,主題呈現解讀電影《狂怒》的魅力
    如果從故事內容解讀此影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劇情的主次,主題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來為大家深度此片。 鏡頭語言的表達:影片整體畫面灰暗且陰冷,襯託出了諾曼心中絕望與恐懼。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關於成長的電影。沒有大起大幅的劇情,但每一幀都能展現出其導演的細膩和祖孫的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攝影、美術都非常具有美感。今天我就以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和主題呈現,來為你解讀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 從主題呈現、人物性格、鏡頭語言解讀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魅力
    勵志的電影從來都不缺素材,但對於父子情,在一段艱苦的歲月打拼撐過的時光這個主題似乎也永遠都不會過時,這部影片用他它特有的方式來詮釋親情的真諦。如果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未免太過片面。要真正讀懂導演和本書作者的良苦用心,我認為從其他的角度來切入,其實會更加是合理和動人。
  • 從鏡像語言、象徵意義、環境呈現解讀黑喜劇《楚門的世界》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像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環境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像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用多個主體視角,襯託出了導演鮮明的反烏託邦式思想傾向事物的象徵意義:片場、攝像機、周圍人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和片名內涵解讀《花火》的藝術魅力
    其實故事並不複雜,北野武運用插敘的表現手法,將「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現實與過去相互交織,這一刻還是安靜平和的場面,下一秒血腥暴力突如其來,影片的對白稀少,完全憑藉鏡頭和乾淨利落的剪輯進行敘事。今天我將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和片名內涵解讀《花火》的這部電影的藝術魅力。
  • 以《囧媽》為例:深度解讀賀歲片的獨特魅力與主題呈現方式
    以下,我將以《囧媽》為例,從故事結構,拍攝技術與人物矛盾衝突的背後含義三個角度深度解讀賀歲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結合《囧媽》,談談賀歲片常用的4個主題呈現方式。一、故事結構:主副線相互交織,令人倍感喜慶,又讓人深度思考。
  • 《我不是藥神》專業深度解析,電影在鏡頭、色彩、服裝的隱藏密碼
    隱藏語言表達1《我不是藥神》當年成功的原因有兩大因素。其一是電影故事建立的成功,其二則是塑造的人物成功,即徐崢飾演的程勇。在人物的塑造上,電影裡的「隱藏語言」發揮的最大功能便是傳達電影的主題和人物的變化。
  • 《青蛇》:從鏡頭語言、背景音樂和主題呈現剖析影片獨特魅力所在
    即便時至今日,觀眾對影片的各種視覺特效已經略感麻木,但這部二十六年前拍攝的電影,在豆瓣的評分卻高達8.5,高於95%的愛情片和93%的奇幻片。多年以來,我對這部影片的熱愛之情始終未減。今天,我將從這部影片的鏡頭語言、背景音樂和主題呈現三個方面,為你剖析這部影片之所以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 從故事情節、音樂效果、主題呈現,深度解讀電影《調音師》
    影片故事情節曲折驚奇,引人入勝,難怪是2018年評分最高的印度電影。我將從故事情節、音樂效果以及主題呈現來深度解讀這部影片。這時鏡頭開始重新調度場景,切換到城市裡一座小屋裡,男主阿卡什戴著墨鏡,正在專心地彈奏琴。琴聲悠揚,行雲流水,都吸引了小貓。這裡讓觀音者感到迷茫,影片叫調音師,應該是跟音樂有關,剛剛那個開頭是什麼意思?好像跟影片有些脫節。
  • 《回憶積木小屋》:解讀這部奧斯卡動畫電影的魅力與情感表達方式
    所以,我今天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兩個方面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這部電影中用到的三個情感表達的方式。01、敘事結構:現實與回憶交錯式切換,通過對比鮮明的表達老人孑然一身的孤獨《回憶積木小屋》採用了時間線倒敘的手法。
  • 深度|從符號表達、超長鏡頭及主題3方面解讀《路邊野餐》的魅力
    本文將從韻味獨特的符號表達,東方詩意下的超長鏡頭以及多重主題建構下的哲學思考三個方面,解讀導演是怎樣營造一個充滿意境的鄉土世界。法國電影理論家克裡斯蒂安·麥茨說:「電影不是現實之鏡,而是創作者進行的有意識的符號建構」。他沿用符號學理念,將電影納入一套完備的符號表意系統,並以符號的形式多方位構建電影。符號元素已然成為電影中一種特定的語言表現方式。通過解碼導演精巧設計的隱喻元素,探知其言外之意。體悟符號設置的絕妙和由之產生獨特的電影氣質。
  •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二、鏡頭語言:長鏡頭與「鞋」的多次特寫鏡頭相結合的運用1、 長鏡頭的運用導演的《小鞋子》中,大量運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長鏡頭敘事將溫情脈脈的生活景象印契在觀者的心中,極易引起鑑賞主體與對象的心靈共振與情感共鳴。
  • 從創作風格、人物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時空戀旅人》的魅力
    有的觀眾認為劇情太雞湯,打的溫情牌太過頭了,內容有些流水帳,這是因為大家只從簡單的劇情去看這部電影。如果只從劇情去欣賞影片,那應該會錯過一些精彩之處。比如,電影所展現的主題思想往往體現著編劇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體會的暗示。電影的故事主線很簡單,講述了提姆在21歲生日那天得知自己家族的男人擁有時空旅行的神奇能力,可以回到過去。
  • 從旁白、符號表達和鏡頭語言三個角度,解讀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作為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巧妙的運用主人公第一人稱的旁白來增加敘事的真實性和連貫性;通過符號的隱喻烘託出人物內心的豐富情感,使得劇情的發展更有代入感;在主題升華方面大量的運用特寫鏡頭和對比鏡頭,突出影片的思想深度和維度。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熱影回音」從鏡頭語言解讀《八佰》
    【熱影回音】從鏡頭語言解讀《八佰》原創 吳易衡 晚上八點 從鏡頭語言解讀這一點,我想電影本身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會戰不也是這樣的嗎?淮河以南便是遼闊的長江中下遊平原,上海無險可守,平坦的地形,只能集結重軍抵抗。可大規模的集結又成了日本空軍海軍以及裝甲師的活靶子。不可避免的是,三十多萬多烈士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 《巴比龍》:今年最驚喜電影之一
    麻煩來自於這部電影在好萊塢動作電影史上的位置。《巴比籠》是一部傳統電影,但是同時,它又刪除了某些傳統動作電影的品質,搭載了現代動作電影的缺陷。150分鐘的片長,錯誤的結尾,讓人頭腦麻木的重複,所有這些都是現代動作電影故作驚人之舉的始祖。電影從法國開始,一群犯人正要被運往惡魔島,位於南美的一塊荒蠻之地。綽號巴比籠的查理爾就在這群犯人之中。
  • 《巴比龍》——自由的象徵
    影片翻拍自1973年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電影《巴比龍》,講述了亨利被人陷害殺害一名皮條客,從而被流放至大海環繞的法屬蓋亞那的監獄服刑後越獄的故事。我覺得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追求自由、不斷自我解放的過程,巴比龍這個角色讓我想起了中國的孫悟空,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他們都愛自由,正如老話有說,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Friendship and freedom from captivity are the core of the film.
  • 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3個層面解讀《綠皮書》的魅力
    除了講述了一場深刻的身份議題之外,《綠皮書》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用公路片的形式承載了一場兩個人的衝突與救贖,更是通過富有深意的鏡頭語言加深了衝突和矛盾,極具現實意義。今天我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