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

編者按

秋冬季是我國候鳥大規模南遷和集群越冬的季節。當下,各地保護候鳥志願者發起的「護飛行動」蓬勃開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與鳥類怎樣和諧相處。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我國有鳥類1445種,遷飛的候鳥就像生態系統移動的「晴雨表」,與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鳥類保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保護工程等,加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保護。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我們邀請4位「鳥類保護達人」講述他們和鳥兒之間的故事,並請專家從生態角度對愛鳥護鳥的重要性予以點評。

生活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的雙角犀鳥。曾祥樂攝/光明圖片

 【一線講述】

看到東方白鸛順利南飛 我喜極而泣

講述人:候鳥保護志願者 王建民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從小生活在薊運河畔。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天津北大港,就被這裡成千上萬的候鳥迷住了。東方白鸛是這片溼地的明星物種,它們的全球種群數量只有數千隻,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級」。北大港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的重要節點,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東方白鸛每年都在這裡稍作休息、補充能量,然後繼續飛往我國南方。

那時,北大港溼地還有人捕鳥、毒鳥。為了保護好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和幾名觀鳥愛好者一起開始了志願護鳥工作。一旦發現有人用槍打鳥,我們就報警;發現下網捕鳥的,當即清理捕鳥網。慢慢地,我們的志願者隊伍壯大了,保護工作引起了管理部門重視。

2012年11月1日,北大港溼地發生了東方白鸛中毒事件。當看到30多隻被不法分子毒害的東方白鸛生命垂危,我心如刀絞。我和志願者們連夜將中毒的東方白鸛送往救護中心。救護中心的解毒藥物阿託品注射液一時不夠用,在農委工作人員和民警的幫助下,我們從附近醫院找來30支。

經過一周悉心照料,終於救回13隻東方白鸛。當月底,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工作人員為它們戴上腳環,放歸藍天。看到這些東方白鸛順利南飛時,我喜極而泣。

遷徙途經江蘇鹽城條子泥溼地的勺嘴鷸。李東明攝/光明圖片

2015年,在為一隻受傷的東方白鸛進行包紮時,它突然掙脫布條,揚起十幾釐米長的鋒利鳥嘴刺向我的左眼。強忍劇痛為小傢伙包紮完後,血從我的臉上流了下來,左眼逐漸看不見了。幸運的是,手術過後,我的眼睛慢慢恢復了功能。

2017年11月4日,一隻東方白鸛在黑龍江紅河地區被志願者救助。它的腳環號碼是969號,正是當年在北大港被救助放飛的鳥。那時黑龍江早已封凍,東方白鸛主力已在天津,想讓它回歸自然、進入群落,只有把它從黑龍江接到天津放飛。於是,次日一早,我與4名志願者驅車前往黑龍江,日夜兼程將它運抵天津,佩戴跟蹤器後,成功放飛。

今年10月底,南下的首批東方白鸛抵達河北曹妃甸與天津境內。歇腳的東方白鸛直奔保護區周邊的魚塘覓食,卻遭到了魚塘主放爆竹驅趕。我和志願者們焦急奔走,終於在熱心民眾支持下,買下兩個魚塘的使用權,取名為「安心魚塘」,供東方白鸛覓食、休息。所幸,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摸底調查,評估各區受到候鳥捕食影響的養殖戶損失情況,研究實施生態補償方案。

如何處理好城市與自然、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課題。今年我已經60歲了,但還有些力氣,還會在這片溼地上奔走下去,繼續尋找答案。

黑頸鶴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舞。新華社發

當猛禽飛臨城市,也需要你我保護

講述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猛禽康復師 周蕾

2001年年底,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園成立了。這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指定的「專項猛禽救助中心」,也是國內第一家由高校、政府主管部門與民間機構合作成立的野生動物專項救助機構。而我,就是這家特殊「醫院」裡的一名猛禽康復師。

猛禽,是對鷹、貓頭鷹等掠食性鳥類的統稱,它們有著鋒利的腳爪和彎曲有力的喙。為什麼要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裡建一所專業的猛禽救助中心?大家可能還有不少疑問。畢竟大多數人平日見到的,更多是喜鵲、烏鴉、麻雀等鳥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禽,也會光臨我們的城市嗎?

實際上,中心每年都會接收近300隻需要救助的猛禽。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計接收了39種、5382隻猛禽,半數以上經過救治得以重返藍天。漸漸地,我了解到每年的春秋遷徙季是北京著名的「千猛日」,認識了在建國門高樓上築巢繁殖的紅隼家庭、誤入高校圖書館被困的縱紋腹小鴞寶寶、因為車主沒關車窗而出現在汽車後座上的成年紅角鴞……北京這座大都市,不僅是你我的家園,也是北半球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

猛禽救助,最終目的是幫助傷病猛禽恢復健康,重新回歸天空。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我們並不會像寵物醫師那樣,每天和救治對象親密地打成一片;而是會在工作中儘量減少與它們的非必要接觸,以保持它們對人類的正確認知和警惕心理。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康復師在給長耳鴞治療。光明圖片

記得我入職後不久,中心接收了一隻遊隼幼鳥。救助人告訴我們,這隻幼鳥是幾周前被發現的,救助人出於好心,打算將它養大後放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狀態越來越差,救助人便多方打聽,與我們取得了聯繫。

當我們見到這隻幼鳥時,它以近似匍匐的姿勢努力保持著平衡。全面體檢後發現,它的全身多處骨折。這並不是因為受到虐待,而是因為救助人缺少科學的救護知識。在幼年成長的某些關鍵階段,猛禽對鈣、磷等多種營養元素的攝取有著相當高的要求,這隻幼鳥正是由於成長期間營養攝取不均衡,導致骨骼發育異常。最終,我們仍未能挽回這隻幼鳥的生命,為此心痛了很多天。

幾乎每年,我們都會接收幾隻被彈弓打傷的猛禽,它們有的經過救治康復放歸,有的則因傷勢過重不幸離去。

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為此,我堅持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講。我深刻體會到,野生動物的救助和保護不僅需要專業機構積極作為,更需要全社會每個人共同參與。

灰雁 賈亦飛攝/光明圖片

拍攝但不驚擾,自然的鳥兒才最美

講述人:野生動物攝影師 徐永春

10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在圓明園拍攝荷花時,取景器裡一道豔麗的孔雀藍一閃而過,瞬間「撞」進我腦中,久久無法抹去。從那時起,我迷上了用相機記錄美麗的翠鳥。2年後,我加入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開始用影像的力量保護鳥類。

長期以來,許多拍鳥愛好者都追求「近」,為拍到滿意的照片而強行追逐鳥、幹擾鳥,甚至不惜傷害鳥,還出現了捕捉野生鳥類關進「鳥棚」供人拍攝的惡劣違法行為。

針對這類現象,10年來,我寫了不少關於生態攝影理念的文章。在文章中,我批評了諸如無底線誘拍鳥類等違反生態攝影規範的行為,提出愛護野生動物是拍攝出美麗圖片的前提條件,也是自然生態攝影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為我相信,只有在自然狀態下的鳥兒才是最美的。2013年,作為主要作者,我參與撰寫了《野生鳥類攝影手冊》一書,出版後深受歡迎。

在拍攝鳥類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受傷的鳥。2016年3月8日,我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工作後,準備拍攝馬鹿、狍子等野生動物。那年積雪特別深,被剷除的積雪在路兩邊堆成了高高的雪牆。就在雪牆後,我們發現了一隻禿鷲亞成鳥,安靜地站在距我們不到10米的地方。我們謹慎地向前走了5米,它才勉強移動一下。於是,我們斷定它受傷了。

中華鳳頭燕鷗 光明日報記者 周夢爽攝/光明圖片

為了緩解它的緊張情緒,避免應激反應加重傷情,我們就趴在與它相距2米的雪地上,過了半小時才把它抱住。當時,它的胸前和雙翅都在流血。我們當即改變行程,將它緊急送往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到消息的工作人員已經做好準備,等候接收。看到這隻小生命得到了專業的安置,還吃了些食物,慢慢放鬆下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近年來,從事鳥類攝影的人與日俱增,拍攝水平參差不齊,拍攝目的也不盡相同。我們越發感到,制定一個野生鳥類拍攝者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對保護野生鳥類非常重要。

於是,我與其他兩位觀鳥界權威人士共同起草了《中國野生鳥類拍攝行為規範倡議》,於2018年2月8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生態攝影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我們呼籲,鳥類利益高於攝影,當攝影需求會導致鳥受傷、棄巢、影響育雛等情形時,應立刻停止攝影。

這些年,在網絡平臺用影像傳達保護鳥類的理念、鞭笞害鳥行為、進行鳥類科普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令人欣慰的是,許多網友看到我的生態攝影作品後,改變了過去錯誤的拍攝觀念和行為,許多不懂鳥的朋友開始去了解鳥、愛護鳥,我想,這就是我拍攝生涯最大的收穫。

遷徙途經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烏梁素海溼地的候鳥。新華社發

守護溼地任鳥飛

講述人: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博士後 賈亦飛

我與溼地、水鳥結緣於2009年冬天。那年,為了弄清越冬白鶴在鄱陽湖的種群狀況,找出影響白鶴棲息地的關鍵因素,我經常在湖邊一待就是一天。隨著研究工作慢慢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鄱陽湖之所以能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內最重要的一塊溼地,不僅是因為面積足夠大,更重要的是因為鄱陽湖水位在年內自然漲落,而這正是塑造多樣性水鳥棲息地的關鍵因素。至今,鄱陽湖仍保持著與長江自然連通的狀態,每年數十萬羽水鳥依賴這塊溼地,自然水文波動為維持越冬水鳥的棲息地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4年,我參加了《中國濱海溼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濱海溼地的綜合性國家戰略研究項目。近幾年,我的研究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勺嘴鷸為主的濱海溼地鴴鷸類研究上。

勺嘴鷸是一種小型涉禽,其數量估計僅為661~718隻,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江蘇鹽城的濱海溼地是它最重要的遷徙停歇地。2019年7月,鹽城濱海溼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保護勺嘴鷸,也為了保護這塊為數百萬隻遷徙鴴鷸類提供棲息地的世界遺產地,我所在的研究中心在鹽城東臺市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基地。作為中心勺嘴鷸保護項目負責人的我,帶領一個年輕的團隊在此開展系統性的溼地和水鳥研究工作。

每年春秋遷徙季,是鹽城濱海溼地最熱鬧的時候,上百萬隻遷徙候鳥在此過境停歇。為了探明鳥類遷徙動態,我們要每個月進行2—3次水鳥調查。有時,當在同一片灘涂上數到第2萬隻黑腹濱鷸、第3萬隻蒙古沙鴴時,我不得不停下來擦一擦因為用眼過度而流下的淚水。更困難的是,我們要從數萬隻鴴鷸類中找出那僅有的一兩隻或最多三四十隻勺嘴鷸。這樣的工作看似重複、枯燥,卻必不可少,想解決遷徙候鳥面臨的生存問題以及溼地中的許多生態問題,都要從中尋找答案。

以鹽城濱海溼地為根據地,我和研究團隊將繼續開展包括水鳥在內的溼地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隨著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工作啟動,我也將繼續參與其中,為南來北往的遷徙鳥類守護好每一處重要溼地,讓它們馳騁藍天、自由飛翔!

【專家學思】

用好法治利器 守護鶯歌燕舞

作者:夏靜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鳥是大自然的精靈,是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野生動物之一,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指示物種。保護鳥類資源,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兩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每年冬春季節,遷徙、棲息的候鳥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風景。

愛鳥、護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鳥類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然而,也要看到,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鳥類保護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等密切相關。

讓愛鳥、護鳥成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需要切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讓法治成為愛鳥護鳥的利器。一方面,應積極組織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向公眾特別是農村居民講清楚,為防止鳥類疫源疫病傳播,不隨意救助病鳥、傷鳥、雛鳥;因特殊情況確需救助的,應及時報告當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不傷害、不捕殺、不飼養野生鳥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發現捕捉、投毒、獵殺野鳥,破壞野鳥棲息地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向當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另一方面,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增強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識。既要從我做起,也要勸誡親友不食用鳥類等野生動物,樹立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和文明的生活風尚。

需要注意的是,在農業生態系統中,鳥類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價值還未引起廣泛重視。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綠色農業發展問題,持續推出相關政策法規,但對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鳥類仍未給予足夠重視。「十四五」時期,應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納入綠色農業發展實踐,積極探索生態補償方式方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每年的候鳥遷徙,都會吸引大批鳥類愛好者。對於候鳥遷徙過境地,應規範觀鳥和攝影行為,充分尊重野鳥生活的自然規律,不幹擾鳥類遷徙;同時,不強行驅趕鳥類,與鳥類保持距離,做到文明觀鳥、生態攝影。應全面提升全社會愛鳥護鳥水平,不能止於事後追責,而要防患於未然。建議相關部門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全鏈條禁止生產、運輸、銷售、購買、利用捕鳥網、電擊器、電子誘捕裝置等獵捕工具。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應加強對電商平臺公開出售捕鳥網等行為的監督監管,促使電商平臺主動履行責任,斬斷相關利益鏈條。只有織密鳥類保護的法治之網,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依法從重打擊買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才能切實讓候鳥的遷徙路變成「放心路」。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實際依託。愛鳥護鳥,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每個人都應成為保護者、建設者。期待「十四五」時期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更加深入人心,讓生態文明理念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讓鶯歌燕舞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動聽的旋律。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周夢爽、張勝、王斯敏)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0日 07版)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
    當下,各地保護候鳥志願者發起的「護飛行動」蓬勃開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與鳥類怎樣和諧相處。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我國有鳥類1445種,遷飛的候鳥就像生態系統移動的「晴雨表」,與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
  • 香港K11 MUSEA:流淌文化音符的浪漫地標
    日出的維港,朝氣蓬勃,美不勝收,讓人不由期待著在這一流淌文化音符的浪漫地標,會繼續邂逅更多的文化、創意和靈感……(香港K11 MUSEA 供圖) 責編:張靖雯
  • 詩朗誦:山水中國
    山水中國那些戰火滾滾的悲壯那些浩劫磨難那些不堪的過往那些血淚橫流的日子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存在生命裡吧長成飛翔的骨頭俯下頭親吻這片熱土聆聽時代前進的足音看看這盛世中國,山水中國山之巍巍,水之悠悠山為眉,水為眼江南的山,奇秀,婉若披著綠衣的翩翩仙子冮南的小橋,流水,流溢在水墨裡雨中的江南,青石板的小巷飄飄渺渺,如夢如幻,風煙俱淨是春江花月夜的音符是畫中最唯美的寫意,最痴纏的塗鴉你若喜歡冮南搖一櫓木船,流連在水中,
  • 盛滿著愛的聲音,在山水裡流淌,飛向遠方
    盛滿著愛的聲音,在山水裡流淌,飛向遠方 2020-12-23 15:32:16|來源:北京樓訊
  • 【中愛文化傳媒】同題詩會作品展播:愛的音符(精華版)-美嗎?
    ■何小龍(甘肅) 因為愛,這一對情侶被一根無形的繩子拴住情慾灌醉的翅膀忘記天空,忘記飛翔一條通向廣闊天地的路窄成一片草葉的寬度在這架只能容下彼此的蹺蹺板上他們小心翼翼地平衡著戀情以防擁有的幸福如同綴滿葉子上的露珠不慎被碰碎,抑或突然間滑落
  • 文博會上的「明星」無臂畫家黃國富 像鳥兒一樣在生活的天空上勇敢...
    9月8日,文博會展場,一位沒有雙臂,口銜畫筆,運筆如飛的畫家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他就是我市的無臂勵志口足畫家黃國富。不到20分鐘,一幅靈氣十足的《牡丹雛雞圖》就躍然紙上,不知情的人根本無法想像,這幅水墨丹青畫的作者是一名用嘴銜筆、用腳趾添加顏料的殘疾人。
  • 寫在山水間的十首古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山水田園詩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的種類,其著名的詩人有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人,詩人們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緣景抒情,因寄所託,表達自己的理想、志趣。精選十首山水詩,讓詩人帶我們走進他們眼中的山水美景。
  • 因為環境好 鳥兒來築巢 天台:越來越多的鳥兒飛入尋常百姓家
    陳瑞麗的家在縣城鬧市區,她介紹,鳥兒已是她家常客了,去年也有一隻鳥媽媽在她家窗臺與空調外機之間的塑膠管線上「安營紮寨」,搭窩孵蛋。「沒想到,今年又有斑鳩來『安家』,我們一家人都很興奮,也小心翼翼地不去打擾它們的生活。」  春暖花開,正是鳥類繁殖的季節。最近,天台不少市民發現鳥兒在家裡的窗臺、院子、陽臺等地築巢。
  • 鹽風文學|奇妙的世界08:程立祥日記,和鳥兒共度的日子,時光
    塵世間,我們都希望逢著一段寧靜的時光,可以讓自己的思緒安靜地流淌,或者奔騰。這些天,我們不在家,奇奇妙妙的日子應該過得自由自在的吧。關於回家的話題,真的有些意思。我卻是說,女兒漸漸長大了,要讓她去自由自在的飛翔。你就看那鳥兒,看那奇奇妙妙,我們不在家,他們也一定生活得很好。妻子白了我一眼,說那鳥兒原本就是自由自在慣了,可咱女兒,一直呆在我們身邊,缺少社會閱歷呢。我說,從鳥兒的身上,我弄通了有些原先沒有明白的道理。
  • 野生動植物丨珍稀動植物藏於山水間
    野生動植物丨珍稀動植物藏於山水間 2020-11-23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軍:心隨鳥兒一起飛
    而陳軍卻因莽山的一件寶物選擇了留下,並為此付出他大半職業生涯的心血,那就是莽山那些有著絢麗多彩的羽毛和婉轉動聽歌喉的鳥兒。一夜無眠,天已大亮,標本也做成了,但師生倆卻睡意全無,仍在像欣賞藝術品一樣欣賞他們親手完成的作品……  在交通基本靠走、生活物資基本靠挑的工作條件下,經過3年多風風雨雨,風餐露宿,陳軍他們的足跡踏遍了莽山山山水水、溝溝坎坎。
  • 18年前,胡海泉為任賢齊寫了一首歌,人民日報:讓鳥兒自由飛翔
    近幾年一些攝影愛好者為了拍攝到精彩的畫面,開始使用無人機來拍攝飛鳥,這給鳥兒造成了極大的恐慌,有的甚至因此而放棄遷徙,徹底擾亂了它們的生存習慣。飛鳥面對無人機,就像常人面對飛碟,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啊。既然我們的初衷是喜歡鳥,那麼就不要用這種手段去恐嚇它們,真正的攝影師都是靜靜地潛伏著,不給被拍攝者任何恐懼的感覺。
  • 當孤獨的鳥兒想回家之時,會發現那個等待著它的巢穴已經消失了
    遙遠大海的呼嘯著,呼喚著白色鳥兒,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會自北極的海岸飛過浩瀚的大海知道南極洲,但它始終會回到原點。困住籠中的白文鳥,遙望天空,當它飛向紅日的那一刻,它不會再飛回自己的巢穴。等待它歸巢的只有它的停留之處。當孤獨的鳥兒想回家之時,會發現那個等待著它的巢穴已經消失了。
  • 李克勤獻唱電視劇《秋蟬》主題曲,《飛翔的蒲公英》歌曲歌詞
    李克勤獻唱電視劇《秋蟬》主題曲《飛翔的蒲公英》【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發行【欒傑 × 譚旋 × 陳思同】齊助陣, 打造一段灰色的純真歲月。李克勤首次攜手希瓜音樂,為電視劇《秋蟬》打造主題曲《飛翔的蒲公英》。歌曲由欒傑作詞,譚旋作曲,陳思同編曲。歌曲雖講述了動蕩年代被戰爭侵蝕的樣子,詞曲間卻無不透露著希望和愛,在李克勤溫暖的聲音中如絲絲陽光散落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就像潔白的蒲公英隨風勇敢飛行,所到之處落地生根,純真、潔白。
  • 遼東這片山水間藏著著鮮為人知的秘境,美得不像話,像畫
    雲霧之上,遠處鳳凰山的山尖如海中島嶼一般佇立著,從手機的監視器中看上去如仙境一般。靉河的早晨給人的感覺特別幽靜,原本一條河應該是奔騰而下的,但這裡的下遊被靉河風景區投資修建了一個水電站,水電站大壩截流了河水,使得得水面升高水流變緩,於是這一段的水面就像鏡子一樣的平整。偶有小船駛過劃破水面,漣漪一道道的擴散開來又漸漸的復歸平靜,逝如春夢了無痕。
  • 我想知道這兩隻鳥兒的名字
    天地間,仿佛只留下了這一縷樂聲,仿佛聽到世界原初的聲音。所有的人都在聆聽。衣袂飄飄,樂聲飄飄。來自箏弦,來自琴弓,來自音孔,來自指間的跳躍。舞臺上高級的音響,會有震撼的效果,而這水邊的演奏,卻是這樣的安靜與樸素。
  • 南昌英雄城林子大了 很多鳥兒都有(組圖)
    身為「國家森林城市」,南昌林子大了,各種鳥兒多了。據調查,已有144種鳥類戀上南昌。站在陽臺的一角,聽枝頭鳥兒的鳴叫,看遠處若隱若現的風景,來一次深呼吸,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天晴看鳥飛翔,下雨看鳥回巢,看多了,心情也像鳥兒一樣逍遙自在。」俞長好還喜歡寫觀鳥日記,他寫道,在贛江邊,看過四五十隻各色柳鶯在玉蘭、樟樹、合歡、紅葉李、柳樹上跳躍覓食。日記裡,還有「白腹藍姬鶲又現身了」的驚喜,有「紅腳苦惡鳥一閃而過」的動感,鳥的靈性、人鳥和諧共處的情境在字裡行間盡情宣洩。  下班回家,俞長好也能與鳥相伴。
  • 鳥兒你好!——記史家小學小二班的鳥類主題課堂
    (屏幕上的小朋友稱自己是古博士,生活在江西營盤圩,那裡是候鳥必經之路。照片中的他,當時也是小二班的孩子們的年齡。讓候鳥飛的阿姨把望遠鏡給他觀鳥,他認識很多家鄉山上的鳥。(孩子們站起來一起鄭重的宣誓:我承諾,不吃野味。在場的讓候鳥飛工作人員和班主任也觸景生情,眼眶溼潤了。)
  • ...快手直播間,廣東衛視《流淌的歌聲》公益音樂會為每個孩子歌唱
    騰格爾在快手直播間用漢蒙雙語為小朋友們送出節日祝福。6月1日晚,廣東衛視聯動自製品牌節目《流淌的歌聲》,為小朋友們精心打造了一場線上音樂會——「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流淌的歌聲》六一兒童節公益音樂會」,本場音樂會通過快手帳號「廣東衛視」(ID:1163272864)以及「流淌的歌聲」(ID:1941670064)同步直播。
  • 鳥兒洗澡
    梳理羽毛和洗澡是鳥類最為要緊的行為之一,這種行為使得鳥類保持身體清潔、減少疾病。不管是威武的大型猛禽,還是各樣小巧的林鳥,甚至常在水裡的水鳥,都會梳理羽毛和洗澡。        首先科普一下鳥兒洗澡的原因吧!鳥類的羽毛不僅顏色豔麗豐富,而且羽毛內有羽小枝,枝上有類似的「鉤子」,把相鄰的羽小枝互相連起來,非常的堅固和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