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詞條
亞洲之聲(後期為「臺北國際之聲」)是隸屬於臺灣的中央廣播電臺(CBS)的一個小電臺,曾經帶給我們無數難忘的記憶,它是優秀的廣播節目,相信很多朋友還在回憶那段歡樂好時光。
目編輯
亞洲之聲(後期為「臺北國際之聲」)是隸屬於臺灣的中央廣播電臺(CBS)的一個小電臺,曾經帶給我們無數難忘的記憶,它是優秀的廣播節目,相信很多朋友還在回憶那段歡樂好時光。
1979年,在中廣成立「亞洲之聲(Voice of Asia)」,主要對亞洲地區播音,同時辦理其它相關之海外廣播業務。
1998年1月1日,中廣「海外廣播部」與臺灣「中央廣播電臺」合併改制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中廣旗下「自由中國之聲」與「亞洲之聲」的海外廣播業務,自當日起轉移至中央廣播電臺執行。
2001年12月31日,亞洲之聲畫上了休止符,從此已經不在有「亞洲之聲」節目了,只能將這份記憶深藏心底。
亞洲之聲的主持人當中,最著名的四位是:謝德莎、吳瑞文、林賢正、沈琬。最有名的兩檔節目是:「歡樂櫥窗」和「你我好時光」。
在九十年代,那時大陸這邊互動電臺還很少,而在臺灣那時已經非常成熟,亞洲之聲這個節目又做得非常的好,所以這個電臺自然成為那時廣播一族的最愛,那四位主持人也被聽友們稱為「四大天王」。
這幾年雖然亞洲之聲節目沒了,但各地聽友還是通過網絡,與主持人保持聯繫,都在關注著過去的節目主持人。而聽友之間更是互動頻繁。其中專門的QQ群就有五六個,比較有名的有歡樂的家園(109045422), 亞洲之聲(53562653), 亞洲之聲聽友會(28457286),沒有了節目這幾年,各地聽友也有舉辦各種聚會活動,今年6月歡樂的家園就在廈門成功聚會一次。在網上,論壇裡,貼吧裡,土豆網等都能找到亞洲之聲過去的聽友。
歡樂櫥窗
周一:銷售排行榜、網絡排行榜
周二:熱力大放送-新歌推介、雙向橋時間-播放聽眾來信、電話留言,回答大家的問題
周三:書香社會-介紹好文章
周四:白手起家-訪問一些成功人士、私密對話-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識
周五:現代生活-介紹生活中的流行、快節奏往日情懷-老歌回放
周六:熱力大放送、雙向橋時間
周日:歌手訪問-/相聲欣賞
你我好時光
周一:文藝之窗、你喜愛的歌、亞洲瞭望(說一些亞洲發生的大事)
周二:臺灣迷俱樂部(介紹一些關於臺灣的知識、你喜愛的歌、現代生活)
周三:聽眾俱樂部(播放聽眾來信、電話留言,並回答問題)
周四:新月增輝(歌手訪問、你唱我喝-上面說的教歌欄目)
周五:閩南語教室、你喜愛的歌、文化走廊
周六:趣味小典故、流行歌曲排行榜、你唱我喝
周日:聽眾俱樂部
亞洲之聲主持人風採
亞洲之聲》:曾經難忘的好時光2010-7-2 22:43:59
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會放棄「看」熒幕上男歡女愛、生死搏殺,而用耳朵去「聽」那來自電波的交流與慰藉。十多年前,我正從少年走向青年,那是一段最懵懂、最彷徨,也最無奈的時光,因為家裡的氛圍不好,我過得很不開心,也曾無數次想到了結生命,但是,每次經過一段電波的洗禮,我的心靈總能得到一份釋然,讓我對人生還有所眷念,那段電波就是來自臺灣的《亞洲之聲》。
「很高興,藉著電波的交流,亞洲之聲《你我好時光》節目,又再度的與您相逢了!我是吳瑞文,我是謝德莎,問候大家!」這就是《亞洲之聲》電臺裡最經典的一段開場白;那時,國內的電臺、電視臺,全是一個口吻,一個調調,讓壓抑的我難以呼吸,那帶著濃鬱臺灣腔的普通話,恰似一屢清新的風,讓年輕、不拘泥一格的我得到了一個舒緩的空間。
《亞洲之聲》每天下午一點到五點,傍晚六點到八點,還有晚間(因為短波收聽效果欠佳,只偶爾聽到過)播出,經典的兩檔節目就是沈琬、林賢正主持的《歡樂櫥窗》和吳瑞文、謝德莎主持的《你我好時光》;也曾有過崔苔菁的《越飛越高》和王大鵬主持的《伴你高飛》,還有純粹聽流行歌曲的《歡樂好時光》。89年,央視推出了幾期《來自臺灣的歌聲》節目,讓寶島臺灣的流行歌曲一夜紅遍大陸,但對於早已在聽《亞洲之聲》的人來說,那已是過時的。
「脫口秀」節目現在已不新鮮,但在80年代的大陸,那還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亞洲之聲》的節目風格就是一男一女在邊聊天邊打趣中,將節目展開,沒有油腔滑調、陰聲怪氣,也絕沒有黃色笑話,整體節目讓人聽起來很舒心、很快樂,不少聽友,剛留意上《亞洲之聲》時,通常都是被主持人爽朗的笑聲所吸引的。
80年代,兩岸關係冷淡,家長知道我在聽臺灣的電臺,還是很反對的,說那是「敵臺」,但是,只要家長上班去了,我還是會打開收音機。那時很迷戀流行歌曲,《亞洲之聲》裡的港臺歌曲正是我的所愛。在《亞洲之聲》裡不僅能聽到好聽的歌,還能聽到藝人的訪談,聽到明星講話的聲音,這在當時真是不可思議的。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小虎隊,在《星星的約會》和《愛》發行的時期,我都聽過小虎隊的訪談節目,很讓我興奮。還有,BEYOND主唱黃家駒去世的第二天,《歡樂櫥窗》節目的沈姐,聲情並貌,與聲淚下的講述了BEYOND的故事和BEYOND的音樂,因情緒波動太大,幾次不得不插進音樂來緩和,沈琬那份對藝人的深厚感情和職業水準,在節目中一覽無遺,也讓聽眾油然而生產生敬意,現在能做到這點的主持人還是很少,這更顯出《亞洲之聲》節目水準的難能可貴。
此外,《亞洲之聲》節目也有很多令聽眾難以磨滅的印記:
《歡樂櫥窗》的主題音樂,曾用過東方快車合唱團的《就讓世界多一顆心》,這是我最愛的,後來用的那首R&B風格的音樂,雖然動感十足,卻與我印象中的櫥窗應該是溫馨祥和的風格有點不搭調。主持人沈琬和林賢正,象是鄰家的大姐與大哥一樣,用其委婉而又溫文而雅的語調,在與聽眾的互動中將衣、食、住、行以及娛樂資訊傳達到每個人的心底。
與《歡樂櫥窗》相比,《你我好時光》則顯得更活潑,在整個節目中,主持人吳瑞文、謝德莎通常都是用歡聲笑語讓節目一路進行。節目的開場通常都是文哥端上的「小甜點」——小笑話,那時文哥還沒結婚,莎姐就常拿此事與他打趣,本是一檔娛樂節目,卻更象是一家人坐在一桌鬧家常,讓人很親切。每周六莎姐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吳瑞文的《你唱我喝》都啟蒙了我對流行音樂的認識和喜愛,也讓我對於港臺流行音樂,總能快上大陸一步。
《亞洲之聲》節目覆蓋整個亞洲播出,聽眾群異常龐大,每周《歡樂櫥窗》和《你我好時光》都會用整一期節目回答聽眾的來信,也曾在大陸舉辦過聽友會。我也曾冒著「投敵」的「危險」寫信給《亞洲之聲》,訴說自己的苦惱,也希望能一睹主持人的風採,但信都石沉大海,沒有音訊,但對於節目的喜愛卻從未停過,也一次次在通過聲音在腦海中勾畫主持人的樣貌。後來在《福建廣播電視周報》上看過有一篇關於沈琬的介紹及相片,才發現自己腦海中勾畫出的主持人的相貌與實際竟有驚人的一致。最近在網上終於搜齊了四位主持人的相片,一了多年的心願,原來,他們早用聲音呈現了他們的形象。
《你我好時光》主持人吳瑞文、謝德莎近照(摘自莎姐博客)
《你我好時光》的結束音樂,用過劉德華的《愛的連線》和城市少女組合的《明天我們不見不散》。2001年12月31日,《亞洲之聲》畫上了休止符,很遺憾,沒聽全最後一期《你我好時光》,不知道結束曲將是怎樣,《明天我們不見不散》成了我對《亞洲之聲》節目的永恆記憶,深藏心底。
2001年12月31日最後一期《你我好時光》
《亞洲之聲》雖然落幕了近十年,但各地聽友還是通過網絡,與主持人保持聯繫,也有很多論壇在延續著聽眾的《亞洲之聲》情緣,我的那份塵封已久的懷舊之情也再次開啟,並有了落腳之處。通過論壇,我找到了莎姐的博客,陳年往事重聚心頭,我在莎姐博客留了言,很快就得到了她的回覆,讓我百感交集。
莎姐的博客:http://www.am1300.com/blogger/comment.aspx?CID=sasateresa
《亞洲之聲》——曾經難忘的好時光,不會在歲月中消逝,寫博在此,銘刻在生命中。