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鳥日:從八種瀕危的鳥兒開始

2020-11-20 騰訊網

城市之美

發現 · 行走 · 認識

演繹中國新的城市故事

今年3月,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發現了34隻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

勺嘴鷸是數量遠少於大熊貓的珍稀鳥類,

它們歸來的消息,迅速衝上了微博熱搜,

讓人們的視線,

再次聚焦於瀕危鳥類的保護難題。

一對雌雄黑鸛配偶展翅飛翔,恰似在空中跳一支優美的「華爾茲」舞曲。目前,黑鸛在歐、亞、非都有分布,但在中國數量極為稀少,只有1000多隻,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攝影/張明哲)

目前,中國已發現超過1400 種鳥類,數量超過歐洲和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我國擁有多種多樣的地形和氣候條件,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主要有以下三條:

1、西部遷徙路線

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和寧夏的候鳥,秋季向南遷飛,至四川盆地西部和雲貴高原越冬。新疆地區的溼地水鳥可向東南匯入該西部遷徙路線。

2、中部遷徙路線

在內蒙古東部、中部草原,華北西部和陝西地區繁殖的候鳥,秋季進入四川盆地越冬,或繼續向華中或更南的地區越冬。

3、東部遷徙路線

在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與華北東部繁殖的溼地水鳥,春、秋季節通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南北方向的遷徙

湖北網湖溼地自然保護區地處華中腹地長江中遊南岸,東方白鸛、黑鸛、白鶴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每到季節飛臨溼地棲息繁殖。攝影/嚴躍新

每年春秋季,從我國過境的候鳥種類和數量約佔全球遷徙候鳥的20%—25%。對它們而言,中國這塊棲息地不可替代。

因此,作為世界上鳥類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的鳥類保護工作,對世界鳥類的物種延續來說尤為重要

生活在納帕海附近的村民與這些鳥兒朝夕共處,近年來,每年有超過2000隻斑頭雁到納帕海越冬,牠們已經習慣了當地藏民放牧勞作等行為。攝影/李東紅

現狀:挑戰與危機

在中國,鳥類生存現狀不容樂觀,鳥類生長習性、棲息地的喪失、農業生產狀況的改變以及人類的捕獵、誤殺行為都是需要面對的挑戰與危機。

為了適應飛行生活,鳥類進化成卵生動物,這種體外孕育的方式使得繁育更加困難,在孵卵和雛鳥成長期,會遇到各種天敵如貓、蛇、鱷魚等,相比哺乳動物,其幼崽的成長成功率要低很多。此外,不少鳥類有遷徙的天性,在長途飛行過程中,生存率進一步降低,種群容易遭到重大打擊。

2013年6月初的一天,一窩斑頭雁開始出殼,使本來冷清的小島熱鬧起來。小雁溼漉漉的絨毛在母雁呵護下,很快變得乾爽,看起來像一團團黃色絨球。攝影/孫建軍

棲息地喪失是造成鳥類減少的主要原因,森林砍伐、土地開墾導致鳥類可棲息地帶碎片化,生境減少,沿海大規模的圍墾,嚴重破壞濱海與湖泊溼地,鳥類的生存空間被急劇壓縮,由此帶來食物和繁殖空間的大幅度減少。

近年來,農業生產對農藥的使用,嚴重威脅著鳥類的生存。《寂靜的春天》一書,就揭示了殺蟲劑讓蛋殼變薄,直接造成鳥類無法繼續繁殖的真相。

在我國黃河下遊地區及長江中下遊地區,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候鳥遷徙規律,在候鳥遷徙停歇地和棲息地肆意張網捕鳥、投藥毒鳥,在集貿市場公開買賣各種珍稀鳥類,牟取暴利;南方的一些賓館、飯店非法經營珍稀野禽,招攬生意。此外,隨著塑料垃圾的泛濫,不少鳥類因誤食塑料被卡住消化道,不得不面臨死亡危機。

紅腳鰹鳥,典型的熱帶海洋鳥類,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的島嶼、海岸和海面上。亂捕濫獵和毀巢取卵致使紅腳鰹鳥在西沙群島幾乎絕跡。攝影/曹壘

種種危機之下,我國已有183種鳥類宣告瀕危,佔全球瀕危鳥類總數的15.5%。對它們的保護,已經是迫在眉睫。

每一種鳥類都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在諸多瀕危鳥類中,以下八種尤為珍貴,也急需人類的保護。

中華鳳頭燕鷗:神話之鳥,罕有發現

中華鳳頭燕鷗,原名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一。

自1863年被命名以來,直到2000年,人類對其一共只有6次確切的觀察記錄,而從1937年到2000年間,則一次記錄都沒有。因為它實在是太稀少太神秘了,所以被學者專家稱為「神話之鳥」。

2008年7月20日,一隻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嘴尖卡著一個塑膠套的照片引起全球鳥類愛好者的關注,鳥友們心痛地叫它「小管」。攝影/陳林

在2000年之前,上海科技館那隻1913年採集於福州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標本,是我們唯一能夠見到的神話之鳥「真身」。2000年,神鳥在福建省沿海的馬祖列島再次被發現,並在福州閩江口溼地被目睹覓食、活動。中華鳳頭燕鷗數量的減少,被歸咎於濫採鳥蛋。根據專家推斷,它們能夠在馬祖存活,可能是因為馬祖過去為一處軍事禁區,人類活動受到限制,給它們留下了一個可以繁殖的空間。

勺嘴鷸:比大熊貓還稀少的存在

勺嘴鷸每次被發現,都會上新聞,因為它目前僅剩600隻左右,比我們熟知的大熊貓、朱䴉的數量還要稀少。根據IUCN紅色名錄,勺嘴鷸已經從1994年時的易危級(VU)提升到了目前最高等級的極危級(CR),距「野外滅絕」僅一步之遙。

作為一種小型的涉禽,勺嘴鷸經常在淺水處活動,以魚蝦、貝類為食。觀鳥人拍鳥人一般愛稱其為「小勺子」。

人們對勺嘴鷸的了解非常少,關於它們像湯勺一樣的嘴的用途,至今還是個謎。攝影/陳林

這種只有15釐米大小的鳥,每年冬季,就從俄羅斯境內的北冰洋苔原地帶的繁殖地飛行數千公裡,到南亞和東南亞的沿海過冬。在我國,江蘇、福建、廣東、廣西的沿海灘涂都是重要的停留地,有超過全球半數的勺嘴鷸會在此覓食、換羽。

黑臉琵鷺:靠觀鳥統計數量的全球瀕危鳥類

黑臉琵鷺,因為扁平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數量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黑臉琵鷺屬於中型涉禽,其成年後的體長可以超過七十釐米,有一雙大長腿,所以喜好單獨或呈小群在海邊潮間地帶及紅樹林和內陸水域岸邊淺水處活動,華南沿海的溼地是它們主要的越冬地。

黑面琵鷺,因為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現時只活躍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供圖/圖蟲創意

對黑臉琵鷺的觀測計數則始於1993年,當時黑臉琵鷺數量比較少,因此由香港觀鳥會牽頭組織的這項活動,一開始就得到了大批專業鳥友、保育人士和鳥類學家的積極回應。當黑面琵鷺在每年 10 月至翌年 2 月渡冬時,鳥類愛好者都會集中到亞洲東部各處沿海溼地,記錄他們觀測到的的黑臉琵鷺數量,這些數據經收集匯總後,就得到了黑臉琵鷺的全球種群數量。

胡兀鷲:飛越喜馬拉雅山

胡兀鷲全身羽色大致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鬍鬚而得。它不僅吃腐肉,也會獵捕鳥獸,最奇特的習性是喜歡吃骨頭。牠們會從高空扔下骨頭,摔碎後取食骨髓,有「鳥中鬣狗」的稱號。

胡兀鷲老鳥的羽毛,白色的部分會變成鐵鏽色,這是因為在高海拔地區的許多巖石為富於氧化鐵的石英石,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染紅了毛。攝影/彭建生

胡兀鷲是飛行的能手,主要棲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巖地區。為了尋找食物,一天可以翱翔9~10個小時,能夠飛越喜馬拉雅超過8000米的最高峰。

在20世紀初,胡兀鷲還是在歐洲高山地區比較常見的鳥,後來,當地人誤認為它有害畜牧業,大量捕殺,導致其數量銳減。胡兀鷲在中國主要棲息於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數量逐漸減少,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野隆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也將它列入附錄二,禁止貿易出口。

黑頸鶴,藏族傳說中的神鳥

黑頸鶴是世界現存15種鶴中唯一棲息在高原的種類。1876年,俄國探險家在青海湖邊採到了黑頸鶴的標本,動物學界才知道青藏高原是牠們的棲息地。也有學者將之列為中國的特有鳥種。

藏族百姓視黑頸鶴為神鳥,傳說它是格薩爾王的牽馬官所變,從天上銜回了青稞種子。每年10月下旬,黑頸鶴抵達香格裡拉的納帕海越冬,翌年4月才離開。

黑頸鶴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飛到繁殖地,擇偶交配後,在四面環水的草墩、蘆葦叢或在地面營巢。供圖/圖蟲創意

黑頸鶴每窩孵出兩隻雛鶴,互相會為食物激烈爭鬥,經常打得頭破血流,通常只有更強壯的那隻雛鶴可以長大。作為高原生態變化指示性物種,1989年中國將黑頸鶴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並於1997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中國在黑頸鶴的主要繁殖地,遷徙地和越冬地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藏族人民信奉佛教,對黑頸鶴十分喜愛,稱之為「仙鶴」、「神鳥」、「吉祥鳥」。攝影/彭建生

黑鸛,分布極廣,數量銳減

大小與黑頸鶴接近的黑鸛,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成年黑鸛嘴和腳鮮紅,上體黑紫色,腹部純白,看一眼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國西部比如甘肅省張掖市的一些大型溼地,還可見到大群的黑鸛。每年,牠們都要從這裡啟程,前往遙遠的南方越冬。攝影/張玉林

我國發現的黑鸛多在僻靜而開闊的森林,河谷沼澤及近水的崇山峻岭間的懸崖峭壁上營巢,也有的營巢在黃土高原地帶水蝕深溝的土崖上,西北乾旱地區水域附近的砂石陡壁上,以及塔裡木盆地周圍的胡楊樹上,所以有人把在我國黑鸛的營巢環境分為森林、荒原和荒山等三種類型。

黑鸛通常在幹擾較少的河渠、溪流、湖泊、水塘、農田和沼澤水邊淺水處覓食,鯽魚一旦被黑鸛的長喙鉗住就很難再逃脫。攝影/張玉林

這種體態優美的大鳥有著超強的飛行遷徙能力,雖然在歐、亞、非大陸都有分布,但近十多年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在瑞典、丹麥、比利時、荷蘭、芬蘭等國已經絕跡,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並不亞於大熊貓。香格裡拉的納帕海每年吸引了200多隻黑鸛在此越冬,是黑鸛在中國最大的越冬地。

棕尾虹雉,與喜馬拉雅山山神為伴的九色鳥

在喜馬拉雅山和高黎貢山北段廣闊的懷抱裡,棕尾虹雉活躍在海拔3200—4300米的高山地帶,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在針闊混交林、灌木叢、草甸和裸巖地帶之間進行縱向的短距離遷徙。

在西藏林芝市的神山南迦巴瓦峰腳下,這一帶地勢險峻而且灌叢密布,隱藏在灌叢中的棕尾虹雉非常謹慎,牠們只要聽到些許動靜便會立即起飛離開。攝影/董磊

棕尾虹雉頭頂有一簇特別延長的藍綠色羽冠,其羽幹細而裸出,羽端呈匙狀,向前捲曲,如同絲絨一般,甚為奇特,是虹雉中羽冠最漂亮的

這種美麗的鳥在中國極為稀有,僅能見到零星個體,估計總數不足1000隻,因此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值得欣慰的是,近幾年國內的自然攝影師在西藏林芝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山南地區、陳塘、亞東等地,多次拍攝到了棕尾虹雉的清晰照片。

棕尾虹雉又名九色鳥,數量非常稀少,即便攀爬到喜馬拉雅山的林線地帶,想要見到棕尾虹雉也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攝影/左凌仁

小鴇,新疆阿勒泰的「鳥中隱士」

我國分布著三種以「鴇」為名的大鳥,是日常用語「老鴇」的原型。這三種鳥分別名為「大鴇」、「小鴇」和「波斑鴇」,其中以小鴇的分布區域最為狹小,種群數量也最稀少,已列為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在非繁殖季節常聚集成大群,有時可達幾千隻,白天活動。性情膽小而機警,發覺有危險時立刻跑開或隱藏起來。攝影/張國強

小鴇成鳥的體長約43釐米,整體呈黃褐色,上體有些雜色斑,下體偏白,喜愛集結成小群,炫耀時躍起,拍打兩翼。

小鴇在我國目前已知的分布地僅限於新疆阿勒泰地區的一隅,牠們的體型比大鴇小很多,僅比雉雞略大,雄鳥醒目的黑色翎羽與雌鳥低調的氣質形成鮮明對比,更加偏好棲息於溼潤肥沃的開闊草地,是飛翔在新疆西北部天空的世界性珍禽,近30年已經十分罕見。

小鴇如今在我國境內僅可見於新疆西北部地區。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生產,讓小鴇隱秘於農田中的巢穴與棲身之所受到嚴重威脅。攝影/張國強

守護,國內與國外合作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已經在為鳥類保護作出努力,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減少圍墾灘涂、立法禁止捕獵行為等方式,逐漸減少人類活動對鳥類的幹擾。截至2017年底,我國以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到8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31處,市縣級自然保護區159處。

喜馬拉雅山中段的溝谷堪稱鳥類絕佳的繁殖地。這裡食物充裕,火尾太陽鳥、藍大翅鴝等種類夏季在高海拔的針葉林乃至灌叢草甸間繁殖。攝影/彭建生

1981年和1986年,我國分別與日本及澳大利亞政府籤訂了保護候鳥協議,通過國際合作共同保護200多種候鳥,並開始取得成果。

黑臉琵鷺就是一個成功典範,在上世紀90年代只有數百隻殘存,但因為國際合作,保護措施到位,數量已經開始回升到四千隻。它從一種無人認識的水鳥轉變成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生態環境指示性物種,有機會在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中,由「瀕危」降至「易危」,是亞洲鳥類保育史上難得的正面例子,也是全球共同聯合保護鳥類的成功典範,深刻地昭示了鳥類保護是每一個人和全世界共同的使命。

在未來的日子裡,在人類與鳥同行的旅程中,下一個幸運的「黑臉琵鷺」會是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一隻大鴇雌鳥傍晚帶著幼鳥在草原上覓食,氣氛恬靜。攝影/唐黎明

參考資料

·左凌仁.《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2015.01《你所不知道的喜馬拉雅花木鳥獸》

·江航東.《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 2010.03《福建沿海那些南來北往的鳥兒》

·韓聯憲.《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 2016.06《納帕海橫斷山中的鳥類驛站》

·左凌仁.《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2016.06《羽色如虹 攀登高山之巔,追尋三種虹雉》

·聞丞.《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 2016.06《大鴇、小鴇、波斑鴇「萬鳥之妻」的冤屈與悲歌》

·聞丞.《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 2016.06《中國黑鸛 山河大漠間的隱者》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繫。

相關焦點

  • 永泰檢察 | 【國際愛鳥日】永泰縣檢察院在「鷳來谷」設立野生動物...
    鳥類,維護生態平衡、防治蟲害保護自然界綠色植物《世界保護益鳥公約》將每年4月1日定為「國際愛鳥日」保護益鳥,並不是個隨便提提的笑談於是,我們為它們「愛鳥日」當天舉辦了掛牌儀式,永泰縣檢察院鄭小波檢察長、池文瑾副檢察長和鷳來谷(福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林參加儀式,嵩口鎮黨委書記張承煜、鎮長湯炎燈出席,部分鳥類保護社會愛心人士參加現場觀摩。簡短的儀式之後,鄭小波檢察長一行實地參觀了「鷳來谷」開展的農村生態恢復情況和部分鳥類觀測保護設施,並進行了座談交流。
  •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
    我國有鳥類1445種,遷飛的候鳥就像生態系統移動的「晴雨表」,與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鳥類保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保護工程等,加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保護。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 愛鳥的小男孩
    那個愛鳥的男孩,屏息凝視,恐驚飛鳥,錯失一幕;那個愛鳥的男孩,偶遇小鳥,吟唱小調贈於所愛;那個愛鳥的男孩,一路狂奔,只為追趕生命的躍動與翻飛;那個愛鳥的男孩,徜徉山林,看夕陽西照,聽歸鳥鳴唱;那個愛鳥的男孩,用心觀察,讓愛流瀉於筆端;那個愛鳥的男孩,敬畏生命,放飛自己心愛的鳥兒。
  • 鳥類電影|10月28日周五晚:《返家八千裡:黑面琵鷺》.
    播映時間:2016年10月28日周五19:40
  •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編者按秋冬季是我國候鳥大規模南遷和集群越冬的季節。當下,各地保護候鳥志願者發起的「護飛行動」蓬勃開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與鳥類怎樣和諧相處。我國有鳥類1445種,遷飛的候鳥就像生態系統移動的「晴雨表」,與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鳥類保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保護工程等,加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保護。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 愛鳥護鳥倡議書
    鳥兒的歌聲是大自然最美的旋律,天空因為有了自由翱翔的鳥類,才顯得遼闊高遠;地球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鳥類,才顯得生機勃勃!在第39個山東省愛鳥周(2020年4月23日至4月29日)到來之際,我們倡議: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積極學習愛鳥護鳥的科學知識,增強對鳥類的保護意識,嚴守《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二、從我做起,自覺抵制食用鳥類等野生動物,摒棄不良飲食陋習,樹立飲食文明新風尚。
  • 女護鳥人肖輝躍:從小愛鳥 為護鳥直懟獵槍
    拍鳥,愛鳥,護鳥,成為了寧鄉妹子肖輝躍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湘第一女「鳥人」,為護鳥直懟獵槍她就是寧鄉妹子肖輝躍,如今已經累計拍攝800餘種不同鳥類的照片,被圈內人士譽為三湘第一女「鳥人」。  從小與鳥類結緣的寧鄉妹子  一身幹練的戶外裝扮,一部鏡頭碩大的單眼相機……看到肖輝躍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酷」。  「小時候聽媽媽說,她幼年放牛、割豬草時總能看到許多白鷺。
  • 話說鳥兒洗澡
    可養鳥人究竟會不會觀察鳥兒的洗澡?會不會分享鳥兒洗澡時的快樂心情?會不會明白鳥兒洗澡的重要意義?         也許是職業的關係,本人特愛觀察細節,細心琢磨神情動態。         本人不僅愛觀察琢磨,還喜歡用專業相機抓拍精彩瞬間,再用我的思維記錄、描繪瞬間藝術的真諦和自己獨特的理解。
  • 南昌英雄城林子大了 很多鳥兒都有(組圖)
    作為一名鳥類研究保護專家,觀鳥是他一大喜好,他常趁午休到贛江邊散步,兩年下來,記錄到50種鳥。  身為「國家森林城市」,南昌林子大了,各種鳥兒多了。據調查,已有144種鳥類戀上南昌。  「12月1日又發現了10隻紅頭長尾山雀。」昨日上午,俞長好向記者展示了他兩年來在這片樹林裡的觀鳥收穫:各種名字的鳥記滿了一頁表格,加上最新發現的紅頭長尾山雀,他共記錄了50種鳥,大多數為林鳥。  「天晴看鳥飛翔,下雨看鳥回巢,看多了,心情也像鳥兒一樣逍遙自在。」俞長好還喜歡寫觀鳥日記,他寫道,在贛江邊,看過四五十隻各色柳鶯在玉蘭、樟樹、合歡、紅葉李、柳樹上跳躍覓食。
  • 陳軍:心隨鳥兒一起飛
    而陳軍卻因莽山的一件寶物選擇了留下,並為此付出他大半職業生涯的心血,那就是莽山那些有著絢麗多彩的羽毛和婉轉動聽歌喉的鳥兒。陳軍也從此真正開始接觸鳥類的世界。  莽山鳥類調查是在冬末春初時節開始的。陳軍還在進修學習期間,廖曉東跟陳軍談起過,莽山很可能有一種叫黃腹角雉的珍稀鳥類,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考察過程中應充分留意。就在調查工作開始後的第四天,一股強冷空氣讓莽山的山山嶺嶺裹上了銀裝,廖曉東和陳軍他們卻沒有半點要暫停工作的意思,繼續在冰天雪地的林子裡轉悠。
  • 愛鳥護鳥 安全你我它
    為加強愛鳥護鳥宣傳和法制教育,保護在校師生安全,11月22日,鄭州市緯五路第一小學舉行了「我給小鳥建個家」活動。多年來,鄭州市緯五路一小創新形式,以鮮活的生態文化活動為載體開展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為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構建了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寓教於樂的鮮活平臺。 師生們現場開展了護鳥活動。
  • 他在樓頂安裝餵鳥器 請鳥兒來「做客」
    臺海網9月2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在集美區錦園社區,居民林慶鑫家有五層樓,因為經常有鳥兒來「拜訪」,於是,他乾脆在樓頂安裝一個餵鳥器,並投放鳥食,以此來招待「做客」的鳥兒。 近日,記者在錦園社區走訪時發現,社區居民大多愛鳥,社區裡甚至還流傳著一個「鳥屎運」的故事。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感謝中國的努力,大熊貓不再是瀕危物種了
    我們已經不是瀕危物種了!「一系列大範圍國家調查顯示,此前的下滑趨勢被遏制了,(大熊貓)數量開始增加,」IUCN在報告中稱,「(大熊貓生存狀況的)改善證實,中國政府保護這種物種的努力是富有成效的。」按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劃分,大熊貓從「瀕危(endangered)」名單轉移到了「易危(vulnerable)」名單下。
  • 「關注」愛鳥護鳥!奈曼旗「愛鳥周」啟動!
    2020年愛鳥周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在詩人杜甫的筆下,江山沐浴春光,春風送來花香,燕子銜泥築巢,鴛鴦成對成雙,一幅鳥與自然和諧景象。鳥類是大自然可愛又美麗的小精靈,也是生態資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愛鳥護鳥,共建好生態 東營舉辦「愛鳥周」宣傳活動
    4月26日上午,東營市自然資源局聯合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觀鳥)協會,分別在清風湖公園和園博園舉辦了「愛鳥新時代 共建好生態」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向市民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宣傳愛鳥護鳥常識。今年的4月23日-29日是山東省第39屆「愛鳥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不宜組織開展人員密集的集中宣傳活動,為此,東營市自然資源局聯合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觀鳥)協會開展連續七天的線上宣傳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愛鳥周」知識科普、黃河口野鳥救護科普知識、野外觀鳥入門、黃河口重點保護鳥類、身邊的愛鳥故事、「燕子調查」在線課堂、保護野生鳥類的倡議等。
  • 鳥兒們如何洗澡?
    請永遠別低估,一次美妙的洗浴體驗——鳥兒亦是如此。如果你給後院的鳥兒餵食,你就有可能會看到,就算沒有一個傳統的鳥兒浴盆,它們也會停下來洗上一兩回。所以,觀察鳥兒們的社交行為以及輪流洗澡,是多麼有趣味的場景啊!你是否想過... 為什麼鳥兒要洗澡?他們究竟如何把自己清理乾淨呢?在我們探究鳥兒的洗澡流程前,你的一大疑惑可能是,為什麼洗澡對於鳥兒很重要?
  • 179種!徐州都有些什麼鳥?連「鳥中大熊貓」都來了!
    「落戶」徐州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它們五顏六色,鮮豔亮麗,美得令人震撼。它們展翅長空,自由翱翔,婀娜的姿態令人神往。陸宏,徐州民間觀鳥組織「徐州野鳥會」的創始人,她告訴記者,據近三四年的不斷監測,徐州目前有常見鳥類179種。
  • 日網上這些長相奇特的鳥兒,像是從漫畫書裡走出來的一樣!
    日本網站上的編輯小姐姐給大家帶來的17隻造型奇特的鳥兒:「收集了一些從大家熟識的鯨頭鸛開始,到長得像吉祥物一樣可愛的鳥兒給大家。」1. 鯨頭鸛雖然長得毛茸茸的,但可不是芝麻街的角色哦~ 鯨頭鸛展開雙翅後,橫向可達2.5米!
  • 紅嘴藍鵲,淡藍白色的羽毛異常美麗,各位愛鳥人士不可錯過
    紅嘴藍鵲,淡藍白色的羽毛異常美麗,各位愛鳥人士不可錯過寵物鳥是很多人所喜歡飼養的一類寵物,而且寵物鳥的種類還很多,例如:百靈、鴿子、金絲雀以及八哥等都是非常受人們所喜歡的寵物鳥。不過,今天要給大家說的並不是這些,今天主要說的就是一種大型鳥—紅嘴藍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